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国之旅随笔(VI)

(2010-01-31 09:05:25)
标签:

宗教

朱拉隆功

随笔

vi

泰国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泰国之旅随笔(VI)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20044.jpg

 

  在泰国,很难将出家人划入被边缘化的人群。这次来泰国,给我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

  这种印象之所以形成,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泰国寺院多,或者出家人数多;也不是因为民众发自内心对出家人的尊重;而是源自于出家人自身的作为。

  在泰国佛教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教育。

  泰国高质量的教育水准,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而泰国学校教育的组成,则分为国立、私立以及宗教三个部分,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前身是大塔寺学院,成立于1889年,是泰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比成立于1917年的国际著名的朱拉隆功国立大学,还要早近三十年。因此,如果说,泰国的近代教育启蒙于佛教教育,应该不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结论。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jpg

 

  自从2004年联合国国际卫塞节启动以来,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在该活动的承办中,就一直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这也有力地说明其雄厚的实力以及卓著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五月份,将要在泰国大城府举行的第七届联合国国际卫塞节的重任,又一次落到了它的肩上。但与前几次主办不同,这次卫塞节的主体活动,将在该佛教大学大城府新校区举行。

  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在泰国有近十余个分校区,甚至在国外,比如台湾,也有分校区,而总部设在曼谷。但,这很快将成为历史。据乾净法师说,正在建设的大城府新校区,将成为它的主校区。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20150.jpg

  为什么要将主校区,从首都移往一个地方城市呢?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而这也是我想知道的。

  确切的原因,到现在我也不清楚。但如果你将来也有因缘,看一看新建校区的状况,那么,我敢确信,这个疑问将会明朗许多。

  那是为什么呢?

  新校区的建设规模,以及无比宽阔的发展空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近十余处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庞大而又气派的建筑不说,数千亩广袤的土地,更是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后来,从乾净法师那里得知,支撑将来主体校区的这块土地,竟然全是一位在家居士供养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20048.jpg

  “这位居士可真有钱!”从广州赶来旁听这次会议的谢居士知道这个情况后,不禁赞叹到。

  “有没有钱不知道,但肯定是有地了。”我笑着说。周围的人听了,也都笑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除了有地,最重要的,还有那颗供养的心。而这,也是所有因素中,最为宝贵的。

  有那份心,没那个力,也白搭。你可能会这么说。

  只要有那份心,必有那个力。这却是我的认识。

  为什么呢?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就是我的回答。

  因此,越穷困的人,越要有舍心,人生方能转为富有;越低贱的人,越要有谦心,人生方能转高贵;越孤独的人,越要有爱心,人生方能转为美满。这,就是人生转机的潜规则。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20157.jpg

 

  “虽然叫做佛教大学,但实际上是综合性大学。”据张主任如是介绍。“但行政人员,以及班主任则大部分都由出家人来担任。”

  “是啊!唯有这样,那才真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大学!”张主任的话,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一直以来都觉得,知识的传授,仅是教育的一面;而环境的熏陶,则是教育的另一面。知识的传授,效果见于一时;而环境的熏陶,则影响达于一生。

  更进一步来看,对于这环境的构造中,人,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了。

  在一个学校里,如能由具有出世精神的人,构成教育环境的主体,那么,一个学校,必然能孕育具有非凡品格的学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30/nEO_IMG_%20152.jpg

  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或许,你对此会不屑一顾。然而,这,却恰恰构筑了我的理想,或者叫做梦想。

  学校教育当为社会发展服务。毫无疑问,这是在当今社会,被普遍接受的教育价值观。

  我当然无意与此主流作对,却也有自己相当不同的看法:学校教育,当为发展学生独立的精神品格服务。这样做,并不是不要学生承担社会责任,而是鼓励学生,选择属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

  这并非空穴来风。想一想,最初办私学的典范,东方的孔子,以及西方的柏拉图,不就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发展的典范吗?

  而这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又何止数千年而加以计量?

2010年1月30日深夜于西四书斋

 

 

相关链接:

父子心间的那根线

心的距离何以消弭

无疆大爱你怎回报

孝悌心的扩散机制

和书生习气说再见

人生因不同而精彩

随感

泰国之旅随笔(I)

泰国之旅随笔(II)

泰国之旅随笔(III)

泰国之旅随笔(IV)

泰国之旅随笔(V)

泰国之旅随笔(VI)

重续未竟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