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37: 不同的国度 同样的信仰

(2012-09-12 08:01:33)
标签:

佛教文化

国际化

美国之行

中国佛教

翻译协会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三十七

6月28日   不同的国度  同样的信仰

 

   结束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访后,我们立即赶回了哈佛大学,参加与哈佛佛学社(Harvard Buddhist Community)社长顿肯(Duncan)7点钟的座谈。

 nEO_IMG_哈佛神学院合影      

久别的重逢

    哈佛大学佛学社是一个由哈佛神学院学生组织的、没有任何宗派倾向的组织,平常会组织讲座、静坐等活动,目前有二三十名成员,如果办讲座的话,有时候能够吸引八九百人来听。但是正值暑假期间,同学大都不在学校。

    等我们赶到约定的地点_——哈佛神学院主楼Andover Hall时,还没下车,就看到了顿肯同学的身影,他早就在楼门口等我们了,这给身心疲惫的我们带来了一丝清凉。栗色的半长卷发,白皮肤还有满下巴的大胡子——顿肯完全是典型的西方人长相。他是典型的美国着装——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但斜挎的一个深红色香袋却透露出他的佛教徒身份。顿肯身上并不像美国年轻人那样外放,淡淡的微笑中传递出沉静的气息,虽然是西方人的外表,但显露出来的却是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气质。或许是因为有着相同的信仰,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而且语言不同、国度不同,但是我们之间却没有距离,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融洽地交谈起来。

    顿肯是美国人,目前在哈佛大学神学院读硕士。顿肯说自己曾独自到泰国旅行过,看到我们这个不小的团队,他有些羡慕地说:“你们好多人在一起旅行!”

    悟光法师答道:“是的!”

    顿肯点点头说:“嗯!但非常不幸的是,你们是夏天来的,现在找不到那么多人来一起交流。”

    法师随即说道:“人多少没关系,关键在于用心。你能亲自来迎接我们,我们就感到满足了。”

    顿肯说:“谢谢!”

   “我对你们使用高科技弘法非常好奇。”顿肯说。

    看来他对我们的到来很重视,就提前做过功课,了解了不少龙泉寺的信息,知道使用高科技弘法也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法师对这个问题阐释道:“不用高科技弘扬佛法,佛法就没了。佛法与其他宗教一样,对人类社会很有帮助,这么好的东西要流传下去。” 

普照的佛光

    接下来,顿肯带我们参观了哈佛大学神学院主楼。哈佛神学院主楼的外立面并不是“哈佛红”色,而是清冷而肃穆的浅灰色,是一个倒“T”字型的欧式古典建筑,由一高一矮三个楼座组合而成。也许是因为现在是暑假的原因,整栋楼人都很少,楼内一片静谧。我们随着顿肯来到二楼,本来以为是要去一间会议室,没想到打开门,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座充满神圣气息的教堂。最前方是全木制的讲坛,讲坛下面是宽敞的活动空间,两侧是摆成弧形的几排木椅。高挑厚重的木制穹顶,精致华美的拱形玻璃窗,浓墨重彩的琉璃圣像,金沙般的阳光斜映在讲坛的管风琴上——“宗教的殿堂!”悟光法师赞叹道。“人家这个摆设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交流的价值所在!”对于所有的宗教,法师都非常敬重。法师接着问顿肯:“这里平常会不会做弥撒呢?”顿肯说:“这里是一个基督教的空间,但如果穆斯林和佛教徒来了,也可以到这里学习。”法师问:“佛教也可以在这里讲经?”顿肯说:“是的!”

nEO_IMG_漫步

校园漫步

    在这个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教堂色彩的大厅中,让人不禁对身为美国人的顿肯与佛教的缘分产生了好奇。

    孟祥兰问顿肯:“你皈依了吗?”

    顿肯答道:“皈依了。”

    孟祥兰追问道:“在哪儿皈依的?”

    顿肯答道:“泰国清迈。”

    悟光法师接着问道:“你在读神学院,是不是以前也是信仰基督教或者是天主教?”

    顿肯说:“基督教。”

    法师说:“基督教讲的是‘上帝爱世人’,也是很好的,你为何要皈依佛教呢?”

    听到法师的问话,顿肯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伤感的神色:“我父亲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去世了,佛法更直接地讲苦,所以我皈依了佛教。”

    法师点点头:“Yes !Yes!一般人学佛法,都是因为苦。”

