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旅系列报道之九

标签:
宗教夏琼寺佛法尊者尖扎文化 |
分类: 僧众弟子 |
西北之旅系列报道之九
8月3日,我们来到了宗喀巴大师剃度出家的寺院——夏琼寺。宗大师3岁——16岁在这里度过了12年最初的学习佛法的时光,然后在他16岁时前往拉萨,遍学一切,并弘扬佛陀之显密圆融的教法,成为一代宗师。宗大师在他46岁那年(壬午年),应胜依法王、止公法王、并前后藏一切大善知识的劝请,在阿底峡尊者所造《菩提道灯论》之基础上,依龙猛菩萨、无著菩萨两大车轨造三种士夫《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又造《密宗道次第广论》),是为佛陀一代圆满教法之总摄。这奠定了藏地此后五、六百年佛法长盛不衰之理论框架与基础,对汉地未来佛法之建立与发展亦必产生深远之影响。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2.jpg
这是夏琼寺的大经堂。夏琼寺原来是萨迦派的寺院,后来改为格鲁派。这里采用的是色拉寺的学经教程,它属于色拉寺的系统。夏琼寺1439年,它的创建者即是宗大师的最初的引导者顿珠仁钦法王,他是萨迦派的高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3.jpg
殿内在各大祖师像前,供着长长的两排灯,藏地最重供酥油灯。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4.jpg
大家猜猜这是谁?他就是把佛陀的圆满教法从印度带到藏地的阿底峡尊者。当时藏人为了把尊者请到藏地,倾举国之财力,用了整整七十年的时间才请来。等到尊者入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是为西藏佛法之中兴时代。尊者所传曰噶当派,宗大师后来着力弘扬此派之教义,故格鲁派亦称新噶当派。《阿底峡尊者传》中称尊者:“阿底峡尊者教正德圆,非以小智而能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5.jpg
这是夏琼寺的僧人接受供养,两个僧人抬了一筐桃子,在每个接受供养的僧人面前走过时放三个。之后,另有一个僧人站在中间用一种很流畅的语调念出供养者的名字。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6.jpg
这即是宗大师的第一个上师顿珠仁钦法王的灵塔,这里面有他的舍利和骨灰。据说,从他的骨灰里会生出摩尼丸,那是非常珍贵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7.jpg
这个房子就是宗大师3岁-12岁住过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他最初的学习生涯。据宗大师的传记记载,在他3岁时,就有噶玛巴游戏金刚从藏地来,路经宗大师住的地方,为他授了居士五戒,并授记说:“此童子后往藏中,住持正法,犹如第二能仁也。”后宗大师的父亲把他送到顿珠仁钦法王处,在宗大师没有入藏之前,就依止法王学习佛法。宗大师年幼聪慧,应该读诵的经典,自己看过、思维过,不待师教,就能读诵如流。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8.jpg
这颗宗大师殿前的古树,去年又开花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09.jpg
这是塑的宗大师3岁像,从这个像可以看出,他已具有超过一般常人的聪慧与成熟。7岁时,宗大师依顿珠仁钦法王出家受沙弥十戒,法号慧贤名称吉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0.jpg
在这块石头上,留有宗大师3岁时的脚印,在中间部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1.jpg
这是宗大师住处旁边的山崖,我觉得似曾相识,哦!它很像龙泉寺东北角远处的山。这里山势蜿蜒,很有气势。我想像着,宗大师在经行思维佛法之时,可能多少次曾眺望观察这远处的山。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2.jpg
给我们介绍的僧人说,宗大师年幼时修曼殊心咒五字明,他所住的山后面的石头上,就天然现出五字明的文字。我说现在还有吗?他说有,就带我们去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3.jpg
果然,在一块石头上,现出一种文字,导游的僧人说这是藏文五字明的第一个字。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4.jpg
从所站之处向下远看夏琼寺,他是雄踞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显得气势不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5.jpg
这是,突然有非常多的鸟儿从山上飞下来,在空中盘旋,像是来迎接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我想,这也是宗大师给我们的一种示现吧!想到这里,内心非常感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6.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7.jpg
在这个庭院中的小佛龛里,供着护法六臂马哈噶拉,他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的愤怒相化身。藏地可能认为护法是未离欲的,所以也供酒。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8.jpg
这是夏琼寺里主供的宗大师像,我在大师像前殷重的祈求发愿,祈求宗大师加被,愿藏汉两地的佛法能长久住世;也发愿自己能配合师长建设佛法之体系。我感到宗大师在以一种殷切期盼的目光看着我们,祖师大德的心都是一样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19.jpg
参访完夏琼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尖扎寺,这里曾是十世班禅的上师住过的地方。
这里也设了一个文法学院,教授学生学习五部大论。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0.jpg
这是尖扎寺的寺管会主任,是这里实际的管理者,他也是一位活佛。他讲话很温和调柔,向我介绍了文法学院大概的情况,文法学院大概有学生三百多人,每年能招收40到60人,学生到这里学习都是不收学费的,只是生活上会比较贫穷。像这位寺管会主任,就是在这里学完了五部大论。现在这个寺院里的学生很多都放假回家了,他们一年会有两个假期,相当于我们汉地学校的寒暑假。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1.jpg
尖扎寺款待我们吃饭,我们同去的另一个团体是他们的供养主,斋饭很简单,红辣椒炒白菜、白菜炒粉条、花卷、酥油茶、糌粑,这已经是他们这里最好的饭。他们的生活很艰苦,这地方比较偏僻,附近居民也很少,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供养。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2.jpg
远处的山听主任说是护法马哈噶啦的领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3.jpg
尖扎寺也在搞建设,原有的大经堂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4.jpg
尖扎寺特地为他们的供养主做了一次“普佛”。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5.jpg
他们诵经的声音比较整齐,我也坐在旁边和他们一起诵,我不会藏文,只好诵文殊心咒。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826.jpg
最后临走之前,可能因为有人很希求吧,尖扎寺的僧众还为我们略略表演了一下辩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