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僧功德”系列之一:业决定一切吗?

(2011-08-10 06:51:00)
标签:

道次纲要

佛法与人生

佛教文化

北京龙泉寺

出家生活

学修体会

教育

分类: 龙泉每日

●8月9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一

业决定一切吗?

 ——记净人班兴趣小组活动

  缘起:七月初,净人班成立了四个兴趣小组,好让有共同兴趣的同学能沿着一个主题深入下去,增进学法、讨论佛法的氛围。四个小组的主题是:无限生命与业果、崇高生命典范(高僧传记)、儒家文化、师父理念,这四个主题都是初入道场要打的基础,也都能无限地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每组都请法师作顾问。各组的学习方式自定。在小组成立仪式上,班长说:要学习任何一门学问,开始是兴趣,要坚持则靠发心。希望大家能发长远心,遇到任何情况都坚持去学习,哪怕参加活动的人再少,哪怕别人都不学了,我自己也要坚持学习,这样才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深入的体会。大家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同学在工地、大寮干一天,本来已经很累了,也能挤出中午休息的时间、吃饭后的时间聚在一起研讨、读诵,有同学困得快睡着了,掐掐腿,打起精神来学,也不愿离开,一时间蔚然成风。一颗颗好学上进的心,拼尽全力去追寻的精神,映衬着正法的伟大、佛陀的慈悲。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今天我们用青春去印证佛陀的教诲,明天愿我们能承担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宏愿。

  八月一日中午,无限生命与业果小组活动,有贤然法师带大家研讨。法师说,一般人认识的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是停留在一个比较粗浅的层面上,但实际上业果法则是非常深细的。佛说业果是极隐晦法,概括起来,业感缘起,其中有因和缘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许多业会感得什么样的果是我们很难想象的,只有佛才彻底的通达。法师鼓励大家要对业果有更深的理解,知道业果,才知道一言一动、起心动念该如何取舍。

  上节课学习了业果的四个规律:

  业决定一切,任何有情所受的一切苦乐都由他所造的恶业、善业感得,分毫不差;

  业增长广大,微小的善业也可能感得极大的乐果,微小的恶业也可能感得极大的苦果;

  业未造不遇,没有造相应的业,不可能感得相应的果,比如宿世不偷盗的人,具足财富,没有人能够能夺走。

  业造已不失,已造的业一定会感果(除非忏悔,作正对治),不可能用别的办法抵消,因缘具备时一定会感果。

  大家学习了这四条规律,都有很深的体会,也积累了一些疑问,今天的小组讨论中,贤然法师让大家提问题。

  同学甲说:“法师,上次我们学了‘业决定一切’的道理,我遇事就会想,所有这些都是业。但有一回和同学一起看传统文化讲座的录像,讲到一个爱玩电子游戏的青年改过自新,同学们都很感动,我却想,他爱玩游戏和改过自新都是业决定的。这样一想,觉得这些都是注定好的,没有什么可感动的。我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还有呢?”法师微笑着说。

  “这也是我的问题,”同学乙说,“《了凡四训》上讲袁了凡先生见到云谷禅师,修行善法,改变了命运。我们说所谓的命运就是前世的业感得的果,但是他能遇到云谷禅师,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不是也是先世的业决定的呢?如果这也是业决定的,那只能说算命先生算得不准,但他的命运还是没有改变啊?”

  “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上次我说过,业感缘起的道理是极隐晦法,非常的深细。我们很容易把它理解成宿命论,觉得一切都是决定好的,这样人生就没法改变了。大家觉得呢?”

  《了凡四训》讲了袁了凡先生改变命运的故事。他年轻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都算出来了,什么时候及第,当多大的官,算命先生都一一告诉他,还预言他没有孩子,五十多岁的时候就会死。经过十多年,他发现这些事情都一一应验了,他觉得人生是如此得没有意义,一切都已决定好,只是走一个过场。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寺庙里,他遇到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般的人的命都是定好的,但是大善或大恶的人不会。造善业的人命会越来越好,做恶事的人则恰恰相反。禅师指出了凡先生的缺点,正是这些缺点把了凡局限在一定的生命轨道上。了凡听了如醍醐灌顶,嚎啕悲恻,发誓改过修善,重新做人。他接下来的人生中命运发生了变化,家庭幸福美满,子孙满堂,事业顺利,直到了七十多岁他才安详地离开人间。