    此时,夕阳落下前的最后一抹光照了进来,宛如佛光普照,满室生辉。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法师将早就准备好的法宝送给顿肯,顿肯欢喜地叫了起来:“Great!”法师将《侧记》递给他时,还特意解释道:“能看懂的!你还能学中文,这是中英文对照的。”之后,法师又亲手将一串念珠为他戴上。那一刻,虽然法师和顿肯之间没有言语的交流,但我们都能够感受道,一股暖流在两位不同国度的佛教徒之间默默地流动起来,彼此的心灵被连通在了一起。

nEO_IMG_赠送礼物

赠送《师父侧记》

    法师建议我们去上午去过的哈佛园中,在草坪上坐一坐,来一次美国式的交流。“你们还可以吃吃面包。”此时大家才想起来,我们还没有吃晚饭。对于法师的这个建议,大家都很欢喜。蒋晓旭高兴地说:“在那儿一坐,可能老外就来了!”法师马上纠正道:“我们才是老外呢,我们是‘中国人’。”听到法师的话,大家都笑了。于是,我们又跟着顿肯,出发前往哈佛校园。傍晚时分的哈佛校园,天光仍明,空气中弥漫着悠闲自在的气氛,几只小松鼠在大草坪上欢快地蹦来跳去,并不在意我们的存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法师说:“这个国家,是法制塑造了心灵,人也善良,这等于是从身语控制了意,这跟佛教中的戒也有相似处。你看,这里对动物多爱护,没人打。”在行走的途中,终于有同学忍不住问起顿肯背的那个香包来。顿肯说这是在印度的时候请的,上面绣的图案是“菩提伽耶”。

nEO_IMG_导读

这是中英文对照的,你还能学中文”

nEO_IMG_温暖

法师亲手为顿肯戴上念珠

    在校园游览的过程中,法师特殊的服装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人向我们微笑。就是他们的一念欢喜心,一念恭敬心,与三宝结缘,在无限生命中种下了善业,将来都会感得善果。僧宝的功德不可思议,只是在校园里走走就为很多人种下无量的善根。随我们去MIT听讲座的两位学者非常有希求心,又跟随一起赶回哈佛大学参加晚上的座谈,中间还抓紧机会向法师请教困扰很久的问题,法师几句话就给解开了。

心灵的交流

    我们一边走,一边与顿肯继续交流。顿肯说,他平时有一个团队,有一二十个人,跟他谈论佛法。法师说:“以后你的团队会更大,因为我们也加入了。”法师真诚的幽默,引来了顿肯的笑声。很快,我们就到了哈佛园。哈佛园的草坪是一片自由活动的天地,草坪上有不少人,他们或手捧书认真阅读,或带着电脑在这里学习,也有人就坐在草坪的椅子上小憩,还有一家人在此享受生活。法师让顿肯选一个地方坐,“因为他比较熟,我们不熟,万一坐错了区域就不好了。”来到草坪上,我们也很快融入这个氛围,找来椅子围成半圆。

nEO_IMG_静谧的校园

静谧的校园

    悟光法师也入乡随俗地用英语说道:“Sit down please(请坐)。”我们坐下之后,就开始继续交流。“我天天静坐。”顿肯说。法师赞道:“天天静坐,very very good,好得很。”顿肯对于修行问题非常好乐,对我们在寺庙中如何修行很感兴趣。法师对此答道:“我们平常以闻思经教、学习经教为主,再加上承担各种事情。我们不集体静坐,个人会静坐。静坐是非常重要的,静坐是佛教修行的高级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并未提倡静坐,但是需要静坐。”解答了顿肯对于静坐和修行的疑惑后,顿肯又问道:“那部经典最重要呢?”法师答:“在汉地来说,是《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心经》、《金刚经》。顿肯点点头说:“这些经典,我都知道。这些经典在美国很流行,所以我们都知道。”法师说:“我们也很重视。时代可以变迁,但经典是不变的。佛弟子的国度不一样,种族不一样,肤色不一样,但是导师都是一个,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在交流的过程中,满怀好奇心的张彦又进一步了解顿肯的学佛因缘。顿肯说,父亲的过世是对他很大的打击,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基督教外的宗教,比如伊斯兰教、印度教,最后他被佛教打动了。“你就开始食素、禅修还是诵经?”“都有,禅修、诵经。”顿肯说,在美国并没有太多的佛教徒,“有时候你要非常努力去寻找这样的环境”。周韶毅也加入了谈话,问道:“您吃素?”顿肯用中文答:“是的,素食。”法师赞许地说:“了不起。”“佛教非常有活力,注重实践,所以吸引了我。”顿肯进一步阐释了佛教对他的吸引力所在。

nEO_IMG_交流(1)

    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顿肯不仅仅是信仰佛教,而且现在的专业就是佛学。张彦问道“现在都强调学术的独立性,如果学者有宗教信仰,很容易会遭到质疑。”顿肯赞同地说:“美国也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但我们在努力改变这个趋势。”“你学佛有受家庭的影响吗?”顿肯说,虽然他是家族中第一个接触佛法的人,但家里人还比较好,愿意接受他是佛教徒的现实。两位跟随我们而来的学者,也在哈佛的草坪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中西方佛教徒的心灵交流。晚上九点,因为第二天还有满满的安排,我们准备返回住处。顿肯仍然致以诚挚的谢意。当我们向顿肯道别的时候,顿肯热情地表示说:“你们的车已经在周围了?我正好要往那个方向去,我和你们一起过去,这样可以确认你们到该去的地方。最后,顿肯还和我们一起做了殷重的回向。短短两个多小时的相处,因为共同的信仰,因为心灵的交流,我们已经与顿肯变成了好朋友。对于我们的离去,他非常不舍,特意把我们送到车上,这种中国人待客方式,其实在美国人的交往模式中并不多见。原本就具有东方气质的他,现在更多地融入到东方文化中来。文化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