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禅意种花

(2011-07-14 12:48:09)
标签:

云门

北京龙泉寺

释迦牟尼佛

祇园精舍

佛教文化

观功念恩

传统文化

教育

分类: 龙泉每日

7月13日龙泉日记

用禅意种花
用禅意种花

 

  树木花草在佛的世界里是不可或缺但又让人极易忘却的元素。

  《十住毗婆沙论》列出了七佛都在树下成就: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棻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婆罗树、迦叶佛是尸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即菩提树)、将来成道的弥勒佛是那伽树(龙华树)。

  释迦牟尼佛一生更是与树因缘甚深:无忧树下出生;阎浮提树是佛陀还是太子时,经常打坐的地方,而树荫竟也成了佛陀形影不离的朋友;六年苦行后,用吉祥草铺垫的金刚宝座和菩提树见证了太子成佛的壮举;成道后,本想入灭的佛陀,因为在尼拘律树下接受梵天的劝请,而开始了49年的弘法;两个最重要的弘法地点:竹林精舍和祇园精舍,更是与植物息息相关。竹林精舍自然因植满竹子而得名,祇园精舍原本是祇陀太子的园林;佛陀最后入灭也选择了娑罗树下。佛陀每次讲法更是天雨各种鲜花珍宝。

 

用禅意种花

 

 

  也许正是佛陀与花草树木特殊的因缘,导致在佛陀灭度后的千百年来,大家都喜欢用香花奇树供养佛像。寺里也不例外,每次法会,信众都会供养许多各式各样叫不出名来的鲜花草木。这些高贵文雅的珍花奇木,在那几天,着实为寺里增添不少庄严。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些美丽的花草,随着法会的结束,也常常凋谢了,甚至请教专业的养花师,也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就这样每当法会时,楼里就充满了新鲜和芳香,法会过后,我们又恢复了清淡。

  最近在见行堂的各个楼梯、窗台、墙角、教室、阅览室、电脑房里渐渐多了许多花草,虽然大多只是一抹青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芳香,却也有一种清新和生机。

 

用禅意种花

 

 

  一直对花不太敏感和好乐的我,竟然常常会被这些平淡的花草吸引。定眼看去,也能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放松。原来这些花草大多是从后山挖回来的,像那几棵枫树,虽然只有筷子般粗细,但枝叶俱全,清瘦的一棵也足以让人回味起深秋时,那漫山遍野的香山枫叶。

  那窗台上的一棵小槐树,也是在春季满树槐花开放时,被细心的贤前师在草丛中发现后,迎请它乔迁新居的。大概时常怀念自己的母亲,小槐树的脑袋总是探出窗外,往德尘居眺望。

 

用禅意种花

 

 

  楼梯口的两棵绿竹只剩下光秃秃的一根绿干,树梢上点缀些营养不良的竹叶。贤前师依然欣慰地说:几月前,刚接管时,它们就像两根杵在花盆中的扁担,没奢望它们活过来,只是把一些枯萎的枝丫剪掉,没想到竟起死回生,越来越绿了。看着还留有枯瘢的两根竹子,不由的为他们值遇如此耐心的“花匠”而欣喜。如果换了一个急性子的我,恐怕不是成了扁担,也变成了火房中的木材了。多一份等待,不仅挽留了它的生命,竟也迎来了一株新绿的欢喜。师父在培养弟子的过程,竟同此那么暗合,一个暗淡平凡的生命,在师父永不舍弃的浇灌下,慢慢变得光彩。

  也许是那个18岁小沙弥的杰作,在竹根旁边冒出了两棵嫩苗——竟是板栗树。对花草有着特殊相应的执着,让这个小沙弥不放过任何一次尝试。甚至,饭后丢在垃圾桶里的果核,都会被他像寻宝一样找回来,再找一些东拼西凑的瓶瓶罐罐,从后山聚一掊土,就开始了他的植树运动。贤前师说,再过几天,等板栗苗长大了,就单独给它移个宽松的生存空间。

  阅览室前放的那棵文竹,最让人留恋。虽然是竹,却有着黄山迎客松的身段。不知道谁的安排,把它放在阅览室,让人读书疲累时,抬头望见它,自然想到在山顶料峭处傲然独立的拼搏,稍稍放逸的心也便不会退的太远;但它那特有的文气,也不失给人细水长流的轻松。

 

用禅意种花

 

 

