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龙泉日记

标签:
法会转播车现场直播重阳节佛法 |
分类: 龙泉每日 |
10月15日龙泉日记
又是一个明媚的秋日,湛蓝的晴空、巍峨的群峰、庄严的庙宇,这圣洁的画卷永远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又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日子,龙泉道场建设中一砖一瓦的
沙弥日志
出家前和出家后,有很多人都跟我讲过,佛法是挺好的,但就是那些清规戒律让人受不了,学就学呗,修就修呗,何必有那么多的束缚呢?
这个想法估计很多初学者都有过。
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没有能力回答,隐约知道这个观点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学《沙弥律仪》之后,学到五戒中“不妄语”这一段时,几乎要拍案叫绝,终于找到了一丝奥妙。
我们学习的《沙弥律仪》是蕅益大师编辑,智敏法师讲述的一个内部使用的教材,有录音开示,结合文字学习。
龙泉寺的沙弥在戒律的学习上,除了平时的定课学习、讲解、背诵戒律,还有半月诵戒,这些戒相以及内涵已经开始渐渐在内心里积淀,加上道场持戒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具体行持中的体会,真正让人有获得觉醒和新生的感觉。
“不妄语”这一段,智敏上师特别开示居士也可以听,从戒相上解释,不妄语就是不说瞎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不开不健康的玩笑,等等。
一般情况下,刚学佛的人,能把这几条做好,就有可能再进一步。学佛久了,或者在道场时间长的,基本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这些的人,他所体现的内在气质和外在气质一般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他的言语柔和,使人愿意亲近,人际关系好。
再深一步,就有大文章了,先杜绝粗言恶语,然后习惯说平常话,与人交流包括在那些有冲突的事项中时,训练自己依然不说着急的话、伤人的话,不在话里带刺,不含沙射影,不说重话,不说过头话,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智敏上师解释妄语戒时,连“让别人难受的话”都是妄语。
那就是说,人生在世,不要说让人难受的话。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如果从很早就开始练习这个本领的话,那他的人生、事业、生活该是多么好啊。实在是可惜,我是四十岁才听到和懂得这个道理。
刚进僧团,人与人难免会有摩擦,基本都是语言上的,谁也不让谁,谁也不饶谁,学了这条“不妄语”戒的内涵后,马上能看出来,谁学通了,谁没学通,学通了的,
其实很简单,谁愿意跟刺猬在一起啊。
没学通的,依然是道理很多,话里带刺,不依不饶的。现在看来,学佛,并不难,难的就在这一层纸,悟过来,美死了,悟不过来,苦死了。
持戒并不是所谓的清规戒律,更不是束缚,而是法门,超高级的法门,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说伤人的话,但是作为戒律并且深信和畏惧伤人所产生的严重后或的话,就会促使我们做到。
哪怕是做到一点点,外在上就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好转,人缘开始好,内在上会感觉到内心的那种与人为善的喜悦感。
外在继续持戒,内在体验到持戒的快乐,所谓尝到甜头了,哪里还会觉得这是束缚,明明是解脱吗。
否则,我们永远就在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中、对立中、相互伤害中牢牢束缚着,不能自拔。
想持好这条戒,就必须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否则,就只能永远闭嘴,孔子讲,有一种人困而知之,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生活的时候,必须要讲话,但是又不能伤
讲出来,人人欢喜,于人于事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当领导的都必须具备这个能力,仕途中,讲话的水平高低非常之重要。
对出家众来说,是修心和利益众生的能力。对居士来说,这个法门深入行持可以迅速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处境。如果去佛前求发达的话,把这一条戒一起求回家,真行持起来,就更可以确保有求必应。
但是,这里还有个误区,不说“让别人难受的话”并不意味着去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说那些空话、套话,约定俗成的违心假话,尽管那个很安全,不会让别人难受,但是,这些话,我个人认为会腐蚀我们内心的真诚,腐蚀我们的智慧和慈悲。
说柔软语,和气话,并不是要让我们变成一个稀里糊涂的软骨头,更不是让我们成为没有风骨的人。
还是困而知之的那个道理,一个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不管天资怎样,我个人觉得,只要肯持这条戒,不能说伤人的让人难受的话,又不能不说话,又不能说那些违心的假话、空话、套话。
那这个话,怎么说呢。
三条绝路一逼,人就可以超越了,智慧和慈悲就出来了,逼得越狠,悟得越猛。
构建大棚,营造温馨
英文里有一句谚语,叫做“The
“干一般的工地,都是早上八点到晚上五点,可在这儿,从天没亮一直干到天黑,还都是自愿的呢!”一位小伙子一溜小跑地推着一车运混凝土过来,倒在挖好的坑里,爽快地说。
为暖棚打基础的义工
主动为寺里义务建大棚的是一家叫做“绿色家园”的专业环保公司,老板信佛,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工人们基本都是头一回到寺院,不过第一天来了就都到大殿去拜佛了。“老板说,这儿的法师冬天吃菜不方便,我们得把活儿干得快、干得好!”
