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新提”系列之六:生命的重建

标签:
佛教文化心路历程生命故事生活体验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8月27日龙泉日记
福建省莆田市统战部林素钦部长一行参访北京龙泉寺
2011年8月27日,福建省莆田市委统战部林素钦部长一行来到北京龙泉寺参访,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
“旧话新提”系列之六:
生命的重建
真不敢相信,坐在面前的这个活泼开浪的女孩,在童年时却是那样凄惨悲凉。
薇薇出生在海南,当同龄的孩子还依偎在父母身边牙牙学语时,坎坷的遭遇便成了她生命的主题。四岁时,父母离异,薇薇被判由父亲领养,无力抚养的父亲过不久就打算把她卖给一个远方的亲戚。母亲知道后想尽办法重新夺回了薇薇,从此母女俩开始了北漂的日子。在北京这个繁华的都市,母亲想用自己的双手努力为她重织一片快乐的蓝天。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彻底打碎了母女俩的梦,到最后,连维持基本的生活就成了奢望。痛苦无奈的母亲只好把她寄养在舅舅家。
薇薇回忆说:“我二年级在老师家住了一年,后来又回到姥姥身边,住在大舅家。12岁又开始住校生活,有时寒暑假才回北京。离我最近的就是老家的大姨了,所以生活费也是从大姨那里拿的。大姨是个好心人,只是当时不理解。大姨每个礼拜给我50元的生活费,但是瞒着哥哥和姨夫的。次数多了,哥哥看见了脸色不好还会说大姨几句。大姨一边怕被他们发现,一边还要给我留钱,再加上繁琐的家务事难免会发牢骚。”就这样,不断地换“家”,不断的转学生活,令薇薇身边没一个能留得住的亲朋好友,加上大人们疲惫时的脸色、争执让薇薇弱小的心灵缩得越来越紧、越来越麻木。每当学校收取资料费时,薇薇更是辗转难眠,为此苦恼好几天,也因此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十四岁孩子的心灵,此时更比她的身体脆弱。内心深处的“不吃嗟来之食”的呐喊,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又是那么的无力。对未来的生活更失去了信心。听着薇薇渐渐沙哑低沉的声音,我赶快给她提过去一团纸巾。寄养的生活好似身处要窒息的地窖,寻求自己的快乐和自由,像渴求空气一样自然和紧迫。放学后就是最真实的薇薇,性格越来越叛逆,无处宣泄的她,也就在这时迷上了游戏,因为只有那里才不会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成绩也随着一落千丈,远在北京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把她接到身边。
然而,距离的缩进并没有改善这对母女的关系。一天深夜,母亲突然出现在游戏厅,看着母亲气的发抖的样子和绝望的眼神,薇薇也用抱怨的眼神看着妈妈“谁让你们不管我?!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边,为什么我没有?别的孩子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为什么我偏偏寄人篱下,过着看人脸色的日子?在我生病的时候,无人照顾,没有一个亲人在我身边。妈妈,你有问过我的感受吗?我有多痛苦,你知道吗?你们想过没有,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考得好,表姐却说我是抄来的;有什么事错的总是我,不是打就是骂。既然你们给不了我快乐,那我只好自己寻找,这有什么不对?”从此薇薇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通宵达旦的玩游戏;在同学中用拳头证明自己。真不敢想象,当时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小女孩子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古惑仔。而薇薇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复他们。你们不是说我坏吗?那我就做个坏样给你们看看。看到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我才好受点!”
