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龙泉日记

标签:
扬法僧团库房义工老居士大寮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4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4/nEO_IMG_IMG_7033.jpg
五岁菩提
5月4日,戊班开始着海青整齐排班进见行堂僧众佛堂上早、晚课。大殿里,两序大众庄严有序。
下晚殿时,贤因法师和贤慈师带净人们整理拜垫,丁班、戊班都有人发心操持,很受戊班同修的状态感染,体会他们初发心的勇猛和不俗的善根。手脚麻利,用心细致,无论是岁数大的还是岁数小的,都有非常好的精神面貌。师父见到,一定会很欢喜。
丁班剃度后,换下的净人服会给戊班,然后批上如来法衣,当初丁班的净人服就是丙班换下来的。
一拨一拨,令我们的道场俨然是一只苦海里的度人大舟。
老云水堂后面要建水利设施,以确保道场发展,下午丁班出坡去搬运水管,十多人齐心协力,连拉带拽,散落的和埋在土里的厚重水管很快被整理出来,丁班有不少人参加过水库的建设,深知当年的不易。据说这些水管当初有时就两个人扛一根,今天扛完,转天就累倒了。
道场能有今天,是师父带着僧俗大众不辞劳苦换来的,也是共业所感,滴水、粒米都能让后人体会惜福,牢记初发心,策励精进,以免辜负出家一场。
周一晚,贤地法师讲《楞严经》第二讲,题目是“生命无限,希望无穷”,僧团大多数人虽然上午朝山,都很辛苦,但依然积极参与听经,规模和形式在不断获得僧众的认可,反响强烈。
讲经到了提问时,气氛格外精彩,问题提的有意思,答的也有意思。彼此都有发挥,应有的挥洒自如的气质终于从紧张的状态中一跃而出,令人看到未来龙泉寺法师讲经说法的巨大潜力。
周二晨起缘念后,贤清法师又召集大众召开关于昨夜讲经交流会的讨论会,禅兴法师和贤健法师也到会,为讲经交流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注意事项把关。提到,不管讲经如何进行,都要把握住宗旨,有讲经,有辩经,内容多样,但是方向要明确,不能成为负担,为讲经而讲经,而是为了配合僧团的发展与和合,配合和探索新型僧团学修的方向和方法。
其实,在昨夜,禅兴法师和贤健法师就带大家开了讲经交流会的讨论会,就各个细节进行研讨,力争做到更好。
贤健法师关于讲经的指导很具体,他说,讲经分两种,一种是讲教理,把经文里所学到的教理文字理解后再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在听闻中获得启发,这种讲经主要注重经文的解释,要求准确和严密;一种是用证量来讲,这种讲经主要靠发挥,根据现场和当机众的状态不断调整讲经的方法和内容,以达到利益听者的目的,这种讲经的方法需要有证量,非常的不容易。《楞严经》是讲开悟的经,是言语道断的经,不好讲,没有证量是讲不出来的,有证量的互相印证一下,没证量的,讲也听不懂。但是,也并不是就不能讲,佛法讲圆融,讲的时候可以选择易懂的部分讲,空性的部分不要轻易讲,讲不好很麻烦,给自己未来的修学种下不好的因。
大众就讲经内容,形式、组织结构进行了讨论,时间太晚,意犹未尽,只好暂停,留待以后再议。
转天早上的会议,再讨论,得出结论,组织结构先精简,成立会务组,四个人承担会务,由贤健法师作为顾问,指导讲经交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丰富的法会承担经验,一定能让龙泉寺僧团的讲经交流活动发展得更为健康和精彩。
会后,大众私下继续探讨,提出轮值的建议,会务组织者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就交给经验不够的,连交流会的主持人也轮值,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成长。
第三讲,将由贤威法师登台。
贤乐师衡量了一下自己的状态,申请讲第十讲。
贤俊法师当天带着丁班净人周明生祈请各执事法师和各堂口的负责人指导档案管理工作。无一例外,每一位执事法师和负责人都予以了百分之一百的支持,贤启法师说,这不是支持不支持的事,这事,早就该干了。
贤生法师表示,法会的各种档案资料一直没有更妥善和规范地管理起来,现在存在法会组的一个电脑里,很不安全,一定要保管好,别说支持了,感谢你们都还来不及。
说完连连称贤俊法师是菩萨。
贤立法师听完祈请后,当下问,需要我做什么?