寺里现有一个简易大棚,行话称为“冷棚”,防寒能力差,一到冬天还是不能种菜。而在建的新大棚则属于“暖棚”。冷棚是和暖棚相对的,尽管名字里有个冷字,可是实际上棚里面的温度和外界相比并不低,但是和暖棚相比,冷棚内温度却又低一些,冷棚的名字由此而来。正在建的暖棚与老冷棚最
问那位推车的小伙子:“住在庙里什么感觉啊?”他略显腼腆,很实在地说道:“就是体会到啥叫人心向善。”
看到菜园的园头和助理一早就在现场督导,赶紧问:“您老人家这大棚啥时完工啊?”
“30天。”
又打趣地追了一句:“那几时能吃上咱大棚里种的菜呢?”
“春节吃上。”满师的回答落地有声。一瞬间,眼前仿佛浮现出除夕僧俗二众济济一堂,共享团圆饭的热闹情景。看来明年春节大众口福不浅,不过还是要先用我们每个人的祝福与爱心让新大棚暖起来哦!
快乐法师有秘诀
出了栗子园菜园,经过石料场的时候,看到贤月法师正和几名义工正站在大石头上往一辆大铲车的车斗里装石头,这些石头都是准备运到围墙工地的。
贤月法师最近担当寺院围墙建设项目的负责法师,问起由来,法师露出了孩子般单纯的笑容:“师父要求月底完工,一上冻就干不了活儿了。师父说贤日太辛苦,我就‘不幸’被点上了,呵呵!”
“您每天都在忙什么呢?”
“在工地呗,搬石头、搬砖,协调人员和铲车给工人备料。”
记得去年冬天,每天都看到贤月法师到德尘居来烧锅炉,开春暖和了,法师就一直在工程组,干东配楼、北配楼。十一精进共修之前遇到法师,他说共修期间自己要一直干活儿,说这话的时候法师依然带着平日那种很轻松、很单纯的微笑。
感觉这一年下来,法师基本都是在干工地,承担越来越多。谁都知道干体力活儿是很辛苦的,不知法师感觉如何呢?
贤月法师在现场指挥
“
一年到头干活,在常人眼里总会是有一点苦哈哈的感觉,还是很好奇法师怎么能做到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我这个人不会把事情看得很辛苦,累的话就休息,不累就多干活,要干就好好干,干活也是给自己培福报。你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再有就是我每天诵一部《地藏经》,定课不断,帮助自己维系法身慧命,坚固道心。”
“其实,工程部是法师最多的一个部门,有贤立法师、贤然法师,贤日、贤雷、贤树、贤海师也都一直在工地上,突击队基本上都是准净人,大家都是在磨练意志。大家能够长年累月地坚持,靠的就是信心,而且相信这样去承担,一定是自己和他人的无限生命是非常有益的。”
下午15:00,一台小型电视转播车来到龙泉寺,在北配楼南侧停下。从车上下来三位专业人士,他们是专程为明天重阳节法会现场直播而前来做准备的。领头是某专业公司技术总监石先生,其他二位是他带来的专业人员。这套转播车及导播台、广播级的贝塔卡姆数字标清摄像机及其全套辅助设备,是他们公司投资400多万元购置的。他们是专门为电视台及相关单位的现场直播,提供全套有偿技术服务的——像今天这种服务对外收费至少在10000元以上。但是,今天他们来龙泉寺,却是虔诚信佛多年的公司老板张总发心供养的。
转播车来了
他们这套数字标清摄像机,以及导播台现场直播系统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先由现场不同机位的四台数字标清摄像机采集现场画面;又通过连线将画面信号,传输到转播车上的导播台;再由技术总监将信号输送到现场直播控制室;最后由导播筛选出合适的画面,同步传输到大屏幕上。虽然介绍的流程略显得复杂,但在实际直播中都是在一瞬间同步完成的。因此,对于整个现场直播的摄、录、传、编、播系统要求极严。如果没有专业的软硬件系统,是很难做到的。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业余的与专业的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先说硬件:这套广播级的四台数字标清摄像机,是当年刚刚诞生数字标清产品时用美元从法国原厂引进的。其中两台是THOMSON(汤姆逊)1657
还好,今天在三宝地有佛菩萨的加持,到下午药石前,三人仅仅用了2小时50分钟,终于顺利将多达100多个接口的全部接通,布线全部完成。
直到晚上20:30,四台数字标清摄像机,以及导播台等现场直播所有辅助设备全部调试完毕,明天直接可以投入使用。
调试视频信号
从这次转播车的调试来看,正应了那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大概正是由于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极严,不敢有丝毫纰漏,石总监及其同事们多次提醒:希望常住及明天来寺院的信众、游客届时一定不要碰到一根连线。
晚19:20,德尘居佛堂举行了重阳节法会义工总前行。
总前行是由法会的俗众副总召集人袁方主持的,一共有四项仪程:
在袁方师兄隆重推出下,张晓东师兄闪亮登场,开始了前行会的第一项流程:主讲了北京龙泉寺九九重阳暖心法会的发起及意。
接着,主持人宣布由基金会老年关怀项目负责人——郑荣珍师兄介绍仁爱慈善基金会,以及仁爱老年人关怀项目。
