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1日龙泉日记

(2010-08-02 09:54:09)
标签:

宗教

法会

师父

佛法

观音菩萨

玉树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8月1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31/nEO_IMG__ABC6102.jpg

 

沙弥日志(58)

  寺里开法会,师父几天都在家,并连续几天有开示,让我们有幸听闻新的教授,早斋结束后,师父用斋很快,想请益点问题,就得用得比他还快。

  其实,真的能提出问题说明自己进步了,瞎提不算,我就实在是想不出什么问题来,愚痴相应该就是这样。好在师父让读的曾国藩的家书、家训、日记、生平介绍都读完了,遇到师父,算是有了机缘和话题,问师父,往后我读什么书呢?

  师父想了想,让我等等,然后说九点放生。

  有法师问,九点可能下雨。

  师父说,下雨跟放生有什么关系?

  把我们乐够呛,破了破执著,破没破不好说,至少是敲打了一下。是啊,放生跟下雨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就是这么思维的,以为有关系。

  师父背着手在走廊里往丈室走,说,贤书。

  现在比以前强一点了,以前师父叫好几遍,自己都跟木头一样,半天才知道是叫自己,现在叫一声,立刻就听进去,赶紧答,哎。

  师父说,沙弥日志,哈……慢慢悟吧,不要着急。

  我说,好的,师父。

  我还能说什么啊。我这么笨,知道师父肯定是想告诉我点什么,但我实在太蠢,悟不出来啊。

  事后我还想,往后师父会让我读什么书呢?是经论?还是别的什么小说、史料、传记,或者干脆就不让我读了。总该有一个吧。会不会就是不让我读书了呢?这个是有可能的,师父几乎每一次给予我的教育都让我晕菜、头大。

  这一次,我觉得自己压对了,两天以后,我蒙了个问题,问,师父,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见闻比平时多了点,就想搞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修行方法,省得看别人那么用功,自己挺着急。

  师父答,那都是你的妄想。

  我不知道该问什么了。

  师父说,你最近有什么感悟啊?
  我老老实实地答,好像心力大了一些。

  师父根本就没理这个茬。说,看你写的文章,你的内心的起伏我都清楚。

  我又摸不着头脑了,师父进了丈室,说,来,给你曾国藩的书。看完了,要还给我。

  我高兴坏了,连连点头,赶紧跟进丈室接过书,一看,书名《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两册。

  师父讲,佛法是无形无相的,就算你照本宣科地用佛法的名词念,它也依然不是佛法,你把佛法的名词一个个地连着罗列起来,写下来,它也不是佛法。

  这个我哪里听得懂,下面的就更听不懂了。

  师父说,世间人都是用世间法来理解和解释佛法。

  我问,那世间人生下来就在世间,他只能有世间法啊。

  师父说,所以就熏习成世间法了,学佛法就是改变,把世间法的观念改变过来,每个人理解的佛法都不一样。我们的法会有这么多的信众,靠的是佛法,不是技巧,否则就会麻烦不断。你要写佛法,不要写世间法。去写吧。

  我抱着书,谢完师父,出了丈室。

  跟以前一样晕菜,谁能想到,还是看曾国藩的书。但是,心里偶尔能联系上这两天早斋开示里的一些教授,“如理作意就是让我们每天的见、闻、觉、知都成为成佛的资粮等等。”等等。

  虽然这个教授很让人振奋,很让人心动、释怀、解放,但是,还是觉得心虚,恐怕心力远远地不够。内心里还是太畏惧,畏缩有余,胆识不够。

  回教室,赶紧翻书,一看,确实是精彩的点评,非常精道,而且书上有师父的圈阅和点评,一些重点词句都有下划线,有的字间写有心得,划线用三种笔划的,一种是蓝色的钢笔,一种是圆珠笔,一种是黑色的签字笔。

  划线只划了上册的172页,连下册,大概还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没有划线和点评。

  初看了几十页,发现这些划线极大地帮助了阅读,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这些章节的重点,而且这些点评写的很精彩,原文我又读过一遍,点评中会解释一些书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就跟读小说一样,读得很过瘾,常有拍案叫绝的感觉。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好不容易拿到一本小人书,高兴地要找一个安静地地方好好地一边读一边享受,生怕看得太快,看没了。跟那个感觉是一样的。

  这两本书,如果没有时间很紧迫的承担的话,用不了几天应该就读完了。读书是个比较奢侈的事情。

  不过,后面的点评和划线都没有,恐怕读着就没有前面那么精准了。

 

法会结行

  下午两点,法会处在明心阁召开六一九法会义工结行会。法会主管贤生法师和法会全体义工参加,监院禅兴法师到会并做了简短开示。

  大家先集体看法会结行的一个短片,介绍了法会三天来的各项活动及义工们的风采。看完短片,禅兴法师做开示。

  法师说,今年的法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天气出奇的热,第二个是皈依人员是历届法会最多的一次。虽然硬件条件还比较差,但观察大家的心还是很欢喜的。法师又用他自己学佛的经历来策励大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896.jpg

 

  法师讲他当年学习佛法条件很艰苦,从自己住的地方到学习的地方来回往返要八个小时,骑自行车单程就要两个半小时,但那时自己也风雨无阻。因为在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得到了真实的利益。人生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觉得读书将来是为自己有所成就,学佛法后,体会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而且那时身体不好,以前养,越养越不好,学佛后,不再关注自己,身体反而越来越好。在学佛法过程中信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对佛法的信心坚定,那外在的条件就不会影响我们。

  禅兴法师开示之后,主持人现场分别问大家,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对法师有没有信心,对师父有没有信心,对成佛有没有信心,大家的回答一个比一个坚定。场内一片掌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81%20111.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895.jpg

 

  

  最后法师也谈了七一五法会和今年后半年法会的设想。期望大家都能发心来承担。

 

义工心声:我们皈依为了啥?

