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龙泉日记
标签:
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3月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8/nEO_IMG_201003080%20004.jpg
有境界有成长
在僧团这么久,上殿过堂,承担,出坡劳动,磨性情,想看看能面对什么样的境界,否则就成过日子了。
三宝地,有求必应,一祈求,境界就来了。
中午,贤满法师忽然走过来,诡异地说,哈哈,刚才我跟贤然法师一起赞扬你。说完他就走了,拿他的钵用斋去了。
一瞬间,开始思维,观察自己,有没有喜形于色,起了什么念头,有没有听到赞扬的话,就立刻高兴起来,迈着轻盈的步伐做事去了。
观察,观察,观察。
确实没有,当然,内心里肯定有很细微的活动,估计是有得意,自己觉察不到而已。但确实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大脑似乎没有发蒙的感觉,思维依然清晰,心跳正常,血液循环正常,呼吸正常,已近中午,肠胃在咕咕地叫,一切正常。
还好,过关,及格。
很快,境界又来了,被法师叫出去散步,哪里是散步,就是批一顿,正好观心。
谈话时,先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表达出来,然后就听法师开批,一路走,一路批。
批就认真听,仔细反省,观察自己有没有大脑发蒙,心里发堵,血液上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看样子,不过关,因为当时的状态并没有完全地、清晰的忆持起来,说明自己被境界转掉了,在那一瞬间失去了观照力。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8/nEO_IMG_201003080%20017.jpg
当时的反省是清晰的,观心是清晰的,感觉有点尴尬是清晰的。恭敬地回应法师的加持的状态,是清晰的。
但是忘记了认真观一下自己的心跳、肠胃、血液循环等等的状态。以及在当下内心深处都升起过什么样的念头,有没有嗔心,有没有不耐烦,有没有苦受,当时没察觉到,事后也没有察觉到,很可惜,那么好的一个境界没有被充分利用。
要是当时能把观照力再提一下就好了。
感觉不算及格。
两个境界相比起来,被赞扬的境界被忆持的如此清晰,而被批评的境界却忆持的相对模糊,说明自己的内心很容易被环境转掉。说明前面的那个境界其实也不及格。好听的就正常,不好听的就不正常。
被批后至少三天里,内心有三到四次波澜壮阔的思维,暗自的辩解,观过,对上殿的状态有影响,对平时的情绪有影响,但这些影响都在观照当中,未曾跑掉。随后渐渐平息。
对出坡的心力有一点点影响,但一读书,一用功,看到心力高的法师,每一样都可以让自己恢复了心力,对承担的心似乎也没有影响,对身体状态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境界中,遇到一些承担的障难,比较笃定,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这个是本,绝不能有松动,哪怕是一点损伤,好在早有思想准备,当下的承担和未来的承担最大的困难不是承担本身,而是能否在障难中,不退心,不妥协,咬牙迎上。
但产生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很想把遇到的事情找个上座法师念叨念叨。性情使然,随后就掐灭掉这个念头。
倾诉耽误时间不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自己内心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去对治,思维业果,思维包容,思维无我,观业忍受求加持。耳闻目染地这样多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来,这个不行,就换一个,换几次,连自己都笑了,这点小破事,至于的吗。人啊。真的挺不容易的。
一个师兄也有了点境界。交流了一下,他去找了上座法师谈了谈,取回了一个结论,是,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境界,无论对方如何如何,你都要反省你自己。
这个斩钉截铁的结论简直就是一个灵丹妙药。取回来,他受用,大家都受用,虽苦,但真的有效果。先把思维牢牢地钉在这个结论上,然后再去深入观照思维,就跑不掉,否则就会有麻烦,白耽误时间和精力。
这个结论也给予自己一个中肯的告诫,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的内心坚强起来,自己的生死自己了,一切外缘都是助缘,自己的内心主动积极地克服困难,承事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否则,靠别人绝靠不住。
