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龙泉日记
“旧话新提”系列之八十:
了解身边的大地心(四)
育苗与育人
2008年,张绍先居士的女儿来寺院常住后,受女儿的影响,他与老伴也逐渐来寺院做起了义工。早期在大寮承担,后来师父计划创建大地心农场时,缺少懂种植的义工。没想到一直默默的张居士竟是干了一辈子的种植能手。佛门广大,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正如师父说,只要我们发心纯正,于国、于教、于民有利的,自然会感得各方的支持。

张老非常惜福,2009年就在寺里常住的他一般不在寺院吃饭,都是骑车到山下用餐。忙的来不及时,偶尔在云水堂用餐,用后都会放些功德款。也没见过张老给谁红过脸,对每个人都很柔和,对法师那个恭敬和谦虚,也感染了不少义工。去年张老90多岁的爸爸往生前,他很想把老人送到寺庙。为了说服家人,张老跪着(跟他的兄弟姐妹)求情。后来家人同意了,但老人不愿意,几次都送到寺院门口了,又要求回家。张老就拼命祈求,往生前一星期,奇迹出现了。老人家梦到自己往一个大坑里掉,后来主动要求到庙里往生。往生后,张老又坚持49天诵经回向,后来又到庙里普佛。张老教人种菜也是不厌其烦,耐心讲解。种错了不责备,帮着改过来。见我们种的像样,就微笑着鼓励——
不错!不错!张老对三宝的虔诚可以从他的子女身上看出。张老常说,无论在那他都会坚持种有机蔬菜。
张老对小虫子的沟通非常感人,为了让小虫子迁移到“自助区”用餐,他会跪在地上同它们沟通。张老年轻时种过30多年的菜,那时没学佛,打了不少农药,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小虫子忏悔。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为寺院设计的夏秋栽培规划,张老对各种蔬菜的了解,感觉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熟悉自己的儿女一样。张老共列了紫甘蓝、绿菜花、洋白菜、黄瓜、豆豉、莴笋、早白菜、芹菜、大萝卜、小萝卜、生菜……冬瓜、茄子、西红柿等25种蔬菜,每种蔬菜按照种植地点、品种、育苗期、种植期、行株距、采摘期和特殊说明等七项做了详细标明。还就每个菜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逐一说明。比如种植季节,大自然像个慈祥的母亲,为了让地球儿女们一年四季都吃到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她会在不同的季节长出不同的蔬菜。像西红柿三月、茄子四月、东瓜五月、紫甘蓝六月上旬、绿菜花六月中旬、洋白菜六月下旬、小白菜七月、生菜八月。如果错过了这些种植期,就会影响产量和口感。香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种的早,开花就早,收获时口味也不浓;大白菜对季节的要求也很高,早、晚一天就会差别很大。幸运的是可以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弥补:七月中旬种的雪里红可以炒着吃,而八月中旬种的,腌制会更有味道。

其实同一种菜的不同品种对季节的要求也有悬殊:一种叫“奥林匹亚”的生菜,抗热性强,六月中旬种植都没问题。而其他品种的生菜只能在五月中旬种植,“娇气的身体”一进入伏天就萎靡不振了。尖叶菠菜抗寒能力强,可以在呼啸的北风中欣赏漫天的雪花。而圆叶菠菜的“身子骨就虚弱很多”,秋风刚起,它就结束了此期的生命。下种一旦错过日子,对蔬菜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它的价值没有体现。对于土地是一种浪费,因为没有长出丰硕的果实。眼前的这片小辣椒就是教训,错过了育苗期,它再也长不高了,结出的辣椒也非常小。张居士只能忍痛割爱地建议提前拔掉。这让人想起出家教育,净人阶段学什么,沙弥阶段学什么,比丘又要学什么,一旦错过,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了。而各个时期的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只有靠有经验的过来人指导,放下自己,完全接受善知识的精心培育才能结出丰硕的生命果实。
把握适当的育种期只是保证收获的一个环节,而种植的行株距也是一个技术难关。并不是种的越稠长出的果实越多。种的太紧不但彼此竞争营养,还造成通风不畅。苗秧子看起来长的绿油油,可就是不结果。张居士一看就知道黄豆种的太紧了,还好是育苗期,中间拔掉一株还能亡羊补牢,再晚几天恐怕连毛豆都吃不上了。佛世时的亿耳比丘,不舍昼夜的精进用功,急求早日证道。经行的路也被他磨破的脚流出的血染红了,但迟迟不开悟,后来灰心丧气,打算放弃修道。佛就示现在他面前讲谈琴的经验——不紧不松才能弹出好曲子。心开意解的亿耳比丘放松心情后很快就证道了。侍奉佛陀一生的阿难,在佛涅槃后,因大迦叶尊者的激将也有类似的经历,后来实在疲乏难忍,准备躺下休息,当头碰着枕头,心情疏缓的一刹那开悟了。看来张弛之道不但在修道中,亦在种菜中。
做一个好的园丁还要熟悉蔬菜的习性。当土豆苗开出美丽的小白花时,它不仅是对园丁早期的精心培育报以感恩,同时也是对园丁下一期的工作提出期盼——因为此时在地下,它也长出了土豆。而此时的小土豆像个初生的宝宝,正在嗷嗷待哺那!有经验的园丁,一见到土豆花就知道要加大浇水力度了。

