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月3日龙泉日记

(2010-03-04 08:34:21)
标签:

龙泉

日记

现代僧伽教育

仁爱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3月3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3/nEO_IMG_IMG_3994.jpg

 

现代僧伽教育

  从祖师传记和相关著述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僧伽教育方式由其宗派传承而有很大的差别。但都建立在师徒关系上。教育方式讲究耳提面命,通过长期的劳作、学习,师长应机教育、点拨等等方式来造就僧才。

  看起来很多都靠弟子的悟性和师徒缘分。

  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大众对佛教普遍存在偏见和误解,不知道僧侣们在庙里干什么,以为只是诵经、打座、敲木鱼。

  从我们目前在龙泉寺接受的剃度前的教育来看,完全不是这样,更多的是儒家教育,以儒家思想、学说为基础,先进行人格的塑造,然后再进入修学体系,近一年来,没有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众多的佛教教理。

  弟子们根据不同的根器除了要背诵基础的佛教经、咒外,还要背诵《弟子规》、《论语》等传统入世的典籍,观看《孔子传》这样的电视视频资料,接受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

  僧团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除了依靠佛法思想方式、论述的教育,也会有儒家思想方式、论述的教育,相辅相成。 

  古代没有特别的这方面的记载,可能是古代儒家思想在民间有着很深厚的基础,一个合格的出家人在出家前骨子里就有这样的东西,也一直在接受这样的熏陶和教化,出家以后,已然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上去从事更深领域的心灵探索。

  现代人缺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并重视,但是,如何补上这一课,则需要多元化的社会教育,现代僧团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上一次剃度十七人,今年再剃度大致也有这么多,数十人、数百人的僧人团体,弃家舍俗,全身心地投入接受传统文化和解脱教育,再通过寺院系统的弘法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教化,得到相关支持的话,相信可以快速地、有效地对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僧团内部中以宗教的力量强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关怀,以菩萨心做入世和出世的事业。

  其中凡事向己看的因果教义对修行者来说是获得宗教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对社会大众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心灵经验和为人处世的基本能力。

  但凡是社会矛盾,团体纠纷,个人痛苦多是由于对他人的指责、报复、怨恨而不断扩大、发展。最终难以收拾。

  僧团中,这么多凡夫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脾气秉性,不同的文化、教育、生活背景,关在一起,有着多年修行经验的上座法师从不见外现有较大的烦恼。但刚进僧团的,就会有轻微的分歧、摩擦,这些事情要是放在社会上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僧团里就是大事,需要受到严厉的惩戒,要忏悔。

  所有人最终都获得了一个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引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要反省你自己。

  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寻找责任和过失。

  做到的,就能够在僧团里稳定且身心愉悦地努力用功,做不到的,就苦死了。人是很奇怪的东西,往往做到做不到竟然就在一瞬间。当然也有的人慢慢地做到了。有点像钝刀割肉。

  出家,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真正的是重新做人。

  在这个过程中,师长的点拨、调教是一个方面,另外还借鉴了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班级教育制度,通过组织教材,授课,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逐渐令弟子们获得教理和身心上的体验。

  在僧团里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是丛林,还是学院,是丛林,但又有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学院,但又有丛林的教育模式。

  如何接受和理解这种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话的教育方式呢?理解成丛林,估计有错,理解成学院,估计也有错。

  出家,肯定不是来上佛教大学的;出家,也应该不是为了回归古代丛林学习模式,看目前的情形和书上读来的常识,古代信息封闭,僧团在彻底封闭的环境里,那个环境下的弟子就有那个环境下的教法。但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弟子们头脑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和信息,照古代的学习方法应该就会有问题。

  这是一个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交融的过程,而且,丛林的教育方式更为复杂和深刻,它有出世的部分,但是,入世的部分对社会也是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其宗教力量使得这个正面影响会长期、持久地在世间留存,改善社会精神面貌。

  更为直接的体会是现代僧团教育其实也存在为现代学校教育提供经验的可能,现代教育方式可以从中获得所需要的部分,比如德育教育、毅力教育、信心教育等等,甚至于可以获得像如何提高记忆力等细节的经验,寺院里确实具有这些能力,有人通过这种训练获得很好的忆持能力。

