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法会正行圆满

标签:
出家朝山礼佛三步一拜诵戒皈依义工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2日龙泉日记
法会正行圆满日
5月2日,北京龙泉寺“五一精进共修楞严法会”顺利圆满结束。
五一法会是一场非常庄严的法会。各项法事井然有序,居士学员们在义工菩萨们的引领下,从容不迫的参加各项法事。有位郝阿姨,看着大概六十来岁,但吐字响亮有力,思维逻辑性很强,眼神里透着一股麻利劲儿,说话做事非常爽快利落。郝阿姨信佛很长时间了,她在山下百望山附近住,几乎每天晚上安顿好老伴儿,安顿好儿子媳妇后就会拎着个播放“南无阿弥陀佛”的唱机慢慢悠悠的上山来做义工。本次“五一精进共修楞严法会”自然少不了郝阿姨。我学佛时间不长,在流通处请海清的时候碰上郝阿姨,她便帮我挑了起来。郝阿姨说海清要足够长,把腿都遮住才显得庄严。刚开始我还在想是不是穿短一点走路方便,经郝阿姨这么一说,我的海清也从40挑到41再挑到42了。然后便跟郝阿姨聊了起来。郝阿姨说:“穿上海清,庄严自己,也庄严道场。”老人家语气轻而坚定。“尤其是五一法会,人很多,新人也很多,更需要庄严道场”。很是让人感动。她跟分享了个故事,说是有一次跟几个男居士一起聊起穿海清的事儿,这几位男居觉得似乎穿也可不穿也可,郝阿姨坚定的说,参加法事就应该穿海清。进一步聊的时候,当这几名男居士还在犹豫的时候,郝阿姨说“你们请不请,你们要不请,我帮你们去请”。“这下几名男同志沉不住气了,都跑到流通处去请海清。”郝阿姨笑呵呵的告诉我。诵经、朝山看见郝阿姨的时候,一身海清具足威仪。
五一法会是一场非常欢喜的法会。学员和义工听起来似乎是一方在享受服务而另一方很多人在提供服务,而实际上,报名义工的人太多以至于很多人因超额而不能报名义工只能报名学员。法会进行的时候,义工忙忙碌碌的身影里写满了快乐,个个都像牙齿广告模特儿,很多人都因此而认识更多学佛的同行善友,广结善缘。学员们参加法事,心里也像吃了蜜似的。小孩儿盼过年的热闹、欢快,过上年时候由于满足而流露出来的欢快和喜悦;久不回家漂泊在外的儿子逢年过节回家跟老父老母相聚一堂,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嬉戏游乐,那种自然流露的亲密和快乐,都非常打动人。有位刘师兄跟我讲,他学佛时间不长,但龙泉寺给他的感觉太好,龙泉寺的氛围亲密的像自己的家,龙泉寺的师父法师们好比自己的父母,而同行善友则如兄弟姐妹。中国人喜欢热闹,传统节日比如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尤以春节热闹欢快。孩提时候最喜欢春节了,元宵节刚过,才上一节课,就开始盼下一个春节。龙泉寺五一法会的亲切、热闹与欢快,就像孩提时代过年一样。
五一法会是一场非常圆满的法会。法会之圆满,首先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好,老天爷也在为五一法会创造良好因缘。其次是组织的非常顺利,据本次义工组总护持于少娟师兄介绍,本次法会进行得非常有秩序,是超乎预期的。由于“五一”是国家法定劳动节,会有更多的居士得暇参加法会,加上义工人数庞大,这些一方面在增加法会的庄严和圆满,另一方面也对组织协调提出了挑战。据统计,5月1日有924人用午斋,有296名人加入法会义工。 然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师父传授皈依及开示、法师带领大众诵《楞严经》、僧团带领大众朝山等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大众都很欢喜。
大寮同学的五一法会感受
三天的“五一”法会结束了,许多义工已经下山回家,忙碌的大寮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几位常住义工和沙弥师、净人仍像往常一样出坡,为大家准备晚上的药石。谈起这次“五一”法会,大家内心都有不同的体会。
净人龙岗负责每日早起为大众熬粥。法会期间,用餐人数增加,为了提供足量的粥,龙岗和另一位净人王平就得凌晨3:30来到大寮熬粥。两口大锅同时熬粥,每人负责一锅,有时两锅粥还不够,所以还得再多熬半锅多的粥。为了让火房的师兄能够多休息会,所以龙岗和王平让烧火的人四点多再来。而他俩自己先来烧火和熬粥。来到大寮后,先进火房将灶里的火点着,塞进几根大粗柴,然后再回到锅台边熬粥。为了防止米粒沉到锅底而粘锅,必须经常用铲子搅动米粒。有时火大了,得跑进火房浇点水控制火势,火小了他们得继续添柴。这样就必须火房和锅台两头来回跑,兼顾火势和熬粥。虽然辛苦了一些,但他俩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虽然他们都岁数不大,但内心中对师长三宝的信心非常的足,旁人可能觉得如此早起很辛苦,但他们知道自己在集资净障,能够有如此机会为常住付出,实在是很殊胜的一件事情。
法会期间,面点房也是十分的忙碌。从29日法会前行开始,面点房的几位净人和义工就一直在准备法会期间的主食。
