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爱在深秋 同舟共济”仁爱前行

标签:
玉树非公募基金会虎山镇舟曲发展论坛 |
分类: 慈善文教 |
10月10日“爱在深秋
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舟曲·玉树·虎山联合赈灾行动之走访调查
2010年10月9日早上七点半,三名仁爱志愿者抵达丹东火车站,本地志愿者周大姐接站。从火车站出来,志愿者们即在周大姐的带领下,分别来到采购粮油、米和棉被的地点,查看货物样品,商谈采购事宜。此次丹东发放,将向114户受灾严重的家庭,384人发放每人50斤米、50斤面、一床棉被以及每户两桶油。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政府武装部侯部长驱车丹东市接志愿者们前往虎山镇。据侯部长介绍,丹东冬暖夏凉,依山傍水,位于我国辽宁省东南边境,虎山镇属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该镇在自治县的最南端,同朝鲜人民共和国接壤,隔鸭绿江相望。虎山镇占地面积212.4平方公里,下设九个村,旅游资源丰富,有虎山长城,据说是明长城的起始点。
孙镇长在政府办公大楼等着志愿者们的到来。不到三十岁的孙镇长,给人很干练的感觉。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大片的水印很明显,镇长说是这次雨水造成的。镇长和志愿者们再次确认了12日发放仪式的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每一个细节。镇长详细向志愿者们讲述了8月20日那天灾难发生的全过程,陪同志愿者们参观了距离政府大楼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灾民安置点红石新村的施工工地。这里计划安置27户共99位灾民,按“新农村”规划建设,每家有独立的卫生间,家禽牲畜不需要养在自家小院里,政府统一安排了蓄养的地方,由专人看管。
十月金秋本应是收获的季节,特别是乡村小镇,当是硕果累累。但是,志愿者们下午在侯部长的陪同下走访受灾村庄,考察灾民财产损失情况时,沿途看到的,却是被14个小时持续大雨浇坏了的玉米地。侯部长说,这些玉米恐怕都收不上来了。
看到几家水毁户的房子,所剩无几,有的只剩下半扇房墙,有的房间里灌满了泥浆。灾难发生近两个月了,依然能看到房主在自家的残屋旁叹息和锁眉抽烟。一位78岁的老人嘴里一直念叨:“造完了,造完了,没法过了。”她家的房子完全被毁了,刚刚花了十几万元搭起来的养殖鸡棚也塌掉了,三千多只家禽仅剩下几只在地上跑来跑去抢食苞米豆。老奶奶向志愿者们讲述了灾难当天他们一家人逃命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不住地说:“这幸亏是新社会,政府还管,给我们盖房子。要在旧社会,你要饭也没人管啊。”
另一户人家的房屋刚好在洪水流经的中心地带,无法救援,他们一家三口相互支持和鼓励,在大水中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得到救援。如今,只看到他家的房屋剩下两片矮矮的残垣。
由于提前预警,政府安排提前撤离,此次山洪对虎山镇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但是百姓财产损失还是很严重的。一位大姐说,她结婚二十几年,等于什么都没攒下,一场大水全部卷走了。很多家庭都是如此。
天色已晚,侯部长和志愿者们在日落前赶回虎山镇,相约明天继续筹办会序和考察灾情。
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舟曲·玉树·虎山联合赈灾行动之行前培训
2010年10月10日,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三地赈灾行动的执行机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华夏人慈善基金会、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十几位志愿者在仁爱办公室进行了首次培训。
仁爱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向大家介绍了联合赈灾行动的缘起,他说:“在仁爱历次的赈灾过程中,发现有两类人是最需要帮助的,一类是外来人口,不在当地政府的体制内;一类是重灾户,家里财产荡然无存,甚至会失去几位亲人。因为伤心过度,他们几乎不去寻找领取物资的地点。政府统一发放的往往是水、方便面、帐篷等物资,日用品有些不足。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将于10月28日召开第二届年会,为了给政府排忧解难,解决民间救灾无序,支持时间短,物资重复发放等现状,仁爱基金会在论坛提议联合赈灾,帮助三地的灾民顺利过冬,十家基金会筹款160万元。舟曲灾民人均获助物资价值1000多元。玉树的652名持续得到仁爱关怀的重灾民也将获得人均800多元的过冬物资。”
林秘书长形容舟曲县为“文化沙漠”,没有任何的文化教育设施。腾讯基金会李珊珊提议可以借助此次活动先行考察图书馆和教师培训项目。仁爱基金会也将在舟曲启动社区关怀项目,筹建仁爱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灾民互助组,将为灾民提供小额贷款。
活动前行培训
培训内容还包括志愿者公约的宣导,负责义工关怀的志愿者与大家商榷义工关怀细节,比如为志愿者准备的晕车药、棉球、生姜片等物品,随后大家一起学习了在现场和灾民互动的手语表演。流程推演是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林秘书长特别强调,虽然灾民的基础数据有可能有漏报和误报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引起当地灾民的不平衡情绪,但希望志愿者们依然保持良好的态度,耐心与灾民沟通,能够切身感受灾民的心情,一定要坚持发到每一个人的原则。
