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龙泉日记

标签:
斋堂八关斋戒戒律腊八节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11日龙泉日记
今天是腊八节,佛成道日。
一碗粥的分量
《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大四八·一一一六上)》云:“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养。”今天是腊八节,按照传统习俗要喝腊八粥。我国佛教徒为纪念佛陀成道事,乃于此日以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嗣后遂演变成为我国民间习俗,这就是腊八节的来源。
早六时,云板响起,僧俗二众,依序就坐。维那起腔,大众齐唱“供养偈”,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并把这份供养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斋堂出奇的安静,除了行堂人员轻微的脚步声,偶尔有碗筷发出的轻微的碰撞,行堂人员把一勺勺香稠的腊八粥盛放到每个人的碗中,让人感觉到亲切的节日气氛。粥料是天厨妙香供养的,比往常要丰富一些:平时只有红小豆、大米、紫米、糯米。今天,又多了六种:有大白芸豆,有花芸豆,还有桂园肉、莲子、无核小枣、葡萄干。另外,多多少少还撒了些枸杞子。
与往常还有一个不同:今天的粥不是山上熬的,而是山下的义工供养的。凌晨2点,仁爱基金会的红莲中里、朝外SOHO和清华园三个粥铺的二十多位义工们就开始熬八宝粥了。凌晨五时,冒着冬日的严寒,义工陈永辉开着面包车,将四大桶八宝粥从山下送到山上,做斋供养。随同一起前来的蒋老菩萨颇有感慨地说:昨天晚上,我们都住在仁爱心栈了。今天凌晨一点半起床,两点就开始熬粥.......早上用斋的时候,行堂人员宣导了粥的缘起,本来安静的斋堂增加了一分凝重。
佛门用斋要食存五观,也就是学道者吃饭,要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如此第一观,就已经蕴藏佛法无边。“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一粒稻穗从最初的播种起,经过灌溉、施肥、收割、制造、贩卖……累积了种种的力量与劳作才能成就一粒米。一粒米积集了许多因缘所成,它所蕴含的功德是无量的,何况今天的粥来得如此遥远与辛苦。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包括困难逆境,也会感恩满怀。所以明白: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佛门之中,一饮一酌都是万法。“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端起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已经没有理由不感恩。浓浓的米香漫延开来,感恩弥漫在斋堂的每个角落。看着同行脸上感恩的喜悦,于是相信正面的能量是可以互相传递、影响的。如果我们时时让心灵的信念维持在向上的方向,能量就会越来越强大。籍着这个能量和方向,不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追随先圣先贤,辗转增上。
八关斋戒
无限的生命,就如今天和明天。在我们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上日渐疲惫的时候,就会转个方向,去探求心灵的平静与祥和。对修行,儒家说:正心诚意。务必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道,而佛家却是在生死的不断地轮转中寻找着他的本源。自然,无论是对于现象还是本质,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无限,只有在我们通过种种方法揭开蒙蔽于其上的面纱,卸下束缚于其上的种种枷锁时,才恍然而悟,这就是我自己。因此,在面对外在所有的境界时,内心平静如水,没有一点的刻意和压抑,留下的只是淡泊与宁静。
早晨7:00,贤世法师在见行堂佛堂为大众传授八关斋戒。受戒时法师说,春节有人排演节目,一般问题不大,涉及到唱歌,一些赞颂是可以的。有一些其他的音乐、歌曲可以暂时不受。四分律有一些特别的开许,今天一天可以不受这一条,这一条是特别的开缘。八关斋戒受过很多遍了,这在真正的戒律上面还是不够的。有人还想再这个基础上加受,八关斋戒在戒经上有特别的说明。发心长期受,随日长短不限,一周、一个月都可以受。时间比较久、比较长的人,长期受是可以的。
在问到受八关斋戒的感受时,李艳萍师兄自谦地说:自己学得不好,做得也不好。开始想受一个月、三个月的戒,在法师建议下最多受一周的八关斋戒。希望受戒后回家也能够收摄住身心,不与父母发生摩擦。当然,受戒要慎重,因为在家里持戒受到很大考验,很难在12点之前用完餐,家里人对佛法也不是很了解。因此,自己更要时刻用正念严格要求自己受持戒律。未来的因缘不好把握,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个因缘。
