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大悲咒志愿者发心王卫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6月13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13/nEO_IMG_IMG_8199.jpg
安居第十六日
沙弥日志(9)
执事法师连续给沙弥上了两堂课。
课有录音,以往,直接整理出来就可以成文,但是,这些内容跟以前的就重复了,很早以前的博客有类似的内容,寺院里很多的学习资料也有类似的内容,再整理,怕再增加一摞教材。
讲法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其实,讲这么多,就是为了让我们转一下心,但我们就是不转,死也不转。执事法师刚给上课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都瞪得老大,慢慢就瞪得没那么大了,开始犯困。
人之常情。换谁都是这样。仰望和崇敬很多都来自距离。
所以,我尝试把课上的内容换一个方式讲一下,看看是不是更有意思。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让我们先记住几个重要的词汇,观功念恩,观过念怨,非理作意,生命回顾,目标宗旨。
好,开始我们的故事。
有一个家族,曾经很贫穷,但亲人间还是很和睦,为了寻找出路,有一个儿子就外出闯荡,历经艰辛,终于有所成就,为了帮助家族的所有成员,费劲了心机,特别是家族中一个生活最苦的人,因为她是最苦的,于是,整个家族倾尽人力和物力来帮助她,使她从生活境遇和物质上摆脱了困苦。成为富裕的人。
理论上,这个家族应该开始更幸福的生活了吧,但事实上,家族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全都反目为仇,几近出人命。
事情的起因是,被帮助的那个最苦的家庭成员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和权力背叛了整个家族,并用了很大的精力试图伤害和毁灭曾经帮助她的企业和成员。她使用了种种手段毁掉家族的利益、亲情、人,不惜以死相逼,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和利益。成为了一个更加富有和有成就的人,代价是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爱,换来了亲人 对她无比的厌恶和憎恨。而且,这个仇恨在不断地扩大。
曾经,一个非常和睦而幸福大家庭,最终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先不要谴责她,这只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个版本,还有另一个版本,与整个家族反目为仇的她有她的说法。
好,开始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在这个家族里,她尽心尽力,为了企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家庭成员却在利益分配和权力分配上一直不能公正地对待她,尤其是她有很强的能力,为家族企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最终却不能成为领导者,而让一个根本就不如她的人成为了领导者。
而且,家族成员一直在不停地伤害她,欺负她,逼迫她,使得她不得以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好了现在是一个故事,两个版本。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世间人很聪明,往往把这种棘手的各执一词的事情当家务事一推了之。
但,佛法不是这样,佛法可以清晰地为这个事情做一个判断,当然,绝不是评判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然后去根据结论去惩罚谁,佛法是建立在是非之上的,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不发生这样的悲剧,如果发生这种悲剧之后,如何扼制,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同情、慈悲、帮助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翁。
还记得前面的那个几个词吗,第一个“观过念怨”。
受了家族巨大恩惠,从绝境中获得新生的她,在后来的工作中,确实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相对她所受到的恩惠,公正地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性就是这样,别人恩惠看不到,记不清,别人对不起的地方却牢记在心,不断地计较,不断地放大,串习、到了一定的地步,人的智慧就被淹没了,乃至判断事物真相基本能 力都被蒙蔽了,然后产生仇恨,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仇恨在放大增长,但这个时候基本的伦理意识还有,为了给仇恨和报复亲人一个理由,开始非理作意,夸大和编造事实,此时,人的智商、理智、情感已经完全被仇恨取代,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编造的遭遇和痛苦,理所当然地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好了,我们看清楚,一切悲剧的根源来自未经修学的人心里不愿意观察别人的恩德,而是观察别人的过失和对不起自己的地方,这个就是观过念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观功念恩。如果,一个人懂得不断地感激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就会少计较乃至不计较那些不如意的地方,人的智慧和判断事情的能力就逐渐地显现。人的生活质量就提高。
当然,对修行人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如果被仇恨控制的话,未来在轮回中会遭受更大的痛苦。
同样,对被伤害的家族来说,当初帮助家族成员,乃至创建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家族成员获得财富摆脱贫困,现在目标宗旨达到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富裕的人。那还有什么可仇恨的呢。
如果,还是无法释怀的话,就有必要从她的生命回顾中找到放弃仇恨的理由。生命回顾时僧团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课,僧众彼此都要把自己过往的生命历程讲述给大家。其结果是,因为对他人生命的了解,而理解了他的性格,从而不光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的缺点。
背叛了家族的她,过去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被人伤害、被人抛弃,又没有受过任何爱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有效的道德和良知的教育,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在亲情、道德与权力和财富中,选择了后者,抛弃了前者。而已。
在这个社会里,很常见。如果不能原谅她的话,任仇恨放纵,最后,也会在仇恨中丧失智慧,丧失判断事物的基本能力。使得事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她过得幸福吗,肯定不幸福。因为金钱和权力并不是真正获得幸福快乐的工具。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要么是道德谴责,要么是法律,这两种都是事后的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能伸出的最好的援手,是佛法。
要让每一个人都懂得感恩。
但是,就这一点点的改变,是多么的艰难啊。在这个故事中,可以折射出我们生命中很多悲剧的影子,无论贫富和地位。根源都是都来自我们内心的愚痴。
古往今来,人与人就是这样互相伤害,互相纠缠,在轮回中不能解脱。在佛门中,把这个事情辨析的非常清晰,认识到都是来自我们的内心的贪婪和仇恨,然后找到对治的方法,一点点从内心中去掉这些东西。
执事法师讲,修行就是去掉我们的愚痴、仇恨,然后我们本具的智慧就会渐渐呈现出来。
有大善知识讲,四个真正和合的比丘在一起,产生的力量非常巨大,但是,真正的和合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努力地修。
出家人放下一切,关在寺院里,每天都在修正自己的内心,天天修,天长日久,心会越来越干净。然后就有力量帮助众生,也帮助自己。
在家人呢?
