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519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佛教的慈悲之光洒遍全世界(下)

(2012-05-26 14:24:5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师行记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二十:

让佛教的慈悲之光洒遍全世界(下)

——记《佛教慈善的理念与践行》分论坛

 

  4月27日上午10:00,分论坛中场休息30分钟,代表们在大厅里简单用些茶点后,开始了下半场的演讲。

  第七位演讲者是来自日本立正佼成会总务局外务部外务组次长赤川惠一,赤川先生以《理论上与实际上的佛教慈善事业》为题,从作为《法华经》信仰实践修行的支援活动这个角度,对去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的立正佼成会,及其在宗教合作中采取的对应措施、佛教徒的慈善活动、人道活动的意义等做了论述。创立于1938年的立正佼成会以《法华经》为所依经典,一直秉承着“用佛教教说,拯救世人,重建世界”的精神在家修行,把释尊的教说具体活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后立正佼成会与日本国内外宗教领导人促成了1951年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简称新宗联)及1970年世界宗教和平协会(简称WCRP)的成立。立正佼成会正朝着兼备更多社会所需要的机能,在日本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少子高龄化问题等课题堆积如山的当代社会中,宗教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解决型组织作转变。赤川先生就立正佼成会、新宗联及WCRP在大地震与大海啸发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赈灾应对措施做了详细介绍。最后赤川先生说:“从这次大地震中我们必须谦虚学习到的,就是再一次深刻认识每一个人‘佛性’的尊严,立志做一个为他人奉献燃烧自己的同时,完成身为宗教人的使命,担负起跨越过去、现在、未来的社会责任。”

  第八位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的学愚教授。教授从菩萨思想、慈悲理念、慈善布施三方面阐述了演讲题目《慈悲与布施——佛教慈善理念探索》。他认为,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时间就是广义上的慈善,在佛教中称之为布施。慈善工作本身即是广义上的修行,即是修菩萨道。人人都可行布施,慈善是利他自利的工作是施者和受者双赢的事业,有钱还要会花钱。

 

nEO_IMG_学愚教授在演讲(1)

学愚教授在演讲

 

  学愚教授简短的演讲后,觉真长老特别表示感谢:“学愚教授同时担任另一场分论坛《南北传佛教的交流与展望》的评议人,他把那边安排好之后赶到这边来做演讲,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责任心,令人感动。”觉真长老对教授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愚教授对南传佛教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阿含经》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教授在演讲中将佛教慈悲与智慧结合在一起,阐述佛教的慈善理念,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特别是如何认识财富,怎么样用好财富,从智慧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是非常精彩的。现场对学愚教授的演讲和觉真长老的点评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九位发言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得刘元春教授,他演讲的题目《论佛教的“精神慈善”》。他认为:针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态现状,佛教界在从事社会慈善的实践活动中,应发挥自身信仰理念的特性,更加重视开展社会精神慈善活动,积极辅助社会推进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教化,祈祷培养良好社会道德与信仰价值追求的特殊作用。为此,佛教界应当改变以往比较被动、零散、单一的慈善方式,树立“大慈善”与“大教育”相结合的慈善理念,构筑起社会精神慈善的“系统工程”。他指出:精神慈善,是社会弱者获得社会支持的支撑力量,使其在精神再生之后实现自觉、自立、自强。

  第十位演讲者是上海佛学院佛学导师金易明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金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力倡社会慈善事业。他特别强调必须明确佛教慈善的特殊内涵,即首先有着佛陀义理的指导性基础,有着通过布施而积累功德、广种福田的现实信仰索求;其次中国佛教界的慈善事业的广泛开展,与中国僧团身处中华文明的背景,必须适应文明的特征,自觉融汇于社会,以慈善事业获取社会认同的基本动机相关。由此佛教公益慈善事业在其开展过程中,必须发扬其对社会、民众的积极意义的同时,防止其因功利性、世俗性而导致的对佛法之解脱性、超越性,以及佛教本身神圣性的消解与稀释。

  龚隽教授就金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点评:“金易明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他特别提到要把佛教的慈善纳入到佛教的背景里面来看,对佛教慈善的历史做了详细的介绍,谈到佛教在做慈善事业的时候如何保持佛教的神圣性,怎么处理好宗教的神圣性与慈善的世俗性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佛教徒做慈善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获得社会的评价,而是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今天金教授的演讲对我们如何在做入世的慈善事业时保持佛教的超越性,是有启发的。非常感谢!”

