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知识/探索口语口水口语写作文化变迁 |
分类: ◆刀在腰间 |
在网络博客上,铺天盖地的口语景象令人恍若回到上世纪80年代,学院派和知识分子的诗人们已经被挤到一个狭小逼仄的空间。他们除了到西方文化市场上去乞求宠幸外,已经别无出路。
口语,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将被全球化,被控制,被垄断,被复制的时代,只有在日常行为和文学写作中才能得以保持它的生命力和尊严。用口语写作,意味着我们使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契合,与我们的身体姿态相符的语言。只有口语,才能使诗歌保持与我们的生命形态相一致的触觉、嗅觉、声音、味道;只有口语,才能使诗歌与身体保持和谐的共生的关系;只有口语,才能使源自身体的个人气质与性情也同样成为诗歌的气质与性情,你才敢说,你写的是具备个人品质的独立的诗歌,你才敢说,你是一个诗人,你是这个世界的核心。
而与此相反,所谓的书面语则一直是用做统治、改造和阶级斗争工具的语言,在当下的诗歌写作中,更是成为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新殖民工具,那些学院和书斋里的“诗人”们,正是在用这种毫无人性和世俗情感的语言精心营造着毫无个人气质可言的所谓“典范诗歌”。最近的迹象显示,他们中的部分“诗人”,为了证明自己也会使用口语,开始悄悄地写一些口语诗,殊不知,口语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乃是一把双刃剑,它天生附着在真正的诗人身上,而又天生地排斥那些“伪诗人”。
在博客上,一些诗人声称要反对“口水”诗,我不知道什么叫“口水”诗,因为语言和口水一样,都天然是身体的一部分,在口语的诗歌当中,拌杂些唾沫星子,也不失为更接近常态的一种身体润滑。我只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也写诗的人是天生没有使用口语的能力的,如果他们把口语全部变成了唾沫星子,那与口语无损,只与他们自己的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