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十八:正住,具慧,希求,恭敬——记十一法会总召集贤益法师


标签:
出家人佛教文化寺院体验仁爱法会感动修行感悟教育 |
分类: 寺院报道 |
●2011年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报道之十八:
正住,具慧,希求,恭敬
——记十一法会总召集贤益法师
贤益法师,本次十一法会的总召集人。
本次法会内容丰富,除了保留已经持续两年的精进共修之外,还开辟了新的分场---“生活体验”主题研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法会,参与这些生命主题的讨论,让更多的人体验佛教生活,通过研讨,对生命、生活有更多的思考,进而改善自己的生命、生活品质。
法会还没有开始就碰到这么多的境界,对此法师坦然承认:“我没有做过法会,也没有经验。一开始,师父安排我做法会,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是师父安排的嘛!虽然我不懂,但是我愿意去做。从让我做维那,到做班导,我都是挺高兴的,愿意多承担嘛。至于接下来怎么做,我可以再想。”对于此次法会,原来只是想:“禅兴法师是总顾问,贤富师在法会也比较有经验,还有贤彦法师在客堂也做了一段时间了,我虽然是总召集,主要是学习,召集召集嘛,所以一开始没意识到总召集人的职责。”
经常说一句话“有承担就有成长”,法会的历练让贤益法师看到了前后很多不同的自己,收获颇多。
一开始感觉课程表挺重要的,一直在弄生活体验的课程表,从设计内容、活动形式等。又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搜集历届福旅的资料,请教参加过福旅的法师和义工们的经验,按照福旅的模式去准备。比如学员、义工的比例等。有了架构,开筹备会,大家相互碰撞、磨合,比如和贤富师,和俗众。以前从来没有给别人开过会,也没讲过这么多话,下边的人有了逆境也可能会来倾诉。包括开会的时候,组长也对我提反对意见。这个部门和那个部门会有什么关系?这个决策到底怎么样啊?不断的累积经验,怎么善巧地去做。
没有承担之前,体会不到师父的辛苦和不容易,我们面对境界还有人去商量,去抱怨,有人来安慰,师父有没有?这样想一想,这个不算什么,以后的风浪还多呢。
没有经历过,也不知道事情怎么做,没有责任感,总是看着自己的一片小天空。去年法会虽然也有参与,只是个小组长而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多也只是扛个香板,走一圈儿,没什么事就行了。
而这次,在法会的前行筹备工作一步一步的推展中,临到法会正式开始的前一个星期,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境界。不过,成办一件事情总是会出现很多无法想像的无常光顾。
“就在当天,乖乖,师父突然来这么一个宣布……”贤益法师提起这件事,自己先笑了,顿了一下,接着说:“不过,我们的义工还不错,都挺能接受无常的。比起米勒日巴尊者在师父那里的历练,这点境界差远了,何况这件事情我们还是有错误的,反省到确实弟子们做事有不到位的地方。甚至有的居士还发心说,我们做错的事情,我们来承担,这些床我们自己消化,或者代销。这个是蛮让人感动的事情,这个其实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决择是我们上面做的,主要的责任在我。”
这就是此次法会筹备期间,一件影响多人的“铁床事件”。
临近法会一个星期了,师父指示不允许用铁床。一百多张已经安装好的床要重新搬出来,并且要处理掉。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并且这也牵涉到不只是床的问题,也关系到原定的一百多人的住宿问题,接待录取学员也需要做调整。
处理时厂家不给退货,要重新寻找解决途径。铁床不能使用也不是当天师父的决定,而是之前师父就提出,寺院不再用新的铁床,因为钢铁冰冷,生硬,给人的感觉不好;并且容易脱落,也不安全;同时对于安装房间的地面也会有损坏。对于师父以前的教授没有用心去体会,带来了后续的这些问题。而且最后床的问题还是师父处理了。
