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5日龙泉日记

(2010-01-16 06:21:49)
标签:

剩饭

太极图

义工

擦黑板

曹居士

大寮

龙泉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15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536.jpg

 

 

僧团故事:享受错误

  打板,又犯错了。

  这回比较诡异,竟然是手表坏了,整整快了八分钟。晚课前,快到时间了,心里一惊,赶紧看表,坏了,这么快时间就到了,赶紧下楼,拿板,掐着表就打。刚打两下,寮房里马上敲出了好几个沙弥师,齐声说,不对,不对,时间不对。

  我一看表,他们也把表拿出来,一对。完了,我的表是错的。

  顿时沮丧的要命,怎么又错了,沙弥师也挺替我难过的,有一个沙弥师安慰我说,明天就不用忏悔了。

  这些日子打板,心里就像上了一根弦,到时候肯定心里就有动静,警觉起来。这肯定是打板带来的好处,人变的敏感,明显是在强制对治迟钝。

  可是,又错了。这是第三次了。非常沮丧,非常难过。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1537.jpg

今天初一,上午十点,上大供

 

  四点五十,垂头丧气地打完板,到了上晚课的时候,时不时还提起这个事情来。下了晚课,行堂提菜时,忽然有想法,不对,我不应该沮丧,不应该这么别扭,不应该哭丧着老脸,不应该让自己的心力往下滑。这个念头一起,立刻开始检省自己的心相。知道自己错的时候,是难过,惭愧,然后的念头就有点不对,有丢人的感觉,再往下滑,就会有更多的念头。

  好在,及时制止了,如果任它滑下去,就会因为怕丢人,而惧怕当众忏悔,然后就会有覆藏心,然后就会生退心,一定会生出算了不打了吧这样的念头来。

  好在,及时检省,只产生了一点惧怕丢人的感觉,后面的都没有生起来,就被我活活地掐掉了。于是,就有一点快乐感,解脱感。

  接下来,好事就来了,反省到为什么怕丢人,怕就是恐惧,出家学习,就是来杀烦恼的,恐惧就是敌人,我得先看清楚这个敌人,我为什么会怕,打错了板,即不会被杀头,也不会扣钱,那怕什么呢?当然,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影响大众,可是已经影响了大众,我苦歪歪的独自难过什么也挽不回来,什么也解决不了,拉长的这个苦脸反而让别人难受,而且,也不是故意的,表坏了而已。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511.jpg

上大供

 

  那我难过什么呢?害怕什么呢?恐惧什么呢?

  忽然心里一亮,不会吧,竟然让我反省出这个东西来,难道我苦歪歪地难过是因为害怕丢人,害怕丢人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向来都是对的,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能力就不会犯错。

  我凭什么不会犯错?我凭什么不能犯错?

那么我是因为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做不到,就有恐惧感,就痛苦。因为要证明自己的正确和能力,就对更有能力更正确的人产生嫉妒,而痛苦,就对不太正确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心生傲慢,于是,也苦。

  就算是做好了,没出错,也会提心吊胆地暂时逃避了恐惧感而已。

  里外里全是自己苦。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540.jpg

 

  人,这是何苦呢?

  那么,在僧团里,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慈悲宽容的团体,是一个人人在努力发现并克服自己的烦恼的团体,这样,我就应该没有恐惧。都已经发心出离做一个四大皆空的出家人,连性命都交给了常住和龙天了,还恐惧什么呢?

  我根本就不应该害怕丢人。

  打错了板,可以分析一下原因,一、表坏了;二、没有做到贤健法师要求的提前十五分钟到;三、在事情来的时候,惊慌失措,感觉时间有点不对,找个人对一对就不会出问题,而是自己先乱了阵脚,没有正念;四、手表放在口袋里,没有像贤志师那样戴在腕上,可能出坡的时候挤着了,造成故障。

  这四条反省出来,以后做到就可以。尤其是遇事惊慌失措最要不得,第一念把持不住,就无法做到处惊不乱,一个人做事,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乱相中的,不慌不乱的本事没有以后会很麻烦。

  想到整理,都很清楚了,那么,我还难过什么呢?还沮丧什么呢?耷拉着脑袋干什么呢?

