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八
6月22日第一场翻译交流
6月22日,万佛圣城新的一天开始了。昨晚的行色匆匆,让我们还没来得及细品圣城的美景。在早课结束后,我们上午和下午进行了两场同万佛圣城佛经翻译委员会的翻译交流,下午还瞻仰了宣化上人舍利,参观了万佛圣城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在这满满的行程中,我们将用“新鲜人”的眼耳鼻身意去感受圣城之光。
异国他乡的早课
终于到了万佛圣城了!圣城秀丽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昨天是到美国的第一天,能在这里度过,内心感到十分清凉、自在。然而在之后的几个小时,时差开始捣乱。在旧金山瑜伽市万佛圣城的黑夜里,我醒了,再也睡不着,望着窗外出神。圣城的孔雀不时传来叫声,打破了凌晨的寂静。(后来听圣城的法师说,孔雀早晚叫是排寒气的一种方式。)我一直思索着,难道我们真的来到万佛圣城了吗?怎么感觉这么不真实?还好,早上四点,万佛圣城的早课就要开始了,我的内心一直期待这个时刻早点来临。

万佛圣城佛殿庄严外观
清晨四点前,我和同行一起到达万佛圣城佛殿,看到方丈恒律法师已经站在了佛殿中间。这让我想起了龙泉寺的早课,我们的师父也是常常很早就到了见行堂佛堂。方丈们以身作则的行仪都是一样的,令人感动。悟光法师也很早就来到了僧众队列之中。看到法师笔直的背影,不知道法师这两天的路程会不会感到辛劳。
万佛城早晚课是每逢农历的单日诵中文,双日诵英文,今天的早课正好是用中文唱诵。唱诵前,四众弟子有一段很特殊的念诵: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问自己是不是不争?问自己是不是不贪?问自己是不是不求?问自己是不是不自私?问自己是不是不自利?问自己是不是不打妄语?问自己是不是吃一餐?是不是衣不离体?这是万佛圣城的家风,任何人都不能改。”
宣化上人的这一段开示,每天早上都在提策着四众弟子,不忘初心,不忘宗旨目标。和龙泉寺的早课不一样的是,万佛圣城的中文早课唱诵的声音比较轻,唱腔比较短,好似潺潺流水一样,滋润着心田。一场早课下来,唱诵竟然不感觉到累。在念诵“药师佛”名号时,在比丘法师的带领下,四众弟子一起绕佛。佛殿四周供奉了万尊佛像,在绕佛的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佛菩萨的加持。

美丽的山色
早课的最后,是长达几分钟的礼拜时间——四众弟子一起顶礼宣化上人。我想这一切都是为了提策大家皈依佛、法、僧的正念,提策弟子不忘宣化上人的功德,谨记上人的教导。早课结束时,因时差而产生的疲倦也感觉不存在了,身心轻松清凉。感恩佛菩萨的加持!
充满期待的会面
早上七点,在万佛圣城法界佛教大学大楼一层会议室,万佛圣城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不一样的早餐——面包和各种饮料,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进行接下来的翻译交流。一位为我们准备早餐的义工,操着流利的英语跟我们说,这些早餐准备起来一点也不麻烦,接下来她要赶紧去做别的事,希望我们慢慢用。她豪爽的性格与灿烂的笑容,像是在祝福我们一天好心情!
上午八点半,法界佛教大学会议室,我们与法界佛教总会佛经翻译委员会的交流正式开始。看到现场来了这么多负责翻译事业的比丘、比丘尼法师,感觉非常殊胜。除了近岩法师外,上午到场的还有恒音法师、恒珑法师、恒哲法师、近藏法师、近经法师、近灯法师,还有谭慕洁老师、易象乾教授以及其他圣城的义工等。

周韶毅介绍龙泉寺多语种法会
译经是宣化上人一生三大愿之一。上人说:“我一出家的时候,就研究为什么佛教的义理这么圆满,可是世界上学佛的人却那么少?而耶稣教、天主教,为何那么普及?研究之后,才发觉这是因为佛弟子,没有把佛经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所以不能普及世界各地。因此我出家时就发愿,虽然我不懂外国语言,但是在有生之年,要将佛教的经典翻译成各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我的愿力,我愿意尽所有的能力来推动这个工作。”
自1968年起,上人逐渐实现将三藏十二部译成西方文字语言的宏愿,当时位于旧金山的佛教讲堂就是译场,每天讲经之后,弟子们将当天所讲的翻译成英文。1973年,上人另择址于旧金山华盛顿街,成立“译经院”;1977年,并入法界佛教大学,成为“国际译经学院”。1990年,上人在旧金山南边的柏林根市,扩大成立国际译经学院总部,但万佛圣城仍进行许多译经的工作。