因为2日上午有朝山,卢函等几位净人担心用斋的人很多,储备的馒头可能不够,所以2日早上三点多就起床赶到大寮,为大众做早斋所需的发糕。大米粉、面粉和红糖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备好,他们来后便开始和面。在几位义工的帮忙下,大家将和好的发糕面放入电蒸箱,先用水蒸气熏一会儿,让发糕先发起来,然后再开始蒸。为了万无一失,五点多典座师贤喻法师决定炸馒头片。这时已有不少义工来大寮帮忙,便发动大家一起将馒头切成片。然后法师熟练地生火、架锅,同时使用三口锅炸馒头。5:40时,20盘发糕和4大盆的炸馒头片已经准备好。
谈起在法会期间的用心和体会,一位净人吴师兄渐渐学会在经历事情的过程中多缘光明面。在以前,如果估计人数过高,备好的主食剩余太多,他会起烦恼,心想早知不用如此辛苦了,剩那么多处理起来还麻烦。如果估计人数过少,大众所需主食不够,又容易紧张:哎呀,这次怎么搞的,没做够主食,心会低沉下去。实际上这都是不正常的心态。最近吴师兄在不断串习《入菩萨行论》中的一句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恼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通过经常忆念偈颂,在对境时去体会,就会渐渐觉得,果相已经现前的时候,烦恼也是无济于事。还发现其实同样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心态去看待它。比如剩下很多主食,可以想到也许这次大众吃饱了,应该欢喜。如果主食不够,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想到这说明菜炒得好吃,大众吃得欢喜,自己也该随喜炒菜的人。常看到书上说,出家人若道业不成,对不起十方信众的供养。暂且不谈道业上的成就,若是一天到晚老是烦恼,那更是对不起信众的供养。因为烦恼本身就是造恶业,恶业多,善业自然少,如何谈得上道业有成?所以通过在对境中去不断缘法,才能让学到的佛法变成自己内心的东西。
法会期间炒菜的同修更是辛苦。早上5:10分就得开始炒菜,上午8:30左右开始准备午斋的炒菜,午斋一般是两菜一汤,每样都需要两满锅。若是一满锅的炖菜,则翻锅时就比较费力。所以常是两个人轮流翻锅,这位炒一阵子累了,就换下一位上。
贤礼师从做净人起就开始炒菜,剃度之后仍承担早斋的炒菜。谈起炒菜的体会,贤礼师觉得在大寮承担炒菜,炒好了能够让大家欢喜,结善缘,这也是师父弘扬佛法,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这一大事中的一个小因缘,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感到很欢喜。炒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调味。即使用相同的菜和调料,不同的人炒出来的菜,味道是不一样的,这点类似泡茶。炒得好的菜,不仅仅包含一种味道,是多种味道的组合,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有多种成分。好的性格,是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有这么一句话:无志气,不可以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可以化众生。贤礼师觉得盐的味道如同一个人坚定不移的志向,所以说炒菜若缺盐,就没有味道。如同人没有志向,实在乏善可陈。此外,性格过刚,缺乏调柔也不行,如同仅放大量盐的菜,味道生涩,令人忘而却步。法会期间炒的菜量较大,所以比起平时来说,调味更不好调。面对境界比往常大,这就更需要去用心,只有用心,才能缘到更大的境界。
三天的法会结束了,在大寮承担的同修大多时间都在出坡,很多共修如诵经和朝山都无法参加。然而他们也是收获颇丰。只有心缘到法,那么在任何事项中,都能有所体会和成长。
僧团诵戒
5月2日,为期三天的北京龙泉寺“五一精进共修楞严法会”圆满之日,恰逢一岁孟春之末,孟夏之朔旦良辰在即,僧团依律如期诵戒。
19:00,大众师穿袍搭衣云集五观堂。维那师呼毕,弟子众各执香花恭诣丈室迎请师父。“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大众虔心唱诵,拈香礼佛之后,师父上座,抚尺为众诵戒。
《善见论》曰,佛告阿难:“下至五人持律在世,佛法住世五千年。”《四分律》则谓有五法令正法疾灭,居其首者即为“不归受诵,喜忘误,文不具足,以教余人。文既不具,其义有缺。”
夫戒者,清凉之义也。于己当为其道基,如佛遗教曰:“波罗提木叉,此是汝等大师”,故当秉受;于僧则为其纲纪,亦如佛遗教曰:“我不灭度,半月一来”,故此但逢黑月白月,僧团皆当依佛教勅如律诵戒。
在多年的营办道场的实践中,师父特别重视引导僧众在戒律方面的的学习与行持,僧团每半月如法羯磨依律诵戒,每年夏三月结夏安居,并开设戒学班培养僧才,营造道风,旨在秉承佛旨,以戒为纲续佛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