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托钵见闻

(2011-05-28 07:21:44)
标签:

出家

发心

龙泉寺

比丘戒

佛教

托钵

教育

分类: 僧众弟子

●福建泉州承天寺受戒之旅系列报道

托钵见闻

  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拘萨罗国的舍卫城,或者是摩揭陀国的王舍城的大街上,远远望去一道木兰色的风景线,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佛陀和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在乞食……如果我也站在这个队伍中,身披木兰色的僧伽黎,手里捧着钵盂,赤着脚走在舍卫城的街头,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诸位新戒上午好!”正在浮想联翩的时候被二师父一句话拉了回来,对接下来的托钵心中充满了期待,到时一定要好好体会到底是什么感觉。

  

托钵见闻

托钵见闻

 

  2011年1月1日,今天是自己做比丘的第四天。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念头时常提策自己,散乱的心让正知正念抓的紧紧的,惟恐有不好的念头起来。引礼师问大家“今天上午知道做什么吗?”有戒子说:“托钵。”引礼师说:“对,今天上午托钵。”站在我身后与旁边的戒兄,难得看到他们这么高兴,看来大家对托钵也有着同样的好奇心,引礼师父说:“今天托到的所有的钱财与物品都归常住,由常住把钱平均分配给大家。”现场从欢快声切换成了吵闹声,引礼师又说:“今天上午托钵搭九衣,带钵,带香袋,把托到的钱倒在香袋里,钵里面只能放食品”让我们回去准备。听到钱内心敏感起来了,之前是想感受托钵,但不是想感受托钱,没有想过为什么我对钱会有这么大的厌烦、排斥,只想到了波逸提。在寺里没有单资,衣食住行也不用担心,可是其他的戒兄们还需要钱,衣食所需,这个时代给出家人带来了太多的遗憾,即是共业的缘故,也非你我他所能左右。但我深知金钱对人的伤害,具体说是对心的伤害。为什么佛经里处处把钱比喻为毒蛇,这是有甚深密意的。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修道是多么的重要,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波逸提的问题了。以前觉得团体很殊胜,没有那么多的外缘来影响我,今天是实际的体会到了团体到底殊胜在那里。

 

 

托钵见闻 

 

  前几天学比丘戒的时候,法师对比丘托钵也做过开示,我记住有一点说比丘托钵可以让众生种善根,心里稍稍有点转动,我想不管是托什么,最重要的是与众生结未来缘。引礼师给大家交代说:“托到的钱自己不能私自藏起来”。这个业果是很重的,虽说不是十方常住物,但如果你拿了,那么你就与大戒内的每一位出家法师结罪,这个果报即使是你来生做牛做马也要偿还,我们再算一下界内有多少出家人,真不知道要多少生做牛做马才还得完。引礼师父还提醒大家,“在托钵过程中注意威仪,不能走太快,这次来供养的居士很多,主要来自莆田、眉州、晋江、泉州,居士们早上四、五点就从家里出发了,专程来供养你们,多不容易,你们要把威仪做好。”

 

托钵见闻

 

 

托钵见闻 

 托钵见闻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佛教,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沧桑,历史、王朝一次次地变更,此间是祖师们冒着生死一次次地求法,然后用生命的墨水来翻译佛经,又靠着脆弱的生命来保存,留传今日,是多么可贵与难遇。我想这次戒会安排托钵,是想让我们戒子感恩佛陀,缅怀祖师以及效学祖师们为法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师父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佛法流传到今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要有能力来承担,隐隐约约似乎看到了前面的身影,直觉告诉我那是玄奘大师牵着马在沙漠中行走,那是鉴真大师的船还在海中漂流,他们在向我招手,他们在用行持告诉我,这叫历史的使命。

  从大殿往外走的时候就已经听到外面居士的佛号声了,我跟在前面戒兄身后,尽量让自己的视线只看到放在钵里的红包与食品,耳朵就没办法了。从他们伸出的手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年龄,年龄小的父母抱着,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伸出小手,把红包放到钵里;年龄大的老奶奶,手里拿着的红枣,看她那颤抖的手好像有点拿不住了;大家有人供养红包,有人供养大枣,有人供养饼干,还有的供养念珠,有的居士顶礼,有的跪着,口中喃喃地说“供养菩萨天人师”。我是菩萨天人师吗?我不是,我还需要精进努力。

 

 托钵见闻

 

  有一位花甲老奶奶,急于供养我不小心把一大把红包掉在地上了,她慌忙地蹲到地上捡,我看到她花白的银发,她那种急切而殷重的心,她到底在期望什么?我何德何能?难道是因为我有三衣一钵吗?可我现在贪嗔痴具足,接受了她的供养,真是惭愧,我发愿要度你,愿您早日成佛。还有一位居士说“愿你成佛”,太震撼了,一直说我要成佛,其实是众生需要我成佛,可我还在放逸、散乱,能对得起众生吗?

  感恩、感动、恐惧各种复杂的心情搅拌在一起,使心不能安住下来,有一个念头一直挂在心头,我想到很多畜生道的众生,都是因为还债而投生到主人家的。我该如何报答他们呢?又能如何达到居士们对我的期许呢?

 托钵见闻

 

 托钵见闻

 

 

  三百多位戒子托钵,引礼师们也没有闲着,要比以前更忙了,跑前顾后的。戒子的衣不齐整引礼师给我们整,香袋里装满了的东西给我们往外倒,还不断的提醒我们“跟上,注意威仪”。

 

 托钵见闻

 托钵见闻

 

 

  浩浩荡荡的一条长队,场面真实感人,路上的行人,感觉很奇怪,停到路边观看,开着车的行人会把车开得很慢,打开车窗把脑袋探出来,看我们正在做什么,开店铺的老板也好奇观看。前方还有多远,路还有多长,总共有多少居士,内心完全不清楚,一直期待着赶快到达终点,不然欠他们的更多了。有很多戒子感动的哭了,我没有,我不知道哭代表着什么,难道只是感动、感恩、感激吗?我无法猜测他们,但我更喜欢把一切书写在沉默中。后来听说,有很多行人也被感染,不由的拿出钱包里的钱来供养,原来这种感动不仅影响了自己,还影响了他人。佛说“生者必灭,会者必离,胜者必衰。”应该把感动化为力量,一时的情绪难以延续,应由默默的行持来体现真理的价值。

  在受戒之前,寺里给我们戒子安排了五节课,内心总认为有点少,来到承天寺才知道师父早有安排。戒场除了安排受戒的仪轨、拜忏、威仪等,剩下的时间都是安排听课。

  紫柏大师讲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他说“如果他生在唐朝的时候,可以早成就二十年。”晚上回到寮房,大家都很用功,没人说话,都在看戒本,默背戒本,我出去开门的时候,发现宿舍的门怎么那么难开,发出来的声音也很难听,怕惊动了大家,影响宿舍的寂静。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是很容易精进起来,也不会感觉很辛苦,而且更不认为你在精进,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哪怕今天很累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先躺下,撑也要撑到最后。环境是我们学佛法当中很重要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