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0,149
  • 关注人气:66,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18日龙泉日记

(2010-02-19 08:37:04)
标签:

宗教

师父

天厨

华严法会

龙泉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1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02.jpg

 

侍师 1、你叫什么名字

  真的是有愿必成。又有机会开车送师父。

  大年初五,送师父去佛协,一路上,师父给讲了近一个小时的开示,涉及僧团沙弥受戒、净人剃度、国际、国内、文学、建筑、历史、觉悟、超越、空灵、无常、无我、传承、智慧等等话题。

  包罗万象,靠脑子全都记下来,实在很难,师父讲这是因为跨度太广,跨跃性的思维。

  所以,一下子记不下来。只能靠录音。

  有一个琢磨了很久的问题,终于有机会找到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还是不懂。

  去年,还住在山下的农宅里,每天上山做早课,然后下山闲居。清晨,巧遇师父,谈了几句,道别时,师父特别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我叫刘书宏。

  师父追问,哪几个字?
  于是将那几个字逐字告诉师父。

  期间也曾遇到师父,但再没有多的交流。一年后,在僧团做净人,预备出家,下着雨,正在屋檐下站着,远远地看见师父和很多弟子走过来。到了跟前,师父忽然转身问,你叫什么名字。

  当下就想,好像有点消息哎,那就不客气了,但畏怯站了上风,没敢,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叫刘书宏。

  师父背着手走了。

  见师父走远了,心想,倘使下次再问,一定不能放过。

  果然,没多久,见行堂在装修,正在里面忙,师父过来,问,你叫什么名字?

  这次,没犹豫,当下纳头就拜,顶礼,答,请师父给起个名字吧。

  师父笑问,我问你,你的本名叫什么?

  心里一晕,这怎么回答啊,心里想答,师父啊,生死流转,我不知道哪一个是本名啊,还是您告诉我吧?

  畏怯又冒出来,没敢多说,正发呆,师父又问了两声。

  心想,算了,还是老实点吧,只好老老实实地答,师父啊,我叫刘书宏。

  师父背着手,飘然而去,走了。

  懊恼不已,心想,下次我要是再见到师父,就先说,师父,我叫刘书宏。看师父怎么答。

  后来,再见到师父的时候,师父正好在山门前下车,赶紧凑上去,本来司机帮师父去后备箱取东西,看到我,就对正要拿东西的司机说,让他拿。

  真是一个好机会,赶紧上前去拿,一个小花瓶。捧着随师进德尘居,把花瓶放下。见师父没有让自己离开,就帮着进去找东西,第一次进去能帮上什么忙啊,瞎忙乱找了一会,自然是什么忙也帮不上。师父让去找贤柯师。

  那就赶紧去找贤柯师。

  一想,坏了,上次的那个问题忘了问了。

  虎年的大年初五,从龙泉寺送师父去佛协,下山,车出没多远,问,师父啊,生死流转,无限生命,哪一个才是自己的本名呢?

  师父斩钉截铁地,没有一丝一毫地停顿说,无我。

  当下有点晕。想了好半天,问,那师父您要是再问我叫什么,我就回答说我叫无我。

  师父说,那每一个人都无我,社会就没有办法生活了。

  当下,还是晕。无言以答。

  师父接着说,所以它是个假名。

  片刻,师父开始讲,春节除夕夜在广化寺的开示,对网站组义工的开示,和元月二号早斋“安住道场、广结善缘”的开示,这三个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没有注意听,主要都是在讲“安住道场、广结善缘”。这些和百法也有联系,如果掌握了,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贤世法师说,我注意到,无我和无常是您一直在强调的。

