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佛山市我本不太熟,只见过几次面的一名作家电话。在寒暄几句后,这位老兄便委婉批评我这两年来没写什么“正经八百”的作品。末了又在通话中迂回地扯到我的博客上来,这位老兄认为我不该将时间花在博客上,写那些很无聊的东西。断了电话后,我越思越不对劲。我写博客怎么了?我博客上的“东西”真的很无聊吗?回看了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自己在博客上写的文章,我越发感觉这位老兄的话太伤我自尊了。对我写博客而言,套用邓十二的名言,应该是“严肃点,我这博客呢!”
就文学而言,博客给写手们提供了相对大的发表言论和文学作品的载体。所以,我一向认为,一个文学作品是否终会在文学史上留下痕迹,与它被传播的中介究竟有多大关联,这个命题本身是很扯淡的。那位老兄既不应对当前博客勃兴的事实视而不见,更无理由断定写在博客上的“东西”就很无聊、就不是一个好的传播中介。博客通过网络迅捷的传播,其覆盖面绝对大于那些传统的文学报刊媒体,它带给作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应当是更多更快地面对读者的可能性,带给读者的则是更快更廉价地获得作品和作出回应的可能性。我认为这些对于文学本身的建构和发展其实正是大有裨益的。对此,我确实难以接受这位老兄的批评,虽然我实实在在觉得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
至于说现在博客这种以快为特色的文学形式,可能其作品多多少少会显得粗糙和浅薄。但我想,这应该并不能归结于写博客的过错吧?当今传统文学刊物上,又有多少让读者叫好的作品呢?我始终坚信,一部好作品的诞生过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部作品,不是靠向读者抛几个媚眼就能载入史册的,一切留待读者和时间的评判。一个作品是否是发表在博客上或者传统报刊上,它本身的好不好应该与此无关。
写博客以来,我感觉自己的写作已不再象以前那样,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都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无限揣摩编辑的喜好,而违心地为讨好他们而在作品中加上自己并不喜欢的情节和语句。在博客上的写作是随心所欲的,完全按自已的想法和手段去尽情用文字堆积自己的情感和要表达的东西。这是一种充满快感的写作。试想,象以上这样的感言,如果放在没有博客的时代,你说哪个报刊会用呢?
邓十二的“严肃点,我这博客呢!”是一句我认为十分经典的名言。所以,以后再接到类似如以上的老兄老弟们批评我的电话,我都会很严肃地套用邓十二的这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