文化部的史洪恩是山上的老义工了。他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也受了八关斋戒也有着自己一番感慨,他说,自己一年半没有受戒了,从2009年的暑假,一直到今天。法师以前让我每月初八受一次戒,但这期间经常出差、下山、工作忙等原因,一直没有受戒。今天是腊月初八,又是佛祖成道日这样一个殊胜的日子。因许久未受戒,就想殷重地受这个戒。今天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就是法师宣戒相时说,佛陀尽形寿能够做到,自己一日一夜能不能做到。那时,就觉得特别惭愧,觉得自己与佛陀比起来差得那么远。只有当下去努力,慢慢缩短这个差距。
客堂的郑玉琴老菩萨今天也受了八关斋戒,他先谈到了今天斋僧等让人感动的情况:今天上午特忙,一直忙到中午用斋。居士们斋僧有十人;如意斋也有十人;香斋有二十多人,一共有四十多人,还有讲师班一百多位讲师集体供斋,大家都非常踊跃。说到受八关斋戒,郑老菩萨说:“受戒时,我挺欢喜的,贤世法师开示的也非常好。因为当时感到今天是佛祖成道日,能在今天受戒确实很欢喜,也很感恩!”与老菩萨同一办公室的刘国英师兄分享时说:“受戒,可以随时提醒自己!还能生起希求心和感恩心。”
文化部的余师兄受戒后,怀着无限敬仰和感恩的心情,到大雄宝殿上香,她说:“如果没有佛陀觉悟成道,众生仍会沉溺于生死苦海之中。今天受戒,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忆念佛陀的恩德。我刚才发愿,让自己能够给众生带来欢喜。因为佛陀就是为众生带来欢乐,让众生离苦得乐,绝不会让众生因为他而起烦恼,我也希望能像佛陀一样。”
生命没有不变的格式。在熙熙攘攘尘世间,不同的人在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学佛于我们来说,像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次第修行就如同我们攀登山顶的阶梯。虽然,其中觉受不尽相同,但都有一颗要效学佛陀受持戒律早日成道之心。
精进念佛
上午,老年念佛团的老菩萨们早早等候在见行堂佛堂。又是周二念佛的日子,因缘殊胜,也是释迦佛的成道日,老菩萨们一色的缦衣,海青,整齐有序排列两班。
9点正,诵经开始,先是香赞,三称本师,弥佗经,佛号,最后是发愿文和回向。老菩萨们一板一眼,跟随着认真唱诵。礼佛仪轨,一丝不苟。这其中有几位老菩萨,每次都会从山下坐车几个小时,提前上山一、两天,帮着寺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一起专心于一个多小时的念佛。
见行堂佛堂一个小时的念佛,对于她们来说,好象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那种希求与恭敬,让人唏嘘赞叹。今天的气氛显得格外庄重。佛堂被义工打扫得干干净净,光洁的地板,黄色明亮的拜垫。殿堂里肃穆庄严,几尊佛菩萨圣像慈悲含笑,绕佛的时候,声声佛号伴着轻轻的脚步,凝静安然,让人放下一切外缘,安住在圣号上。
有两位老菩萨,好象是第一次,开始跟着大家的脚步有点紧张,或者专注于佛号,乱了脚步,或者跟上了脚步,忘念了佛号。队伍最前面一位老菩萨站出来,特意陪在她们身边,一边陪着走,一边有意用意抑扬钝锉的佛号,鼓励两位老菩萨,没有过多的语言,甚至没有特别的手势和指点,慢慢地,就在声声弥陀圣号中,两位老菩萨进入了状态,佛号声声,脚步不乱,脸上浮现出开心的喜悦。
净土宗告诉我们,要时时忆佛,专心念佛。越来越多的人,都开示拎着长串念珠,大家慢慢在培养让念佛收摄自己的身心,让心缘在佛号声上,少一些胡思乱想。但,有的时候,虽然在念念有词,但心还是不知跑到哪里了,手中拨动的念珠,就如同在数念珠,这或许在用功上出了偏差。师父曾提过,念佛时念由心起,口出音声,一句句念的清清楚楚,耳朵听的明明白白,再回到心力,这样反反复复着念,尽此一报身念佛名号,西方三圣一定来接引。
一杯腊八粥暖你心,一片光明云启我心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一句民间俗语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寒冷的腊八节,就是这样的日子,仁爱基金会三个心栈的义工们仍在热火朝天地为每年一度的腊八节活动忙碌着。
红莲心栈的杜师兄从10日下午就开始采买物资,为能采购到足够的物资,又为给心栈“省钱”,货比三家,来一趟又一趟地回。杜师兄说,这次活动的粥料钱都是志愿者们自发供养的,每一分都要花到实处。凌晨一点多,贾爹、杜师兄便起床,将保温桶等一些物资从红莲心栈送到清华心栈,两点到达清华心栈熬粥站点——天橱妙香,此时,张瑞豹、陈永辉、张威等师兄已在着手准备第一拨的熬粥工作了。负责摄像的辛开愚师兄一夜未睡,早早地赶来,扛着摄像机记录着凌晨两点这段全北京城最早起烟做饭的“人家”。此时,在红莲心栈,刘建玲、刘军、刘艳娥等师兄们也已开始起灶,其中,刘建玲、刘军两位师兄泡米、泡豆子准备到大半夜,生怕自己会睡过头,索性后半夜都没睡。此时,在朝外心栈,孙三清、程志明、王久香等师兄们也已准备就绪。
不到四点,清华心栈的4大桶粥就出锅了,伤后首次“亮相”的王璐师姐不顾还未痊愈的腰伤接过“奉粥接力棒”带领永辉师兄等一路将粥送往寺里,赶在早斋之前将粥供养给僧团和常住的居士们,让他们在一早就能喝到暖暖的腊八粥。送完寺里之后,又马不停蹄赶到佛协,将腊八粥供养给师父和法师。此时天还未亮,可王璐师姐们的心中却早已阳光普照。
