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龙泉日记

标签:
饶益北京龙泉寺发心了凡四训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20日龙泉日记
今天是十月十五,上午十点钟,十多位法师、七十多位义工和游客参加上大供。山下聂各庄的几位居士也在这一天供僧,培植福田。
天冷了,朝山活动也取消了,但依然有两位义工从山下一路拜上来。十点半的时候到达寺院。今天是周六,法会处的学习依然在火热进行中,同时也开始为元旦法会做准备了。
三步一拜
今天还是六斋日,中午用斋的时候,行堂人员提醒,受八关斋戒的同修要及时用斋。其实每到六斋日的时候,行堂人员总会在中午和晚上提醒那些受戒的同修,不要一时不注意而破戒。持戒的同修功德无量,护持同修清净守戒同样功德无量。因为戒律住世,正法住世。
这就是在团体当中修学的好处,相互提携,相互增上。
结缘龙泉寺
每到周末,寺里总会迎来一批山下的义工,利用两天或者一天的休息时间在寺里做一些随份随力的事情。法师慈悲,劳作之余,每次都会安排适当的交流,分享各自与佛法,与龙泉寺的机缘,也分享来寺院之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江师兄来龙泉寺做周末义工已经有几次了。他说,自己想着学佛,应该有一个师父,自己跟着去学。于是在网上搜,开始跟着一个放生小组,经常去放生。不过做义工一直是江师兄的梦想,听别人介绍龙泉寺可以做义工的,就这样与龙泉寺结上缘。第一次来龙泉寺觉得”太远了”,公交换地铁,地铁换公交。最初来的时候,参加劳动,总是紧跟着大家,当时就想“你们别把我丢了就行”。干完活,下山以后,身心轻松。所以也一直坚持来做义工,但没有找到那种家的感觉。参加“十一精进共修”后,按照师父的教导,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工作中,收益很大。曾经和别人说,“我的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硝烟了“。家庭工作越来越顺,也就升起了很强的感恩心和归属感,现在来到寺院也积极主动承担一些事情,比如组织周末的义工出坡等等。
李居士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母亲是一位比丘尼,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法。第一次来到寺里的感觉是“震撼”,看到龙泉寺皈依证的内容,看到博客书,看到这么多信众。现在报名参加了山下学佛小组,希望多为寺里多做些事情,多带更多的人来参加活动。
欧阳师兄,平日就很喜欢爬山,也喜欢做义工。一次听朋友说凤凰岭既能爬山,又可以做义工,想想一举两得,于是就来了。感觉这里清静,在城里找不到这种感觉,师兄说,夏天的时候也去圆明园逛,但和现在的这种感觉不一样。但这种感觉没办法用语言表达。所以自从第一次来以后,接连参加了四次法会,“十一”,“八一五”,“重阳节”,还有“九一九”,内心很有收获,能够调整自己的心灵。
张振师兄,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这是第三次。第一来龙泉寺是春节华严法会。张师兄说,那次也是因为休假,正好来了还碰到师父传授皈依。知道龙泉寺也是因为经常看博客,有时候看到法师或义工们那种积极向上,努力用心做事及遇到境界转心的经历,自己也会泪流满面。因为做瑜珈培训工作,有时候张师兄就会给来做瑜珈的顾客讲一些吃素的好处,有些顾客也能接受一点。通过来山上参加活动,知道要在生活、工作中安住于自己当下的每份小事。
周师兄,开口就说,自己是因为有问题才上山。他介绍自己的问题说,原来在学校上学的时候,遇到佛法,就一头钻进去了,结果没找到门路,当年的研究生也没有考上,来北京工作后,还是想着求学,也想真正地学佛。从网上搜到龙泉寺。同时也因为同学可能学气功也有一点走偏了,也有些问题,看到自己在看佛教方面的书,就想让自己帮着解决问题,但自己没有能力,逼迫自己想要努力学佛法。原来想着皈依以后可以解决问题,但也没有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碰到江师兄,拉着去干活,并介绍说法师可以解决问题。就这样中秋节来了做义工,有机会和法师聊天。聊一聊之后对法更希求,期望能再来,学正信的佛法。也知道学习到一定程度自己的善根可以启发出来,所以每次来龙泉寺虽然远一点,但有时间就会来。
贤俊法师也分享了来寺里的因缘,很巧的是,第一次也是来做义工,当时的感觉就是到了清凉地,这里就象自己寻求已久的家园,感觉很殊胜。法师告诉大家,在我们无限的生命中,念一个皈依发心偈,比我们一生当中做得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意义的多,不要小看开始念的那个偈,这是我们种下了一颗成佛的金刚种子,走近佛法,得到的要比想象得多得多。今天不管什么因缘相聚都是缘,希望大家把这份缘好好把握,回到世间的时候,哪怕搬一块砖,一块瓦都是感觉有非常意义的。
