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教文化时代文化寺院体验现代弘法佛教大学博客法门 |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9日龙泉日记
“旧话新提”系列之六十七:
爱心无国界
在龙泉寺,我们总能遇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世间最美丽的花朵,也是凡间最可爱的精灵!他们总是叽叽喳喳,爱在楼道里追逐打闹;他们有时也很安静,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却能背诵很多的咒语和佛经;你有时对他们束手无策,却又对他们心生爱怜……听我介绍了那么多,你一定忍不住要问这个群体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了吧?他们就是调皮捣蛋,又纯洁无邪的慈幼组的孩子们!
有人说,孩子没有邪念,孩子也是佛。如今的家长,整天叫嚷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刚四五岁就让孩子学琴、学画、舞蹈、音乐、外文……一个都不落下,同他们讲世间百态,告诉他们生活的不易,教他们同人比较,甚至让他们追名逐利,生怕孩子落后于人,殊不知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重要的不在输赢,而是功德圆满。我们并非否定学习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只是拥有技能与拥有更加高尚的品德哪一个更为重要呢?美好的生活绝不会因为技艺的精湛,更多的来自内心精神世界的充实。技艺的学习也只有在为大众创造美好时才发挥了它的真正价值,假如我们只是拥有精湛的技艺而不能为大众服务,这无异于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利己主义”的教育。另一方面,这些技能的培养很多来自于父母的强加,这样的学习留给孩子的多半是一个没有欢笑的童年和一颗越发功利的世俗之心吧!我相信这也并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
在龙泉寺,慈幼组的孩子们尤其显得与众不同。我们从未刻意教授他们佛学理念,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和他们讲尧舜禹的大德,告诉他们佛陀放弃王子的尊贵地位普渡众生的故事,教他们背诵唐诗宋词……只是我们总能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慈悲心,那是一种来自于心灵最本源的菩提之心。他们会无心窜进办公室“躲猫猫”打扰大家工作,也会在用斋时间很关怀地想要为大家行堂;他们有时午睡醒来哭闹着找妈妈,也会在有人帮忙找到家人后双手合十感恩你的帮助;他们爱吃各种零食,却从不吃荤,知晓众生平等的道理;他们经常犯错,知错后也会在虔诚地跪在佛像面前忏悔;他们会诵《弟子规》,而更多的是将弟子规付诸实践……孩子们生活在龙泉寺这样一个清净无污染、到处充满感恩的环境中,一定耳濡目染保持着一颗干净的心灵。转念一想,佛教不也正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吗?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话并没有错,但并不是教人攀比,不是教人一辈子生活在名和利的追逐之中,而应该有更高的关怀,教人爱,教人感恩。美好的生活不会来源于家财万贯,也不会来源于声名远扬,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答案,是一切美好的唯一源泉。
说起佛教,很多人都把问题想得很复杂,要持咒、念经、拜佛,有因果,有轮回,要救苦救难,要普渡众生……如果从孩子的角度看,佛教或许很简单,不正是叫人去爱吗?爱自己,爱别人,也爱众生。“人之初,性本善”,像孩子那样保持自己善良的本性就是我们学佛的道理。
都说生活处处是佛学,你看,单从孩子身上我们就发现了不少道理。
而最近,慈幼组越发热闹了起来,我们总能听见孩子们一声声地喊着“大鼻子叔叔”,好奇这个“大鼻子叔叔”的鼻子究竟有多大,我们走进了慈幼组的活动室。一看竟然傻了眼,眼前竟是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帅小伙儿!在同他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来自德国的清华留学生,从清华同学处结缘了龙泉寺,现在在慈幼组担任义工。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他竟然是位虔诚的佛教徒,这在基督教盛行的欧美国家是多么地难得!这位德国青年用他不太纯熟的中国话向我们说起他对佛教的认识和感受:“人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一个经历苦难与磨砺的过程,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伤害我们的事情,别人的一些话和一些行动也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负面的甚至是令人痛苦的。”皈依佛门后,他便努力尝试着不再去责备别人,而是静下心来去思考这些事情为何令自己感到痛苦,通过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过程中来寻找让自己痛苦的原因。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思考、一点一滴的感悟之中,慢慢地他不再会为以前的那些让自己难过的事而心生烦恼,也懂得了如何以一颗宽容心接受和对待周围的人或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因佛教而生的感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佛教传统的国家,西方则多以基督教为传统。这位德国青年的学佛之路或许更为艰辛!可想而知,在与其他宗教的朋友接触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当我们问到他的处理方式时,小伙子淡淡地笑了笑说,他不会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矛盾出现就坦然面对,他会从一个佛教徒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看法,但也会尊重并且包容别人的观点,自己从来不会挑战别人的观点,也不会刻意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这不禁让我想起学诚法师对于多元和合思想的看法:在多元和合思想的视野和目标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都能超越表面、局部、短暂的对立,而在根本上、总体上,长久地达成互助、平等、共生等关系。多元和合的思想能支持、承载、调和一切文化、一切宗教、一切国家、一切个人呢,特别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也能够包容一切哲学。同“大鼻子”的一番谈话,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德国小伙儿学佛的用心和对佛学的领悟!我们的世界正在逐渐步入生态文明的进程,当今社会,“和谐”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包括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和谐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个心的期待,也是一个新的未来!
在龙泉寺,这位大鼻子叔叔是可爱的爱心大使,他教孩子们画画,教孩子们唱歌,和孩子们跳舞,同孩子们一起笑,一起乐,也会虚心地跟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筋疲力尽,却也乐在其中,坐在地上真真像个大小孩儿一般!
他很珍惜这次上山当义工的机会,很乐意同孩子们待在一起,也非常虔诚地感悟和享受在龙泉寺的每一天!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没有年龄限制,没有性别区分,更没有地域的差别,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黄发小儿,无论是黑头发黄皮肤,还是高鼻梁蓝眼睛,无论是尚未开化的奴隶制时期,还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佛法一直存在,以其广博的智慧和无尽的慈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