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福建行之一

标签:
法凯龙泉寺莆田广化寺长乐机场厦门南普陀寺文化 |
分类: 随师行记 |
随师福建行之一
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
2010年12月17日,是妙湛老和尚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厦门南普陀寺为此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法会,师父作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双重身份应邀参加。今天将乘坐下午13:50的飞机前往福州。因为上午中宗和还有会议,师父就从中国佛协出发,而我则于昨天返回寺,陪同师父的母亲,前往机场与师父汇合。
中午,用完午斋之后,就准备出发前往首都机场,刚要出见行堂,僧团的贤梦师看到,主动过来帮忙提行李箱。到了客堂门口,又遇到了知客贤扬法师,他说也要一同前往机场,送师父的母亲。出了山门,看到前面小停车场上已经站了很多居士,想必都是前来送师父的母亲的。陪同送行的还有胡秀梅居士,开车的则是张厚生居士。因为这个因缘,又见到了老人家,内心真是很高兴。老人家很慈祥,和蔼可亲,见了为数不多的几次之后,内心便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告别了龙泉寺,问老人家为什么回去,不在龙泉寺过年。老人家说,在家门口正在盖一座庙,还不知盖的情况怎么样了,想回去看看。这个回答,真是太让人意想不到了。师父在这里建龙泉寺,老人家竟然也在家门口建庙,而且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现在想想,师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心力,去开展如此宽广的事业,越接触老人家,越能体会到师父动力的源泉,以及品格的出生处。
问老人家此次在龙泉寺住了多长时间,老人家回答:四个月零六天!还一边说,一边掰手指头给我看。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回答。竟然精确到天!这种情景,经常出现在与师父的谈话中,可是现在却从师父的母亲口中说出来,真是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很不平常的功夫,这就是人的念知力。古人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除了肚子饿了吃饭忘不了,其他的事情,就很难用上心,经常丢三落四。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一个人要想进步,那就是太难了。想一想平时师父问自己一些问题,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就很模糊,再有的,就是一点概念也没有。这个都是在考验一个人的用心功夫,不可小瞧。
到了机场,就给师父发了个短消息报了个平安。原打算与老人家过了安检,就直接到登机口等师父。结果没想到师父已经过了安检,还让我们到贵宾室,说正在等我们。后来我们随着师父走了VIP通道,上了飞机之后,师父将自己的头等舱座位请母亲去坐,而自己坐在了后面。看到这点点滴滴,内心所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孝子对母亲那种无声的体贴与关照。现在想想,师父受那么多弟子和信众的敬爱,这背后当不是没有原因的。
上了飞机,休息一会之后,便开始抽空背诵《唯识三十颂》。透由中国近代佛教史可以知道,近代佛教的复兴与唯识教理的弘扬其实有很大关系,像杨文会、欧阳竟无、太虚大师等对唯识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见解。记得当初进入佛门,有幸学习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了解了成佛道之总体,内心真是有豁然开朗之感,遂决定将佛法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再后来,看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主要是从唯识和中观两个角度在诠释很多法类,就希望慢慢能从这两个角度分别熟悉佛法体系。现在一有空,就拿出袖珍小册子,开始背诵一些唯识的经典,竟然也成了一种乐趣。
下午16:35抵达福州长乐机场,地面温度15摄氏度,比北京暖和好多。莆田广化寺的缘意法师和悟智法师前来迎接师父。上车的时候,师父叮嘱让母亲坐在靠窗的一边,担心老人家晕车。车上,刚开始师父没有说什么话。我就小声地向坐在身旁的悟智法师了解了广化寺的一些情况。后来师父就开始和老人家谈话,用的是方言,听不太懂。谈了一会,师父说,母亲在龙泉寺住了四个多月,早殿没有落下一天。听得两位法师都很惊叹。后来我也就很想了解一下老人家在龙泉寺的生活,还有师父以前的生活。发现老人家平时不怎么话说,但谈起佛法的用功和有关师父的事情,就滔滔不绝了。这个可真是有趣。