难得的是有一家祖孙三代,年迈的老母亲很希求参加寺院的建设,种植福田。儿子才几岁,还在上学,吵着也要来,上周因为没带上他,小家伙不高兴呢。童心未泯,妈妈说话的时候,小家伙还撒娇的搂了一下妈妈的脖子。居士很感慨,她希望在场的每位同行都能让身边的人升起对佛法的欢喜心,不管以前学佛的道路有所不同,只要学下去,有这一颗善心、愿心,就会所愿皆从。
贤如师兄也分享说,自己第一次寺院就有很强的归属感,一下子就溶入这个团体当中,很快也等到承担的机缘。开始做义工,干了两周活,感觉自己变聪明了,脑子特别清晰,有什么就写出来。自己学习佛法之后,总愿意写一些文章出来,写的初衷就是想帮助引导大家。而且在平时和大家聊天中,再也不写那些牢骚的话了。相信法师所说的集资粮,然后能开智慧,才能看懂经本。所以也倡导新来的同修从做义工开始,也鼓励大家,在这里会有很多的机缘,大家把这里学到的东西,拿到工作生活中去,帮助别人。
一位师兄分享他自己这几年来弯弯曲曲的学佛之路。他07年就到龙泉寺了。当时参加了五一的楞严法会,做了七天义工,以后也来过,但到08年就懈怠了,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不来了。所以现在再回头看自己,07年进了一步,08年退了两步。09年换工作,离开北京,很少有机会到寺院,共修也很少,年底回到北京,又到龙泉寺。看当时的义工,都变成了现在的法师。所以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一直坚持跟着团队走,原来一些错误的观念也改正了。原来认为修行和生活、工作是对立的,认为自己学佛了,诵经了,就有资本了,家务活可以不用干了。今年坚持来山上学习,把学到的落实到身心上。一切发生了改变了。现在家人也努力学佛。而且与同事相处也顺了。原来会看不起同事,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现在别人挑自己的毛病,自己都虚心接受,发现这样反而自己会遇到顺缘。师兄分享说,他的网名叫念死无常,就是把每一天当做今生的最后一天来过,促使自己能升起无常的心,保持精进。所以师兄以自己的经历,给大家提出一个忠告说,一定要紧跟着团体,按师父说的好好修行。
贤兆法师也很契机的开示:出坡是做善行,以前别人介绍自己看《了凡四训》,并说要读30遍,那时候不明白。现在明白了,其实《了凡四训》就是善行记录。我们改变身心,可以先从改变身业开始,尽量从自己身体做起,先造善业,一段时间之后,再反省自己的心,觉察自己不对的地方,马上改正。我们边学边做,身心合一,气质肯定会改变。
法师也给大家提出,当你修一个法类的时候,要在一切境界当中去运用。比如要升起感恩的心,你就要不断地去思惟。可以先从父母、兄弟姐妹入手,先去思惟他们对自己的付出,然后不断地扩展朋友同事等。在群体每个人承担一部分事情,要不断思惟别人给我们的付出。要不断地去运用。
最后短暂的交流在悠扬的引磬声中结束。佛心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行让这一群生命变得更加充盈。“法从缘起”,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龙泉寺的善行,人缘、善缘、法缘、佛缘尽在其中。
如何正确快速饶益有情?
9:00,东配楼大教室,能容纳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
教化部研修处主管法师——悟光法师带动本次的讲师课。三称本师、皈依发心后,法师从讲师上课又换成新教室谈起,法师做了简短的开场白:上次刚刚给大家说,讲师上课改在五观堂,一周内我们又调整了。
法师话中隐含着无常这一法印。又为大家提起意乐:我发现这个环境也不错——比五观堂的音响效果要好,坐在最后也能听得清;冬天很暖和;没有一个游客来,不受外界干扰。
大家听了法师的分析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特别是又听到师父对讲师上课很重视时,意乐果然提起。
在新讲师张威进行《四个因缘》的分享之后,法师回顾讲师课8月22日在德尘居佛堂最后一次上课后,由于其后十一精进共修法会辅导员的系列培训、“九九重阳法会”、“九·一九法会”以及讲师团成立一周年纪念等活动,种种因缘,直到今天近三个月才重新恢复正常上课。
接着,法师带动大家学习《皈依之路》中第三章“对讲师的教育”最后一篇师父开示——《安住道场广结善缘》。
上午讲师培训的进程快要过半,法师在前面的白板上写下了首个研讨的题目——如何正确快速饶益有情?
