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2011-05-22 08:20:08)
标签:

《弟子规》

慈悲

龙泉寺

佛教

出家

教育

西班牙留学生

分类: 龙泉每日

●5月21日龙泉日记

 

  5月21日上午,天空湛寂,浮云片片;阳光和煦,云淡风轻。

  僧团缘念之后,贤甲法师带领龙泉寺新剃度沙弥一行14人踩龙泉寺大界。今天,亦是这批年轻佛子进入僧团的周年纪念日。

  在五观堂前行缘念时,贤甲法师为大家开示结解大界的缘起:“佛成道后,开始度化众生,组建僧团。大家和合共住,平时有事情作羯磨法(民主会议),一开始整个阎浮提(地球)一起作。后来比丘越来越多,整个印度乃至其他地方都有,佛陀每次召集大家作法,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很辛苦。佛陀体谅大家,决定让僧众在自己居住的小范围,比如村落、城市、兰若(寂静处)内,自己依照自然界集僧作法。因为是自然界,有时候会不方便,有的比丘想在更小的范围结界,有的比丘希望在更大的范围结界。比方说有的比丘所在的寺庙在村落里或者城市里,不希望整个城市的比丘一起结界,只希望在几个人,或者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庙的范围内结界。为了作法上的方便,佛陀开许僧众在方便的范围内结大界。结了界以后,界里面的僧众集合在一起,就代表了十方僧众和合,那么这样意义就不一样了。有四个比丘在大界里面作法,就代表了十方僧。结了界以后,界内就会有护法神护持,佛世的时候,有很多居士希望僧团结界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住处也圈进去,有护法神护佑,不容易受非人的干扰。结界后,过一段时间要把界解掉,结了界以后,很多非人进不来,但是也有一些非人出不去,在里面待得久了很痛苦,所以过一段时间要解界,这也是缘起法。”

  贤甲法师说:“我们安居时要把界踩一下,安居了就要注意,不能跨界过夜。如果有特别的事情要出去,要做出界法,事情办完了要赶紧回来,这是大界。另外通常会在大界里面“抠”一个洞作为戒场,因为有时候需要忏悔,在戒场请五个人就可以了,就不用把大界内所有的人都召集过来。为了一个人,把大界内几十号人、上百号人都集到一起,太麻烦了,也很不容易做到。戒场是属于大界范围之外,我们平时在出明相时就不要跑到那里去了,那样就出界了。出界就是违背了结界,是有过失的。以后你们受戒,也是在大界内做一个戒场,现在盖一个顶棚,比较好看一点。戒场里面的人也代表十方僧。”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缘念结束,贤甲法师带领大家实地踩界。路上,大家很珍惜难得的机缘,纷纷向法师请教。

  沙弥:咱们龙泉寺的大界有什么特殊的内涵?

  法师:龙泉寺的大界,一方面把我们僧众经常活动的区域,同时也把居士活动的区域都圈在一起。其实把僧众活动的区域圈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考虑到居士的活动场所,就圈得大一些。有护法保护,就不会有非人来干扰,一般业力的非人不会进来。这样大家就会住得很安稳。另外也考虑把农场和建设用地也圈进来,包括新区也圈在一起。

  沙弥:大界是全体僧众羯磨确定的吗?

  法师:对,所有的比丘一起羯磨。

  沙弥:这个大界晚上不能出去吗?

  法师:晚上可以,实际上是不可以跨明相,天未明到天亮后这段时间,不可以出去。

  沙弥:出明相是怎么判断的呢?

  法师:有几种判断。一种判断是说看掌纹,掌纹看得很清楚就是。但掌纹怎么才算看得很清楚呢?有的人说看得清楚,有的人说看得不清楚,非常模糊。第二种是能看到手掌的肉色,红的颜色。平常如果晚上的话,有很亮的月亮,我们也只能看到白色,看不到透红的颜色。如果能看到,代表天亮了。这还是有点模糊,不好判断。还有一种就是伸出手来,在两三分钟之内你察觉手上颜色变化很大,就是跨明相的阶段,平常时候变化很慢,这个时候会有一个突变。当然还有辅助判断,看远处的天空,山和天能够清晰地分出来,平时天黑是看不清楚的、一片模糊的。

  沙弥:那明相是什么缘起呢?什么内涵?

