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菩提心”系列之二:道与菩提心

(2011-09-05 07:37:38)
标签:

佛教文化

生命故事

出家修行

菩提心

教育

分类: 龙泉每日

●9月4日龙泉日记

德国汉堡大学梵文写本研究所杨嵋一行参访北京龙泉寺

  2011年9月4日,德国汉堡大学梵文写本研究所杨嵋女士以及社科院梵文研习班一行参访北京龙泉寺,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

 

“发菩提心”系列之二:道与菩提心

 

云南省曲靖市佛教协会参访北京龙泉寺

  2011年9月4日下午,云南省曲靖市佛教协会会长、沾益县大觉寺方丈演志法师,曲靖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宣威市佛教协会高星会长,曲靖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泽县福禄寺住持清心法师,曲靖市富源县佛教协会会长、石龙古寺方丈通涛法师,曲靖市弥陀寺住持清恒法师,中国佛学院真添法师一行参访北京龙泉寺,受到龙泉寺知客贤彦法师热情接待。

 “发菩提心”系列之二:道与菩提心

 

 

 

“发菩提心”系列之二:

道与菩提心

  今人常谈及内外、自他,其实都是一些假名安立,若执着于这些安立的假名,便与道不相应。孔子说:“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志”即是在道:学是学道,立是止道,不惑是观道,知天命是悟道,耳顺是修道,从心所欲是证道。这个道,便是以一贯之的内涵。道通内外,遍及自他。苟能志于道,便能内外双修,自他兼利;不能志于道,便内外双失,自他兼误,自利、利他方知是一非二。真自利者,自能利他;真利他者,自能自利。若执于内外、自他,非近道,反远道。

  现在觉得古人论事,鲜谈自他、内外,全在于一心。人同此心,心通此理。古人平淡,平淡中出自然,其言语中较少出现主语,说明只是在描述一些客观的规律,我执法执自然淡化。今人强调你我他,我执法执不消反增。从中所能体会的便是一种胸怀,一种同情心:不是解决别别的问题,而是面对共同的问题。无论是儒家、道家、佛法,若能站在生命统一战线的立场上来体悟,当别有一番风味。生命的一体性,外也是内,他也是己。觉得这个也是唯识告诉我们的道理,唯识之所以成为广大行派,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众生的事,也不过是自己的事。在这个立场上,说利益众生,就是在利益自己;或者说利益自己,就是在利益众生,不是统一的吗?

  菩提心,首先是一种觉悟的心,觉悟到生命的一体性。按唯识的说法,发菩提心,就是求住唯识性。这个唯识性,就是圆成实性,也就是自他圆融为一体、依正圆融为一体的状态。在这里,没有你我的分别,没有情与无情的差异,这个就是无分别的智慧。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由此可见,己与天下,是一非二,所以欲利天下,也不过是自家性命中事。明了这一点,生命的厚重感才能慢慢滋养。“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诚如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