  还有如何做事用心,如何不浮躁,乃至于管理秩序等等方面,都有着很优秀的经验和传承。

  还有很多,涵盖生活、学习、工作等等诸多方面,都很宝贵。确实值得教育机构、管理团队、文化团体、传播机构等等通过与僧团正常的交流获得这些经验,以达到利益社会的目的。

  当然,对个人来说,在僧团的熏陶中,也不断地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内容。

  小处可以令自己快乐,大处可以随份随力地帮助他人。

 

可爱的无情

  今天是正月十八,法会结束了,虽然工程部法会让休息一天再工作,农场的几位义工,还是不约而同地到蔬菜大棚去了。从初二开始,农场的几位老居士就到大棚中去育苗、移栽新苗。张绍先老居士,在山下的家中培育了西红柿幼苗,年后租车把西红柿幼苗送到山上。任老居士也培育幼苗,每天上午都要到大棚里去,打开盖幼苗的草帘子、旧被子,让里面的幼苗也晒晒太阳,下午再去盖上。

  农场的义工,有的在来寺里之前,根本没有做过农活,甚至没有见过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到了农场大棚,任居士打开覆盖着的塑料薄膜,告诉这些义工,刚发芽长出来的两片比较圆的叶子叫子叶,刚发出芽的种子长得都是这样,再长出来新的叶子就各具形状,这就能看出是具体是什么菜了。

  任居士指着其中一小块地里的幼苗,让义工自己观察两片圆叶子上的第三片叶子“看它们不一样吧!”

  也真是不一样,新长出的第三片叶子,不是那种椭圆形,而是三角形,叶子的边缘还有小小的锯齿,这些都让没种植过蔬菜的义工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大棚。一位义工形容不断生长的幼苗“就像刚出生的小孩子,一天一个样,特别让人挂念。”

  年三十时,大棚里刚长出来的苦苣,还只有那么一两片、两三片叶子,过了十五再去看,一下子发现它竟然长了五六片叶子了,这些可爱的无情,快速的生长,用它们一季季的生命,滋养着我们的色身,我们该如何回报它们?

 

新年“心”成长

  下午,贤启法师带领文化部、弘宣部、慈善部义工,齐聚德尘居佛堂,召开2月份的月总结会,也算是结束的春节华严法会结行大会。会议由行政吴雨轩主持,除了总结发言和个人体会分享,还播放了回顾本月工作,及春节法会的PPT。

  春节法会,这三个部留在寺里的义工,全部参与到法会中做义工,辅导部、行堂、文宣、录像、结缘光盘制作等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3/nEO_IMG_20100303-2%20001.jpg

 

  最先发言的是几位做辅导员的义工,董师兄、贾晓媛、蔡晓华是辅导员的组长,在这十几天的法会中,全力付出,法会中,贾师兄经常是要起的很早,去叫一些太累了起不来的辅导员;董师兄除了做前台的辅导员,还要做许多幕后工作,累的爬起来了,感叹“承担要有好体力。”蔡师兄在法会前,一直在生病,他分享说他是靠着皈依祈求,把这个法会撑下来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3/nEO_IMG_20100303-2%20021.jpg

 

  弘宣部义工晓燕,本来想做法会学员,在法师的安排下“被迫”做上了辅导员。当他得知因此次法会时间长,且在春节期举行,义工不够,身为常住义工的他就发心要坚持十七天全程做辅导员。可是辅导员的责任不只是领众排班诵经那么简单,尤其对于在家人朋友的呵护下长大的他来讲就更加不简单了。分到他组里的十几位同修中有被称为“三高”的女白领,又都是年长的老居士,偏偏他没有和老年人打交道的经验,每天就琢磨怎么去和这些老居士沟通,结果在法会进行到一周时,紧凑的课程安排及高度的紧张的情绪他坚持不住了,回到办公室向同部组的同修们倾诉,求援。在同修们的鼓励下,他自己给自己打气说:“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晓燕说:“我现在觉得特亏的一点就是可能我诵经的那点功德全都回向到这儿了,很快丁桂莉师姐就加入到我们组来了,问题全部搞定了。”丁桂莉居士和老居士们打交道很有经验,让他轻松了很多,在丁居士的指导下法会结束时,他和这些老居士们相处的已经很好了。

