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师父义工仁爱释迦牟尼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3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207.jpg
法会最后一天,下午1点30分师父在见行堂,为大众传授三皈依,又一批大众走入佛门,成为佛陀的遗教弟子,找到了生命的依怙。上午近800人在寺里三步一拜朝山。下午3点30分,贤生法师带领大众在见行堂做法会总结行。晚上7点,贤启法师带领文化部、弘宣部、慈善部义工在德尘居佛堂做结行,按部组分享各自的承担和个人体会提升。同时,法会处的义工在贤生法师的带领下,做总结和未来工作的规划交流。
师父会见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腾和显一行
“五、一”法会最后一天,师父下午授为信众授皈依,之后就赴外地,中午之前短暂的时间,师父会见了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腾和显,中国商会会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媛琪女士等。
恰逢当天法会朝山活动,僧俗大众集体朝山,从山下一步一拜,场面壮观,虔诚之心,令人感动,腾副会长很受震撼,跟师父表示这么多人学习佛法,对社会和谐有好处。
师父说,社会不和谐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内心互相对立,人的内心问题解决了,社会就和谐了。
腾副会长从事了大量的慈善工作,在慈善领域中有很多建树,身兼多种社会职务,包括水木清华同学会会长等,因为工作关系,对泰国的佛教有一些了解,与师父交流了一下对泰国社会和佛教的认识与看法。并询问了一些信众皈依后的行为应有怎样的改变的问题。
师父就皈依和受戒的区别予以解释。皈依只是一个身份的认可,对行为没有约束,受戒才对行为有约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7661.jpg
与腾副会长同行的宣爱模先生觉得在龙泉寺感觉和在社会上其他的地方明显地不一样,他用“磁场”这个词来表示自己的感受,认为有一种类似磁的力量在影响自己。并觉得龙泉寺很美,风景很好。
师父说,寺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寺院能让人的心静下来。
师父会客的地方在见行堂三楼,从这里可以远眺京城,客人可以一边饮山泉沏的茶,一边欣赏窗外的山色风景,在三宝地暂别红尘然后回望红尘,聆听佛法和楼下佛堂里隐约传来的梵呗。
客人赞叹师父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长近年来为佛教所承担和推动的佛教事业以及龙泉寺在教内和社会上的良好影响。师父表示自己只是为佛教打打杂。
宣爱模先生表示大家对佛法有信仰,也有一些学习,希望能够在皈依之后好好地学习佛法。师父欢迎大家多来寺里。
会谈中,腾和显副会长希望能够邀请师父为水木清华同学会的企业家们讲法。师父予以积极回应。
一直以来,师父就致力于寺院的更大、更高的接待功能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在师父的悲心弘愿下,各项工程已一一落实,寺里也一直不断地进行各种高规格的接待,从去年的十、一至今,包括人数众多的法会和各种规格的讲座、文化交流都在有序地进行着,不断地利益着更广泛的人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紧张的关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焦虑,使得社会大众迫切需要来自佛法的心灵关怀,通过皈依三宝、修学佛法,来获得心灵的提升,解决当下的内心乃至现实问题。
经济问题、管理问题其本源就是内心的问题。解决了内心的问题,自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龙泉寺五年来的发展,从小到大,涉及的种种问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管理有序、文化发展、慈善精神、精进修学无一不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模式和思考、借鉴方向,处处可以体现和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妙以及 对社会问题具有标本兼治的善巧方便和功能。
通过寺院的建设和发展,已完全具备提供服务和接引众生的良好空间环境。
会谈中,客人高兴地与师父合影,留作纪念和加持,师父赠送给每人一本博客书和龙泉寺大事记的光盘以及在人民大会堂的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光盘。
师父在赠送给客人的博客书上签名时,客人要求把自己的名字也都签在上面,以作纪念,师父一一满愿,详细问清楚客人的名字,认真地在数的扉页上写好,并在客人的名字后面加上居士两个字,然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206.jpg
感悟“朝山礼佛”
早晨4点多,大众在见行堂上早课,法会处的主要负责人,在山门外开朝山前的最后一次碰头会。平安面组在大殿前缘念,然后到大寮协助布置用斋场地。斋堂5点40分开始用早斋,朝山场地义工搬桌子、拉隔离线、净水撒地;7点朝山场地布置就绪,7点30分大众准时排班,僧团由见行堂出发;7点45分悟光法师在西跨院,为大众开示朝山的功德利益,声音透过沿途扩音器,传到朝山大众的耳边。