  法师:代表一天一天。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要一天一天的,要不然怎么来限定时间呢?要用一天一天来限定,用明相来分隔这一天和下一天。以前没有钟表,通过看日月、看明相,就比较好判断了。

  沙弥:比丘法师如果出大界,最长可以待多长时间呢?

  法师:最长一个月。

  沙弥:如果界标找不到了,那是不是要重新结呢?

  法师:不用,界标只是让人比较好辨认,实际上大界是空间概念。

  沙弥:沙弥出去可以多少天呢?

  法师:七天,沙弥最长七天。

  沙弥:外出的沙弥两个人可以互相作法吗?

  法师:这个不可以。

  沙弥:七日法、十五日法、一月法在仪式上有什么区别呢?

  法师:七日法只要两个人就可以了,十五日和一个月的要比丘作羯磨——僧羯磨。

  沙弥:如果到时间事情没办完怎么办?

  法师:回来重新作。

  沙弥:沙弥只有七天吗?

  法师:对,比丘不好给沙弥作法,所以沙弥只有七天。比丘尼也是七天,这有一些因缘:比丘有时候要外出弘法,比丘尼很少跑出去教化,所以也是七天。

  沙弥:万一出界了有什么过失呢?

  法师:万一出界过了明相,就等于安居作法的誓愿破了,破安居,有小罪。僧人有戒腊,安一次居,算一个戒腊,如果破安居,这一次就不能算了。

  沙弥:忏悔可以吗?

  法师:忏悔可以,但是戒腊不能算。戒腊比较重要,比如授戒要十个腊,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要五个腊,如果你不够、达不到,就要再等一等。

  沙弥:两个沙弥之间就可以作七日法?

  法师:对,两个沙弥作对首法就可以。实在找不到,你才可以找比丘。作法要有合适的事情,不能说做个法跑出去玩一玩,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除非为僧众事,或者重病,或者家里有紧急事情,或者其他很重要的事情发生才可以。佛法是修心的,要把重点放在修心上面,这叫安居,除非特别的事情要出去,不是说出去放逸。

  沙弥:戒场不属于大界范围吗?

  法师:戒场属于大界外面,就像是在大界范围内挖了一个洞。

  整个踩界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法师很细致认真地介绍了大界、外界和内界,以及戒场之间的区别,领着大家辨认界边。同学们有这样亲近贤甲法师的机缘,都很珍惜,不断地请教。法师一一给予解答,同时策励我们的道心,让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宗旨,不要忘记目标。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师法友团队是修行的所缘境

  今天,学佛小组班长班第四次上课。禅兴法师首先回顾了上节课中讨论的四个问题:1、我的等流与增上环境有哪些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2、我的等流和增上环境对我的生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我的等流和增上环境产生的原因在哪里?4、我的生命改善的方向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改善?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法师指出,认识这四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点一点地认识,而且靠自己的力量来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一定要依靠善知识的帮助才能认清我们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善。

  每个人的等流和增上环境各不相同,总的来讲,大体有四种类型:等流较好,增上环境较好;等流较好,增上环境不太好;等流不太好,增上环境较好;等流不太好,增上环境也不太好。

  有些人等流较好,增上环境差些。说明过去生重视佛法的修行,而没有把佛法的利益带给更多的人,帮助别人学佛的善业不够,因此感得这一生别人对自己学佛的帮助也不够。

  有一些人,等流不太好,增上环境较好。这是因为这些人的过去生重视帮助别人,有一定的福报,但这一生自己对佛法的修习不够。

  当然,还有一些人的等流和增上环境都不太好,这说明过去生自己对佛法的修习不够,帮助别人也不够。

  可以对照一下这四种类型,我们属于哪一种?应该怎么改善?等流不好,就要好好修学佛法,增上环境不好就要多做善行、多培福。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等流和增上环境是什么关系?