  师父讲,我是从大乘法来谈无我和无常的,小乘法谈无我和无常是消极的,大乘法谈是积极的,不一样,无我和无常是变化的,变化是一种动力,动力是跟我们的心有关,你的心如果是清净的,那么你这个动力发生的作用就清净,就是善业,你的心如果是染污的,那么你发出来的动力及其行为就是染污的,就是恶业。无常不是说,春花秋叶你看着是无常的,无所作为,无可奈何,一片枯寂,不是这样的意思,这对无常、无我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个是小乘的消极的理解,这个是错误的心相,学大乘佛法要学正确的积极的心相,就是说,你如果不发心,不作为,也是无常;反过来,你要把这个力量善于去引导,就像水一样,水就能够灌溉万物,就能够发电;如果不善于引导,就会泛滥成灾,人和社会都会被这个水淹没掉,这个人的心就是这样,很了不得……

  师父兴致很高,认真地讲,这时候发现,师父在给弟子开示的时候,语气、手势都是如此的耐心与平和,没有丝毫心的高、下分别,对每个人都如此平等,那种发自内心的平等。

  师父后来说,我第一次看到你是在德尘居门口,你来寺里做早课,早课结束后就开车下山,遇到了,你搞写作,一天写多少字。

  师父把那天的情景详细地说了一遍。

  一听,好像消息又来了,赶紧问,是啊是啊,师父啊,您三次问我叫什么名字是有用意的吧?
  师父笑,答,今天再问你叫什么就是第四次了。

  一听,又晕了。第四次怎么回答啊。

  师父接着说,刚好无我。(待续)

 

 

素食文化

  《楞严经》中有“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侣的传统饮食;素食能够在中国推行,梁武帝功不可没,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熟稔深谙佛理,他根据《梵网经》“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葱、韭、芥、兴蕖”;在当时严格实行僧侣食素的制度。

  也有一些在家佛教信众,本着佛陀慈悲的本怀,戒荤食素;现代人重视健康养生后,素食逐渐开始盛行,素食餐厅也应社会需求出现。

  今天北京几家素食餐厅的老板,齐聚龙泉寺,到素食本源之地,来体验寺院生活,他们开素食餐厅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尊重、敬畏每一条生命”。

  贤因法师在天王殿前,迎接这些推广素食护生的企业界人士,天厨妙香素食的张萨女士与仁爱基金会很熟悉,基金会的清华、朝外两个奉粥点,熬粥点就在天厨妙香。觉林素食的老板龙四海,是位居士,这次还带来做公益和养生文化两个协会的朋友,法师很赞赏这些不仅从事素食行业,还经常去放生的人士。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24.jpg

 

  坐在接待室里喝茶,一介绍跟随龙居士来的还有一位餐饮业老板,不是做素食,现在很矛盾,想转型做素食,又不知怎么办?见到法师赶紧请问。

  法师随机给开示:“不要消福、减福,要增福。别把福报消尽了,回头再去培福,把不好的恶业要消掉,众生都爱自己的生命。”

  云为素食的冼冬女士也很想像天厨妙香一样,做基金会的奉粥点,听法师说将来奉粥点会在北京开很多家,向法师请求:“下一个就放我们那吧。”

  觉林的龙先生很沉稳,但是等到参观完基金会也说:“我那也想来给基金会熬粥。”

  中午用斋时,这些习惯了边吃边聊的老板,坐到寺里用斋时,来了电话赶紧挂掉,一直等到用完斋出来才拿起电话打回去。更让他们惊奇的是,寺院里包饺子用的馅,他们以前从来没想过。

  在继升老和尚塔前,他们也排起了队,绕塔三匝,在中线的山路上,同行的居士介绍了寺院为了规划,从魏老爷洞下来,有几位还很郑重的到魏老爷的大石鞋站了站。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54.jpg

 

 

  下午两点半,禅兴法师和大家座谈,听完大家的体会,并就大家的疑问给予解答。

  公益协会的李先生说几年前吃过近一年的素,当时不懂只是西红柿煮面条,思维清晰,感觉很好。但是发现气力不如从前了,后来听人说,吃素要吃一些坚果,才知道吃素也是一门学问。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77.jpg

 

