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情黎明村 大爱金凤寺

(2013-05-12 20:39:45)
标签:

佛教文化

感悟人生

芦山地震

仁爱慈善

分类: 慈善文教

2013年5月9日-10日“雅安·仁爱行动”报道:

温情黎明村  大爱金凤寺

  9号,10号这两天,基金会在继续走访排查受灾村落的同时,根据师父的指示,与雅安佛教协会一同调研了雅安地区受灾的寺院。据雅安佛教协会副会、金凤寺住持真勇法师介绍,所在辖区23所寺院都不同程度受灾。9号,在雅安市佛教协会会长智灯法师的引荐下,仁爱基金会一行三人对雅安金凤寺进行调研之后,10号,仁爱基金会和广仁慈善功德会专程将救助物资送到金凤寺。

nEO_IMG_20130509金凤寺山门



走访黎明村发放物资

  5月9日,整个芦山县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这场雨从8号傍晚一直不停地下。连绵不断地阴雨带来漏雨、湿滑等不便,让挤在帐篷里的村民更加苦不堪言;更加令人担心的是,阴雨天气还会增加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志愿者出行的难度大幅度增加。救援队临时决定由原先的一组合并成一组下乡发放物资,活动范围限定在靠近路边的村庄,不敢冒然深入到山区。今天目的地为芦阳镇黎明村余坎组和胡沟组,昨天已有两队志愿者等对该地村民进行详细的走访,登记所缺物资。

nEO_IMG_20130509救援队爬山路走访

救援队爬山路走访

nEO_IMG_20130509冒雨考察村里房屋受损情况

冒雨考察村里房屋受损情况

 

  黎明村余坎组位于公路边不远的山坡上,地震来袭让许多房屋垮塌变成一堆瓦砾,大多数的住房都出现坍塌和开裂,屋顶瓦片脱落,墙体出现大裂缝和局部倒塌,有许多住房甚至被夷为平地。仁爱志愿者赶到余坎组时,正是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志愿者们头戴安全帽,身披雨衣,脚穿水靴,挨家挨户上门核对之前排查的信息,通知灾民到村委会大院领取发放物资。

nEO_IMG_20130509发放登记

发放登记

nEO_IMG_20130509黎明村发放物资现场

黎明村发放物资现场

 

  在村民志愿者和仁爱志愿者和灾民的积极配合下,发放工作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为村内130顶帐篷内配备了彩条布和方便面。看到灾民领到了急需物资后脸上露出的微笑,仁爱志愿者们忘记了疲劳。

nEO_IMG_20130509冒雨卸物资

冒雨卸物资

nEO_IMG_20130509冒雨卸物资2

 

  余坎组的山上还住着三位老人,由于行动不便无法来领取物资。根据之前的排查走访得知,这三位老人震后只能住在简易搭建的板房里里。仁爱志愿者从有限的物资中为他们特别抽调出一袋大米,两桶油和四箱方便面,专程上山去探访三位老人,山高路滑,道路艰难,老人见到一身泥泞的志愿者十分感动,一定要挽留大家吃饭。志愿者张向紧握老人的手,婉言谢绝了老人的盛情邀请。

  一路上,老乡们无一不对冒雨救助的志愿者们流露出感恩之情。进入村里,老乡们就惊讶地说,“今天这么大的雨,你们还过来了?”张向听后一脸笑容,“下雨正是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过来。” 一位妇女指着志愿者们对自己孩子说,“他们是好人,他们学雷锋。”

nEO_IMG_20130509王璐到灾民家中慰问

到灾民家中慰问

 nEO_IMG_20130509王璐下乡考察

 

  离开余坎组后,下午三点多,仁爱志愿者来到胡沟组,为130多户发放彩条布、方便面等物资。发放完成后,志愿者又带上方便面和油、饮料等物,前往山上一位五保户家中探望。

  虽然发放工作顺利完成,张向师兄回想起来却有些“后怕”,庆幸早上没有按照原计划深入山区,“今天芦山发生了塌方,就在我们对面的山上。回头一看,轰隆一声,升起了一大片红云。”



千年古刹金凤寺受灾严重

  5月9日下午,在雅安市佛教协会会长智灯法师的引荐下,仁爱基金会一行三人对雅安金凤寺进行调研,大致了解了寺院受灾的情况以及所需物资。当基金会副秘书长王璐师姐询问住持真勇法师说需要哪些物资,得到的回答是:大米和油给更需要的人,为了保护古遗址,只需要一些彩条布。王璐师姐回答:一定在近期送到。10日,天气放晴,仁爱基金会一行专程运送救助物资来到金凤寺,并对寺院受灾情况以及寺院概况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nEO_IMG_20130509受损的金凤寺

受损的金凤寺

nEO_IMG_20130510被震坏的地藏菩萨像

 

  金凤寺地处蒙顶山的半山腰,地处偏远,路途艰难,车辆走了一圈又一圈的盘山路,下面就是陡峭的山崖,这也是为何该寺的受灾情况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一进入到寺院,只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殿宇高脊飞檐,犹如世外桃源,可是摇摇欲坠的古亭、满地的瓦砾,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这里遭到地震严重破坏的残酷事实。地震使这座千年古刹经历了一次洗礼,僧尼的大寮全部毁坏,古亭倒塌,老的殿宇屋顶已经多处漏雨。地藏殿、护法殿的佛像的头部掉下来,幸好尚为完整,没有碎裂。寺院标志性建筑月亮亭,也在地震当时轰然倒塌,令人惋惜。

nEO_IMG_20130509金凤寺真勇法师介绍寺院受损情况

金凤寺真勇法师介绍寺院受损情况

 

