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15日玉树前线报道

标签:
丽妮北非医疗点活动板房徐大夫文化 |
分类: 慈善文教 |
9月8-15日玉树前线报道
九月八日:搬家了
图3好大一个柜子
图5好大一个帐篷
校长亲自上阵
中午同学们两三下扒完饭就继续劳动,午后虽然下着雨但大家都干的热火朝天。求松老师也加入和同学们一起劳动,大家一起顶着风雨齐心协力,把十几个帐篷漂漂亮亮的搬迁到附近的篮球场,明天就要平整地面,建板房了,这个冬天同学们终于不用在寒冷的帐篷里上课了。
图6校长上阵
明天,在这里陪伴同学们长达三个月的陈翀老师就要离开了,晚上学生邀请她到家里做客,以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图7新社区
九月九日:社区地面平整
九月九日,求松校长联系了装载机平整地面,为修建板房做准备。在求松老师的督导之下,地面平整工作两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为社区的板房修建开了一个好头。天气正在一天天变冷,希望一切顺利,孩子们能尽快进入板房学习。
图9初见成效
九月十一日:板房建设开始动工
九月十一日一大早,一辆大货车就运来了板房建设所需的原料。三位工人也早早到了现场,准备动工。
由于现场电压不够,无法带动电焊机工作。求松老师将这个现象和消防队的杨书记进行了反映,杨书记欣然同意将发电机借给仁爱社区建板房使用,这样,社区的板房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见证社区板房的建成。
图11沙石也到了
利民学堂第五次班会
图13雪娇和丽妮老师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彩霞老师念了信的前半段,由才巴求忠做翻译,翻译一段后才巴忍不住跑出教室哭了起来,彩霞老师也忍不住掉了眼泪念不下去了。北非老师念了后半段,由卓玛老师翻译,说着说着卓玛老师的眼眶也湿润了,好多同学也都低下了头,几位女生在轻声啜泣着。大家这么感动一是有感于求松老师的自我奉献精神,二是这封信触动了他们去思考一些看似简单,但确被忽略的问题。
图14利民学校第五次班会上的发言
图15彩霞老师和才巴求忠
图16同学们被深深触动了
图17
念完信之后,北非老师就雪娇和丽妮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期望问同学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实现,这也是陈翀老师在班会上几次提出过的问题,老师们希望同学们去深入思考,要对自己、自己的家庭、民族,乃至社会负责。
前天的思想品德课上北非老师提出过一些问题,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大写的人”,在这次班会上同样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来。同学们要自尊、自信、自强起来,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才行,改变自己民族的现状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北非老师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没有一个同学能答上来。他告诉大家9.11的故事,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发端,一个相对落后的文明和一个相对先进的文明之间应该如何对话,靠的不应该是恐怖主义和暴力,而是对话和交流。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有自信,善于学习,发展自己,赢得对方的尊重,展开对话,用一句古话就是知耻而后勇。在全球化的大潮和西部大开发的情势下,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学习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认为没有用处,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很普遍但也很危险。自己都不再重视了,那么过了十几年几十年,他们就会和内地的孩子没有什么分别了,更为重要的是,会缺少荣辱感,找不到自己的根基。个人的定位首先要有一种广泛的社会认同根基,缺少了这种认同,人会变得浑浑噩噩,极容易走弯路。因此,北非老师一再强调学好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是他们之所以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元素。当他们给别人介绍自己说“我是藏族”的时候,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用漂亮的藏文写出来,用标准的藏语说出来的时候,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无地自容。同学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听到这里很多都陷入了沉思。求松老师翻译的时候说连他们都为你们感到担忧,你们自己有没有思考过?你们是不是该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些真正的实事?这也是一个成年人该问自己的问题,也应该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唐卡班班长益西多杰代表同学们发言,说自己包括在内都很不好,老师在的时候学得很认真,似乎一下子就都能学会了,没有了老师一下子就懈怠了,玩手机的玩手机,聊天的聊天,一点都不用功。就此,北非老师回复同学们说,老师只是比大家知道的多一点点,早一点点罢了,用韩愈的话说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打了个比方,同学们是一个个容器,老师是一缸水,仅满足于装满一杯水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泉眼、一条溪流、一条大河甚至汇入大海,这样自己这一滴水就永远不会干涸。老师能够传授给大家的东西并不是很多,需要同学们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创造力将一点点水变成一泓活水,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知识,这才是老师之所以站在这里的原因。求松老师翻译的时候也显得很慷慨激昂,又添加了许多的实例在里面,去引发同学们自己的思考。