班上有个师兄痔疮发作,很苦,吃的下去,拉不出来。在床上折腾了好几天,终于能下地了上课了,课前先跟大家分享了一下他的病情,他说这个病让他思维到这个色身太不可靠,思维到众生的苦,思维到杀生的过患。
大家都沉浸在他的痔疮所引起的思维成果,分享他的心得。
他还有个很重要的思维结论,躺在床上的那几天,没有人能够真正能够帮得了他,反而有个师兄出于好意给他送饭,要求他吃掉,却没想到他的病情只能喝汤,否则吃下去就憋在里面下不来。搞得他很尴尬。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病了,他都必须自己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刻,疼痛,孤独、恐惧、用自己平静的内心坦然接受一切,他自己的事,你可以爱他,怜惜他,慈悲他,但你替不了他。《地藏经》里讲,在地狱里,父子相见也是各自受苦,谁也顾不了谁。
佛陀只能让我们不造业,才能不受报,从因上解决我们的问题,等果报来的时候,谁都没办法,只好自己受。就连佛陀他老人家本人,经典里讲,有一次他去别人家吃饭,没想到人家竟然忘了这回事,外出了,很久没回来,放鸽子了,令佛陀尴尬地吃了三个月的马麦。
佛都受果报,何况我们这些凡夫。
好在这个师兄很坚强,他说以前得了这样的病,就会慌乱,抱怨,内心有压力,现在得了,就比较坦然,安心忍受。
人啊,真的是苦,真的是要好好修行,能不搞人我是非就别去搞,已经够苦的了,看着一个体面的人身,有头脑,有思想,有尊严,可是啊,果报来的时候,别说需要开膛剖腹的大病了,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得了病的屁眼儿就能彻底击垮你,让你痛苦不堪,尴尬不已,尊严丧尽。
所以,以此为鉴,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自己扛过去。过去了,海阔天空。并不是扛不过去就不用过去了,后面还有更多的是非、障难、疾病、衰老、死亡,每一个苦难、艰辛都需要我们现在磨练出一个坚强的、有力量的、自我利益、自我解脱的内心,同时也能够感染别人,给别人带来信心和欢喜的心。
所以,策励自己,要扛,多大的困难都要扛,扛不住也要扛,扛到最后,估计就能无所畏惧。
所以,策励自己,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永不懈怠。
别无他路。
这个雪天,很温暖
三月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今年北京雪量大,也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上午扫出来的路,下午又是一地的雪。僧团没用药石,集体去扫从山门到景区门口的路。受八关斋戒的居士,拿着工具自发去扫寺内的小路,一直到路灯亮起来。
上午8点,客堂按时召开周关怀会。春节法会期间,关怀会停了三周。虽然会没开,贤生法师的关怀却没停,调查一些部组的义工,结果义工的反馈是:“没感受到关怀”。
会议从一段印光大师语录说起:“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贤生法师从中开讲怎么做关怀:“你只知道怎么念阿弥陀佛,不知道怎么做人,具体应该怎么去做、行持。道理学了很多,为什么选择这段开示,非常简短,就容易忆持,记不住行动力就跟不上。”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8/nEO_IMG_20100308%20010.jpg
客堂的关怀会,每次贤生法师都有理有喻的讲很多,用法师的话说,是在训练救生员,训练的内容是统一知见。“关怀就像给受伤的心疗伤一样,给他们温暖,需要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在客堂接待室凝聚爱心的力量。”
对于怎么去关怀,法师一直没有订出具体的内容和目标,只说从身边的人开始。关怀不好做,至少做关怀的人,内心要有力量,才能面对好心不被接受的局面,理由很简单,不知道对方真正需要什么关怀,又没有时间去了解,各人都有本位承担的工作,要么你忙,要么他忙,要么大家都忙。义工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要一下子了解对方的需求,不容易。