答,需要您点头认可,指派和拟定兼职档案员接受培训和具体档案整理工作。
贤立法师毫不迟疑地点头说,我点头,我认可。
悟光法师接受祈请的时候,立刻指派贤仁师作为兼职档案员,并就组织结构的具体位置予以了精准指导,表示绝对支持和认可。
其实,档案管理工作每一位法师都非常非常重视,只是因为各自身上的承担太多,无暇顾及,只盼着有人勇悍承担起来。
有时候觉得工作有困难,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通过祈请上座法师,顿觉有大收获,在僧团,只要发心,真的发起心来,所有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一切顺缘都会随即而来,来成就这份发心。
五周年的纪录片当天下午开拍,补充视频资料,全片为了不和大事纪雷同,采用当事人讲述的方式,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力争条理清晰、事件准确、具观赏性。
贤启法师在前一天已经将机器准备好,连磁带和三角架都准备妥当,机器调试好,电都充好,令人感动。
第一位在镜头前讲述的是贤立法师,虽然只录了十几分钟的素材,但是通过这十几分钟所讲述的内容已经让人很感动,五年前,刚上山时,取暖条件差,师父披着被子跟大家讲法;几位法师在现在魏老爷殿旁边的那些旧屋里,做饭没有火,得去外边借火。等等。
山门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德尘居下面的水沟也没有石墙,全是土坡。建设的时候还挖出了一些铜钱,法师已妥善保管了起来,再拍时,录下来,给大家看。
贤月法师也讲了几句,讲他和贤生法师刚上山时的情形。
这段历史不记下来,后面的人就不知道了。问贤立法师录一个小时够不够,法师说,肯定不够。
于是调整计划,有多少录多少,每天录一点,口述、实物、现场环境等等,把资料先保存下来,五周年用一部分,其他的留待将来做别的片子的素材。查阅五周年画册的资料,发现“落地生根,发菩提心”的教授,以前的感受是文字,现在确实是有感受和理解。
药石后,有降雨,负责寺院绿化和花草种植养护的贤乐师不久前在种下的月季应该欢喜了。
那些月季叫香水月季,花朵非常香,贤龙法师和贤乐师采购回来的,回来时,寺里的红色小面包车装了一车,车里太挤,两位法师怀里搂着花一路颠簸而返,回寺里,基金会的义工菩萨们正好开完一个分享会,帮着搬花。
庄严佛净土,搬的个个欢喜。
之后,贤乐师将其种下。
很多人都说,这五年,凤凰岭的山和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年来,变化也是在一点一滴中发生的,但,五年确实很快,人的内心成长也很快,有风雨,有收获。
五岁菩提。
客堂统筹物资管理
下午几个部组放香,昨天周一法会,义工们都照常工作,今天法师们进行调整,开许半天时间休息,让大家处理一下个人事务。客堂、大寮没有放香,大寮的一日三餐不能停,客堂住宿、接待工作也一样。大众没有寺院放假的概念,佛菩萨慈悲也就一年365天笑迎天下苍生。
贤扬法师没有坐在客堂里,上午与负责库房的居士谈如何管理。现在居士的库房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各部组、常住义工领取物资、用品;另外一部分是法会使用的物资。昨天法会结束,今天贤扬法师、贤生法师坐到一起沟通。感觉物资这样管理很浪费,平时法会物资用不上,存在库房里,而常住还要再去采购。如果两部分库房整合到一起,统一管理,那物资就可以合理有效的使用。
两位法师谈完,贤扬法师立即去库房找库管于清华居士,还有承担住宿物资管理的王丽华居士。库房物品有一次性使用的,也有重复使用的,还有常住义工存放的个人换季物品。库房面积有限东西多,管了几年库房的于居士,就按自己的方式摆放,什么物品放在哪里,于居士自己清楚。有时候于居士忙,就让领物品的义工自己去架子上拿,出来再填表,结果在里面转了几圈,也找不到想领的东西,还得回来请于居士再进去找。领物资的表分为公用和个人用,公用的好办,个人用品有时不好掌握。领物品的居士要符合常住义工条件,而库房里关于义工的信息,有时不能及时更新,这样操作起来会有一些困难。另外库房里有什么物资,义工们也不知道,又会重复去买,也造成了物资积压和浪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4/nEO_IMG_DSC01739.jpg
贤扬法师耐心的听两位老居士说情况,等老居士说完,问:“如果现在的库房重新管起来,需要几个人?”
“我们两个人就够了。”两位老居士说的斩钉截铁。
看着两位居士,法师又问了一句:“除了你们两位,还需要加几个人?”
