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8日龙泉日记

(2010-08-09 13:53:37)
标签:

僧团

师父

寺院

法会

倪达阳

龙泉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8月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IMG_6948.jpg

 

沙弥日志(65)

  出家前,我就听说寺里培养僧才时,你在世间擅长什么,到了庙里就不让你做什么,让你做不擅长的事情,做不会的事情,为了破你的执着和慢心。

  其实,我都做好思想准备了,觉得没什么,怎么都行,干什么都是干,都挺好玩的。看来真的是法无定法,师父先安排我写博客。

  如果有一天师父说,把你以前写的全都删了,我立马就删,眼都不眨,一个字儿都不留。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传承和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绝不可硬搬,硬套。

  后来,寺里需要做一个纪录片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史,我跟师父讲,我来做吧。师父很高明,即没同意,也没不同意。

  我就理解成是默许了,在一个书记法师的支持下,开工干,那时候,我还是净人,当时做这个片子的动机比较模糊,但承担的心比较清晰,还有一个想法是想借机破一破净人、沙弥、比丘、和尚的名相,这个工作担起来,就意味着你一个净人要推动僧团的所有资源去干这个事情,人、事、财、物都要动,我觉得,越是净人,越是伦理名相上身份低微的人,就越不能被名相束缚,内心就越要坚强和自信,越要勇于承担,否则人活着就挺没劲的。

  当然,也要警觉,搞的不好就成了傲慢。我想,等到了比丘、和尚的时候就更不能被这个名相束缚,有机会就去找点配合净人和沙弥的事情去干。

  在世间,我干了很多年这些事,写作、视频什么的,但是,也干过一些别的,鞋匠、盲流、卖冰柜、开饭馆、画画、写作、音乐、开公司、当父亲,乱七八糟的根本就没有个专业。

  其中最让我得意的是盲流和当父亲,这可能是师父放心我在出家后重操写作和视频的旧业的原因吧。应该不会增长执著。但是盲流和父亲肯定是不会再让我做了。

  做五周年纪录片跟扫厕所是一样的,但是比扫厕所要难。因为扫厕所一个人干就可以,写博客,一个人干就可以,做纪录片就跟僧团里几乎所有的人打交道,这个过程,不能去损恼别人,也不能让别人起烦恼。

  不让别人起烦恼比较难,因为僧团有学修,秩序很井然,每增加一个事情,肯定会打扰别人,净人和沙弥,时间上先要保证正常的学修和出坡。而做纪录片是很耗时间的事情。

  师父讲过,选择道路的时候,选最难的那条。

  这条就是最难的。至少在当时的那个选择,先照师父说的做,果然,确实很难。而且,文章本天成,什么事情强求就没意思了,绝对不能拉大旗,做虎皮,虽然师父没有明确表示这事让我做,但是师父说,这事很重要。

  在世间,干这个事情,金钱是动力,作品的荣誉是动力,到了僧团,这两个动力全都没有。就靠心力,练心呗,在任何时候都不退缩,不泄气,不放弃。

  最难的时侯,一直悄悄支持这个事情的书记法师选了个人多的场合无意地大声告诉我,哎呀,师父就是让你做这个事情的啊,我听见的啊。

  同时,几乎所有与这个事情有关的法师都从理上,从事上,从心上给予了明确地支持。

  这下,事情又有了推进。接着,师父在丈室终于发话,明确我来做这个事情,并对纪录片的具体要求给予了开示。

  这时候,片子算是正式开始推进,但是,做一个片子毕竟是个冷门的行业,需要很多的技术、人才以及特殊经验支持。由于僧团的特殊性,还不能拿到社会上去做,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只能在僧团内部完成。

  那就需要组合因缘,因缘不具足的就要创造因缘,这个过程,有一些收获,发现,真正要成就一件事情,任何的焦虑、烦躁、都于事无补,任何的强求、命令都会让事情更糟糕,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好自己,不退心,遇到机会绝不撒手。

  这个就是随缘吧,但是,毕竟有时间限制啊,到了十、一,就必须要把成片拿出来。

  推进的速度太慢。整个过程中,起过几次小的烦恼,但没有流露出来。等待机缘的时候,真的是很艰难啊。在世间做事做多了,做习惯了,都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那种。

