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丘记事(六十四)

(2015-10-07 08:02:18)
标签:

比丘记事

慈善

仁爱

学诚大和尚

仁爱基金会

分类: 僧众弟子

细节更加体现文明程度
 

早几年,师父不允许我们往外跑,寺院有个月亮门,不许跨出去。寺里办法会,来的人多,不许乱看,让我们老老实实地在庙里用功。时间久了,就不想见人。

 

人多了,就想躲。后来,又听当家师说过,你们这些小和尚,以后都别想清闲地在寺里待着,都得出去做事情。一转眼,真的就被纷纷撵出来做事情了,有的去了外地,有的去了海外,有的就在寺院里承担,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做学问的,师父也不为难他们,就让他们校勘《大藏经》,闻思佛法,天天就干这个事情,律藏部分已经校对完了,出版了,按照师父的要求,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都可以看懂。我看了,确实是达到了。而且,校勘校注都非常有水准。

 

我参与过校对,后来被师父撵出来做事情了,今年还被派到去了一趟深圳,参加了一个慈善项目的展览会,给我很大的震撼,以前参加过很多的展览会,却第一次见过这样一个慈善公益项目的展会,都办到第四届了。

 

我见到的一些深圳人,都很为这个项目自豪,认为自己的城市是慈善之城。

 

在展会的现场,很多很多的慈善项目也让我开了些脑洞,原来,这个世界是可以这么玩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这么多的好人好事可以做,可以为之付出和努力。

 

慈善项目很多,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有扶危济困,老年关怀,帮助弱者,灾害救助,心理辅导等等,寺院的志愿者们正在开发一个新项目,让我很感动,他们自发筹集了一笔钱,专门帮助疾患新生儿的救治,组织者中有一位是医生,发现了有新生儿有疾病需要救治,但家长经济能力不够,立刻就申请,条件符合,就支付,目前已经默默地救治了30多个孩子。

 

我经历过这样的痛苦绝境,出家前,早年刚入职,一个人在外地,也没有积蓄,孩子病了,到医院,没有钱治疗。真的,很绝望,很痛苦。

 

感同身受,如果有机会,我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事情。

 

经历过一些事情就意识到做慈善,光靠感性也是不行的,所有的慈善项目都需要很有水平的管理、运作,不然,好事也有机会办成坏事,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了。

 

面对种种的人心,自己的心,财物和事情,不是那么容易驾驭的。

 

参展前,走访了企业的慈善基金会,做的非常出色,对社会的帮助和贡献非常的大,非常的鼓舞人心,让人肃然起敬。真的,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但是,问题在于,对人的管理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本来,做企业本身就是存在人的管理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还是要做好企业,慈善是副业,如果企业垮了,什么也做不了了。

通过这几年的运作,业内人士普遍都承许,有宗教信仰的慈善团体相对来说做的要更持久,更深入。

 

一个社会,是有很多的细节组成的,很多想都没想过的慈善项目,确实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让我自己看到了很多盲点,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有这么多的角落,有这么多值得做的事情。

 

出家前在企业里学习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理念,到了现在慢慢又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一个企业,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社会,细节更加体现了文明程度,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累积起来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

国家、企业、团体,个人各司其职,相互补充,从宏观到微观,社会就越来越进步。

 

早几年的修行生活,除了正常的学习、用功、劳动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跟着师父接待客人,端茶倒水,迎来送往。

 

师父一直很注重细节,对时间要求很严格,茶叶放多少,水的温度怎么样,在哪里迎客人,送客人送到哪里,多少人接送,谁去接送,什么时候送礼物,礼物什么时候送,会客厅的温度,乃至我们的衣着等等,对我们都有详细的教授和指导。

 

出家后,被要求背诵论语,慢慢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按照我以前的观念,就会以为,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些年下来,才渐渐有点明白,“礼”就是心。

 

是我们对他人尊重的具体体现,是自己内心状态的具体体现,是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道理一般谁都能讲,但是能不能行持的出来,才是真家伙;行持下来,还要能长期坚持,乃至一生,不退缩,才是真功夫。

不仅仅是说出来的。

 

人生,确实可以如师父那样,像阳光那样温暖。跟着他的这些年,耳闻目染地,我们也点滴地学习到一些,发现,确实是有效的,是能够帮助自己帮助他人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改变我们的命运。

 

僧团不让看新闻,但从寺院的客人口中我们获得的大多数都是负面消息,这里发生什么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了,那里发生什么什么了。很少听到正面的。我们在寺院里接受的教育,恰好相反。要看光明面。传递正能量。

过去,爱国爱教,我们都是当口号说的,师兄弟们调侃的时候就会说,爱国爱教,但是这些年下来。早已不再是开会时说的套话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就要报国土恩,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不是用嘴来爱,要用实际行动。

 

以前,有师兄弟问师父,什么是菩萨行?师父说,为人民服务。

 

又问,什么是大菩萨行?师父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起先,我们都以为师父就是比较会说话。但是,渐渐地,发现,这个还真不是说的,真的就是他带着我们做的。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刚开始都比较能说,理想也比较广大,师父就不让我们说过头话,常批我们,不许好高骛远。

 

最近大家开会讨论事情,师父指导说,不许乱讨论,就研究怎么打扫厕所。

 

几年磨练,话都少了,加上戒律,说大话更是不敢了。开口,自己立刻就觉得不对。偶尔也有兜不住说些过头话,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知道要少说多做。

 

慈展会,规模很大,给人传递的全都是正能量。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是有希望的。

 

从我自己的经历上看,曾经经历过一个傲慢无知的岁月,受过一点教育,知道了一些常识,读过几本书,再去做点慈善事业,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都看不上了,什么国家啊,什么政府啊,什么社会啊,全都不放在眼里,全都是别人做的不好,别人做的不对,只有自己是对的。在这样的心态下,去做慈善,肯定就不愿意去配合别人。也许事情真的是好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不见得就是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现在慢慢知道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很重要。要协调,要配合。要懂得尊重别人和现实缘起。

 

我师父教给我们的慈善理念是“人人慈善”,把慈善的门槛降到最低,大家都能参与;“补位慈善”,做政府的补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能给政府帮忙的事情,而不是添乱的;更不能假以慈善为名,做愤青。

 

如果有什么一定是需要改变的话,就是改变自己。

 

深圳人告诉我,这是一座移民城市,年轻的城市,人们不拒绝创新。所以,慈善展这样的新事物就会出现在这里。

 

很符合佛教的精神特质。

 

比丘记事(六十四)
慈悲守望(摄影:龙泉视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