  天厨妙香餐厅的经理张萨是一位信佛多年的虔诚居士,08年听说仁爱基金会设立了奉粥项目,非常感兴趣,就主动找到基金会,愿意免费提供熬粥用的场地和水电等,还捐了很多米、豆等粥料。目前餐厅在清华科技园和朝外大街的两处店面都已成为基金会的奉粥点,每天清晨四点基金会的义工们赶到餐厅熬粥,然后走上街头,将一杯杯热气腾腾、醇香可口的爱心粥热情地奉送给步履匆匆的上班族和附近的居民们。店里的员工们也早都加入到熬粥和奉粥义工的快乐团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84.jpg

 

 

  张萨居士首先分享了参与基金会奉粥项目的体会。“对我触动很大的,一是奉粥项目非常强调恭敬心。之所以叫奉粥,就是供养大众,服务社会,传递温暖,启发善心。二是做事讲秩序。每天奉粥之前都做前行,不断重申理念,让每个义工都带着欢喜心和感恩心奉粥。分工也很明确、细致,一个小小的奉粥车,谁负责车头、车中间和车尾,盛粥、加糖、放勺子、盖盖子、发宣传单页,每个环节谁来做都很明确。奉粥回来,都要做结行,做事有始有终,我们参与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福德,也学会了做事。”

  张萨居士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今天她还带着两个问题来请益法师。首先,如何带动义工学习佛法?由于自己从佛法中受益匪浅,因此她非常希望员工们也能学习佛法,借助佛法净化心灵,提升生命。但是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习经论有困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张居士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做素食餐厅怎样才能如理如法。“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发心和做事方法,我们修的就是有漏的福报,甚至造了不好的业还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和大家都能真正地净障集资?”

  禅兴法师首先非常赞叹天厨妙香所做的善行和心得。“记得2006年开法会的时候,我问给大众炒菜的厨师是哪儿来的啊?有人告诉我是天厨妙香专门派来支持的,在山上干几天再回去。那个时候大家就有这个缘了,现在这个缘瓜熟蒂落。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83.jpg

 

 

  刚才张居士提到,员工目前学习佛法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学习方式可以灵活,因为佛法本来就是要应机,他是什么样的程度,给他上什么样的课,用相应的方式接引他,这是最主要的。包括儒家等传统文化的课程,都可以加进去,缺少哪些方面的学习都可以在学佛之补充进去。学习的进度也不要太快,欲速则不达。总之,多鼓励员工学佛,有困难学不下去的,建议关怀他们,问问他们相应哪些学习方式。

  第二个问题,怎样让所做的善行不变成有漏的善法,怎样避免不如理的做法。同样是做善行,佛教徒与非佛教徒还是有区别的。刚才听到有位居士说,应该当做一种修行来做,我觉得这个说得很好。学佛的人学到一定程度,会有这样一个概念,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我修行的一个辅助的工具,就是我学佛是有一个宗旨目标的。

  佛教跟西方宗教不一样,不是人神二元对立的,而是认为人跟神是统一的。什么意思呢?儒家讲,人人皆可成尧舜,只要你修身养性,积德行善,每个人都可以做圣贤。道家讲,只要我修行就可以成仙,佛家讲我修行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学佛无非是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终极目标,用大和尚的话讲,就是终极信仰,这样人生才有一个方向感,而不是搞了半天,还是困在今天钱少了,明天钱多了这样的问题上。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66.jpg

 

 

  我们的方向感,也就是我们最终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品德,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提升我们的慈悲和智慧,也叫做福德和智慧,使它越来越圆满。这两个都圆满了,就成佛了,人与佛就没有区别了,佛也是由人这么一点点修行成就的。

  知道了人生有这样一个目标定位,那我们所做的都是达到目标的辅助工具。在做事过程中就要思考,怎么样提升自己的人格,怎么样让我的福德和智慧一点点积累,怎么样让我自己利益别人的慈悲和善巧方便慢慢地能和佛陀一样伟大,最终让我的人格越来越圆满。所以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向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的,这个在佛教里叫发愿、回向。