倘使能够先从理上理解到痛苦的根源是什么,然后又能照着方法去做,就会解决到很多生活中的困苦。
用观功念恩来对治观过念怨。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玄妙的,我们每天有一个功课,写观功念恩的日记,把周围的人善待自己的地方记下来,天天记,天天串习,时间长了,别人恶的地方就不会太计较,不会耿耿于怀。
念人的善,不念人的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染污。念别人的恶,不念别人的善,渐渐地,人就会越来越笨,越来越没有智慧,越来越苦。
就是这么简单。
做起来,却很是不容易。但,做到了,幸福就来了,解脱就有了希望和机会了。
但愿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一点东西。也期待所有的家庭和个人能够和合,能够明了痛苦的根源。能够有机会听闻风佛法,真正摆脱困苦。
如果这篇文章有一点点功德,那就回向给所有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的家庭以及所有的成员。有力量行持起来,令有朝一日,离苦得乐,智慧开显。
居士心得:迟到的惭愧心
那天,阴历四月初九。昨天下午专程上山参加了传灯法会,当天上午为法会收了一下灯,下午便去菜园劳动,参加一下法会,如果没有参加劳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和大家共同营造一份善业的感觉是非常殊胜的。
下午来菜园劳动的师兄很多,我去的晚,只能从一位法师手里接过水管,把剩下的一块地浇了水,忙完后,已经是五点了,菜地只剩下一个管菜地的师兄和我两个人。我们坐在地头的小桌前边休息,边交谈。
暮色中的菜园非常恬静。眼前是绿油油的各种青菜,空气中飘着槐花沁人心脾的香气,伴着浇地后的潮湿一起送入你的鼻孔,偶尔能看到黑白相间的花喜鹊,三三两两地在一片翠绿的菜地里落下来又飞起,它们欢快地在田垄间跳跃,时而喳喳地议论,仿佛来到它们自己的家园。山间的各种蜂们嗡嗡地飞着,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着你山里的春天还没有走远。我和师兄坐在粗木条钉成的凳子上,背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长着嫩绿新叶的栗子树林,脚下是柔软的砂岩风化后形成的沙土地,我们慢慢喝着用泉水泡的茶,耳朵里听着念佛机欢快唱出的大悲咒,聊着学佛心得,仿佛就置身于传说中的仙境。
师兄是位年近七旬的居士,矍铄、精进、虔诚、友善。我请教师兄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切实的问题:大悲咒背不会怎么办?大悲咒看着读都磕磕巴巴,如何把一些看似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并记忆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呢?师兄告诉我:发心,发虔诚心,请求佛菩萨加持,发愿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背会就一定可以背会。还说道,以前,他也是很长时间也没有背会大悲咒,但是终于有一天发心,请佛菩萨一定加持,在两天内背会,果然就在两天内背会了。
此言一出,令我大受启发。是啊,我以前为什么就没有痛下决心一定要背会大悲咒呢?不禁回顾自己学佛以来,虽然也知道福慧双修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何曾真正地发心过?发愿过?
由此想开去,在改过方面,自己何曾一念猛厉过?记得《了凡四训》中的了凡先生曾经说过,改过中的猛厉心,如同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黑暗俱除。回首看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能猛厉改过,以致不能至诚发心,妄念迭起,恶念频生,用造业之法去求功名、求财富。不能以至诚心尊敬师长,不能与人为善,骄傲自负,狂妄自大。有多少次,明知是错的,偏要去做,乃至不能忍辱,与人斗气,乃至恶念起时,自己无从发觉,甚至沾沾自喜。回想种种,不禁让我惭愧万分!