在大家的掌声中,本次法会的“重量级”人物——俗众总召集人孔圣雅师兄发言。
接下来,由贤娜和王卫主讲本届法会组织框架、法会时间表及辅导员培训手册,这是总前行的重点,因此耗费的时间也最长。
本届法会,是龙泉寺举办法会以来的第二个重阳节法会。其组织框架是:僧众总召集人是贤生法师,俗众总召集人是孔圣雅师兄,副总召集人是袁方师兄。法会下设秘书处,由王
辅导员培训手册,重点放在了流程推演的细化流程部分——从义工早斋宣导、学员报到、确认身份、发放礼品、现场演示签到环节、学员入场、登高和用斋,直到下午的观看演出的引导、结束后的送行、物质归位等等,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最后一项前行仪程,是贤生法师的简短开示。
节目部是本次重阳节法会专门设立的一个部,从架构上还有“下拉菜单”的功能:有毕晶兼任的舞台总监,配备助理胡腾波师兄。还有重要的“二郑”——导演郑长敏,以及主持人郑荣珍和赵丁。
虽然一切都是无常,但像前一天晚上直到子夜才最后基本敲定的节目单,也是较为罕见的。舞台总监毕晶虽然在法会的承担资历比妈妈郑荣珍老菩萨还老,但做这个部长、以及总监还是头一遭,到处取经,逢人讨教,收集过往的晚会及相关资料。
23:30,在基金会办公室,贤启法师、贤彦法师,以及重阳节法会副总召集人袁方,毕晶以及两位节目组的同行们还在为明天的节目扮演。直到次日凌晨1:00,最后敲定的节目单上的共有节目13个。
十一精进共修学员心得:龙泉归来
坐在南归的火车上,龙泉寺越来越远了,然而心,静悄悄的,没有一丝杂念,仿佛还留在了山上。此刻的心不再是以前那只恣意咆哮,步步犯佳苗的昏牛,它
心,
世人的心有时很柔软,常常怀疑自己,还会过分贬低自己,甚至自觉不如天上一片浮云;有时却又很顽固,接受不了他人点滴的批评、指责,即便是这些是善意的,如理如法的,于他心里还是难以接受。心的这一个特点,透露出一个重要的讯息:我们的心也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只有不断去体会,不断去历练,才会慢慢成长。世间生活中,我们常常注重思维的训练、方法的学习,却独独忘了对心的启发,对心的磨砺,慢慢地心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软肋,处于无明状态,让我们停滞不前,随业轮转。
尘世间的心不喜见批评,是其脆弱、不自信的表现。由于不自信,又使得自己易于进入相互比较的状态。在点滴细节中不自觉地与人攀比,以获得心理暂时的满足。又
从根源上说,其实,周围人的看法不是那么重要,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遇见到的人在变,我们经历的事在变,我们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变,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化中。
师父告诉我们学闻佛法,要做到信愿行。信、愿、行,三者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如上所述,在信的建立中也包含着愿和行的努力。我们要有信心,制定远大的目
火车徐徐前行,我时而静坐,时而深思,时而与同行交流,心依如在山上时那般清澈。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坚持了三日的过午不食,读完了好几本有关佛学、传统文化的书藉,以满足我当时强烈的求知欲。而到了第四日,状态就变了,感觉有些累了,还加点迷茫。前几天的精神,身轻如燕的感觉渐行渐远。正如晚上睡觉前对三恶道的恐惧正在褪去一样,我的希求心、忏悔心也在慢慢的减弱。疲倦控制了我的心绪,还带了一分厌倦和无所适从。
我终于明白师父说的要‘上上发心,下下着手’的内涵,我也要加入志愿者,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自利利他。生活是一位无私的大师,生活无处不存在着佛法,多多亲近善知识,挖掘法身慧命的宝藏,师父开示说:佛法不能和生活对立,佛法不能和工作对立。心要与佛法相应,这样我们的心就会充满力量,用佛的智慧来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这样我们的心就更有信心了。怪不得法师说:很多事情一到师父这就不成事了,他说心有多大,问题就有多小。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十一法会渐渐远去,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在成佛普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大道上,在师父慈悲摄受之下,福慧日增,道业广进。感恩师父,感恩法师,感恩所有义工菩萨、同行道友,让我在这几天受益良多,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