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三步一拜的朝山,就是要降服内心的贡高我慢。如何才能法入心,亲见诸佛菩萨?放下我慢,以谦卑的身心,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而且朝山的功德利益,也可以回向给父母。著名的大德高僧虚云老和尚44岁时,出家20余年,深感父母养育之恩难以回报,于是决定三步一拜朝五台山,把朝山的功德回向给父母,希望父母早日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之苦,超生到净土。路上遭遇许多艰险困苦,甚至身染重疾,依旧不退初心,感得文殊菩萨化现护持到五台山。
愿力不同,所感亦不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080.jpg
各部组除了留下必要的值班人员,其余义工全部去参加朝山。工程部的义工刘满祥还带着小儿子来朝山。政法大学学佛小组7位学员,来参加朝山礼佛。朝山后,国际法学院学生倪娇做了一首《朝山有感》的五言绝句,并写下自己的朝山体会:
《朝山有感》
乐土慨万千,敛步佛门前。
由来清绝处,易鉴真容颜。
青灯卧古榻,神杏呼玉泉。
芳茗洗垢面,春水浊蝶岩。
出坡晨露美,食斋蔬果鲜。
此地无饮者,桃花论醉仙。
翠峰云中翼,梵音水上莲。
叩首又三步,合十一拜间。
揽衣德尘居,道德明心峦。
朝山即朝善,同驶菩提船。
五月的龙泉寺,翠峰如聚,繁花锦簇,人潮往来。当朝阳与湿露一起呼吸的时候,当春风和尘埃一起落定的时候,当佛与人约在此刻,相会在三百米山道,是一声声虔诚的恭敬,祈祷的殷善;三百米山道,是一页页敞开柴扉的田园;三百米山道,是一程程净化心灵的摆渡。
我遥见庄重的僧团,三步一拜,广袖博衣飘逸,起起伏伏,他们多么像一横横水波,一浪一浪,就把人潮挽上去了,或者说是把善的源泉引上了山。我想,正是佛法僧本身就蕴藉了谦卑和恭敬,修行的智慧和宏善的愿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感染许多人,像是烛心的一线细绳,具有完全的力量凝固希望。
我也开始三步一拜,一步一步绝非只是朝山,还有我们的志愿和一颗不可动摇的善心。朝拜山,即是朝拜善,山确实是最善良的,如佛一般,面带慈笑。是时,山上美妙的风景让人欢喜,山上新鲜的蔬果让我们长寿,山上的清风明月,幽草芳花,云雀寒鸦让我们有无尽的寄意,无论你是欢是喜,是伤是忧,山绝无分别心,只是人心素爱分别罢了。山不分美丑,一切能够承载,我们朝山的人,各有各的虔诚心,愿望心,各有各的姿势,但山如佛一般面带慈笑,不予计较。这使得我更加感动,更加有信心向上。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088.jpg
政管院谢明斌,通过朝山增强对三宝的信心,也由原来对佛教前景发展的悲观忧心,转为积极。
“时维五月,序属暮春。与佛有缘,和诸同修齐会于凤凰岭下。佛缘殊胜,与众信徒共拜于龙泉寺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因前有三宝加持,故后无骄阳临头。众信徒诚心朝拜,而能免于强光暴晒之苦,诚佛法之显现也。吾等云云众生,诚应铭记之:佛法无边,心诚则灵。
余今甚幸,有此殊缘,能临其境,躬逢盛会。今乃余首次逢此类盛会,观法师居士及信众之庄严肃穆,目义工人员及朝拜队伍之浩荡绵长。三步一跪一拜一磕头,口念佛号,心有佛法无他物。千人同声,万众一心。此声大音,此心大诚。余心震撼,倍感殊胜。
向来吾对我国佛教事业之发展倍感担忧。因吾以前与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亦多有接触,故常觉其发展之速可谓惊人,近年以来,尤为迅速。每顾及此,常悲吾国传统佛教之不兴,常忧基督诸教之过烈。
幸而逢此盛会,观此盛况,感慨良多。试想,有如此众多之高僧大德、居士信众,及于今宽松和谐之社会环境,何患吾国佛教之不兴也?余今始觉,向之所忧,虽有其理,但不免过于悲观。如诸信众,人人皆能发大愿宏吾佛法,并身体力行之,何患吾国佛道之不兴?
非道宏人,人能弘道。要宏佛法,诚应广积贤才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093.jpg
网友“石头”自从去年走进真实的龙泉道场后,一直坚持来山上参加各种法事活动,最近周末也会去仁爱心栈奉粥。此次五一法会参加完朝山礼佛,记录了自己的一段心得体会做分享:
“我脚下的路不长,只有数百米。这路,是龙泉寺的朝山之路!我知道这条路以来,一直没有勇气去实践,我已经在心里数百次的退缩过!
今天7点30分,我就站在这段路的起点上,和我一起站到这起点上的,有龙泉寺的义工、居士以及到凤凰岭公园的游客数百人,我们四人一组列了一个长队。约8时我们开始拜山。引导我们的辅导员在喇叭中告知我们,我们路的尽头的凤凰岭山体,犹如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今天我们拜佛,也就是朝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将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一步一拜。就这样,我们在前方龙泉寺法师的引领下,在沙石路上三步一拜诵一佛号。用了二个小时,我们完成了这段历程,而且心中充满了感恩和喜悦。
本来,我想在拜山的过程中,记住一共拜了多少拜。然而,由于心头散乱,开头几步就跟不上队伍,身边的义工多次提醒,我还没有数到十就数错了。于是我放弃了记数的念头,老实跪拜。这十年,跪拜了十多分钟,渐渐的左顾右盼的念头就少了。只知道身边有义工手捧茶杯为我们备茶。路边往来的游客则如行云流水与我无关。然而却没有传说中的感动!
