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代文化佛教文化寺院体验现代弘法心路历程世界佛教论坛佛顶骨舍 |
分类: 随师行记 |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十二:
为了明天的佛教(下)
——记《佛教教育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分论坛
悲心宏愿行在当下:各地高僧大德为佛教教育的未来在努力
一、创办国际佛教大学
唯悟法师
马来西亚檀香寺 唯悟法师
佛教教育推广方面的落后不止在中国大陆如此,在亚洲各地亦然。来自马来西亚檀香寺的唯悟法师对此深有体会,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只有两所国立佛教大学,而拥有七所基督教或天主教办的大学,伊斯兰教亦超过佛教。法师说:如果我们不投资在教育上,其他宗教将取代佛教成为亚洲最主要的宗教,在韩国,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或许也将面临同样的结局。
签到表
为了佛教的永续,佛法的恒存,唯悟法师在泰国创办了一所国际佛教大学,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教育。着力培养四众弟子成为具有宗教情操与修持的弘法人才,既掌握佛教知识,亦有很好的修行,并且深入浅出地表达佛法妙义,且善于招揽人才与组织管理。总而言之,培养21世纪的弘法人才,着重综合性的训练和具有国际性视野及长远的眼光,能深入研究,知行合一,成为当代的法门龙象,荷担起化世导俗的如来家业。
二、佛教教育的台湾经验
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院长悟因法师
佛教的命脉在教育。教育可以贯穿我们的誓愿、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济。佛教教育有基本教育、核心教育,更重要的是继续教育。所谓的继续教育不如说是佛教常常说的理念即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是永续经营。既然要永续经营,各样的人才都要,哪一个可以少呢?底面积越宽广,人才越多,从中可以有更多的人出来。
人才从哪里来?我们讨论佛教教育,每一个佛学院栽培出来的人才是什么?我们能够教什么?有共同的课程,戒定慧是一定要的,教理、教制、教史,我把所有的戒律清规都放到教制里面,教理不可少,教史,佛教源远流长2500年,还有人文课程少不了。如果我们的课程还不够,我们可以请进来教,派出去学,但是我们的传家宝绝对我们自己教。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基础教育,刚刚进来的都是先做这样的,然后她有什么专长,还要再引导。
论坛现场
我记得当年圣严法师要到日本留学的时候,很多人说一个比丘要去日本拿博士干什么呢?他说了一句话:我要护持佛教需要这个东西!但是基础教育还是要先巩固下来,这是绝对不能少的。要护持佛教,要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僧人本身在高级的学府,或者在幼小的教育里,他们可以当老师去教,为什么不要,我们能不能争取到这个?
台湾基督教的神父们高中毕业以后,进入台湾神学院先读,而学位则直接到基督教国家拿,台湾以外多的是基督教的学校,他们去了回来马上可以当大学的讲师。我要说的是,还是要培养人才,创造人才的就业机会,他学了以后可以去教小学、教幼稚园,教全日学的,为什么不要呢?佛教教育,禅修需要人才,办佛学院需要人才,管理也需要人才,每个都需要人才,我们为什么不要,本来就是要的。但是事实上确实是不够的。
悟因法师
整理过去的经验,珍惜现在,所有的目的都指向未来,佛教需要人才,不仅是出家众,包括在家众,尤其是出家的女众不要自废武功,该受教育,该进取,该为佛教奉献,这叫做生命状态!
感悟:
听闻善知识现场演讲,慈悲智慧的声音振聋发聩,令人感动莫名。佛佛同心,大善知识“近隆佛种,远绍如来”的悲心宏愿都是相同的,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顺应时代、当下努力的行持也无二无别。今生有因缘跟随这样的大善知识,有机会让生命呈现其真正的状态,发光发亮,深感人生何幸,如同悟因法师所说,我们岂有理由,不努力学习、不努力进取、不努力为佛教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