  同学丙说:“我是这样认为的。业造已不失,过去造的业一定会感果,但什么业先感果是由缘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缘就是我今生、当下造的业。这个业有两个功能,它本身会感未来的果,同时它会诱发与它相应的业先感果。算命先生算出来的,只是当时看来的,了凡先生比较重的业,这些业会先感果。但是了凡先生的努力使他本来排在后面感过的业跳到前面感果了。”

  “很好,你说得很完备,业感缘起就是这样一种原理。那你觉得袁了凡先生遇见云谷禅师是他这一生一定会感果的业吗?”法师说。

  同学乙说:“我有点明白了,我说说看。这个也不是一定感果的,与他这一生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当他命被算出来,并一一应验,他可以选择颓废堕落,也可以选择不甘于命运,寻找改变的方法。而他厌离这样既定好的人生,渴望心灵的出路,而且不断求索,这才使他会遇到云谷禅师。”

  “这个思路很好。那你觉得他能遇到云谷禅师多大程度上是他这一生的努力决定的?”法师问。

  “我觉得大部分都是他这一生的努力决定的。”同学乙说。

  “那就不是‘业决定一切’了。大家不知不觉又偏向另一边了。其实我们的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这一生的所见所遇、所思所行。”

  “对呀,了凡先生去求索,表示他宿世有善根,这不也是业决定的吗?”同学甲说。

  法师说:“那么我们可以看看业是怎么起作用的,怎么决定我们的命运的。比如说,有人伤害了你,打了你一巴掌,你当时就冒火了,起了嗔心。你学了佛法可能能认识到这是嗔心,是观过,是不对的,但是就是在嗔恨的轨道上一直向前走,恨不得打他两巴掌,自己都控制不住。这就是业现起的时候。有一个词‘心血来潮’,业现起的时候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它就来了。比如了凡先生那一天可能莫名奇妙就想出去散散心,莫名其妙的就撞到了云谷禅师的寺院。比如有时候我们本来要这样做,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就那样做了,把我们的人生引向了完全不同的轨道。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贪爱的东西、排斥的东西,对境的时候自己能控制得住吗?这就是业的力量。但修行就是在这里,果相已经呈现,这是业决定的,就看我们在这个当下如何去选择,是顺着烦恼走,还是逆着烦恼,与它斗争?知道了这些,我们平时用心的时候,可以试着不掉入境界之中,就像太阳照耀万物一样,观照着眼前发生的种种,也观照着自己的心。这样训练自己的心不随着业力扭转。禅宗祖师注重当下,也是因为,当下就是转变业力、改变命运的关键。”

  课后和同学讨论,同学甲说:“我还是觉得一切都是决定好的。比如别人伤害了我,我会觉得这个不对,知道这是嗔心,想去改变,这不也是因为前世的业吗?”

  同学乙说:“是啊,我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他算出我二十五岁要遇到一个贵人。我二十五岁遇到了引我入佛门的师父,但我之前遇到一些人生的波折,自己努力地求索过,这才遇到了佛法。那么如果我那时不去努力求索,是不是一到二十五岁还是会有人告诉我佛法,乃至出家呢?我的那些努力不是没有用了吗?”

  同学丙说:“我们能起嗔心,这说明前世造了嗔恨的业。我们知道这是嗔心,是前世熏习了正知见,造了与佛法相应的业。这两个业都现起了,我们就在当下选择一个让它感果。至于说算命先生算准同学乙遇到佛法,这是就他的重业,就是说这个业最可能感果,实际上也是这样发生的,同学乙受前世善业的牵引,努力地追寻,遇到了佛法。但他在这过程中是可以选择自甘颓堕的,只不过他没有这样选择,顺着自己的善业力量,遇到了佛法。如果善业的力量不够,这时也许就有许多挣扎了,比如有人让他去寺院,他就是不想去,去了就是觉得别扭,身体不舒服,下次人家拉很久才去。当善恶业的力量交织斗争的时候,选择的作用会更明显。我们在任何境遇当中都有选择的力量。”

  法师知道了,说:“佛法讲中道,中道不易把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大家偏向一边。大家都觉得什么都是注定的,就会去串习‘业决定一切’的道理,回去思考。至于有偏差的地方,思考之后下次再来纠正。”

  对我们的情况了若指掌,看来法师已经走过这条心路历程。那就期待下次的活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