  猛地换个方式,耐心地等待,很不容易,就好比忽然让一个豹子忽然间要学习如澳大利亚的树懒那样。

  我认为,这个好像就是修行吧。因为,我已经确认,如果耐心等待机缘成熟也不能成功的话,那冒进、焦虑、起烦恼不仅更加不能成功,还会结下一堆恶缘。

  等啊等,真是熬人啊,但确实很练心。出家吗,好像就要练这个。

  这个过程中,祈求很管用,每到关键时刻,感觉实在过不去了,就祈求,包括设备啊、软件啊、时间啊等等。我确定,菩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他就跟一个长者看着自己年幼不懂事的儿子那样随时准备扶我们一把,我都怀疑菩萨会不会因为看到我们的幼稚和可乐而常常乐不可支。

  种种障碍,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好在,见怪不怪,这是世界上,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障碍才是咄咄怪事。

  我把师父关于纪录片的开示文字放在电脑的桌面上,照单行事,其中有的需要变通,发现完全按照做,也不行,因为讲这个话的时候的因缘和现在不一样。

  但是,还有瓶颈,我缺一个帮手,柿子拣软的捏,师父的侍者沙弥贤柯师岁数小,就忽悠他跟着一起干,果然,他就着了道了,干得超级好,学的超级快。而且,师父鼓励他趁着有热情的时候赶紧学。

  可不能误以为出家人只会端着香盘唱炉香乍热,世间的这点事情,到了真的出家人手里,确实小菜。

  但是,专业技术上还有障碍和困难,正好,以前的公司的年轻人有人参加了师父一手创建的学佛小组,开始学佛,常来寺里,来了以后心性都稳定了很多,帮忙做片子,效率很高,传递了很多技术经验,特别令人奇怪的是,以前做事情时,他们的电话不断,常常干着干着就跑到一边接电话,鬼鬼祟祟地,有的时候一接就一两个小时。

  现在不了,我观察,干了半个晚上,一个电话都没有,很神奇。

  片子中的很多素材都很感人,非常的不容易,从五年前那个时候走过来,师父、法师、居士每个人都非常了不起,理应感恩。还有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受。而且,由于众多法师的支持,采访和搜集到大量鲜为人知的精彩内容,一一编进片中。

  几天前,师父又对纪录片的创作予以了开示,要求各部门都做,争取做到二百多个小时,七到八集,用视频把我们的历史记录下来。这样,我们留给信众和后人的就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还有整理好的专业影像资料。

  这样一来,片子每天都有进展。

  回顾师父给予的种种教授,有的在落实,有的也落实不了,还有一个我觉得是套,故意逗我的,僧团以前有法师做了一个零九年的大事回顾,很精彩,师父讲,五周年的这个片子不容易,因为理论上要比前面那个要好,别人才肯接受。

  这个套,我才不上呢。埋头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不留遗憾,不起烦恼,不懈怠,不放弃,结果就随缘了。

  片名“五岁菩提”,敬请期待。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IMG_6957.jpg

 

 

学佛就是培养一种善的力量

  周日共修,下午乙三班上课。这个班06年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中间也有好多人流失,现在这些学员基本上是07、08年加入进来的,算算也三四年的时间了。学员们坚持每周来上课,上课后,都积极参加寺院安排的出坡或其它的活动。这个班的老人比较多,但老人们的热情是最高的。一位学员,昨天来到寺院挂单后,女儿打电话,有事情,就回去了。今天下午又来了,按时上课。

  居士邢娟敏,丈夫常年在山上护持,家里所有的一切都由他来操持,但他从不说抱怨的话。来到寺院,就四处找活干。以前来了,总去大寮帮忙,现在知道栗子园里特别缺人,每次来到寺院,都会去栗子园,或者去栗子林里除草,或者在下面的菜地干活。从不闲着。他说,我现在有一体会,干活,得大便宜的是自己啊!!为自己积福报,为自己攒功德,将来这些福报功德都会给自己助力啊!

