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棣
苗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62
  • 关注人气:8,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向天堂之路

(2007-03-10 19:24:18)
通向天堂之路
胡夫大金字塔
    动物有求生的本能,但并不怕死。只有人,有了更高级的思维和心理活动,于是有了对于死亡的恐惧,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文明都是从这个出发点而来的。
    因为畏惧死亡,人们对于死后的境况有了许多幻想,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幻想的模式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古代文化。古印度人认为不灭的灵魂会生生不息地在不同的生命体中游走,就是转世轮回,所以并不在乎那个暂时承载灵魂的躯壳,死后一把火烧了,连灰都不留。而古代印度的遗迹中有数不清的宏伟神庙,却几乎没有陵墓,所谓出土文物也极为稀少。(直到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尔帝国才有了变化。)而古埃及人却相信,死者的灵魂最终会飞向天堂,但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遗体必须保存完好。这想法有点怪,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古埃及珍宝,金字塔、木乃依、墓葬文物,都由此而来。
    这就不难理解,古埃及人为什么会像图特卡门那般的厚葬,为什么会要修建那么大规模的金字塔——那实际上是法老们为自己建造的通向天堂之路。
    但金字塔也只是在古王国的一段时期出现过。最初有个发展过程,最早的法老陵墓只是个长方型的巨大石头建筑,叫作“马斯塔巴”。这马斯塔巴越建越大,大概从美学的角度就不太协调了,到第三王朝的祖赛尔法老,就在一个大型石墓上又加了几层渐次缩小的部分,就成了六层的阶梯金字塔。在这样的启示了,他的后人们开始建造更美丽也更高大的正方锥形金字塔,吉萨的胡夫大塔表面本来是用洁白雪花石膏装修过的,通体光滑,那种震撼力肯定比现在更大得多。我们现在还能在海夫拉金字塔顶部看到一点远古时期的样子。
    现在人都惊叹于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胡夫塔用230万巨石堆成,每块平均重两砘半,难怪据说要30万人整整干了30多年。我猜想,在那个时代有如此工程,一定同古代埃及特殊的自然条件有关。靠着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那里的农业投入低而产出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实在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搞大工程未尝不是一种应急的办法,虽然那工程除了给后世留下一个奇观外,对当时的社会进步确实没有多大意义。
    后来呢,统治者有了更多使用民力的办法,外战、内战、建神庙、制造更精美的奢侈品……办法多了,也就不再去建什么金字塔。其实对于能不能通过那些高大的金字塔升天堂,大概他们自己心里也不是很肯定。
通向天堂之路
从这里可以进入塔内
通向天堂之路
单峰驼是这里的符号
通向天堂之路
注意海夫拉金字塔的顶部,还覆盖着原始的装饰
通向天堂之路
斯芬克斯与海夫拉像是一体的
通向天堂之路
祖塞尔阶梯金字塔
通向天堂之路
虽然古老,周围的附属建筑却还留下了不少
通向天堂之路
巨大的立柱,说是代表着当时的二十几个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