早上七点整,红莲和清华两个心栈的奉粥点都早已排起了长龙,也许很多人会想怎么会有这么多不约而同赶来给大家奉粥的人呢,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不约而同排队来喝粥的人呢?这一切果相的呈现都是来自于三年的风雨无阻,来自于三个365天的锲而不舍。今天清华奉粥的义工队伍里吸引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民盟海淀经济总支部,平日他们是企业的老总,今天他们是为他人服务的义工。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他们无比欢喜,各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弯腰30度双手奉上一杯爱心粥给路人的感受让他们重温了当年艰苦创业的场景,一声声"愿您一天好心情,天天好心情"更让他们的内心找到了一种温暖自身、温暖他人的感动,这种感动非物质所能给予。一位民盟义工说,奉粥是最直接最能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这种接受彼此的体验是能互相感染的,以后要带着员工一起来奉粥,来体验。
这一杯杯盛满爱和美好祝愿的爱心粥,通过仁爱义工们的双手奉送给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是司机、学生、白领,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喝着仁爱的腊八粥,脸上溢满着甜甜的笑,同声祝福我们的义工们腊八节快乐!一位小伙子,接过爱心粥激动地说:"这么冷的天,而且又是腊八,能喝上一杯暖暖的爱心粥,自己真的太幸运、太幸福了,以后有时间也加入你们。"一位公务员边喝粥边分享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他说,他很关注慈善事业,今天是腊八节,喝了这么一杯粥,心里也暖洋洋的,一天的好心情从这杯粥开始了。虽是寒冬腊月,一杯热腾腾的粥却散发着无比的热量,这热量散满北京西站,这力量散满科技园区,这热量散满整个CBD,这热量就是爱,这力量来自于每一个人心底的善,相信这粥所散发的仁爱必会遍满整个京城。
不到一个小时,三个心栈的爱心粥全部奉送完毕,爱心粥在这种感恩和喜悦的氛围中奉完了,义工们最后合影留念,有些义工们有点意犹未尽,听说红莲心栈上下午奉送全天,他们就又都聚到红莲心栈参加下午的奉粥活动,将爱延续。活动全天三个心栈共奉送出爱心粥18桶,约两千多杯,参与奉粥的义工一百多人。
活动结束后,基金会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志愿者支持与服务负责人刘军师姐。刘师姐从心栈成立之初就参与这个奉粥活动,对其中的苦辣酸甜各种境界感触颇深。
当问到今年与前两年腊八奉粥的不同体会时,刘师姐说,明显地能感觉到我们的爱心粥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不用再拉别人来喝粥,更不用跟别人去解释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善行基本已经达到了传播,所以这次她尽管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忙,很多的电话要沟通,但内心很轻松,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师父的功德。才仅仅三年,师父开设的“爱心粥法门”就得到了这么好的社会影响,不可思议,对于自身也更坚定了这样依师行菩萨道这样依师走菩提路。这一切都是师父悲心愿力所感召的。
当问到这近三年的时间,持续地在这个业处造善业,自身有哪些体会时。刘师姐答,这就犹如在群山之中,有高低起伏,高低起伏处又有各色的风景,只有持续在里面的人才能观赏到,浮光掠影是无法体会的。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义工们,他们都是一面镜子,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们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也有自己所欠缺的,这些都是要在长期地浸在“山”里面才能体会到的,如果你来一天就走了,这个镜子的功能就不那么明显了。当然,也会有另一面,在这个业处呆久了,就会有感情,就会执着,会非常小心地呵护着生怕会有无常,但心里又知道无常早晚都会到来,要是有一天爱心粥这个项目没有了会怎么样,后来明白了爱心粥这个项目也许有一天会没有,但传递的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因为仁爱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具足的。我们没有帮助别人,只是用一杯粥来启发了人人生而具足的善,包括我们自己。没有爱心粥,就会有其他的方式来启发。
最后,刘师姐说,师父曾说过“一切功德在众生份上获得”,我们就是透由奉粥的法门,给来来往往的人们奉上一杯粥来累积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所以这些喝粥的人们成就了我们,我们无比感恩这些佛菩萨,他们的光明照耀了我们的心。
今天腊八节,也是佛陀成道日,愿所有的功德供养给佛菩萨,愿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愿一杯粥启发更多人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