  李艳蕊居士,也是有时间就来寺院参加学习,或是做义工。最大的感觉就是,在山下时间久了,就会被那种环境带走,向善的心力就会下降。一段时间不来,就想着要上来,这样让自己的心与善法相应,回来寺院,这个心就又发起来了。当再次离开寺院后,回到原来的生活工作的空间,内心就会充满力量。

   还有一些义工,来寺院时内心比较偏激,忧郁,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可信任。当在寺院住一段时间,在团体当中和大家一起学习、做事。一段时间之后,原来的那种心就会改变。再碰到事情就会努力从光明的一面去看。

   杨师兄说,他去年有一段时间,内心非常脆弱,精神恍惚。后来一位居士送他到龙泉寺来,建议他在这里呆一段时间。在那位居士的帮助下,他来到寺院并挂单住了下来,每天和寺院里的义工们一起吃住,一起出坡。一段时间之后,这里和睦的气氛逐渐影响了他,心也慢慢打开了,做每一件事情都会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做。

  曾有一位义工用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去指出他的不足,在那一刹那,他没能控制住自己,也冲着那位义工发火了。事情过后,意识到自己错了,再见到那位义工,他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心。也很平静地和那位义工交流,期望大家用一种相互都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的做作,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怎么样能真正帮助到自己和别人。

  一位法师曾说,因为自己信佛,因为确确实实觉得这是非常真实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就要在这方面尽自己的责任了。来这里的学员和义工,也都是这样的心愿,因为信佛,来到寺院,跟随师父,跟随法师,学佛,学法,为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善的力量”。而善的力量,就是“养成一个很好的心境,很好的心态,很好的一个思路,很好的一个内心的起心动念”。有了这些生活、工作也就有了动力的源泉。

 

 

法会心得:在承担中成长 (连载1)

  6.19观音成道法会刚刚结束,讲师倪达阳和李冰带动平日里一起学佛的组员,分享了各自的成长心得,因为这是第一次小组成员几乎全体出动来承担义工,同学们几乎分布在了法会的各个部组,几日的承担让大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戏称在观音菩萨成道之日,大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成道”了。那么也让大家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内心的喜悦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9/nEO_IMG_DSCF1886.jpg

分享的喜悦

 

  这次的小组活动一改了往日的安静,大家纷纷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感受,热烈的分享探讨着,大家在分享中又一次成长。掌声、赞叹随喜声,欢笑声伴随着深深的感动不断碰撞着大家的心灵。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读十本书不如十个人一人读一本,然后在相互分享。这次的活动就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下吸收了很多人的成长经验,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实践是检验智慧的标准

  讲师倪达阳这次是在督察组承担,她首先抛砖引玉谈起了法会中的体会:每次参加法会之前都会先祈求,比如希望通过这次法会能够让我学会什么。但是每次总结的时候都会发现在三宝师父的加持下,我得到的东西要比当初想要的还多很多。现在说成长,其实在当时刚开始工作时,看到有些人体力心力不足,就会很烦恼,就会观过。有个同修就对我说:“你应该随喜他们,因为他们能来这里护持道场就是很好的了。”法师曾说过;你因为执着于这个事项上,所以你才会观过,对大家太苛刻。印光大师曾经说过:“看人皆是菩萨,为我一人是凡夫。”我整天念,根本体会不到,这次真的体会到了,觉得周围的法师,义工,同学游客都是佛菩萨的化现。通过法会让我同周围的人业缘越来越近了,觉得比亲人更亲,也很感动。师父每天的早斋开示也都解决了我所有问题。师父说,如果在一个善业的环境下都不能改变,那自己在山下一个人怎么修行?当时那一刻我才思维了同行善友和团队的重要。

  平时自我感觉很好,认为内心很平静。但是一遇到各种境界时便会有烦恼。我做督察时 ,有一次在排班。我引领大斋主就位。我的手扶到一位大姐时她很烦恼的说:“你拽我干嘛?”(达阳带表演的说话方式引来一阵笑声。)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是有些急躁的。所以马上鞠了一躬说了声:“阿弥陀佛。” 等我收手牌时,她很恭敬的给了我。我就觉得道歉是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一件事是谁错了,自己先认错,先反观自己。上位交给我了一个任务,我当时完成的不是很好,在上位指出问题时我还找了很多借口。但过了一会儿心里纠结着也不好受。又想了想事情本来就是我做的不到位,我便主动找上位认错。没想到她忙说没事还伸手帮我把额头上的汗擦干了,说:“辛苦你了。” 自己反而更惭愧了。

 

8月8日玉树前线报道

  今天,因为仁爱的一位队员生病了,卧床休息一天,所以仁爱志愿者今天放香一天,整理一些文件、理清一些思路。准备明天继续开展走访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