  一直听人说“皈依”,可是却一直不知道皈依是什么。今日随母亲到了龙泉寺,这是一个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一千多年的寺庙。

  上山后感受到得全是宁静的感觉,浮躁,烦恼的心仿佛被周边莲花所净化。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和诸佛菩萨加被保佑我心清净,无有妄念,一时心中充满喜悦,这种喜悦是我22年来,从未有过的感觉。于是我精神抖擞,拿起相机,拍下种种风景,一处都不想错过。还跟着母亲的同修去上供,拜忏,诵经。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这时母亲问我是否愿意皈依,当时并没有回答。在回家慎重的考虑一晚后,决定皈依佛门。

  看完皈依的简介,觉得皈依就是皈依一种思想,让它指导我的生活,工作,学习。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至少知道什么是“善”和“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弟子想必不会走入魔道,有佛菩萨和师父的加被,我想我一定能好好的工作和学习,让我飞的更高,走得更远。

  那为什么要皈依呢,“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听到师父带我们念这真是好处多多;人身难得与生命无常的道理,而人死之后既不是化为乌有,也不是人死为人,马死为马,更不是由何种有力的精神度回天国,实是随每一个人的业力善恶,流转六道而已。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经常以为自己是凭良心做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其实不然,说不好还会是邪知邪见,例如:别人无端端打我一下,我就要打回他一下,按理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学了佛法以后就不可以这样做了,别人打你为怎么能不打他呀?为什么偏偏打的是你。我们应该思维,去想。哦,如果我很欢喜的接受了被打就消业了,我还要感谢他这样一种轻的形式来帮我消了业,要不发生大的事就不可思议了。皈依了,就有师父了,就有善知识指导所以和以前就不同了,

  2010年8月1日下午14:00弟子已于龙泉寺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知道并不是皈依完了就完了,还需要学佛的行为,学佛的思想,学佛的慈悲,佛菩萨怎么做我就学着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大的福报和智慧。

 

 

8月1日玉树前线报道

  今天,由中科院、仁爱基金会、关爱生命协会联合组织的灾后群众心理状况问卷部分的调查研究初步开始。仁爱的志愿者们上午和本地的几位小志愿者一起参加了问卷调研。一位被访的高中生说虽然问题有点多,但是初次接触这种问问题的方式,他很感兴趣。这里的人民显得格外友好和耐心,长达一个小时的问题,基本上能很好的回答。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1.jpg

参加问卷调研

  

  中午王卫、雪娇、丽妮一起去找中科院新过来玉树的两位志愿者交流。王卫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次合作的缘起及前期做过的一些工作。接着就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最后她肯切提出在合作中,僧侣部分的访谈特别需要不同领域专家的互相对话交流,希望中科院的工作者能参与访谈问题的设计或直接参加访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3.jpg

和中科院的老师交流

 

  今天孟凡龙老师回玉树,中科院的王文忠老师本来计划回到内地,已经飞到西宁了,听说孟老师回来的消息,立刻又返回到玉树,同孟老师切磋交流。晚上,仁爱志愿者与王老师一起交流,明确双方在《现代心理学与佛学思想在玉树灾后重新中的结合与应用》课题中的分工。定量的部分即现在进行400份民众调研,由中科院来做;定性的部分即10位活佛堪布、20位普通僧侣、30位群众的访谈,由仁爱主要来操做。王老师指出问卷调查具有普遍性,可以跨宗教、跨文化做比较。而访谈能够显示佛教的独特性,形式更加灵活,也能得出更深刻的结果。王老师说他看前面几次僧侣访谈的纪录后,非常有兴趣和活佛当面交流,正好晚上约到一位活佛,明天早上十点,王老师和孟老师将一起参加访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2/nEO_IMG_4.jpg

暮色中的交流

 

  昨天关爱生命协会举行发布会,求松老师的朋友扎西堪布从囊谦县东坝乡赶过来参加。从东坝乡到囊谦县得坐8个小时的摩托车,从囊谦县到玉树还有三个小时的车程,现在的玉树白天,就像一个大火炉,太阳一整天热辣辣的烤着,别说8小时,哪怕一个小时一般人都受不了,可是,昨天才刚来,今天堪布就又要回去了。整个发布会除了诺布的讲话,其余用的都是汉语,堪布听懂得也不多,而且求松老师一直都很忙,两个人几乎没有时间聚一聚,但是老师说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可能有堪布在老师就会安心吧。一般人很难拥有这样的友谊,但是他们简简单单的故事,却深深的感动和感化着我们。

  求松老师,这几天因为筹办发布会,非常劳累,今天又感冒了,站着都想睡着的样子,但晚上还是和我们一起去见王文忠老师。彭措老师也是,有朋友到玉树来,己经等他三天了,约好今天晚上六点见面,但还是先和我们去办事。看到他们把慈善事业看的如此重要,如此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仁爱志愿者们非常感动,也非常敬佩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