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僧功德”系列之三十:出家百日记
(2011-12-02 07:50:02)
标签:
佛教文化修行感悟使命和责任出家修行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1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三十:
出家百日记
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来龙泉寺都一百天了。在老家,小孩出生一百天要庆贺孩子的百岁,对亡故的亲人也要烧百天纸来拜祭。如果说离俗出家是我的新生,那对于一个要在修行道路上了断生死诸苦烦恼的人来说,一百天是不是也有某种象征意义呢!我在这一百天中收获了哪些?生命中发生了哪些蜕变或升华?我是否走在了脱生死诸苦的道上?这都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除垢迎新
早晨三点四十八分起床,和续师兄走进锅炉房。两天来和续师兄从锅炉,到墙壁楼梯,都很用心地去做,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其实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打扫,打扫前后的境况,我想也会是截然不同的。用一颗诚挚的心,给来到这里的人带来一份清净。
干了半天的活,鞋子都湿透了,黑兮兮的。进寮房向脚下看,到处是黑色的脚印。回头走出门,走廊里一串串的黒迹,将干净无染的走廊弄得稀奇古怪,特别别扭,急忙找一拖把拖干净。还其本来面目后,看上去好多了,自身也轻松了许多。由此感想,如果没有一个公共意识,自身觉得都很恼的事情,很难想象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烦恼。之后赶忙告诉续师兄,准备两双鞋,进出锅炉房一定要换鞋。使干净的事物不要被我们的双脚所玷污,续师兄觉得在理,便欣然应允。
次日早晨烧完锅炉,不怎么累,头脑很是清醒。早课时居然能听出庞师兄将楞严咒诵错了四十多处。课毕突然想到原来是自己思绪不集中,用功竟全力去关心别人的事情了,真是糊涂啊!作此思维后便当即决定明早课一定不能把思维用在别人身上。哎!自己的心念都尚不能决定去留,还有时间观别人的过失!
善护其心
某日课毕,有点感慨。这些日子勤于善行,细处用心,看见楼梯上的沙砾土尘都小心地揽在手里,然后放进垃圾箱。觉得自己做得好,可不知不觉中又起了烦恼,遇到一些境界,自己做得这么好,怎么还会有人给我境界呢?这一天建筑工地上,贤品师让我把一些模板拿到一楼的过道里,工人马上要用。刚搬完,法师过来了,看见我就说:“谁让拿来的,赶快从哪里来再送哪里去,堆到这里挡路。”刚要解释,一看法师的眼神,赶快搬吧,还解释什么? 太巧了,好不容易搬完了,贤品师来了,说:“你怎么还在这里啊?工人等着呢!”我马上给就贤品师解释清楚,贤品师听后说:“法师不知道情况,你听我的。”还能怎么办?赶快干吧。可是今天的事情就是巧,刚干完法师又来了。见我就好似生气了“你怎么回事,不是让你把这里清理了别挡路吗?怎么又弄过来......”没等法师说完我赶忙抢着说:“是贤品师让这么干的。”法师说:“什么贤品师说的,是听我的还是听他的?我急了,说:“我把贤品师喊来吧。”法师加持我:“喊什么喊,赶快搬。”我愣了,一愣之下貌似生气的向法师说,法师你来干我指挥......法师摸着我的头笑了。不能掌握主动权就不能自由,生死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模板可以搬来搬去,多搬几趟又能有什么呢?可是我的心是否有执著,是否起了烦恼,是否有对立呢?就如模板被搬来搬去,对外境不能做主,这是一般人苦恼的原因,但我们对自心能否作主呢?常常心被外境所迷、所转,乃至颠倒。两位法师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我的心地调柔,慢慢找回原来的自己。
降服慢心
前几日法师推荐曾国藩的两本书。看了许久,不是给孩子洗尿布的事情,就是吃药穿衣的事情。也不知道和生死有没有关系,反正法师让看就看吧。又看了许久,猛然觉得这些简单日常起居家庭琐事的记载,看似平常却能使人身心愉悦,字句安排得当文风严谨,文学底蕴相当深厚,大家的风格果然不同常人。原来细心留意,该写的东西很多,仅写自己一天的收获就能写很多,只是自己平时的心太粗,没有去留心观察。
自己为什么首先就没有看到这一点呢?又觉察是自己的慢心在作怪。怎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对一种事物的恭敬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对另一种事物的傲慢呢?自己固然对佛法万般恭敬,可为什么这种恭敬一定要变成对其它典籍的蔑视呢?而这种蔑视会不会变成对同行善友的轻视,甚至对师长的轻慢呢?这太可怕了。自己轻慢典籍不就是在轻慢写典籍的那个人吗?难道轻慢古人和轻慢今人在性质上有区别吗?无论自己轻慢哪些人,归根结底都是烦恼,而这些轻慢逐渐使自己的道心退失得干干净净。终于明白法师给我看这本书的用意了,原来是在苦心的帮自己,慢心不调,即使是再好的书怎么能真学到东西呢?更何谈解佛法的最上义呢?
即随口朗诵,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吾当恒常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修学贵在实践,当即决定要在法师的面前彻底的忏悔,警策自己这一念轻慢的可怕,以此决定作为自己来龙泉寺百日的礼物,吾当日日在佛前作忏,祈求净除业障,生命不断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