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64:善缘成就

(2012-12-30 07:09:03)
标签:

杂谈

国际化

佛教文化

美国之行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四

善缘成就

nEO_IMG_《此岸__彼岸——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纪实》光盘 

    15天,在无限生命中,只是彷如浩瀚宇宙中一粒微尘的刹那。在个人手中,这短暂的瞬间也许就如流沙般逝去无痕,但如果被放入地球村的时代因缘中,融入到善知识的宏深愿海里,却能变为启发善能量的火种。15天的赴美参访,是龙泉寺弘法事业正式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从中国到美国,从此岸到彼岸,这一步将成为联通未来无尽善缘的起点。

 

静水流深

    7月7日上午,悟光法师在讲师团做首次赴美参访报告;7月7日-7月9日,在悟光法师的带领下,龙泉寺赴美参访团连续三晚在见行堂为大众作美国之行汇报;7月11日,“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开始在师父博客连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力求还原采访团在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9月8日,由北京龙泉寺翻译中心及北京大学翻译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次译员交流会在龙泉寺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为“此岸·彼岸——中华文化的翻译与对外传播”;10月13日,由北京龙泉寺翻译中心制作的光盘《此岸·彼岸——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纪实》完成。如同在美国的参访行程一样,我们仍然是在急行军。

nEO_IMG_赴美参访团在见行堂向大众汇报

赴美参访团在见行堂向大众汇报

 

    从表面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做完报告,倒完时差,参访团回到翻译中心,又回复到往日正常而平淡的承担和学修状态。但如同佛陀告诉我们的那样,业果是真实不虚的——业未造不遇,已造则不失。没有现量参访前,美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由各种媒体制造出来的幻相。那里的人事物,只存在于想象中,对于那里的众生,也很难生发出真切的感觉来。师父提出的国际弘法理念,在我们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名言概念,高广却不易把握。

nEO_IMG_第三次议员交流会

第三次议员交流会

 

    这一次,虽然我们只在美国停留了十几天,但是真实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与那里的人们结上了缘,就把业确实地造在了那里。被业力所牵引,个人那颗原本极为狭小的心也不由得开始向大洋彼岸延展。我们知道了,在异国他乡,仍然有佛法生长的土壤,仍然有需要佛法的人们,他们虽然与我们长相不同、语言不同,但在本性上与我们是一体不二的,在心灵上是血脉相连的,他们变成了我们心中真实而非概念的同行人。

    从此以往,美国不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国度。10月28日至30日,桑迪(Sandy)飓风横扫美国东海岸。当发现很多遭遇飓风的地方我们曾到过时,当获悉在美国结缘的友人身处灾区时,这件事情就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在实实在在地牵动我们的心。当我们心中装入的人事物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些由于过度缘在自我身上而产生的烦恼也随之减少,这时才逐渐体会到师父在提出弟子们“可以走出国门看一看”时,所说的“开拓心胸格局”的意趣所在。“心生则种种法生”,而当我们的心开始往一个地方缘的时候,那里的善缘也就会慢慢地聚拢过来,而所有的事业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国际弘法的道路由此才可以步步落实。

 

善缘再续

    赴美参访的博文开始刊出后,我们在美国曾经参访过的道场、高校的同仁们,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我们的报道,不少人都写来了感想邮件。虽然天各一方,但是通过网络,我们之间的善缘却是没有隔阂的。中国与美国、此岸与彼岸,因此而联通,距离在消弭。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时代,缘分的会聚也被加速了,很多在美国结下的善缘又迅速穿越重洋,再次的相聚让彼此的业缘增长广大。回国不到一个月,就再次见到了为我们在纽约参访联合国总部打开方便之门的友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萌女士。7月28-29日,刘萌女士来龙泉寺参访体验。参访结束时,她感叹道:“龙泉寺是一个让我特别耳目一新,有很深感触的,非常有缘的寺院,改变了原来对传统寺院的看法,让我了解到龙泉寺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寺院,是一个与时俱进,有个性的寺院,挺与众不同的。”她还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在美国迎接龙泉寺的到来,以后回国也会创造机会再次拜访。”

nEO_IMG_刘萌女士来访龙泉寺

刘萌女士来访龙泉寺

 

    8月15日,为我们此次参访提供了许多支持的美国纽约大学留学生吴谦同学,也来到龙泉寺,将在美国错过的相见移到了龙泉寺。在美国庄严寺参访时,我们获赠了一批外文佛教书籍。美国佛教会副会长、菩提教育基金会董事李祖鹄居士,担心我们携带不方便,主动提出要把书寄回中国。8月20日,受李祖鹄居士的委托,李海蒂居士便将总重25公斤的书籍带到了龙泉寺。而10月4日下午,李祖鹄居士一行七人也亲自来到龙泉寺。

nEO_IMG_吴谦同学拜见师父

吴谦同学拜见师父

 

nEO_IMG_李海蒂居士万里送书

李海蒂居士万里送书

 

nEO_IMG_李祖鹄居士一行到访龙泉寺

李祖鹄居士一行到访龙泉寺

 

 

    回国之后,除了接待这些再续前缘的友人外,悟光法师带着翻译中心的义工,又多次接待了来自美国的其他客人,如美国宗教学者弗兰克·霍夫曼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木鱼基金会创办人及CEO依法法师,美国心理咨询师Bruce。当他们获知我们曾去美国参访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对话基础,就不再是单方谈话,而真正变成了一种相互的交流。

    在赴美参访团的牵针引线下,北美学佛小组终于因缘具足,成为国际弘法的真实落脚处。现在,北美学佛小组,每周日上午九点半都会准时开课。通过无国界的网络,龙泉寺的三位讲师,与北美地区学佛小组的同学越洋连线研讨佛法,无国界的佛法真实地呈现出来。

 

从此出发

    在美国参访时,因为日程紧张,参访团总是保持急行军的速度,而这样的紧迫感,在我们回国后,也一直保留了下来。当我们走出去之后,发现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在升温,而汉传佛教的国际弘传确实大有可为。这样的发现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是,越是广袤的天地,要想真正扎下根来,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越高。

    如同师父在讲师团成立三周年的开示中所说,“现在这种传播的方式日新月异,过去没有如此得快速,如此得丰富,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哪个团体掌握了最先进的传播的工具或手段,然后又有真正的东西去传播,那么我们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够立足。”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地球村的范畴中,要能够真正凝聚善业,成就善缘,我们既要掌握先进的传播方式,也要有真正可以去传播的内容。要把握住这两点,都是需要认认真真去研究,踏踏实实去做事。

    途经10个州,参访了10座道场,10所高校,参加了2场大型法会、 70包法宝遍洒美国东西海岸,进行了5场翻译交流……这些赴美参访的成果已经成为过去的数字,总结过去只是为了营造更美好的未来。要做到能够真正与国际接轨,有真正可以去传播的内容,还需要回归到翻译中心的本行——翻译上来。在美国期间,悟光法师在多个场合都曾提到,翻译是国际弘法的基础,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所以,回归正常、平淡的承担和学修状态才是当下最智慧的选择,要想常行大悲,须先恒守正念。

    只有保持平常心,保持精进不懈的心,不断提升我们的翻译水平,出版更多的外文图书、音响制品,才会有未来成就善缘的重要基础。未来就在每一个当下中,让我们继续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