“不用了?有事我们俩可以互相替班。”老居士还是很自信的说。
寺里放物资的地方有七、八处,两个人怎么可能管的过来这么大的库房?再细问,原来两位居士是说他们现在管的库,其他法会存放物资的库房没考虑。
了解清楚后,法师又问怎么把库房整体管理起来,对物资进行分类。说了几句,两位老居士又说回自己管的那个库。法师想了想,请两位老居士回去工作,告诉他们一切还都按照以前的方式管理。
虽然老居士还是守自己的库,谈完后,法师的办法却有了。针对库房对各部组义工情况无法一一掌握,以及随着寺院的发展,义工人数会越来越多的情况,采用部组相对接的方法,就是各部组按照表格,定期统计义工需要领取的物资,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到库房去领取。
这么多库房,只靠两位老居士肯定管理不过来,而且物资要分类清点,重新按类入库,工作量很大,需要一位会操作电脑有库房经验的年轻义工,管理库房的人又需要稳定,这样的义工,在山上一进还找不到。想来想去,法师最后决定请一位僧团的法师来承担,不过不做太多具体的事务,请有经验的义工短期上来帮忙整理好库房后,只要做总体的管理和协调就好。这样法会或者各部组需要物资,法师之间就可以协调,不用像以前,部组法师交待居士,居士再去找管库居士,然后管库居士又需要等法师的批示。这样上边有总的管理协调,下边有分管的居士,物资分类存放,整体上就会顺畅有序很多。
贤扬法师把结构和上下协调配合,推演排列完,说:要向僧团的库头贤龙法师推荐。现在僧团的库房,都是贤龙法师一个人管,虽然之前贤扬法师建议贤龙法师找几个法师一起来管,但是贤龙法师却一个人做的乐在其中,觉得这样可以和师兄弟们结善缘,不过随着僧团人数和物资的增加,贤龙法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贤扬法师想建议他分出去一些。
下午贤扬法师,又到各处向义工了解情况。法师随身带着纸和笔,一边和义工随意的谈,一边用笔记下来有用重要的信息。本来想拉着贤满法师一起的,可是贤满法师不肯。
法师说:这些需要征求贤满法师的意见,然后再向僧团提交,不过贤满法师如果能一起去,有些事现场就可以定下来。
忙完客堂的事,贤扬法师又跑去观顾流通处,这两天贤明法师外出,请贤扬法师帮忙照看一下流通处,法师也就当成自己的事一样用心帮忙。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早晨7点20分,文化部、弘宣部和慈善部三个部组集体缘念后,贤启法师带领全体义工到德尘居门前合影,欢送曲天波居士——“我们的插花高手”到客堂新成立的插花组报到。
曲居士06年来到寺里,之后一直常住寺中。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在不同组别承担过,供养、种地,到现在在文化组制作中心排版。
曲居士的幽默在办公室里是大家公认的,做事也非常负责、认真。最近他检查大家所写的《龙泉小记》图片说明时,常常因为担心大家太忙顾不上,而把不合适文字和格式,自己一一改好。4、5本书,每个图说都要看,是很大的工作量。因为他写的图说准确又风趣,大家都是给他看过才放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4/nEO_IMG_IMG_2279.jpg
前一段时间,制作中心在排版06、07年的《龙泉小记》时,同学们经常能看到曲居士的照片。看到的时候常常都是一声赞叹,一半是因为在书里看到“自己人”的惊喜,一半是因为曲居士在书中的很多“精彩对白”。
业,已造不失,造过的业与我们如影随形不会消失。业,增长广大,微小善业也会在合适的机缘下结出广大善果,何况在三宝地所造善业。无限生命当中,我们的曲居士就这样再次融入到了龙泉寺的历史当中,并为未来生生世世的团聚与回归种下了善因。
义工心声:清华仁爱心栈一周岁啦
5月4日,清华仁爱心栈一周岁了!生日快乐!我参与仁爱基金会的活动也一年了,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爱,再到后来的相知,还真的有些许感慨呢!望着窗外摇曳蓬勃的嫩绿,我的回忆也开始倒带,仿佛一场春梦,是啊!人生有多少个青春呢?我们又能过多少次青年节呢?听起来有点blue,其实只要内心充满活力和朝气,我们的慧命将永葆青春,不是吗?
还记得,去年第一次进入红莲仁爱心栈时的情景,晚上11点,陌生但可以让你不设防的家人般的关怀从志愿者的微笑、眼神和动作中散发出来。早上3点起床跟着“前辈”学熬粥,那么大一个锅,像是……,要是糊锅怎么办?要是溢锅怎么办?要是稠了怎么办?要是稀了怎么办?从咂舌恐惧到稳如泰山,再到向大家传授熬粥技巧,哈哈,有谁能体会我挑战自己的那份喜悦呢!
还记得,月朗星稀,静听花草树木熟睡的呼吸,见证这繁忙世界悠闲地苏醒。
还记得,朗朗书声混合着沁人粥香。汇聚众人力量的爱心粥,营养了多少路人的身体!《弟子规》《论语》《大学》等精心搭配而成的精神早餐,滋润了多少飘泊的心灵呢!
还记得,仁爱的兄弟姐妹们分享人生感受时的热泪和释然后的晴朗!
还记得,我们用淘米水刷碗,用勺子给粥桶做“刮痧”,哈哈,正经点儿,这个叫“惜福”!
真实、朴实、踏实、收获果实,就这样,我在别人看来光鲜的演艺事业之外,把业余时间稀释到奉送爱心粥的点滴行动中,有一天,忽然感悟到我们都该向“粥”学习,发扬“粥的精神”——米、豆、水,浑然一体、和谐圆融、无我利他。看,这一粒粒不起眼的米、豆,用那满腔热情滋润着彼此,不曾埋怨,何谈烦恼!还真有种相濡以沫的“英雄气概”呢!
感恩仁爱心栈,让我们笃定人生的正确方向!让我们收获有如兄弟般珍贵无价的情谊!让我们加油充电再出发!
亲爱的你,跟我深吸一口气吧,目光投向远方,想想如果你、我、他都乐于如此奉献、成长,怎能不“青春常在”呢?又有哪一天不是我们的青年节呢?那么这世界又将如何呢?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我们会探寻到“真正答案”的,就像闪耀在你嘴角的那抹不经意间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