在菜园中,乘着灵感,在师兄的面前,我深刻地反省着自己的无明,自己在酒色财气之前的虚弱,反省中的我,仿佛重新发现了自己,以前的自己仿佛已经不是自己,只是一个已经失落的自己。在我讲的时候,师兄静静地听着,眼神无言的启发着我,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慈悲,在我看来,就如同菩萨的眼神一般。
就在这样的黄昏,在我看来如同仙境一般的菜园中,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刻骨铭心地检讨着自己的的无明,经历着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心灵大荡涤,佛菩萨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议!
为了纪念这次境界,我给自己取了个涤生居士的笔名,也作为对自己的提醒、勉励和要求。
6月13日玉树前线报道
早上八点半,玉树前线志愿者和林老师举行电话会议,部署下阶段仁爱玉树赈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与中科院合作《现代心理学与佛教思想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结合应用》项目。2、心平基金会捐赠的仁爱社区服务中心图书室还需配备一台电脑(台式、笔记本均可,4000元左右)、打印机、扫描仪。及非儿童类图书若干、藏文图书若干。3、与关爱生命协会、南都基金会合作开办藏、汉、英语言学堂及手工作坊。4、编写社区规约。5、板房验收,编写板房验收报告、项目总结报告。6、对玉树4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孤儿院的教师进行培训《如何上好灾后第一节课》。7、安排后期督导及大学生志愿者。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13/nEO_IMG_1.jpg
两周前,凝望废墟的秘书长
上午10点,当钟莹和王卫到达赛马场时,平日在学堂里学习的年纪稍长的孩子一个也不见。直到下午,一位家长才领来了两个学生,她笑眯眯地说:“上午他们来过,看到老师不在,以为学校放假了。”志愿者连忙道歉:“早上我们开会,来晚了。”——平时,志愿者9点钟就会到赛马场打扫卫生,等待上课的孩子。卓玛说:“好像今天到处都在开会呢!喏,旁边的消防队早上也在开会,他们让我也去参加,我说没有空!”大家哈哈一笑。
年长的孩子不在,学堂就成了小朋友的天下。平时,这是一群令人稍感头痛的孩子, 他们既听不懂老师的汉语,又不愿听藏语的“命令”,一会儿相互打闹地哇哇大哭,一会儿又将零食捧进教室里嘻嘻哈哈地吃起来。这不,为首的两个小女孩:小天使和小滑头都在今天溜进了教室。但是,日积月累,志愿者们也找到了一个“对付”淘气孩子的法宝——以柔克刚。
小天使坐在志愿者的腿上,随着志愿者微微的晃动和轻捏她的小手,她幸福地转过 头,平时充满了兴奋、激动和乃至狂躁的眼睛里也一片清澈和温和。此时,虽然言语不通,无声的感动却深达彼此的内心。但是,此情此景却激起了另一个人的嫉妒。小滑头说:“老师,她坐在您的腿上呢!”可不是吗,昨天享受了这番优待的可是小滑头呢。志愿者说:“对嘛,你看她今天多听话,多乖呀。”乘着小天使不在,小滑头迫不及待地爬上志愿者的膝头,她静静地坐着,又忍不住回头看着志愿者的眼睛,仿佛在说:“看我今天不也是很乖吗?”
傍晚,志愿者们要回去了,上车前,一个留着鼻涕的小女孩把手递到王卫嘴边,王卫 低下头捧着着黑黑的小手,轻轻的吻了一下。这是她们几天前才学会的问候,小女孩很快爱上了这温柔的表示。由于受到淘气小弟弟的牵连,这个小女孩常常不能够跟其他孩子一样在教室里上课,有时她埋怨地哭泣,痛击弟弟的头,打得弟弟也嚎啕大哭起来。但是等待志愿者爱抚的时刻,她脸上的欣喜、期待与愉快又恢复了一个6岁女孩特有的天真可爱。
一位志愿者来驻地做客,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中,他带给我们一个不太愿意听闻到的消 息——在前几天仁爱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的志愿者联谊活动中,平行公益的负责人张亚莉,在前往格尔木的路上出车祸,永远离开大家了。仿佛就像一场梦,作为平行公益的创始人,她在志愿者联谊上的讲话应犹在耳,她讲话中透露出对人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回想起来,让人不禁为她的离开而扼腕叹息。与她同行的还有两位平行公益的志愿者和一位司机,他们都受了重伤正在医院治疗。面对这样的无常,我们只能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然后便是学习着把握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在利益众生中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王璐、张威、方经云今天又来到三完小,目的是继续督促施工,以期能够按时在后天进行政府、学校、基金会三方共同的验收。施工方给于了明确的答复,保证后天的三方共同验收如期展开。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13/nEO_IMG_3.jpg
讨论板房验收工作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13/nEO_IMG_4.jpg
同校长、施工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