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上有明灯——有人点,有人添

(2010-03-30 19:21:24)
标签:

学诚法师

观堂

明灯

丛竹

雪泥

龙泉寺

文化

分类: 俗众弟子

题记: 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我们的内心是否一直感到满足?当我们获得世间鲜花和赞誉的光环时,我们内心继之而来的是否一直快乐?当我们苦于累于世间的种种压力时,我们的内心是否想体验一下完全放松的宁静,那么让我们走进千年古刹,尝试种种静心方法,寻找那个渴望已久的心灵归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nEO_IMG_2.jpg

 

心上有明灯——有人点,有人添

——“心文化之旅”小记

 

  三月二十日,起了一个大清早,出门迎了一面风沙,一天一地黄色的呼啸,伴有寒鸦掠空,惊破沉沉梦。比起昨儿的晴好无风,叫人算是懂得世事难料了。此行往龙泉寺去,想那净土之幽韵,佛法僧之端庄,禅言智语之神趣,一场善的聚会。缘结龙泉寺,令我的心在此际遇中更厚重,更深沉,爱恨圆融之时,更向上向善,生命也就多了一段传奇,一个知己。

  结行者二十余人,都切盼抵达龙泉寺,汽车穿梭在灰色中,驶过荒凉。不太快,也不太慢,就像人的悲苦,结住在愁肠,均匀有速的疼着。然而终有个头的!

  凤凰岭下,车停了,车内人声也消了,人的思绪也收了,外边风沙也住了。只瞧见两三片雪划下车窗,这一点纯净,我想是足以划破天地间迷的昏黄,茫的屏障,可是,明明看着白的雪,沾在人衫上是泥。起先是穿白衣服的人发觉是泥的,后来各自发觉。帽子,头发,脸手脚,鞋子,书包,伞,围巾……都叫注意了一番,无一幸免这雪泥的加持。刚开始是抱怨,后来抱怨的和不抱怨的都被淋了一身泥斑,拍一拍,笑一笑就散了。有的人却不在意这些泥点,也许他们相信,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不经意间,泥会化成灰的,悲愤,怨恨也会如此。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nEO_IMG_4.jpg

 

  来不及多感悟,便步行上寻,很快见到几角翼起的屋檐,碟落在古木参差间,任凭树枝横折曲勾,错落交织,重重叠叠,也遮不住它观世的敏锐,迪发饨心的智慧,和聚合善众的宏愿,就像佛家千年的。尔后,晴云弄日,苍山拨雾,灰石吐翠,秃树枝接天连地,这光景,被铺排得如此贴贴切切,灰色沉淀出一卷遗世的朗朗乾坤,蓄有天作之合的神韵。真不知,这未进寺而遇到的遭儿,又是风沙,又是雪泥,又是朗照的,到底是哪位菩萨在启示,她在哪儿?启示是什么?我终究是个愚鲁人,不得解之。或许这一切只是缘,随它便是。

  进了山门,置身于端庄的时空里,人也变庄重起来,心也宽广许多,每入一扇门,会仰望门廊上的檐,有一种对世间的无限感恩;想到世上无数的门和檐:自家的,朋友家的,陌生人的,有形的,无形的;畅通到每一个人的梦里梦外,温暖,宁和;搭盖在每一个人的人情世情,遮风,避雨;开启于每一个人的迷途歧途,回归正道,向善行事。每见一棵树,一磊石,一叶草,心都生起敬意来,佛门里的树石花草是不同于外边那些的,且不说它们长长载载生于此种清净之地,看着,听着,呼吸着三宝的灵气,单是这春夏秋冬幻化的灵韵,又给这里的佛祖,僧人,居士多少禅机,智慧呢?像我这苦于尘世的郁闷之人,到了寺内,也觉着人生郁闷多余,相信苦海可脱,生死可了。想到此处,方才叹下气来,轻轻松松地走过一段青石桥,桥下定有清清细水在封冻的冰面下流淌,岸处的冰面脆薄,水波涤荡出来,微微浪起的水纹上有跳跃的日光,又像是智慧的目光,烁得人心发亮。