法师对于关怀员自身状态,有更积极的见解:“充满抱怨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想温暖别人,先把自己暖化,抵抗外寒能力增强。学了那么多佛法,能不能把佛法当成心灵的防冻液,至少碰上不坚硬。我们的心温暖,就可以释放温暖,就像太阳,人都喜欢晒太阳,因为太阳能给人光明和温暖,别人才会想靠近。用我们自身真实发起爱心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去关怀别人。你去关怀,他还没热起来,你也凉了,热量不足。坚冰不容易改善,为什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体气候改变,他才能改变,抉择有先后,不是不管,不要去回避我们的问题。”
学游泳时,会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有经验的教练,并不急于让学员下水,而是在岸上细致的讲怎么呼吸,怎么做动作,然后让学员下水扶着岸边练习。等熟练了,才让学员到水中去游,游的时候,只是把学到的动作做出来。也有人练的很好,晕水,死活不下去,这种情况,教练会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把人给扔下去,被扔到水里的人,从水中间又急又怕又怒的回到岸上,准备向没事人一样笑的教练算帐时,才发现自己会游泳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8/nEO_IMG_20100308%20012.jpg
哪里有黑暗,我就带去光明;哪里有寒冷,我就带去温暖。
贤生法师,也准备把他的救生员,往水里扔了:“下一步,把你们到底怎么关怀的写一个报告,开始同行之间经验交流分享,把实际做的哪些关怀写出来,关怀日记之类,具体怎么落实做个记录,没有执行不知道做什么了,如果这样不行就考虑换人,希望能够造作,学佛就应该这样,内心是温暖和慈悲的。”
扔之前,给大家打预防针:“即使做善行也不一定感得好报,不要认为我对他这么好,他还这样对我,可以说内心没有力量,也可以说没有智慧。”
开会前,文化部、弘宣部行政关怀员,很认真的开了会,整理出几条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张北平统一汇报。比如住宿组打扫卫生时,门窗通风时间过长,昨天下雪时,有的宿舍开了一上午,中午回去休息时,屋里冷的像室外一样;很多在喂猫狗;楼里的树干枯了,要晒太阳;保护金龙桥,不在上面走车等等。
这次法师没像以前给解决。关窗子,让宿舍人自己回去关;喂猫狗寺里法师经常讲,但是大家不听,佛教有“不杀不养”之说,法师特别说猫狗身上有细菌,提醒了居士们还是以自己认为的“慈悲”去做;寺里的一些义工,也知道这些猫狗并不只呆在寺里,经常到处走,这样免不了带细菌;而且自从猫狗增多后,原来在寺里常能见到的松鼠,很少能见到了,去年有时还能在金龙桥上,看到猫吃松鼠留下的血迹。
基金会的问题,法师从职责化分,隶属关系等方面,理顺了一下,哪些情况,找客堂能解决,哪些是属于部组内部情况,不归客堂来管。
大寮新任组长周金,是关怀员,不想发言,觉得自己不会沟通,不知道怎么做,法师点名才说:最近大寮人手紧张,客堂机动组经常过去支援,人手虽然有了,新问题也出现了,来的人不固定不知道东西往哪放,现在的几个大寮固定义工,除了里边面食、做咸菜,两个给工人送饭的,只剩周金居士一个人在备菜,经常是时间都花费在给大家找东西上了。
贤生法师叫黄元派一名固定负责大寮的义工,每次由这名义工带领几个人去,和大寮的沟通,由这名固定义工专门负责,减少大寮的工作量。
这段时间客堂机动人数比较多,黄元汇报说:“山下来的要积资粮,不管怎么要找活给他们干,第二个会有各种各样问题,有师兄身体不好,下次安排任务就会根据他的情况来安排,尽量以善护他意为好,比如缺东西尽量满足他们。”
法师看着找不到活给人干的黄元说:“你总是喜欢计划,时间太长了,这就是工作效率,要是我就他们先去擦地板,他们擦我就想,大寮需要三个给他五个,人数增加。”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7/nEO_IMG_0308%20224.jpg
回到大寮,周金居士很高兴,这个困扰他的问题,这么轻松就解决了,对贤生法师布置的任务很认真的去做,以前每天早上来大寮,一直到晚上收坡,中午别人休息,他一个人在大寮搞卫生。今天例外,坐到斋堂的桌子前写关怀日记。张换清看到很欢喜,平时劝周居士休息也不听,难得有这个机缘,让他中午坐上一会儿。
典座贤炳师出去了,大寮库房只剩下些土豆、白菜,这几天吃白菜比较多,典座担心总吃一、两样菜,营养不均衡,冒着雪去买菜了,这几天典座师常跟居士一起出坡,提醒到时间一定要收坡,注意休息,多听闻佛法。
晚上文化部、弘宣部、慈善部,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信任”的活动,是由一个拓展训练改演的。抽签选中的义工,站到准备好的高桌子上,然后下面的人,说出这个人的优点,站在上面的人再说出,自己最想突破的一点,与下面的人互动,然后从上面摔下来。活动后,好多人都反应很好,这种信任是很真实的,有一种从团队获得力量的感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