主题班会的最后,求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回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爱心人士们的一片苦心,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民族、社会和祖国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的人。
9月12日:周末劳动
图20爱心人士捐来的一大车物资
图21大家一起来,加油干
9月13日:活动板房框架结构初见规模
九月十一日,活动板房开始施工,到九月十三日,整体框架就已初见规模。能够住进板房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了。
按照这样的进度,在预定日期搬进板房看来是没有什么悬念了。真希望社区的一切都能好起来。
迎接远到而来的徐医生
下午,社区迎来了一位贵客——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阳光医生志愿者徐志信医生。
徐医生初到高原身体还有些不适,再加上已是58岁的年龄,一路奔波劳苦,到晚上的时候高原反应有些加剧,站起身来的时候有些恶心和轻微的呕吐。但他很乐观,和其他的年轻志愿者们一起谈笑风生,并坚信过一个晚上身体就会适应。年轻的志愿者们怕他喝水不舒服,专门用矿泉水烧了开水让他喝,以减少肠胃的不适。到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徐医生的情况已经好多了,自己出去上厕所走动了一下也没有任何反应。看来他已经逐渐适应了高原的缺氧环境。希望接下来的日子他都平安健康,能为这里的病人造福。
图26年过半百的徐大夫
徐医生以前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度过——康涅狄格读完博士后一直在纽约工作,三年前才回国。他这次又不辞辛劳来玉树帮助社区进行义务诊疗,真是我们的福报。此行他只有两周的假期,在我们的社区医疗点就要呆十天,老先生的这种精神真是让人敬佩不己。
在徐医生到来之前,我们的医疗点由几位信仰基督教的医生轮流服务了将近一个月。在此,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真诚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虽然宗教信仰不同,但是大家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为天下苍生,将爱与希望传递。
9月14日:学习更上一层楼
虽然最近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室经常变换场地,但是在同学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还在继续顺利展开。文化课依旧在原来的教室,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钳丝班、唐卡班的同学在帐篷里刻苦努力,练习之前所学的技艺。
图27同学们做得认真投入
图28专心致志的时候也许还需要点音乐
在艰苦的环境中,真希望这些社区学校的同学们能再加一把劲,文化、技艺双丰收,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时候提供更多的生存技能。在这里支教的志愿者老师说,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是越来越高涨了,真希望他们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为他们祝福。
两位新来的志愿者
第二天两位志愿者就开始帮求松会长开始整理近期的一些文字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工作。她们还将接手做社区的宣传和企划案。中午时间,二位志愿者还挽起袖子给大家做饭,让同学们尝到了两位美女姐姐做的爱心饭菜。
图29“冰镇玉米”和燕子搭档,一个点火一个炒菜
新医生开始坐诊
经过一夜的休息,徐大夫已经好多了。虽然仍旧有一些高原反应,但他仍旧于十四日早晨九点半开始坐诊看病。中午时分更是只休息了一小会就回到医疗点开始给病人们看病,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徐大夫都十分敬佩。
图30给一位阿妈看病
9月15日:病人家境调查
九月十五日,有热心村民到仁爱社区反映其邻居索昂措毛因病无人照料的情况,社区派志愿者和翻译前去了解情况。经了解,村民索昂措毛地震前因不慎从梯子上摔落,造成多处骨折,并伴有一些脏器的器质性病变。长女出嫁,次子结婚,均已搬出居住,对母亲感情淡漠。最小的女儿在西宁读书,没有收入来源。并且因小女儿读书,家中已四处举债,欠下四万多块钱,现在根本无力偿还,更不用提为老人看病了。老人一个人住在家里,生活十分痛苦和不便。
尚有一些资料,但因涉及病人家庭情况和已独立子女的个人隐私,故不再列出。
课外劳动
今天板房进施工继续进行。下午下课后,同学们到施工场地进行劳动。挖好地槽,以便能够将墙基稳固地埋入地下。
图33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