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54,505
  • 关注人气:66,1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19日龙泉日记

(2010-02-20 08:39:55)
标签:

宗教

师父

居士

义工

极处

龙泉寺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19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4D7B7600.jpg

 

侍师2、我应该,我能够,我不够

  师父讲发心做事,开示道:

  这个心时时刻刻要有“我能够,我不够”,就是说,这个事情我能够做到,我做的不够,这个心就很厉害,而不是,我做的多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这个心就死掉了。

  能够和不够的前提是,我应该。

  做一个出家人,应该念经,应该用功,应该学习,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能够做到,我做的不够,就可以。你只要把“应该、能够、不够”牢牢树立于心,人的动力就无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人就是因为偷懒,遇到困难退心,意志不坚定。没有愿力。

  师父讲的应该、能够、不够讲的很生动,车上的弟子们会心和他一起大笑。但又延伸出一个问题。师父开演的理路极清晰,拿起来就能解决问题。

  问,我能够,这和慢心有什么区别呢?

  师父答,慢心是看不起别人。慢心是不对的。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只有我一个人是凡夫。(单对你而言)你就看别人,别人跟我一样好,就可以。你不要认为说,别人好,我最差,这也不可能,这会搞得自卑,知道吗,也不要认为说别人都不如我,你只要想着别人跟我一样,就可以。

  师父的这段开示很受用,因为“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只有自己是凡夫”这个理论实在太高,起行就行不起来,所以,师父对我们的根器开演成,你只要想着别人跟我一样,就可以。这样一来,人的关系就会好。

  这就是能起行了,遇到境界的时候,拿起来可以用。

  当晚就用了一下,就能用上,别人跟我一样。思维着就思维到万物和我也有关联。然后就思维到平等心上去了。

  以前经常看到师父和弟子们会心大笑,这下也体会到了。感觉实在是好的很。于是感慨到,对啊,师父,把自己看的跟别人一样。

  师父纠正,不对,是把别人看的跟自己一样。

  贤世法师问,那有的人对别人观过怎么办?

  师父答,你心里这么想啊,不能嘴里说,你跟我一样好,你心里先要安立我应该,我能够,我不够,无常就是说人都会变化的,你总是把人看死了,就会有问题,人是无常的,身体是无常的,人的关系是无常的。

  问,师父,有这么大的力量去引导人心吗?

  师父坚定地答,当然有,一般的人行、住、坐、卧,立必倒,就是说,你站在那里,站久了,就要躺下来睡觉;再一个是,高必堕,再高的都会往下掉,这就是无常的特点。无常啊,就是说一个事情做起来,做成功了,马上它就要走向衰亡,你需要就要去寻求另外一个成功,寻找另外一个目标,你不能说,这个事情成功了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你开车开到最高点,肯定要下坡,要么就掉到悬崖峭壁下,到了最高点,肯定要往下堕落,这就是人生的境界,很多东西,不能走到极处。

  问,那要是不小心到了极处呢?

  答,那就再找极处。所以说,永远没有极处。

  问,师父我们还有几十年活,还能做多少事情呢?

  答,很难说,能干到什么程度了,那就要看我们下面的同学了。历史的东西不会重复,可以借鉴。

  问,我们需要多久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呢?

  答,现在已经产生影响了,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说一下子就产生的,人家会觉得你做的好,认可你,像今天清华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就说我们的网站做得不错,过去人家认为宗教是落后的,现在就不一样了,真正认可你做的好,传统文化传播方面,我们的网站没有只做自己的事情,那样的话,就会越做越小。我们的佛教,我们的寺庙,我们的所作所为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长河当中,意义就不斐。

  问,我们做这样大量的社会性、事务性工作,对学修有什么影响吗?

  答,有什么影响,先要认识什么叫学,什么叫修,你先要搞清楚学修是什么意思,先定义,什么叫学,什么叫修,学什么,修什么,不能很含糊地认识学修,这是表示一个人的理念,表示我们的一种力量,表示我们的所作所为,知道吗,人的理念,人的思路,决定我们的行动,决定你的未来,你的思路很狭隘,老想着你自己,就不会有大的格局。现在各地出家的人越来越少,但龙泉寺就有这么多人出家。

  问,师父,这是因为您的摄受吗?

  师父,摄受是一方面。也不是想摄受就能摄受的。

  问,师父啊,我觉得自己就是被您摄受的啊。

  师父笑;是吧。

  问,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方法摄受弟子啊。

  师父笑,没什么好方法,也有住不下来跑走的。(待续)

 

皈依,学佛的第一步

  下午三点,师父在见行堂五观堂,为180多位居士传授三皈依。师父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解皈依的内涵,以及皈依后为什么要持续的修学佛法,怎么修?

