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五十六
企业家谈佛法(下)
——记《企业家与佛法》论坛
演讲结束后,杨钊居士和企业家们进行了交流。部分问答摘录如下:
听众:
您好,杨钊博士。我们从2004年起到现在,一直是服务中国的企业家,包括一些社会的精英人士,还有一些政府的领导和官员。在这六年的活动当中,我们接待了五万人次,会员有千余人,都是像杨博士一样的成功的企业家。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现在不缺想法,也不缺经济实力,但是非常缺品德。作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一个高端服务机构,我们非常关注他们心理的成长和品德的教育及培养,因为他们直接把握的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所以我们今年建立了一个佛堂,今年年初请净慧长老来给我们作开示。杨钊博士,您是大学者,企业精英,而且又是居士,希望您给点建议如何带领精英人群让他们如何亲近佛法,让佛法真的能够融入世间。

问答环节
杨钊:
这些企业家他们好像什么都有,但又好像缺乏一些东西。因此,需要先来一个全身人生身体检查。他们只知道人有物质的财富,只知道有名、有利、有社会地位,不知道除了名利社会地位还有另外一个精神财富。为什么要有精神财富呢?有钱的人不一定身体健康,有钱的人不一定家庭幸福,有钱的人不一定开心跟没有烦恼,可能越有钱越烦恼。因此他不知道人要有两种的财富、两种的养分。第一个是物质财富,第二个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令你有名、有利、有社会地位,而精神财富能够令到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没有烦恼。因此你那个企业家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有两种。你问问他们:“你是否两种财富具足?”如果不具足,就等于说你缺一些养分,必须要学习了。基本上,我们香港平均每个人的物质财富在世界上前几十名,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的开心指数在全世界大概八十,九十甚至一百(名),这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差距。这一点社会上,还没有觉悟、还不知道。因此你只是说能够让看到他们开心指数,检查一下,来个检查身体,他们慢慢明白了他不仅有物质财富,又学会能够拥有精神财富,他的人生就成功了,他的人生就健康了。
听众:
杨居士你好,我想问一下您大量的做慈善事业,包括佛事寺院。但是在佛法的修证方面,你是怎么用功的,可否谈一谈?
杨钊:
说到修行,修行的其中一个方法,真的要看以前的基因够不够。如果你以前的基因好,就能够信菩萨,基因不好呢,就得有个方法。我是有信心,我的时间属于菩萨,属于释迦牟尼,就是好像我能够定下来。你学习打坐,把你的妄想拿掉。打坐就是要进入菩萨的网站,如来的网站,当然这个是顿教,另外就是渐教,我们凡夫老老实实的就是修学,就是做三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除了做这三好人,还是扎扎实实把五戒、十善、六波罗蜜做好。你不用担心,不要一下子就要求自己100分。由60分开始,很多人一做佛教徒就希望100分,
结果做不到就放弃了,门槛不要设的那么高。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要了自己的老命,你自己发现,我这有80分啦,就鼓励自己,不错不错,继续努力,你80分啦!有83分,又鼓励自己,这样你由60分开始到70分,由70分开始到80分。因此,有一个日子记下来,最低限度一个月有一次的自我检讨,能够一个星期最好,最低限度一个月检讨一次。检讨自己这个月到底亏了?还是赚了?你如果上个月你自己有70分,这个月发现自己没做什么大错,自己给75分,这样你就赚了。如果你说上个月70分啦,你这个月只有60分,你就亏了,就像你那个银行户口亏了,亏了没问题,你下个月要更加努力,必须要80分。怎么80分呢,一个我们要有2个财富,一个物质财富,一个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什么呀,你看这个存了好心,心存的不好,第二讲话,没有讲好话,讲的不好。第三做好事,反正犯了那么多错误,干脆就自己闭关,闭关一个星期不能说话,不能做事,最低限度就能够拿到80分。人要能够不断鼓励自己,自己磨练自己。一个星期,一个月不断注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过了三年,你就发现自己真的进步啦。因此必须活在当下,自己在工作中去磨练,自己在生活中去磨练,自己在跟人的交往中去磨练。不断磨练,只要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磨上他三年、五年。知道我磨了多少年?我的企业搞了
39年。第二,精神上每一个月写一篇文章,28年,
每个月我磨自己,精神上磨了28年。你去这样练上它10年,我相信你,肯定会有成绩。

分论坛现场