然后,请讲师们分组进行研讨。
课堂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十分钟后,法师请大家举手发言。
大家的发言十分踊跃,概括的结论也五花八门。
一位师兄开了头炮:代人着想,换位思考,快速策发大悲心帮助别人。
李冰: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安住道场,广结善缘,依师承担、深信因果,皈依三宝。
孟泽师兄推举本组一位代表总摄:孟泽说要依师正精进,团体共同增上,相互策励;刘静说要发心做,从各自承担的小组开始,先饶益他们;黄瑞龙说要依止师长,从身边的同行善友开始;张北平说我们要发大悲心——要包容、有慈悲心,从善行善念开始;孙凤梅说要先建立正知见。
水滴:首先自己要做好,树立正知见。依师、听话,安住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只有紧跟师法友团队,才能正确、快速饶益有情。
梅清:依师承担。包括两方面——从事项上,将自己放在师长大悲心时空因缘的大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发心,心要与师长相应。“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高的方面是发菩提心,行从皈依做起,还要具有大悲心、包容心、利他心……
法师见大家越谈内容越丰富,要求将自己及小组的结论最多用四个字概括。
梅清:八个字可不可以?(众笑)依师承担——这是事项上;皈依发心——这是心上。
法师又一次强调了最多四个字概括之。
胡秀梅:阿弥陀佛。
大家听后大笑。胡师兄大概意识到了“阿弥陀佛”,正好四个字,会被认为是其结论。
法师再次强调,正行说四个字,不用铺垫。
胡秀梅:正确的有利有情,只有成佛,那快速……
法师:已经超过四个字了!四个字,别太多,也不能重复。
胡秀梅:就是——跟随团队。
在法师的再三强调下,讲师们开始听闻随转。
漆山:依道次第。
隋国珍:无伪出离。
宋柏青:安住道场。
法师:“安住”已经说过了。
宋柏青:广结善缘。(众笑)
法师再次耐心引导:大家要考虑,你的答案能不能回答白板上的问题。我们回答“发菩提心,究竟成佛”是往上走,太高了!我们实际上做不到,比如你现在只能说学习发菩提心。所以你的答案现在落实不了,虽然有意义但意义不大。
漆山:如果要拉回到现在,就是“依师修信”。
王硕:当好讲师。
一师兄:自利利他。
另一师兄:多闻思修。
……
然后,法师对汇集的十几个答案抽丝剥茧般一一进行分析,一一否定后提示:不要限制在自己身上,可以考虑到团体。
终于,宋柏青说出了正确答案:建立教法。
法师在引导大家研讨下一个思考题——靠什么建立教法?及其最后的答案“毗尼住世”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给讲师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下午讲师课结束后,研修处组织干事们及新老班委交流座谈会。悟光法师首先对这次班委的换位承担做了简要开示:“以前的承担是大家发心所感,踏实发心,安住当下极其重要,职务没有高低,自己集资粮,别人也得好处。”接下来前任几位班委相继谈了各自岗位上承担的不足点,以及经验部分,起了一个传帮带的作用。原生活委员陈永辉的感言说出许多老班委的心声:原来在承担的岗位上觉得职务很小,任务也不多,没太经意去发心,现在被换下来时才发现过去太不珍惜,现在想承担,因缘却没了。新任班委听后,内心都很受策励,发心珍惜当下这么好的因缘,放下自己的想法,少说多干,有的班委还分享说职位不大,正好对治自己好高骛远的毛病,踏实从小事做起,努力为大家服务。
林居士对研修处干事们的一些事项上的承担做了简明扼要的督促提策。讲师班班长陈慧老师以及新任班委们,对未来承担中所要发生的问题做了相互的交流,法师一一做了引导,比如组织不定期的组长班委会,但开会要讲效率,拖延与推进也要看因缘,怎样善巧去承担,不能障碍发展,策励大家做事为宗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