  有了发愿和回向的力量之后,我们所做的善行,积累的功德,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学佛要积菩提资粮,要很重视积累这些资粮。资粮是佛教的概念,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攒路费,攒资本。我要成佛,也是要资本的,我们成佛都需要资本。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8/nEO_IMG_100218%20068.jpg

 

  我们做事的话,要做前行,把握目的,之后要做结行,就是总结,我们做了善行之后要把它和人生目标挂起钩来,这样的话我们做的就不是一件件零散的善行,不是有漏的善,而是能跟我们的目标联系起来,所以我们每天的发愿和回向都是很重要的。把握这两点,所做的就不会变成世间的善法。

  同时,做事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地方都要依着佛法去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一个利益别人的心,把利他的心生起来,把自己的烦恼一点点净化,把握这些,就会避免不如理的地方。如果有不如理的地方,就是我们佛法的知见学得还不够准确,或者说在调伏烦恼和利他方面还做得不够。”

  法师深入浅出的开示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欢喜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法师还带来了师父给大家的问候和礼物——《和尚·博客》留言丛书!

 

 

义工心得分享:华严会上欢喜行

  世间法——正月初五;出世间法——上午华严法会第四会,地点是夜摩天宫,下午直升到第五会兜率陀天宫。
  早晨寒冬气爽,满天星空,众菩萨们各自从房间里走出来,云集于见行堂早课,次第排班步入,遥望华严三圣殿,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此必归佛者,愍念诸众生,汝勿怀疑虑,宜应速摄心,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
  早课后等待过第二堂斋,因昨天授八关斋戒了。
  当我再次进入斋堂时,眼前的境界让我有点恍惚,虽然是华严法会,虽然一会是菩提场,一会是忉利天宫,虽然教理上说如梦亦如幻,应作如是观,但这如此快速的转换有点让大脑死机,斋堂里没有一个人在用斋,还以为我来晚了呢,就很惭愧的问一同修,因为寺院最近变化太快,我有点跟不上步伐了,得知没有到第二堂时间呢,立刻入乡随俗吧,今天是民间习俗说法,初五要吃饺子,于是与几十位大菩萨们一起包饺子,也不知是不是华严法会上那41位法身大士到此一游呢?先不去打妄想了,就听到一位老菩萨欢喜的说:“昨天晚上我还发愁没有人包饺子呢,今天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呢?”我想说佛昨天不是去忉利天宫了吗?从天上下来的大菩萨们,又看大家都在止语状态,我还是自己没事偷着乐吧,三宝地就是殊胜,只要利他发心都会心想事成。另有一上位级别的义工过来说:“那样包会漏馅的,哦!阿弥陀佛!不能说漏!”,我本想接下句的,又止语了,思惟修吧,接着观察修,虽然不能随便说话,但是从思惟修到观察修还是蛮好玩的,心跟镜子一样,一点点擦,一点点明亮,一点点进入宁静喜悦状态。
  上午德尘居文化组这边陆续有山下的各界诸上善人来参观访问。见行堂那边依然是华严盛会,善男人,善女人,佛前东西面列队,恭敬合掌庄严肃穆等待法身大士们入场,佛堂里金壁辉煌,世尊双目垂下,端坐于金莲宝座上,两边上首菩萨是文殊和普贤,此时无声胜有声,观想供养,祈求发愿,让心慢慢契入到安静,恭敬,清净,安详的禅悦气氛中,众目睽睽交集一处,僧团威仪三千缓缓迎面而来,此时此景恍如隔世,是菩提场?还是普光殿?还是忉利宫呢?是夜摩天宫,如《华严经》云: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阎浮提及须弥顶上,皆见如来处于众会。彼诸菩萨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说法,莫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及须弥山顶,而向于彼夜摩天宫宝庄严殿。时,夜摩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于其殿内化作宝莲华藏师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金网以为交络,百万华帐、百万鬘帐、百万香帐、百万宝帐弥覆其上,华盖、鬘盖、香盖、宝盖各亦百万周回布列,百万光明而为照耀。百万夜摩天王恭敬顶礼;百万梵王踊跃欢喜;百万菩萨称扬赞叹!