10月10日晚行动组成员在做紧张的准备工作
10月11日“爱在深秋
2010年10月11日凌晨五点,“爱在深秋
在10月10日晚七点的客堂接待室里,温暖的灯光下坐着九位即将前往舟曲和玉树发放过冬用赈灾物资的仁爱志愿者,陪伴他们的是贤启法师。
十一精进共修法会,山下有些骨干义工没能参加,为了舟曲、玉树、虎山的联合赈灾行动,他们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地忘我工作,才得以把赈灾物资按户分装整理好,顺利启程,运抵灾区。法会刚一结束,参加此次赈灾行动的志愿者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前行准备中。贤启师眼见大家的辛苦,临行前用一个小时和大家一起分享法会的收获。
程彬华一直在龙泉之声倾听热线承担,最近孩子出国读书了,时间完全空了下来。她说这次发心改掉平时懈怠的习惯,一定要随众,特别欢喜。通过这次法会,她感觉心很静,更清楚地观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及时忏悔,听法也更受益。策励起精进的心。在谈到在这次行动中的目标时,她说希望多干些事情,多集些资粮,能够多造善业。法师鼓励她说:“一切是因缘成就,不断种因,才能感果。”
王璐说她希求了很久,能够参加共修,听过师父的开示,非常受益。她告诉大家一定要听师父的话,听法师的话,对于团队的知见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团队中学会关怀和包容他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沟通,不要总把“我”摆在前面,才能真正的互助。定期参加法会,才能用佛法指导工作,才能时时提策正念,用佛法来做事,才能广结善缘。她很想通过我们做事的威仪把佛教理念传递出去,为师父的弘法利生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陈永辉感觉要在“受”上多下功夫,外境无好坏,关键是内心的分别。
屠钰斐导演的玉树赈灾小品,让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觉得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生活就是道场,如实观照就是修行。
王子儿作为一名年轻的主持人,他的受用和思考更集中在他的工作上。他希望三地的灾民在收到物资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希望。不但要让大家过上一个好的春节,还要给大家带来生命的快乐。他说,他在思考主持人的价值是什么,是要给众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做慈善事业,并不一定要注重事项的圆满,要让众生得到欢喜。
李韵峰在玉树赈灾的时候,为基金会的安营扎寨立下过汗马功劳。酷爱摄影的他为我们记录过太多感动与喜悦的瞬间。他说得很直接,他相信师父说的善有善报,他想以基金会为平台,尽可能做一些利于他人的事情,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弃精进共修机会,一直忙于此次赈灾准备的刘军,是最早的衣物组负责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说她只想把活儿干好,支持她勇于承担的动力来自于慈善行为,是内心的光明让她做得踏实与坦然。
邓雪娇是这些义工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位,玉树赈灾,在那里呆了128天。每天坚持做早课,是大家公认的精进小标兵。集中共修,她更是如鱼得水,感受颇深。她意识到自己的心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承担得越多,就越能理解上位,渐渐明白了上位的辛苦和不容易,感觉到信心和毅力很重要。要在不断的坚持中总结经验,突破自己,获得生命的提升,增长信心。她说山上就像一篇散文,虽然各自忙于不同的事情,但却形散神不散,师父就像是这篇散文的神,不管是山上,还是山下,每个人衔接得越好,文章就越精彩。我们的心靠得越近,整个团队就越有力量。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反思,多和山下的义工配合、交流,多给别人关怀,多剥离一些高慢与自闭。
法师听了大家的分享后,很欣慰,细细地做了临行的叮咛。
他说,造业,核心在意乐,在动机上。如果夹杂了比较的心或者过度宣传的心,不管形式是多么的好,对方领受的也是杂染的。动机是要无我利他的。面对受助人群,心里要体会到佛教慈悲、智慧、勇悍的力量。调整动机是第一位的。身语方面,要把任何一个场景都当成是法会和道场,要求山上的义工要随众、服从管理、不说是非。时间和集体观念是基本素质。能否随众是检验我执的标准。服从管理体现在上、中、下之中,以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否和谐为标准。不说是非,不观过。学佛做事情,自己成长,帮助别人,别人即使做得不圆满,我们也要看到别人的动机和发心。看到好的就不会掉在坏事里了。即使同行之间,和外面的人也要包容、慈悲,不要有过激的不合适的言行,避免严厉的指责和制裁。
听着法师的开示,百合花的芬芳一阵阵袭来,恭送法师,推开门,淅淅沥沥的小雨打落了门前的树叶。金龙桥畔千年银杏树的白果落满了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上,此时我们的心境也如此吧,干净、芬芳且温暖,虽已是金秋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