这一谈才知道,老人家从16岁就开始信佛念佛了,而师父也是16岁出的家。从那时开始,就坚持念佛,拜佛。以前每天晚上拜佛五百拜。老人家伸出五个手指给我示意。但现在因为上了年纪,拜不下去了,就改成了诵《阿弥陀经》。早晨的早殿,不但没有缺过一天,而且上完早殿之后,自己还会继续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大悲咒等一些经咒内容。老人家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实在是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量。不知为什么,对老人家了解越多,对师父身上所体现的一些功德,越能够有所了解。师父无论多忙多累,坚持上殿过堂,这个是所有的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看来这些品德的养成,当与母亲的熏染有莫大的关系。
但似乎也不尽然。据老人家讲,师父从12岁的时候,就开始吃素,而且那个时候,就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出家。但那时父母觉得师父岁数太小,就没有让他出。后来到了16岁,师父又一次提出来。看师父意志坚决,父母也只好同意了。师父有这样强烈的出世之志,若不是宿生的串习,似乎也不容易解释。不仅如此,老人家还自豪地说,师父后来考福建佛学院预科班,还拿了第一名,后来又考中国佛学院。这个成绩的得来,想必不是偶然的,当于师父心中远大的志向密切关联。当然,远大的志向,还要以良好的习惯作为实现的途径。据老人家说,师父小时候在家里几乎不出门,很喜欢安静,除了读书学习,就是念佛拜佛。后来上了中学,周六周日来到家里,就到山上去砍柴,周六砍一担,周日砍三担。然后将柴积起来,一百斤才买上两块二毛钱。当老人家这样说的时候,师父每次回到龙泉寺,就视察工地的场景就闪现在脑海里。记得有一次一位英国的客人来访,问师父怎么知道有无限生命,怎么知道自己过去是干什么的,师父说生命的状态都是延续的,看看现在就知道过去。现在看来,人小时候就表现的一些性格特征,除了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当是过去生命的延续了。而年长了之后所表现的一些性格特征,当是小时候的一种延续了。从老人家的介绍里,不能不让人感受到这种延续性的存在。由此对无限生命,更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师父过去生是怎么一个状况呢?心里冒出这个问题。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已经不需要在这里回答了。
当和师父的母亲这样不断谈天的时候,师父也很高兴。尤其是谈到小时候一些话题,老人家兴致来的时候,师父笑的就更开心了。“这样说一说,就不晕车了。”师父笑着说。原来如此。又一次领教了师父的待人着想。就车里谈话,记得师父有时还会与司机小王一路谈个不停。当时心里都会纳闷,一般师父不会说这么多话,怎么有时就说个不停呢?后来才知道,那时一般都是中午的时间,开车很容易困倦。师父就通过不断与小王说话,来帮忙提神。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说话的学问,真是处处体会,处处有。
从福州长乐机场到莆田广化寺,走了将近两个小时,18:50的时候,来到了广化寺。“记得2005年前后,那时还在学校读书,千里迢迢一年之间曾四次来广化寺。”刚进广化寺大门,我不无感慨地说道。“宗教可以改变一个人。”师父接着说到。是,对此深信不疑。宗教关乎的是一个人深层次的生命。如果没有进入,当然对人不会有影响,一旦深入,必然能影响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到了广化寺的时候,有十几位法师在天王殿门口迎接师父,其中也包括龙泉寺此次前往泉州承天寺受戒的十位戒子,以及带队的悟光法师和贤益法师。也不过分别两天,但在广化寺能看到师父,戒子们都欢喜踊跃,随着师父一直走到丈室。不多久,师父从丈室出来,一边用药石,一边与广化寺的空性法师商量后天如何接待传印会长的事宜。此次纪念妙湛老和尚法会,传印会长也会前来。师父便邀请传印会长前来广化寺参观指导。
广化寺尊客堂
广化寺客堂接待室
师父与宽悟大和尚、法凯法师愉快交流
夜幕里的方丈门
2010年12月14日夜于莆田广化寺
相关链接:
妙湛老和尚僧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妙湛和尚百年诞辰纪念大法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