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标签:
盈江圆通寺八角亭释迦牟尼佛仁爱慈善文化 |
分类: 慈善文教 |
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4月27日
今天早上缘念完之后,王璐师兄通知我今天要去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晚上出发。简单明确了此行的任务是与友成基金会一起合作考察盈江地震灾区的现状,看看在灾民定居点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可以为灾民做哪些事情。
从寺里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16:00上了民航班车,三环路上和机场高速路都有些堵车,担心赶不上18:15的航班,最终还好,17:15达到了机场。通过电话得知王璐还在路上,友成基金会的王小言才刚刚出发,心想今天不会赶不上航班吧。
大家都达到时,已经是17:50分了,柜台已经关闭,停止换登机牌了。小言赶紧联系订票的代理,他们说在东航值班经理处已经帮我们换好了登机牌。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到登机牌,通过安检,再飞奔到登机口。由于我们的行李都没有托运,大包小包,三个人肩背手提,狼狈相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广州街头的误车狂奔。感恩佛菩萨护佑,我们搭乘的航班晚点一小时,让我们可以从容些了。我们几个笑谈,仁爱与友成的救灾项目合作从应急反映训练开始。
我们正念不具足,就会造成这样的麻烦。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提醒自己,今后的行程中,要保持正知正念,要像师父一样,提前做好规划,从容按计划行事。
晚上23:14到达昆明,入住红8商务酒店。
2011年4月28日
今天的计划是到云南省佛协了解灾区的情况,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我们先查好了所在的红8商务酒店到省佛协的所在地圆通寺的乘车路线。
九点,顺利到达圆通寺,找到了佛协办公室,原计划只和协会的雷秘书长联系。很幸运,今天恰逢刀述仁副会长在佛协,我们就向刀副会长汇报了此行的目的和需要他们提供的帮助。
刀副会长今年已经76岁,看上去精神矍铄,儒雅大气。说话声音不大,但坚定、果断。老人身上散发着平易近人的气息。刀副会长很快就联系了德宏州的马副州长帮忙安排我们后续的行程。
后来,从协会的董旭光秘书那里了解到,刀副会长以前曾和赵朴老一起在中国佛协工作,担任驻会副会长十多年,直到2002年才退下来,是师父的前任。
在董秘书的协助下,我们落实了接下来去德宏盈江的行程安排以及当地政府和佛协的联系人员。处理完主要工作之后,我和王璐师兄一起参观了圆通寺。
圆通寺是我国最早的观音寺。据说,要比浙江的普陀山的观音寺庙早一百多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后来寺庙毁坏,到元朝大德五年,也就是1301年,又在这个地方重新修建了寺庙。
走进圆通寺山门,就发现与其它佛寺在布局上的不同之处,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不是在全寺最高处,而是最低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圆通胜境”的牌坊。这座牌坊是吴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命人修建的。
从牌坊走进去,就是圆通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大殿正面供奉着慈眉善目的大肚弥勒佛。殿内两侧塑有威严峙立的四大天王。背面供着护法韦陀菩萨。
走出天王殿,是一大片方形的水池,水池中央是一个八角亭,亭内正面供奉着现男身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背面供着现女身的自在观音菩萨像。八角亭象征着能究竟离苦得乐的八正道。
八角亭的南北两边各有一座三孔汉白玉桥和两岸相连,水池周围又有回廊环绕,像这样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运用在庄严、肃穆的佛寺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水苑佛寺,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这也是圆通寺的一大特点。
水池正面是大雄宝殿,也就是圆通宝殿。寺院以此为中心,圆通宝殿也是寺庙的最低点。宝殿前水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水池两侧有殿堂,右手边是省佛协的办公室,左手边是居士的念佛堂,好些老菩萨正在里面绕佛念佛。
圆通宝殿是中心正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其琉瓦飞甍,梁柱粗壮,斗拱华丽,彩绘绚烂,气势宏阔。一般佛寺的大殿都叫“大雄宝殿”,殿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而圆通寺原来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所以大殿就叫“圆通宝殿”。但现在大殿里供奉的却是释迦牟尼佛。这是因为清朝同治年间,大殿内的主尊观音像毁坏,到光绪年间重修时,不知什么原因却被塑成了释迦牟尼佛像,因此大殿名称与殿内供奉的佛像就相矛盾啦。
我们到达时,正赶上有普佛法事。听到熟悉的唱诵声,好像回到了龙泉寺。
绕过大殿,拾级而上,是一座南传的铜佛殿,风格与前面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迥然不同。
铜佛殿建于1985年,是专门为了迎奉泰王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释迎牟尼铜像而修建的,也是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
这尊铜佛像高3.13米,重4.7吨,体态清瘦,表现了佛祖清修的艰辛。殿前匾额上的“铜佛殿”三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
圆通寺的另一大特点是佛教的南传、北传和藏传三大分支同处于一寺,可惜现在维修,没有能参观到藏式的佛殿。三大教派同处一寺,这在世界上好像并不多见。
在铜佛殿的背后是林木苍翠的螺峰山,山南绝壁峭拔,宛如天然画屏,据说,在朝霞夕阳的辉映下,极其壮丽,所以,石壁称为“纳霞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