  等流和增上环境即是“心”和“境”的关系,等流是内心的行为反应模式,增上环境是周围的境界,包括善和不善的境界等。

  对于刚刚开始修行的人来说,修行的等流还不是那么强大的时候,心通常会随境而转。只有当戒、定、慧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心才不会随着境界而转;随着修行功夫的不断增长,心会转境,心能影响外面的境界,佛菩萨就是如此,他不仅不受周围境界的影响,反而能改变周围的境界,当然,这需要非常大的愿力。

  由此,在修行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有一个好的增上环境。我们要尽量让心随着善的境界转,不要随着恶的境界转,让心在好的环境下熏陶,不断地启发善心、善行,要依靠师法友清净和合增上的团队。龙泉寺开设学佛小组,建设网站、微博等,为的是让大家缘着清净的境界

  禅兴法师说,修学佛法的根本就在依止善知识。能在善知识的身边,随时随地接受善知识的指导和摄受,进步就会很快。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代表我们的福德因缘还不够,要做的就是积累资粮,回向到我们能够更近距离地依止善知识,更多地得到师长的摄受和指导。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怕向师长请益?有一种心态是“敬而远之”,依师最怕“敬而远之”。“敬”是说明我们有恭敬心,但为什么会“远”呢?因为远远的会觉得很安全。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师父互动、请益的时候就会觉得怕,会想:“师父会不会认识我?会不会理我?师父要是不理我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依师的障碍,我们要从内心去反省自己为什么会有恐惧心,改善的方法是从身边的师友去突破,练习去和他们请益、沟通,解决问题。

  最后,法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反思,我们能不能感得善知识来教我们,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没有人来教我们,还是我们不想有人来教我们?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学员感言

  学员1:我一生中最好的增上环境,就在这里——龙泉寺,发心珍惜这个殊胜的因缘,依靠师法友的拉拔,在修行的路上走好每一步,与同修共同成长。

  学员2:法师说:“等流和增上,其实就是心和境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对我们很重要。如果对佛法的修习不是很坚固,我们的心就会随着境界转,遇到善的环境就造善业,遇到不善的环境造的就是恶业。”这句话对自己启发很大,坚定了自己对师法友的信心,希求得到善知识及同行善友的摄受拉拔,营造一个清净和合的增上环境。

  学员3:听了同行善友的学佛经历分享,所有发生在同行善友身上的问题几乎在我身上都能体现,就像拿着一面镜子照着自己一样,自己什么样全部都显现出来了。师父的精进修习令人折服,我也要好好地精进学习、多做善事,哪怕是一点一滴,哪怕是一个善的念头。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今天中午13:00,龙泉寺来了一位德国客人。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博瀚,来中国总共八年了,在中国走了很多地方,包括在台湾五年的教书生涯,可以流畅地使用汉语交流,目前他正攻读语言学博士。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目前博瀚对傣语很有兴趣,也希望将来能一睹古老的贝叶经。博瀚希望在去昆明之前能够寻找到他在龙泉寺出家的可能性。从他认识佛教以来,了解到一些南传佛教的知识。他问禅兴法师:如果在龙泉寺出家,跟随师父需要几年的时间——南传佛教给他的印象:跟随一位师父似乎只需要五年的时间。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禅兴法师为博瀚解释道:汉传与南传佛教不同,汉传佛教依止一位师父,是由师父来安排我们的学修方向与进度,如果师父没有安排我们外出参学,就需要一生都跟随师父学修。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博瀚问:“在这里出家,谁是我的师父?”似乎他是想知道,出家后谁将成为他的指导老师。

  博瀚还希望将来如果能够出家,既能研究汉传佛教,也能有机会研究南传佛教。因为自己研究语言的方向,希望将来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

 

一位外国人的出家心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