  论坛到此时,有十位高僧、学者做了演讲,法忍法师对未到场的演讲者再次核实后,请在现场主动要求演讲的来自美国德州佛教会副会长、美洲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师上台演讲。

  宏意法师演讲的题目是《略论中国佛教寺院经济与社会慈善、教育》。法师指出:佛法要长远和广泛的流传于世,基本上是需要有僧人的修持和弘扬,同时也要有信众的护持和社会的肯定。而这些条件的具足,并不是仪式化的佛事多了,烧香的人多了就能成办的。道场的存在,必须与弘法和利生的观念配合发展,佛教才有希望,否则只是表面的兴盛,而不是内在的强壮。中国佛教除了要加强僧教育的工作外,亦应重视一般社会慈善、教育事业的参与。法师特别就中国寺庙收门票的现象指出:1、寺院的商业化会阻碍佛教的弘扬;2、不劳而获的固定收入非佛教之福。过去中国寺院有大量的田产,可以收租,维持寺院的经济造成诸多的腐败,已是历史的教训。在西方教堂靠捐款维持,若负责人传教不利,或提供的服务不足,没有信众支持,就会任其自生自灭、自我淘汰。佛教在为提供信众弘法服务中获得经济来源,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生存方式。宏意法师还谈到佛教在西方很受欢迎。最后他说:佛教在中国已流传两千多年,已经和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佛教是慈悲、包容的,中国多一个佛教徒,社会将更加和谐;世界多一个佛教徒,将会多一份和平。

nEO_IMG_宏意法师在演讲

宏意法师在演讲

 

  觉真长老点评说:“宏意法师长期在美国弘扬佛法,把佛法带到了没有佛教的地方,非常令人敬佩。他对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是很现实的,尤其是僧伽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要,也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印度佛教为什么在印度衰亡了,印度的佛教人才到哪里去了?作为一位出家人,宏意法师的演讲让我也深受教育。”

  法忍法师介绍最后一位演讲者是嘉措活佛,他的演讲题目是《爱的重点是慈悲心》。嘉措活佛先做介绍说:“论文集里没有我的文章,因为前段时间我到新疆乌鲁木齐去发轮椅,残疾人有三千多户,因此没有来得及做文章,也没有来得及报名,所以临时赶到这里。既然有许多长老不能来演讲,我就在这里献丑。”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活佛即兴讲到:“世界上众生都有爱,而佛教讲的爱最圆满、最彻底,我认为佛教爱的终点是慈悲心。”活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读佛教界如何做慈善。玉树地震当中活佛和当地佛教徒一起亲自参与救助,当他描述因死伤人数太多,每个参与救助、搬运死难者遗体的人身上都被鲜血染红,而自己不以为污秽,而以为是神圣的洗礼时,现场有听众非常感动,脸上挂满了泪水。活佛最后谈到:佛教的慈悲是没有界限的,是不求回报的,佛教徒可以去帮助穆斯林,穆斯林不一定要信佛教,可以继续信仰伊斯兰教,也可以去帮助基督教徒,佛教的慈悲可以遍虚空界。

 

nEO_IMG_嘉措活佛在演讲

嘉措活佛在演讲

 

  法忍法师做点评时风趣地说:“最后我要用普通话来点评,要不然大家还以为我只会讲英语。我的普通话有点台湾腔,请各位长老、大德包涵、包涵。”听了两个半小时演讲的现场听众发出了轻松的笑声。法忍法师评点道:“嘉措活佛提到佛教可以成为信徒做慈善的渠道,其实在唐代就有无尽藏院、悲田院、养病坊等等,寺院就好像是中转站,信徒们有东西可以拿来,而贫困的信徒可以到寺庙来拿东西。其实我们佛教对社会的参与已经很多,在佛陀时代、在中国古代对社会的参与已经不少,现在我们再强调人间佛教,并不是我们没有参与,而是要在参与多一些。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把佛法的理念发扬光大到现实生活中去。教义佛陀已经教了,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实践佛教的慈悲理念,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我们如何运用佛法来回应时代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觉真长老最后对全场演讲者及听众至始至终近三个小时的精彩演讲和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11:30,《佛教慈善的理念与践行》分论坛圆满画上句号。各位高僧、大德对佛教的慈悲喜舍的理念做了多角度的诠释,并就如何指导当代人通过利他的慈善之举,达到自身心灵的提升做着各自的实践和探索,与会者对乐善好施的和谐社会及人人慈善的和谐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和祝福。我们有理由相信慈善不仅是受者的期许,也必将成为施者的善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