  僧俗二众于佛前恭敬供养礼拜后有序的端坐于菩提座,罄声一响,大众恭请本师三称,心随所念,从忉利天宫直接升入夜摩天宫,于是就看到他方大王第一个开始赞叹世尊所处之地的种种吉祥!接着是行地主之仪的夜摩天王赞叹世尊往昔种种功德,此时世尊已入宝莲花藏师子座,忽然宫殿里变得广大,如天众所有住处,看来一开始那位天王赞佛所有吉祥是非常正确的,天王都是不打妄语的。
  第21卷十行品是功德林菩萨给我们宣说什么是十行,诵得心潮澎湃,如经云:“尔时,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于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坏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我当尽学诸佛所学,证一切智,知一切法,为诸众生说三世平等、随顺寂静、不坏法性,令其永得安隐快乐。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欢喜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17/nEO_IMG_IMG_4233.jpg 

 

  又如经云:“佛子!此十种无尽藏,有十种无尽法,令诸菩萨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这几天连着诵《华严经》数品,由于自己根基钝,不懂其意理,只生欢喜心好要心结缘,梦里也是吉祥。只是昨天下午诵到《明法品》时增上慢降下去了,卑劣慢升上来了,有点心力低沉,要学懂那么多东西呢,可是不学也不行呀,生死是大,唯一出路就是涅槃寂静了,宗旨目标有了,怎么去走这条慢慢的修行路呢?走在金龙桥上发愁了,于是想到了师长,只要忆念就会刹那感应,于是忆念师父每天推客内容:“贤者高尚的品德,靠贤者替他传颂;摩罗耶檀香气味,靠和风替它散布。”思维一下《华严经》每品开篇都是诸大菩萨赞叹佛往昔的功德,所以经上总说诸上首菩萨与佛有同等的智慧,又如《广》论云:“如在修习,知识功德,暇满义大,三宝功德,白净业果及菩提心诸胜利等,时中所说。以观察慧数数修习此等功德,令心润泽,或令净信,以此作意,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诸白净品,爱乐欢喜,以白善法泽润其心”,看来这经论配合的天一无缝,又忆念师父一推客内容:“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看来还是心外缘法了,修行路上重重缘起,一念一缘起,如果没有善知识引导不知缘到哪里去了?依止善知识是念头的依止,是法依止,不然东想一下西想一下,身在曹营心在汉,业感缘起就出现障缘,时刻要观照自己的心!
  午斋时看到一同修起小烦恼了,于是我把师父推客内容向她宣说,马上见效了!最后我道出实情:“一天不看师父推客内容感觉自己白活一样”,她有点惊讶!
  午斋后看到师父以前的开示,都是两年前的内容了,突然感觉很重要,正是我此时需要的,可是当年我怎么不是这样理解呢?看来这几天诵经净罪集资很快呀!又如《广论》云:“是故应当依善依怙于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数取趣,成佛支缘。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诸现能修者,即当修习;诸现未能实进止者,亦不应以自未能趣而为因相,即便弃舍。”看来大师知道我们众生的起心动念,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又如论云:“应作是思:愿于何时于如是等,由趣遮门,现修学耶?遂于其因,集积资粮,净治罪障,广发正愿。以是不久,渐渐增长智慧能力,于彼一切悉能修学。”心力立刻升上来了,知道了华严境界的殊胜和富贵,不只望梅止渴的状态了,《广论》是不舍一字现为教授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下午我们又要乘世尊威神力加持从夜摩天宫直升到兜率天宫了,这里更殊胜了,云集的菩萨们都是百万亿千万亿的数字计算,珍珠宝贝想什么就出现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