  大台阶前的扶桑,比起这些野生移植的草根花木,算是最显赫的贵族了。它头顶挤满的花苞,亟不可待而又井然有序的开放——一天只开一朵。那掌心大小的鲜红花朵,显然成了这株扶桑的无尚骄傲。花朵自己也不含蓄,抬着头,迎着太阳散发着它的芳香。过犹不及的道理一样在扶桑花上演绎,一身艳丽在太阳落山时,也就结束了自己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新装修的正业楼里,放的最多的是一种叫红掌的青草,因为它太像草了。可绿油油的叶子透射出顽强的生命力。贤前师也说,它极易活,一把土,一杯水,它就可以生存。没想到对外界如此节俭的需求,却用一身的浓绿来回报。而且还有极强的吸甲醛能力,奉献的精神在绿色间闪耀。实用中不忘给人美感,突然某一天,在头上长出一片类似叶子的红花,花蕊也独特的像个小玉米,自然界的神奇不得不让人惊叹!

  花瓶也是充满了奇思妙想,凡是能装东西的容器,竟都成了贤前师的美丽花瓶。就是碎了的坛子,在他看似无心的勒几根铁丝,就成了最美花朵的承载。

 

 

用禅意种花

 

 

  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在介绍起花来,竟那么自然开心。看来并不是不可沟通,只是缺少那个让他表达的缘。虽然绝大多数的花草是从野地里直接移栽的,但没有丝毫给人卑微的感觉,反而是难得的自然和谐。虽然是千奇百怪的瓶罐,但就像听一场大型交响乐一样有序优美。

  外在的世界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这一切的美,只是单单的让人感觉很美,忘却了寻思它背后的原因,只是当下一念的清凉,宛如从门前走过,沾染身上的那一缝隙凉气。这也许就是酷爱打坐的贤前师的心灵世界吧?

用禅意种花

 

 

义工心得:蚊子菩萨

  咬人的蚊子,讨厌要命的蚊子,被蚊子折磨了一夜没睡好的我,想想真是难过、苦恼。一大早起床坐了火车,又倒汽车,一路劳累奔波到了寺里,本想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好好参加学习,可没料到,让蚊子给来了个下马威。从头到脚咬了个遍,又痒,又烦,我不禁向同来的师兄诉说苦恼和抱怨。

  师兄的一番话,令我释然。蚊子咬我,我起了厌烦、嗔恨,这说明我内心有贪嗔痴的毒气,如果心里没有嗔毒,蚊子就是咬完,也会很快不痒的。有的师兄修的清净,蚊子一点也不咬他……

上午的课,法师讲了一个猕猴的故事:一只智慧的猕猴,有一天听到有人在山涧里哭喊救命。猕猴觉得这个人很可怜,生起怜悯心,决定要救他。它终于找到了通往山涧的路,背着这个人,艰难的爬过陡峭难走的山坡。出来后,给他指示了出山的正确道路,并且告诉他以后不要再走险要的路了。

  然后疲惫不堪的猕猴躺在地上,此时它急需要休息。而被救的人此时饥饿难忍,于是想杀死这只猕猴,吃它的肉,来救活自己的性命。他找到一块石头,砸向猕猴的头,猕猴顿时血流遍地,它跳起来一下,然后又昏死过去。但是猕猴的心中却并不嗔恨,它反而更加的怜悯此人的心怀恶念。可自己现在却无力来度脱他,因此发愿希望此人能够遇到佛陀,接受佛的教化,离苦得乐。

  这个猕猴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而这个猕猴就是提婆达多。

  听到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生命在哪一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发慈悲心。自己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为什么不能用供养的心来对待蚊子呢?向猕猴学习。这时虽然蚊子仍在咬 我,满身热汗的我,却没有一点烦恼的感觉了,虽然“受”,但却不再苦了。

  佛法原来就在日常生活中,觉悟也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我明白了为什么在这炎炎烈日,满身热汗的夏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的这么欢喜。在这里有三宝的教导,有善友的提携,化烦恼为菩提,化热恼为清凉。

  只有观功念恩,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命,而观过和非理作意只能让我们处在烦恼苦痛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蚊子菩萨,我真的感谢你!

 

广东省云门山大觉禅寺住持明向大和尚参访北京龙泉寺

7月13日,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住持明向法师参访北京龙泉寺,受到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与贤启法师的热情接待。

 

用禅意种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