  真勇法师介绍说,受灾的严重程度还远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这些,因为此次地震是上下式波动,即便是看似还完好的建筑,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内伤”。



 

法师不顾寺院受损奋战一线

  4·20地震发生时,真勇法师在地震第一时间带领尼众来到成雅高速茶马古道口为经过此处的军人、警察、灾民奉送各种食物,三天后,政府相关人员打电话给她说金凤寺院受损严重时,她才匆匆赶回。

  在谈起对地震的一些体会时,法师说:“直到现在,躺在床上还觉得地和床都在晃动,自己是一位有信仰的佛教徒,在面临5·12和4·20两次地震后,心中还存有些许的恐慌,可想而知那些受灾群众内心的恐慌更深,不知道何时才能抚平?”

nEO_IMG_20130509真勇法师介绍楚禅法师塔文

真勇法师介绍楚禅法师塔文

 

  法师在听说仁爱基金会这次不但参与前期的生命救援工作,后期还会针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时,非常赞叹我们。

nEO_IMG_20130510交接物资

交接物资

 

  如何面对生死无常,法师从一个出家人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无常灾难,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可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解决生死问题,再高量的大德,他不会替你了脱生死,打个比喻,你饿了要吃饭也是要你自己去吃饭,师父不可能替你吃饭,不是吗?所以要好好修行。”




志愿者瞻仰千年古刹风采

  接收救灾物资后,真勇法师带我们参观了金凤寺,让我们得以瞻仰这一座千年古刹的风采。金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兴盛于宋,明永乐元年僧宗寿重建,清代、民国时期扩建,迄今6百多年历史,初名“石龙寺”,因山下有莲花池而更名为“莲花寺”,又因山之东状如飞翔的凤凰,且寺庙恰处飞凤头下,遂更名“金凤"。

  金凤寺占地约200多亩,落差近千米,占地1万平方米,院落布局中正对称,跨院后庭随山石起伏错落,别有洞天,像这样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布局体系,并古建筑仍在使用且状况良好的古寺,在当今实属罕见。

nEO_IMG_20130510真勇法师介绍石棺

真勇法师介绍石棺

 

  金凤寺原来处于西藏到内地的必经之路,是川藏线的一个驿站,这个寺院供奉显宗、密宗、禅宗的佛像,三教交融,在中国寺院丛林中独具特色。金凤寺现有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一位德国人写的《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其中就有很多金凤寺的照片,这里的古建筑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如今这些古建筑遭到毁坏,文物修缮工作后续还有很多流程要走,真勇法师也在夜以继日地为此操劳。

 


一方住持悲悯一方民众

  真勇法师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塘地区,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法师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妈妈抱在怀里听经闻法。法师很小的时候也经常去寺院,姐姐出家之后经常送给她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看,法师回忆当时姐姐给她看的第一本书是《觉海慈航》。

  法师的妈妈觉得自己非常苦,了解到女儿出家可以让父母很好地解脱生死,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要求法师出家。所以妈妈在佛前发愿一定要法师出家,有愿必成,法师在20岁的时候依止金凤寺的上慧下真法师剃度出家,自此开始了出家生活。1988年,法师在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与学诚法师是同戒。1990年,法师在峨眉山佛学院读书。1993年,法师回到金凤寺,目前担任金凤寺的住持。

nEO_IMG_20130510和真勇法师交流

和真勇法师交流

 

  金凤寺1980年作为雅安第一家宗教场所对外开放。当时非常的辛苦,为了重修寺院每个人背着砖走山路上来,任何东西都从山下背上来,没水也没电。要想发心出家就先在大寮里干满三年才能学法,以前出家还要求初中以上毕业,限定18-35岁,现在年龄门槛放宽了还没人来,现在四五十岁出家也要。目前金凤寺出家人12单,居士20多单,共40单。出家法师中像真勇法师一样真字辈的共10人,都没有一个徒弟,真勇法师很担心后继无人,那样的话金凤寺将成为博物馆了。而这并非金凤寺一家的情况,全国各地寺院都是这样青黄不接,金凤寺有12位出家人,在雅安的寺院里算是位居前列。目前雅安开放了23所三宝具足的道场,有的寺院只有2、3个法师。

nEO_IMG_20130510和真勇法师交流2

和真勇法师交流

 

  即便面临寺院毁坏、后继乏人的困境,真勇法师谈及这些并没有悲观之词,而是展现出勇无畏的“大丈夫”精神,即便是端坐在废墟间,也照常谈笑风生,泰然自居。谈话间,对受灾民众的悲悯,远远多于对寺院的救灾重建的关注。回忆起当年的恩师、当年一起受戒的法师,法师时刻流露出扛负大悲愿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仁爱志愿者们都为这种大度从容的情怀而感染。

nEO_IMG_20130510合影


  暮色霭霭中,伴着磬声钟鼓,悠扬禅唱,仁爱志愿者带着对古寺宝刹的震撼与眷恋,乘车返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