有的菜还要享受特殊的待遇,比如种甜菜,为了让它更甜,要在育苗期给它喷红糖水,生长期喷白糖水。为了保证纯有机,考虑到白糖是化学制品,我们的义工选择了冰糖。王蕊调侃说:“这菜比我的待遇都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菜都能享受如此的待遇,像西红柿、茄子等果菜,因为需要大量的K肥,义工们会在结果后,定期给它们喷草木灰水、海带水(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K)。不过这都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如同水在不同众生眼中呈现不同的状态一样,在人观念中的好坏在植物那里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防治病虫害,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在寺庙种有机蔬菜。不能打农药,不能杀虫。经过两年的经验积累,大家也摸索出来了一些办法。一是,专门设立虫子自助区,当青虫大量繁殖时,就请居士们在念佛声中,轻轻地把小虫子从菜叶上取下来,放到一块专门为虫子们预种的菜地,给虫子们真诚地心灵沟通,请它们安心地在自助区用餐,不要担惊受怕地到大众区“破坏”。二是,具有不同抗虫能力的蔬菜交叉种植。比如黄瓜很少被青虫光顾,而紫甘蓝尤被青虫青睐。大面积种植紫甘蓝,一旦一畦生虫,很快整块地都被传染,而间种黄瓜就相当于中间加了一段隔离带,青虫的疯狂增殖就被有效抑制。

大地永远默默无闻地付出,但也不要因为它的沉默而轻忽对它的关照,时常保留一份对土壤的关心,它会用加倍的丰硕来回报。比如,到了中耕时,就要及时为土壤除草、保商、透气、浇水、施肥等。浇水不是简单地大水漫灌,而是在菜根附近垒起两行土堆,中间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保证菜根周围的土壤浇透后,上面还保存一层干土,再把土堆填平,铺上干土,用力拍打。锄地也不是不分时节地“瞎忙”,等到地里泛起一层白皮,有裂纹的蛛丝马迹时,便是为大地“挠痒痒”的时候了。也不能一味地向大地索取,更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效益,给大地母亲吃激素——上化肥。大地心的做法是上农家肥,人粪、牛粪都是很好的养料。上农家肥之前还要先堆置处理,等到刺鼻的嗅味变成淡淡地“清香”,形状也有半流质转化为块状时,才是最有营养的农家肥。大地有时也需要各种调料,像山上的土偏碱性,义工就要定期给大地浇些醋水。但这个工作是个谨慎的技术活,一旦过了会更麻烦……

大地心种菜竟然与师父调教弟子是如此的暗合!用贤然法师的话:“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比我自己还更了解我的人。”师父对每个弟子的习性的把握可谓入木三分,点我们的毛病也是直指人心,如同棒喝,恰是醍醐灌顶。还巧妙地安排不同习气的弟子在一起承担,可以想象,当调柔遇到勇悍,善巧遇到耿直,慢条斯理遇到快刀斩乱麻,辩才无碍遇到沉默是金,爱做事遇到爱修行……在摩擦与碰撞中保证个人与团体的同步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