直到一天薇薇吃过晚饭,趁妈妈还没回家,就偷偷地跑去打游戏。那一次她们在楼梯口撞了正面,薇薇本能的想跑开,母亲想拉住她。她一个急抽身躲过了母亲的手,可母亲一失足,直接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被卡在拐角扶梯上的母亲痛得不敢吸气,薇薇却麻木地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扬长而去。
绝望的母亲向姥姥诉苦,一直吃斋念佛的姥姥就带着妈妈一起念《地藏经》。慢慢地,多年来家里的沉闷渐渐被愉悦祥和的佛号代替。薇薇也有起初的排斥、冷眼旁观,渐渐地变得偶尔涉足旁听,再后来,薇薇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接受了妈妈的意见,来龙泉寺“旅游”。
2008年的8月份左右,薇薇第一次来到寺里。对家从来没感觉的她,走过凸凹不平的金龙桥,抱一抱千年的银杏树,看着每个友善的面孔,突然有了回家的温馨的感觉。从来没有安静的她,在庙里变得文静很多。上来第一天就安排去打扫停车场的厕所。干了三天实在作呕的难受,想要逃下山。也许是道场的清净促使人变得更冷静吧?那天晚上,一个人在大停车场想了很久。一直在追逐中生活,从未审视过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当晚,薇薇开始反观自己的人生。“原来我从未坚持做完一件事,这一次一定要做到底,不能再当逃兵。”剩下的日子,薇薇认真地打扫厕所,蹲在马桶边,用钢丝球擦净上面的污垢,汗水浸透了衣服,但快乐却从内心生起。看着厕所内不断进出的人流,她突然感受到原来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十月份公司放假,薇薇又和家人起了冲突,也没和家人打招呼就一个人上山来了。法会上祥和的气氛,在法师和不同师兄、师姐无私的关怀、帮助下,慢慢感动了这个内心冰冷的女孩儿。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再想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以及过去做的很多错事惹母亲生气,诚心地皈依了三宝,忏悔过去对父母的不孝,发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当微微听到电话里,妈妈喜极而泣的哭声,更加重了自己留在山上的想法,也为想要修改自己过去不好的习气和毛病,更想让妈妈不再为自己操心。
就这样,留在大寮里的薇薇,白天同大家一起劈柴担水、煮粥烧菜,忙得不亦乐乎;晚上收拾完锅碗瓢盆,同修们围坐在一起,谈各自的心得和成长。不会做的事有人手把手的教;无心说错的话,过后也会有人善意的提醒。一次薇薇半夜发烧近40度,同修们马上送她到医院,几个同修照顾了她一晚上。法师知道后,领着大家默默得在佛堂为她念佛回向。她僵硬地心逐渐被软化了。从小到大生病都没人管过,对这个世界灰心的她第一次感到温暖。渐渐地薇薇对师长、同行和这个团队建立起了信心。薇薇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慢慢开始上道。
也许是法师的有意安排,动惯了的薇薇后来又被安排在天天坐在电脑前的文化组。也是这样的安排,让薇薇体会到了“身与心的动静平衡”。大寮里虽然身子动的多,但脑子里的杂念少;而在文化组,身子是静了许多,可脑子里的念头反倒多了。在大寮里同甘共苦的同修,反而在这里处处不顺眼:做事慢吞吞、无条理;没有计划好还不承认,反倒让别人补漏。为什么在一起干事无拘无束的姐妹,一旦被安立了上位,就境界百出。薇薇表示不满的方式就是睡觉,谁也不理。
可在庙里,这一切都被颠覆了。昨天还红脸的同修,早上会趴在她床头轻轻地叫起床吃饭。那个和风细雨,搞得再有脾气的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对抗。“仁者无敌”的内涵被同修们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有观过得受不了,告到法师那,非要评个理。此时的法师甘当垃圾桶,静静地听薇薇那无头无尾的抱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狂风过后,大海恢复了平静。法师的包容和倾听让薇薇感到比说教更惭愧!心平气和后才看得清,原来都是自己的非理作意。可就是不明白法师为什么对每一个人都如此耐心。她一直想试图找到答案,终于在一次结行会上听到一个同修分享的法师的一句话:做为一个比丘,我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回想起法师平日里对大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细心的关怀和教导,薇薇暗暗发愿也要做这样的榜样。一直向外索取的心,因为这句话终于学会了反省。
内心中爆发出的慈悲促使她急切地主动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想您了,想回家陪陪您!”电话那头沉寂了足足五分钟。薇薇说,那是妈妈跑到阳台上哭出了此生最幸福的眼泪。回到家里,发现妈妈胖了,姥姥的脸红润了。薇薇忍不住跪下忏悔:“妈妈,辛苦了!对不起!我以为你们从来不管我,原来妈妈和姥姥一直为我揪心,怕我学坏了,毁了终生。妈,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感谢您对我的不放弃!直到把我送到佛祖的手心,你们才放下悬了一辈子的心。”
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薇薇从天堂掉到了地狱,爸爸脑出血住院了,看着病床前瘦骨嶙峋的陌生爸爸,相信因果的薇薇也放下了多年来对爸爸的所有怨恨,并鼓励他好好活着,要相信因果,多做好事。在僧团、亲朋好友的回向下,爸爸的手术顺利完成,身体逐步恢复,在他们病房中是好得最快的一个,到现在爸爸还活得好好的。
问起薇薇此生的理想,她说:“妈妈说,我出家她最放心,是三宝拯救了我们。愿我能在师父座下剃度!”
真心祝愿薇薇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期盼像薇薇一样的孩子们走出生命的低谷,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