圣城的孔雀开屏了
法界佛教总会佛经翻译委员会,自1972年开始出版英文版之经书,到目前为止,自中文译出的佛经、宣化上人浅释、佛教文学及儿童佛教书籍,计有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越南文版、日文版等两百多部。
此次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来美国参访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翻译交流。而宣化上人在翻译事业的弘深愿力以及法界佛教总会佛经翻译委员会的卓越实践,是让我们对万佛圣城的交流充满期待的最重要原因。在出发前,悟光法师特意组织翻译中心各语种翻译开会,就过去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重点问题集中记录下来,去万佛圣城取经。此次翻译交流,我们有备而来。
欢喜登场的交流
在翻译交流正式开始前,易教授首先致欢迎辞。近岩法师接下来先请我们介绍一下,然后再互相讨论、学习,“我们希望大家从各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推动和发展翻译事业。同时,我们也想对龙泉寺翻译中心在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有所了解。”
悟光法师首先表示谢意:“今天,法界佛教总会和万佛圣城能在准备宣化上人来美弘法五十周年法会这么忙的情况下,安排翻译方面的交流,非常难得,我们将倍加珍惜。先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然后再彼此交换意见,向你们取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因缘。”接下来,法师介绍了本次前来“取经”的缘起:“万佛圣城在翻译佛经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师父学诚大和尚说,我们刚成立的翻译中心还比较年轻,翻译佛经这个资历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从最简单的入手。所以,现在先是翻译一些故事性的内容,叙事的内容,然后慢慢地再进入佛法开示的翻译,最后才是翻译佛经。当然我们现在翻译的佛学造诣还不够,所以今天安排这么一场交流,可是说是提前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万佛圣城这边有很多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翻译佛经方面。我们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没有这方面经验,刚好来这边取经。”

通过网络,不在现场的圣城义工也可参与交流
对接下来的交流,悟光法师也是满怀期待。他说;“刚才易教授也谈到了,今天的交流是非正式的,也就是自由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大家都可以提出来、探讨。也有可能彼此双方有一些问题没解决,但是通过探讨就恍然大悟了,就了解了。”
听了悟光法师的发言,易教授很有同感,“悟光法师刚才讲的,就好像我们佛经翻译委员会刚开始译经的情形。”易教授还谦虚地说道,“我们已经翻译很长时间了,而且我们是在美国,跟你们在中国不太一样。我们的翻译也做得不是很好,尽管不是很好我们还是做了。以前美国没有佛经翻译,在没有佛经翻译和做得不太好之间,我们选择了要去翻译。”他说完之后,还强调了一句,“而且选择了要尽全力去做!”

万佛圣城的法师们认真听我们介绍
悟光法师随后介绍了龙泉寺翻译中心创立的因缘。“我们的方丈学诚大和尚希望佛法能够国际化。”法师他表示,“大和尚说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文化的交流是必然的趋势。传播文化的第一步是语言方面的。语言方面这个关口没有突破,再优秀的文化也走不出去,也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去影响别人,也无法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受益。基于这些诸多的原因,师父希望我们在佛教翻译方面开始尝试。”法师对易教授提到的翻译过程艰难也很赞同,“当然,翻译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就如刚才教授提到的,要面对诸多的问题。古代翻译佛经的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法显大师,他们在文字方面障碍不多。,另一方面他们对佛经有修证、有体验。这个工作跟社会上的翻译还是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工作能在寺庙里进行,由出家人还有佛教居士来做是最好的。”
法师在介绍了我们的翻译因缘及意义后,又介绍了龙泉寺的五大部组的情况。接下来,龙泉寺翻译中心居士负责人姜栋耀对翻译中心进行了简介,多语种微博负责人隆凤介绍了师父多语种微博,多语种法会秘书长周韶毅介绍了龙泉寺多语种法会的情况。
此时,在世界各地的圣城翻译义工,也在通过网络聆听着我们的分享。近岩法师还特意让一位义工在线上跟我们打招呼,一时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会场。虽然不在一个空间维度中,但通过无国界的网络,我们依然相聚在了一起。

幽静荷塘
万佛圣城主管翻译的法师们,对师父用八语微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用网络来推广佛法的方式,组织那么多的义工参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表示惊讶与赞叹。有好几位法师多次提问,想要多一点了解龙泉寺。她们对龙泉寺抱有的好奇与谦虚学习的心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万佛圣城法师们用自己的德行,展现了翻译应有的最基本品质。
在这次翻译交流中,我们将龙泉寺以及龙泉寺的翻译事业向万佛圣城的同行们做了一个分享,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同时,也对师父的国际弘法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交流时间的短暂,让我们还没来得及向圣城的前辈们请教,但是他们谦虚的态度和认真的聆听,已经是言传身教的一课,示范给我们如何听闻,如何学习,如何以开放的心胸广纳众长,这些难道不也是佛教翻译人员应该拥有的素质吗?我们期待下午的交流赶快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