  从山东来的程居士,在听师父讲解三皈依的过程中,泪流满面,等师父授完皈依,不停地给师父顶礼。六十九岁的程居士说,以前也皈依过,但只是拿了个证,没有人给讲,自己念佛念了十多年,什么都不懂。没想到今年到北京儿子这里过年,能在龙泉寺听到师父讲的这么好这么清楚,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大年纪还有这样的福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100219%20075.jpg

 

  一般人会认为,皈依完,我就是佛教徒了,其他一切全部OK。其实皈依并非结束,而是修学佛法完善人格的开始,就像我们要到一所大学去读书,皈依只是选好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真要学有所成,拿到毕业证,那要去学校,到教室里听课才行。

  师父几年前就说过:“龙泉寺对皈依居士的法身慧命,是负责任的。”现在果相已经呈现出来,皈依居士除了到寺里来学习,还可以在自己家附近,把相离近的佛友聚到一起,找个合适的场地,寺里就会派讲师去上课,少了居士们奔波辛苦,这样的共修,还可以彼此互相提策,又容易形成修学的氛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100219%20064.jpg

 

  早晨,贤生法师带居士在大殿前供香,举了一个很形象的喻,来说明修学佛法是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法师讲,好多人会认为我今天供过香了,那就不用再供了。我今天拜过佛了,那就不用再拜了。学佛就像吃饭一样,你不可能说,我昨天吃过了,我今天不用再吃,你需要每天都去吃,才能维持生命。

  这次还有很多是全家一起来皈依的,郑天龙先生原本是想和妻子皈依,结果填表时,上小学的儿子听说皈依,不是他想像的不能再上学了,而是皈依后,如果学习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以祈求佛菩萨,也填了表,和父母一起皈依。齐同同是带着妈妈和姨姨一起来的。

  皈依完的居士,如果想参加学佛小组,可以到学修处设好的登记台前,去填表报名。下午皈依一结束,负责学修的禅兴法师就出现在各位新皈依众前,进一步引导大家如何跟上后续的学修。这次新皈依的信众听了师父的教导,有四十多人现场报名参加学佛小组。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100219%20083.jpg

学修处的禅兴法师

 

  师父主持皈依后,素食店龙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恳请师父接见,师父在见行堂会客厅接见了他们。龙先生和他的朋友昨日已来过龙泉寺,听说今天师父有授皈依,又带来了六七个朋友来皈依。其中餐饮文化公司的刘总昨日来寺庙体验佛门生活感触很深,昨晚一宿未眠,思考人生何去何从?自己经营的公司如何转型为素食公司?上网看遍了师父的博客文章,被师父的人格魅力所感召,经过慎重抉择,今天又一次上山来,要求皈依佛门,皈依师父,先找到心灵的家园,再考虑公司发展,见到师父后一再发愿要为佛教多做善事。

  师父针对他们的问题一一做了开示。

  在座的还有一位龙泉寺常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学试验基地的王洪宾博士,他在有机农业、生物环保方面颇有研究,也向师父汇报了自己来龙泉寺所行善事及未来的一些设想……

  座谈后师父到门口台阶上跟大家合影留念,院子里的一些居士看到也都围过来留影,师父非常耐心得一个个和他们合影,我们说师父下午又主持皈依,又见客人,太辛苦了,有个集体合影就可以了,不单独合影了,师父一再说:“不累,休息过来了。”直到每个信众满意为止。望着师父回见行堂的背影,不觉得心头酸酸的,今天又是忙碌了一整天。

 

 

法会期间的“生日party”

  这次春节法会时间长,意味着一些本月过生日的义工,要在寺里度过今年的生日了,法会处晚上为这些义工集体过生日,过生日的方式很特别,请了主管法会的贤健法师,和负责居士关怀的贤生法师来,主要内容是,法师带领一起诵《父母恩重难报经》。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母亲忍受种种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把自己引领到这个世界上来,又付出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来抚育长大成人。《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讲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种种辛苦,以及为人子者该当如何报答父母如须弥山一样高的深恩。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100219%20100.jpg

 

  郑居士是大寮的义工,已经几十年没过过生日,老居士很感动,直说:“只有我妈给我过过生日,你们怎么想的这么周到呢?连谁什么时候过生日都知道。”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9/nEO_IMG_DSC00993.jpg

 

  诵完经,贤生法师又赶回客堂,有客人要接待,还要给客堂的义工开会,等贤生法师赶回去时,义工们已经看完了法师给准备的“龙泉寺09年大事回顾。”法师和义工讲,要随喜,寺里发生的很多事,因为我们在忙自己本位的工作,甚至都不知道,看这个大事回顾,要去随喜。春节法会寺里一些部组在招义工,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不容易,但是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是师父讲的“安住当下,广结善缘”只有“安住”了,才会去结“善缘”。社会上做人力资源的人,也很犯愁找不到人才。但是我们这里居士是做义工,和社会上还是不一样,我们对人才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把现有的人培养成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