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龙泉日记

标签:
《四库全书》《二十四史》《永乐大典》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17日龙泉日记
生命如奔腾不息的江流,江流虽异,水无殊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看到水的流动,就能体会到水的无常。但是,我们却很难体会到水的深奥。师父说,水的境界千变万化。在我们看到一个物体,看到一件事物时不容易将它与过去未来联系起来,更不要说它的本质。无限生命中不知不觉就被无法穿透的自我所蒙蔽。在我们考虑现前利益时,内心就会泛起烦恼的沉渣。
在无限生命中,善恶之业如影子一般,伴随着我们的今生和来世。经论中讲,如理取舍业果,是正知见的根本,是行持善业的根本,是持守戒律的根本,也是断除业惑与障碍的根本。
对于行持善法。佛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儒家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火星虽微,也能焚烧山林。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就像春天一粒谷子种下去,秋天就会收获果实。平时就要用功培养我们善心的力量。同样,如多为别人付出,多去随喜别人的功德,善业就会增长广大。
检查卫生的分享与开示
今天上午9:00,贤启法师带领文化部、弘宣部、慈善部义工们进行了卫生大检查。
一个小时检查完毕之后,法师请大家进行了分享。
法师第一个点将的是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义工曹爱萍师兄:你学历又高又能写能说。(众笑)
曹爱萍师兄的举动出人意料,他首先向法师殷重地鞠了90度的躬:先向法师忏悔!今天早上受戒后,因为很多事情要处理就先工作去了,没有出去搞卫生,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自己的心不能安住于与法师一起检查卫生这件事上;第三点,不能光说不做,要不然就没有什么用了。法师都说了N多遍了——一是树的事;二是花盆的事;三是该请走的请走的事。这些事,我中午都把它做了。(众笑)
法师:都做了啊?先把一件事做好吧!
接着,行政胡秀梅师兄请“黄元所长”分享,这是对负责厕所卫生的黄元师兄的雅称。
黄元师兄:严格来说,这一周大家表现得都很好!(众笑)不是,我只是说我们负责厕所卫生的人。
胡秀梅师兄:我想起来了,今天厕所这么干净的原因——雪娇回来了。(众笑)
黄元师兄:厕所使用者经常来帮我们打扫,这是对我们认同的证明。我自己挺满意的,虽然说你们在犄角旮旯发现了患得蜘蛛网。(众笑)对我来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只是最近我想到“冬藏”,一直在休息,好在春、夏季干几件漂亮的大事。先藏一段时间吧!
法师:你藏哪儿?
黄元师兄:就是去睡觉。
胡秀梅师兄毫不留情地揭露:他早晨不上早殿,说是去冬眠。(众大笑)
黄元师兄连连摆手:没有,没有!这一段时间以休息或持咒为主,以工作为辅。(众笑)我觉得大家不是太在状态上,对很多事情挺失望的。
法师:你是不满意现状。
黄元师兄:那怎么办呢?
法师:佛法并不要求别人硬配合自己。
黄元师兄:可是一件事情大家都动起来时,才能动起来。如果一个在哪儿“咚咚咚”忙乎,会被认为是捣乱。(众笑)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没有办法纠结在那时。
法师:我们做事情与一般做事的区别,是一群人一起做。做事情的前提是团队的建设,大家的心有共同的知见,互相接纳。这是第一位的,历事练心嘛!通过一件事情,把目标定位于团体的共同成长,慢慢慢慢事项越来越好。如果一开始定位于事项第一,成长第二,肯定会很急躁。反之,成长第一,事项第二,就不会很急。
黄元师兄:事项做好了,就意味着你成长了。
法师:是这样的。但正因是在成长,然后才是事项做好的果相。
黄元师兄想不通:那你不努力,怎么会成长呢?
法师:是对人努力,对凝聚力上、团队关系上努力,而不是在事项上面努力。掉在事项里,会撞得头破血流的。
黄元师兄:噢!(众笑)
法师:比如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东西大家都爱,而佛法告诉你正因在哪里。
胡秀梅师兄透露内情:他现在是这样的:成就大事业,到处结恶缘。(众大笑)
“这就是事与愿违,因为没有找到正因。”法师也被逗乐了:“你发现大家集体观念比较差,团体意识比较弱,这是导致所有事项都不如意的一项原因。因此,正因是在同心同愿上。佛法,都要落实在心上。刚才他们俩有一个过失,就如师父昨天给十位新戒比丘开示时所说,执一法而舍万法。”
法师进一步解释:“我对持戒或持咒相应,别的法都丢掉了。学一个法或做一件事,成为学其他法或别的事情的障碍。不仅没有增长资粮,反而与烦恼作伴。师父说,我们学法不要在法门上挑三拣四,关键是自己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佛法是药,我们吃药是为了治病。如果我没有这个病,吃这个药不是自己找事吗?!师父强调说,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我们一说这个好,其他什么都不好,就会掉到这个法里面去了,就被困住了。”
法师比喻:“比如,我们掉进事项里去了;或者有人掉进自我反省中去了,外在事项他都不管了,都是走极端,都是学佛法没有上道的表现,都是执一法而舍万法。怎么避免这样的过患,当时师父没有明讲。我觉得要靠善知识,或身边的同行善友替自己纠偏。因为自己意识不到,掉进自己相应的局部当中去了。心不是开放的,灵敏的,这就要靠师友的提携与拉拨。要做到这点,就要对师友观功念恩。心里不断地增长师友正面的、温暖的形象,平时师友才敢对我们有建议。否则我们内心对师友都是积怨,像对冤家债主,给师友脸色,师友看到我们的脸色就吓跑了。”(众笑)
为何要供养经典图书
下午16:30,富珲居士开车来到龙泉寺,将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中华书局简体横排版的精装《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以及简装63本全套《二十四史》捐送到东配楼二楼图书馆办公室。
富居士原籍为白山黑水的吉林省春珲,因此名字起为“珲”。说起来,他与图书馆馆长贤才法师的先祖都是满族旗人。
富珲居士向常住义工谈起了这次捐赠经典图书的缘起:我在看龙泉寺五周年影片《五岁菩提》时,得知寺院要实行丛林学院化。当我听说建图书馆以后,就想:自己要向图书馆捐赠一些图书,不仅现在的法师能看,将来的法师、佛学院的学生及广大信众等都能看到。我还请贤因法师给我做指导,在别墅的一个房间中,整个一面墙全是图书。因为我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摄影与读书。所以,我一方面来寺院做义工;回去后,就看看书——像佛教禅宗、密宗的书,非常喜欢阅读。一边学习,一边增加底蕴。行家说,文化素质提高不了,照片也拍不好。我请教贤因法师,寺里缺什么?法师说:图书馆刚建起来,古典名著都可以捐。
富居士:这样,我就上网查找。这《二十四史》是全套的,横排版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正在印刷中。现在捐赠的12本《四库全书》是简装的,将来再捐全套的。横排简体版的不仅年龄大的能看懂,年轻人也能看懂。这样,文化才能有传承。如果看都看不懂,如何传承呢?更谈不上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