  “生活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要对自己负责。”这是他迎接新年时的心情,拿着话筒的晓燕说到这里时有些哽咽。主持人吴雨轩的一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不知不觉,小燕子长大了,变成一只凤凰了。”

  黄瑞龙在法会中,主要承担行堂,在这期间,去西客站奉粥,去西客站奉粥的时候,黄居士捧着粥,跑出粥棚好远,却一直没有奉出那碗粥,后来同行的王卫把他叫回来说:“离开团队你什么事也干不了”,回到粥棚,没多久就把那碗粥奉出去了。

  还遵照法师的安排,去了部分家在北京的义工家里拜年,分别有弘宣部张北平,基金会王卫,文化部姜涛、董燕君,还去看望了住院的陆春燕,以及前几年来寺院组织大家读诵般若经的周居士。这次春节拜年,黄居士在看别人家的亲情时,想到自己和父母亲关系没处好,反省自己过去的不好态度。

  编辑室温锦华居士,承担法会文宣,开始不是很情愿,想去诵经,后来在法师引导下去做了,中间虽然经历了一些心里的反复,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整个法会中,一直很努力的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3/nEO_IMG_20100303-2%20031.jpg

 

  孙凤梅讲述自己诵经的体会,《华严经》是佛菩萨的境界,以前读经总感觉时间长,现在感觉时间太短。这次读经怀着一颗感恩忏悔的心去读,做梦善知识呵斥自己,醒来后就反省自己,惭愧自己过去对上位的那种嗔恨心,也感受到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帮助我们,以后一定要听师长的话,对自己要狠,对别人宽容。

  贤启法师一直坐在那,听义工们分享收获、反省、体会,在承担中,面对困难时,同行之间互相的拉拔,对佛菩萨的皈依、祈求,在逆境中慢慢增强的对三宝的信心,就像看着一个个学走路的孩子。一点点的成长,都让法师很欣慰:“师长最欢喜的,就是看到大家的成长,每个人都是师长最爱的孩子。”

 

仁爱日记

  在这次春节华严法会中,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义工都有所承担和成长。昨天法会圆满结束后,大家经过短暂休息,很快就投入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凌晨3点至5点,仁爱基金会的红莲、清华、朝外心栈奉粥点都在忙碌着每天的熬粥工作,志愿者王华霖、马军、杨志宏、王欣莲坚守着岗位。

  7点15分,晨起缘念恢复和往常一样,林秘书长在缘念时做了工作指导:“以后每天都要有一个仁爱日记,来记录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个脚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师父说,我们是一拨书写历史的人,写就中国在这个时代的佛教团体的脚步。仁爱文宣是目前的头等大事,我将会亲自指导和督促文宣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为了提策大家的心力,使节日期间略有散乱的心得以回归,仁爱倾听热线也恢复了早晚课制度。早晨8点半,大家共诵一部普贤行愿品,将普贤菩萨的大愿一点一点地渗入到每个人的心田。接着大家一起缘念,倾听热线负责人程彬华分享说:“基金会事多项目多,对于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人,林老师都付出了太多的心力,我们应该努力地工作和学修,让林老师少劳一分神,少操一分心。”缘念结束后,大家一起打扫卫生积集资粮,都干得非常欢喜。

  上午9点,心栈项目组负责人王璐和志愿者张威来到北京丽泽中学,与教育部的老师商谈丽泽中学参与奉粥活动的具体事项,10点55分,又赶往红莲心栈与志愿者刘军、张秀联做工作方面的沟通。晚上7点半,他们又与儿童舞蹈学习班张鲜桃老师及一位学生的家长探讨了《关于儿童及家长如何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的论文。

  蔡晓华居士下午参加了山下学佛小组新年后的第一节课,并以大朋友的身份给几个被资助的学生回信,进行关怀。

  此外,为了答谢关心、支持仁爱基金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的志愿者,号召更多的善心人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仁爱基金会的慈善活动中来,仁爱基金会正在筹办三周年成长汇报会,筹委会召集人刘志峰师兄已经组织对汇报会的策划方案了三次讨论,初步确定在“二·一九”法会期间,地点是在见行堂。

  关于活动地点,师父给的教授还说:“不光见行堂可以接待宾客,包括斋堂、五观堂甚至是室外都可以作为活动场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