身边的同修,都很用心。专注的情绪感染了我。我聆听着佛号,跟大家三步一拜。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192.jpg
继续一段路程后,我开始连身边的义工与游客的脚步声也忘掉了,只看到脚下的路。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跟大家一起拜过这段路的。也不知道是否保持了与大家一走同一步伐。于是我将自己的念头提起。将心念安在跪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念头上并用心念想,前方的山体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侧卧相,右手枕头,右胁着地!佛祖则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栩栩如生!
记得佛祖在《十二头陀经》里说过,我们体内有八万户虫,我们当于分好供养之。于是我在念想中希望这些护持我这人身的有情,与我同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同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妙法莲花经》中授记过:我们众生,即使无心礼拜佛陀一次,也必将成佛!我真希望护持我这人身的八万户虫及有情众生,因今天一拜因缘而得佛授记!
我看身后的同修,跪拜越来越虔诚,越来越专一。我突然对他们生起了感恩的心!感恩一切走在菩提道上的生灵有情,感恩一切大乘善知识!
我们双手已经沾满了地上的尘垢,我们的又膝也以历一次次痛的感觉,我却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我发现,我已经越过了没有拜山勇气的障碍。过去我总是如自己身上的尘垢心先挂碍,而今天在拜山中,我从尘垢中站起,复又将自己的头颅,触碰我足下的尘土,却没有被污染的感觉。
经过师父以往居住的德尘居面前时,我想起了师父,我一直不理解“德尘”二字的心量,但自己一直没有心量去询问师父。这时我心里突然冒出了“和光同尘”这一个词句!
这又是一个我无法以自己现在的心量来测度的词句,真希望我能够具足请师父的心量,让我明白佛法的真义。这时我身边的同修在跪拜时,有一阵骚动。我抬头一望,看到师父正来看望我们拜山的居士和游客。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3/nEO_IMG_IMG_9196.jpg
仁爱第三阶梯队,即将出发前往玉树
在法会进行到高潮的第三天,仁爱又将启程。今天下午仁爱召开有关玉树赈灾第三阶梯队出发事宜的会议,林秘书长主持会议。
在这次赈灾活动中,仁爱基金会是在地震当天组织志愿者并与第二天赶往玉树灾区,得到了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目前在灾区能够持续开展活动的民间组织很少,仁爱是其中之一。林秘书长指出:我们应该,也有必要作为民间组织配合政府救灾,灾民的自助互助、重建家园的这样一个工作我们也将继续下去;我们应该,持续的把我们仁爱基金会志愿者,大家对灾区人民的这种爱心把它表现下去、展现出来,能够有效的增加我们志愿者同志们的这种信心。
仁爱后阶段的主要工作将是:第一,继续板房的建设;第二,灾后的心理辅导;第三,继续补缺补漏,关注弱势群体。
这次去的团队,重点是心理辅导团队的搭建。我们强调要在现场做培训,因为离开这种真实环境做培训是很难的。很多有名的心理辅导机构(国际美慈、中科院等)都愿意跟我们合作及给我们提供指导。考虑仁爱专职义工王卫和邓雪娇参与前线工作,主要是从心理辅导团队人员需稳定和持续发心等方面来考虑的。
除了王卫和邓雪娇,第三批志愿者还包括,陈永辉、冯静、谢晓咏、王海龙、张泽凯,总共有7名仁爱义工将于明日作为玉树赈灾第三阶梯队从北京出发到前线开展工作。
目前仁爱兼职骨干义工 —— 屠钰斐在玉树已经坚持了半个多月,从3月19日一直坚持到现在,主要负责摄影、摄像、采访、写稿、发稿等工作。本来在单位假期已经到了,打算5月2日回京,后来因为自己内心的责任和使命,日期一再更改6号、10号,最后决定坚持到20号,其本人身体条件各方面都还不错,没有高原反应。跟屠钰斐配合的志愿者王晓磊已经在灾区10多天,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必须得回京,因此专职义工冯静将承担前线相关的文宣工作。王海龙协助文宣做摄影。
谢晓咏是仁爱助学组骨干义工,一名从事多年的社会心理工作者,她很愿意参与仁爱在灾区做心理辅导这样一个工作的承担。张泽凯是清华心栈骨干义工,北大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前两天在西安参加法门之光,明日会从当地直接赶往玉树与仁爱团队汇合。
陈永辉作为第二批志愿者去过灾区,4月30日晚因急事返京,明天会带第三批志愿者继续赶往玉树。
祝福,仁爱一行顺利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