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面临更大的压力。那就是法会组织架构要调整。师父提出延续去年的法会组织架构模式,执行层面只要十位专职义工,五位僧众,五位俗众。那就意味着前期两百多名义工要全部转为学员。贤益法师说:“自己当时就意识到,这里面有我们的错。还有一个方面,这是在境界中学习,进步的机会,而不是说一直挠头,怎么办?怎么办?如果这样子,我们已经落入事项,已经不在法上面的了。所以不管什么境界一来,我们还是要从容面对,还是应该有这样一个态度,缘到佛法。缘到佛法,你就在造善业。当时想到这些就有一种喜悦,反而不急了,急也没用,如法去做就可以了,如法如理的行持,反而事项能得到良善的运作。后来觉得这个境界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晚上还在跟师父说,我从事项当中摆脱出来,什么摆脱出来?心摆脱出来,如果今天晚上再变化都也可以再面对和接收。”
而且在这个中间感觉义工们也不容易,很多义工在世间能力很强的,容易起慢心,容易生烦恼。通过承担,能够对一些在家人了解更多一些。
法师反省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没有想到去多上传,多去请益师父、法师。最后师父指示:有多大地方办多大事!才发现和师父的意趣不一样。观顾缘起非常重要,要有深远的观照缘起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事项重要,意乐也是很重要的。你的发心,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是烦恼呢,还是在法的状态?你的心在什么上面?你能够超越事项,超越境界,其实就是靠心,佛法就是靠这颗心嘛。
顺境的时候会失去正念,提策自己不要让慢心多么膨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时候还得调整动机。所有有情的痛苦我来承担,所有的快乐我来给予,好象是修行高调,但可以发这个愿。下手处可以是身边的人,下面的人都很配合你,发心把事情做好。你要发这个愿,承担他们的烦恼,痛苦,有我来承担,我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样大家就能够包容。
当然单有发心,还不够,还需要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各个方面的能力。真的要学佛菩萨。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突破了自己不就是进步嘛,当下就在增上,不要等明天、明年。”
通过承担,贤益法师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可以有和师父亲近的机会。
说起亲近师父,法师绘声绘色地叙述起最近的一次加持:“我跟禅兴法师一起去师父汇报。我走进去的时候感觉光线就跟平时进去不一样,师父坐的那个位置光线是暗的,平时我们去都是亮堂堂的,就有点氛围,好象这次我就是去挨批的,感觉好象事先有了设计一样。以前不是这样,不是这个感觉。”
说到这里,法师一边笑一边回忆道:“就是被批的时候,这个境界就是师父对我们的悲心。你不能反弹,你要调整,怎么调整?弟子相,广论上都教给我们了,就看我们平时串习的够不够?师父肯定是借助这些因缘调教我们,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非理作意。这个基础怎么奠定的,都是在同行身上,这要感恩我们的同行,正是在跟同行的磨合中让我找到错误、毛病所在,去反省,去忏悔,然后得以靠近师父,得以接近师父,了解他,加深这种业缘,来世可以再相续。”
法会还没开始,贤益法师对法的串习,对法的受用,就收获个盆满钵满。承办法会很辛苦,但若下次还需要承担……法师笑道,那更好了!贤益法师很高兴地说:“挺好!师父培养一个人也不容易的,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做啊?真的如理行持,下次就更应该发心。发心不能断,还要临场发挥。我们说发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就象师父讲的,不发心就是菩萨堕落。乃至现在我们闻思的动机,都是为了成佛;看书的动机,为了成佛,为了建立教法;我来开会,这个念头也要时时提起来,动机非常重要。”
当问到师父有没有对这段时间的工作做点评时,贤益法师依然笑着说,有!师父说我,没事干!瞎折腾!没经验!对于师父如此的评价,贤益法师还是一脸的坦诚与开心,“本来就是这样啊,很客观的。师父是对的,自己是错的,舍弃自宗,承许师父的宗,这个亲近善知识轨理中就有,我们自己伤害自己都不知道,那种见烦恼,就是很执著,感觉就是自己的观念。师父,他肯定是对,我肯定的是错的。这个时候提策自己的就是,正住,具慧,希求,恭敬。”
【视频】2011年10月4日师父早斋开示:《种种方便,令离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