  过了桥,一颗古银杏,一亿五千年的老者,无言地讲述着它身前身后的往来。听说几年前的龙泉寺没有僧侣,这颗古银杏一直没有开花,学诚法师他们入住的那年却开了许多,后来就常开呢。这古树高抵出云霄,树干雄健,多人抱之不能合。西跨院中还有一颗古银杏,只能看见劲节虬枝,盖天蔽日。与桥头的古银杏呼应,一雌一雄,生生不息,顿生恒趣。走在两棵古树之间,仿佛走在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之间,过一扇门,回一次眸,回一次首,再过一扇门,再回一次,再回一次……院外,看不清里头的顾盼,院内,瞧不见外边的怅惘,会是两个人,也会是一个人。如第一道门,院中结满了火红的小灯,这种意境,怕不是很简单,明丽的红色诉说生命的鲜活,灯结在同一张水平的网上,正是寓意众生平等啊,等到漫漫长夜,在风霜中燃着的灯,有的被吹灭,有的徒留一息,有的油尽而枯……无论如何,没有哪一盏可以永恒,只有灭了再点,尽了再添。人的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因为心上有明灯,因为有人点,有人添!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nEO_IMG_3.jpg

灯似人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nEO_IMG_6.jpg

 

  挂单后,入斋堂,堂又谓“五观堂”。堂内人很多,柱子上写着“止语”,“惜福”等字。农民种田,衣裤外沾泥水,内沾汗水。掉地上的米粒再拾起来吃确实还是福气。这里的人吃饭前感恩一番,默默进食,不掉不剩,连沾在碗底的汤也用馒头片吸了来吃。添菜添饭的义工,细心周全,小心翼翼,按人的食量添送。我想,这种吃饭方式既是一种惜福,也是一种惜缘。从五观堂出来,路过一丛竹,竹叶经霜雪形色憔悴,却枯槁中还带有生气,一位师兄说余秋雨的文章霜味太浓,也许就像这丛竹吧,其实是蕴藉着一种深沉之美,怜惜之美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http_9.jpg

 

  接下来好些讲座,讲得很有趣,一时也不能一一道来。但有一事,我的好友,张丹华,法大人文院哲学系的,在五观堂听讲座的时候,看了许久天花板上的灯,灯是网状的半壶型,她说灯光投影在天花板上的是一朵莲花,还用相机拍了下来。可是我没看出来,晚上捧着相片才瞧见,不觉叫奇。于是得到灵感,于窗棂处端详,也拍了一张,远处是夕阳西下,树林被映照得如梦如幻,甚是好看。生活的美景处处都有,懂得生活的人处处可看见美,不会活的人是在活命,豁命。但愿世人有一个美的心境,把苦恼,烦闷当作艺术品,欣赏它,因为它们,我们更懂生活趣味。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9/nEO_IMG_8.jpg

 

  学诚法师是大德大善之人。见行堂里,面对着这位高僧,同学们问了许多,法师一一相告,一问一答,心中飘荡着智慧的雨花,有一种心灵成长,灵魂拔节的感觉。对于政法大学冒昧而来的我们,受到大师热情相待,大师根据他的心意给我们不同的勉励,在卜令强师兄的书上写下“佛心”二字,令其一心向善,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给王丰恺师兄写的是“自强不息”,指点其要自立自强,为求善果,生无所息;还有很多……字很少,意味深长,心意万千,可谓一字千金。我想大师的意思是要我们多做事,少长篇大论。字很简单,单入我们的手指,可是要动用这十指去拿捏人生,创造生活,把握时光,却不是易事。学佛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对待过程和结果。

  有缘相识了心文化之旅组织者张老师,本来我们政法大学来晚了无缘见到学诚法师的。在金龙桥上,对面这23双渴望的眼睛,她听了北大禅学社赵师兄的介绍后,二话没说,就拿起电话开始联络。不一会儿,对我们讲,基本上没问题了,你们先到见行堂院子等待。张老师又去见法师,返回来时面带笑容地说:“你们可以见到大和尚了。”我们一听开心得不得了。后来,老师说,你们有诚心就能感得善知识的加持,心不随境转,该是境随心转。人的心是可以不从时令的。传承几千年的佛法佛音,启迪人们智慧,开拓善良的天国,聚合慈悲的脉搏,怜悯芸芸大众,为苍生祈福,离苦得乐。

  两天过去了,经文记不住几行,美景看不完几许,善人识不了几多……就象我和同修们说的,我是一个从尘世中带着眼泪而来的人,我走回去的时候不再带着眼泪,我要带着让苦难人不流眼泪的灵药回去,大家不必记住我,只要记得有个人不想用眼泪来表达慈悲和仁善。

  龙泉寺,像是我的有缘人,下榻到我的生命中,教我智慧,善良,感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