跟着一个问题,企业家要成为佛弟子有什么基本条件?我认为企业家要成为佛弟子,没有什么基本条件。我们要学佛啦,首先第一个三皈依,要信。不管任何人包括企业家,只要三皈依就行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说来简单,往往有的人说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因此我们作为佛教徒,要依靠三个,第一个你对佛的了解必须要依靠经教,经是怎么说的,我们作为一个依据。第二个佛,佛有很多案例,他怎么样看待物质问题,他怎么看待精神问题?这个他做了一个样板嘛,人间佛教。在这个人间呢,佛陀是什么。第三,就是僧团,我们必须要靠这个僧团互相扶持、互相学习。只要我们一批人能够真真正正好像自己一个社区、一个家庭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提拔,我相信,肯定会学的好的。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家,我认为条件不是很高,只需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一个不是口头上皈依,第二呢,当然还要依止出家人,作为你的见证人。见证什么呢?见证你能够信佛了。第三呢,不学只说,浪费时间,学了不去用,又浪费时间。只需要你自己学了,又有一个人作证、找一个老师,证明皈依。第三最底限告诉自己,一个星期抽两个小时学。如果你一个星期连两个小时都抽不到,你是在自己对付自己,自己不够尊重自己,不要看不起那两个小时。一个星期能够两个小时,一个月有八个小时,只需要你把那八个小时运用的好,你肯定会有所获得。同样的名师出高徒,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牵着你,牵着你依止好了,这个要看你的基因,你前世有没有,做得佛事多不多,做佛事做多了,你的缘分就好,就容易遇到好的老师。遇到好的老师就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你就不用兜那么多圈了。
听众:
很荣幸今天能和杨先生进行交流。今天有个问题向您咨询。我以前做企业汽车品牌及市场营销,从事营销工作。我本人也是一个信佛的人吧,尝试把品牌营销和文化,还有我们这个宗教文化结合起来,来做文化营销的这种方式。曾经尝试过组织我的汽车客户参与禅修、打坐等等这些文化的营销,尝试过结合,但是结合的比较浅,这是一个,这些想听听杨先生给些建议。第二个呢,是我们建了一个慈善基金,号召我们的汽车4S店、经销商、还有汽车客户,每卖一台车捐30元,这样逐渐积累了一些基金,因为慈善基金我们做过很多、很小的一些适合中国基金会合作这样的一个组织,做一点点小事,逐渐的积累。用品牌的名来做,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个瓶颈,是我想让更多车主参与到慈善基金慈善活动中来,但是现在不知道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两个问题请杨先生给予指导。
杨钊:
第一个就是说,你自己需要些什么?结合市场导向,顾客需要些什么?因此你看看你那300个、或者100个的朋友,你给他们做个调查,他们最需要什么?让他们只能选择三项。我们说了一个企业它成功,第一需要利到顾客,他们有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可以来个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目标不要太多,最好是两个或是三个,然后老老实实满足他们。他们说我们希望去玩呢,好,没有问题,你就提供他们去玩。怎么样,比如说卡拉OK,第一个你去选择最超值的卡拉OK,在北京最超值的前三名的卡拉OK;第二他们希望旅游呢,你就考虑旅游最超值的又是什么?旅游最高档的是什么?提供一个信息给他们,只需要做好这个服务,你就会赢取顾客的心。你赢取了顾客的心,他就对你的工作造成了一个忠诚度。因此首先自己跟自己做好这个服务,把这个服务做好,慢慢他就会跟你做,他的心就会一心转向你,永远不是今天这样、明天又是那样,我们今年的积蓄好了,最多是两项、三项把这个做好,明年我们一考虑,今年过了,明年又怎么样呀?不断地去转,就等于说,你去契合他。
会心一笑
我们这里每一个企业家,我们需要些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你要做好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家。今天说了很多怎么样做好一个企业家。你能够把这个掌握好,在内心呢,能够不断去磨这个刀、磨这个剑,十年磨一剑,这样就不错了。首先不要目标太多,只弄一点,因此我期望不要超过三个,最多三个。然后老老实实把服务做好,只需要把服务做好,就可以抓住他们的心。抓住他们的心呢,你就有个基础,有一批人。有一个,下次就能有两个,有两个就能变四个,这样不断的向上升,你这个市场的群体效益就慢慢做起来。
刚才说成功企业由觉悟开始,什么觉悟?检讨下自己的优势在什么,自己的劣势在什么。每一天改善自己的缺点,保持自己的优点,能够一个月,一年这样去做,肯定会越做越好。如果你选择的行业不对,就慢慢通过你的智慧去选择个比较好的行业。如果自己的行业没问题呢,就继续下去,不断改善自己的缺点,保持自己的优点。一年,三年,五年,肯定有成绩的。
我希望能够生生世世继续当义工,继续学习菩萨行,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能够有机会学习菩萨,去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在我目前来说,我认为这个是最快乐的事情,最幸福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