  但是,内心里面还是有一点点的苦受。不爽。于是,就再思维,理路已经清晰了,道也推出来了,自己再苦,那就是活该了。这是在僧团,做一点事情,都会苦,那么以后广大承担的时候,真正承事师长面对更广阔的有情的时候,遭遇到的境界肯定不是一个宽容慈悲的境界,必定是一个猜疑、诋毁、恶意乃至种种意想不到的境界,如果不把这点苦受搞清楚,搞利索,那么未来肯定没有能力去承担,肯定会干出中途退心,撩挑子这样的事情来。

  于是,豁然开朗。很高兴。就好比从身上解下一条束缚多年的绳索一样。

  哦,原来是这样,痛苦看破了,是可以享受它的,而且还可以拿它找乐,非常有意思。只是还有疑情,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以前就不明白呢?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这么艰苦的方式才能有所觉受呢?而且,竟然花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师长加持,学习,出坡,对境练心等等。

  这个问题,真的是想不通。道理早就听过,贤满法师早就讲过这样的话,自己也跟别人重复过,为什么那时候就没有生出觉受来呢?

  真是奇怪。

  虽然,这个觉受不会立刻解决我的所有问题,在境界和问题到来的时候,我还是会随着习气主动地把已经解下来的绳索再套上,但我相信自己已经有了能力在第一时间觉察到这个烦恼,然后立刻把绳索扯下来,随手扔掉。谁爱要谁要,反正我是不要了。

  这个感觉真是很好。把自己乐坏了。看谁都跟看见亲人一样,高兴坏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541.jpg

 

  晚饭时,贤健法师吃饭来晚了,我憋着乐跟他说,贤健法师,我又打错板了。

  到底是法师,他一听就乐了。乐的比我还开心。

  等他乐完了,我说,明天别当众忏悔了吧,这样老是忏悔,担心别人会因为怕犯错就不敢再打板了。我还是自己悄悄到佛堂前忏悔去吧。

  贤健法师说,好的啊。

  等我自己到佛堂里跪香忏悔的时候,说是忏悔,其实还是去感恩,感恩佛陀他老人家为后人开出这么一个真理来,感恩师长创建道场,带着弟子们做离苦得乐的事业,否则,人还不就是这样左也是苦,右也是苦,一辈子就这样苦死掉。最可怜的是死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同时,也对这个事情产生更大的疑情,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活着,根本就用不着证明自己对,也没有人逼我们也证明自己对。我们只需要好好地活着就行。开心地活着就行。没有任何必要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我们偏偏就一定要证明自己对,自己有能力,一切的言行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而苦不堪言。

  就这么个道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就搞不明白呢,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忏悔完了,也对忏悔产生了新的认识,忏悔是个工具,要保持它的效力,就要适当,忏一次就是一次,直接忏进心里。就要对自己的恶习产生效力,万万不能把自己忏成一个老油条。

 

 

有空洞的冰

  一块冰如果密度很大,很均匀,那这块冰掉到地上后会是完好的,如果一块冰落下后裂开了,裂开的地方一定有空洞;一个团队出问题、断裂开也是因为有空洞,这个团队的空洞是什么呢?

  曹居士为基金会义工做一天的培训,主题就是怎样消除团队中的空洞。下午义工们请了主管贤启法师到现场给予指导。曹居士首先从太极图讲到人的状态,其次讲当人内心有不能释怀的纠结时,外境的各种反应,然后又进一步带义工们深入复习参与和执行力。

  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太极图,曹居士把黑白两色的太极图解析开讲,太极图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平衡状态,因为有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在变化中平衡,阴阳哪一方过盛,都是不正常的状态,中医讲偏阳偏阴为之病。常说精神内守,病从何来,人最重要是脑子,它是需要训练,他与我们的快乐不快乐没关系。

  太极的阴阳是对事物普遍性的解释,而不是指什么具体的东西,太极图阴阳的共同点,就是那两个各据一方的无限点。

  从没有听人这样讲过太极图,不只基金会义工觉得新鲜,就连打了十多年太极的荷兰人Karine也说,听这个课让她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太极。曹居士说过分强调细致会看不清事物,太极体现的是从整体来观察,这是中国人的思维。

  曹居士说人的状态,也像这太极图,一种是积极的,另外一种是消极的;我们要觉知我们的状态,不是觉知在事物过程中。当人积极性盛时,消极的一面就被掩盖了,而当消极性盛时,积极就被掩盖了。人在积极状态,心理表现出的是着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嗔,它是一种向外的能量;而消极状态呢,他是向内的,就是我觉得这很好,不想放开,是贪的相;两种都不是,就是痴。

  人通常处于两种状态,就是非常的所谓参与,不知道在做什么;还有非常的沉,沉在自己里。人做事也是有主动、被动,浑沌几种状态。自我认识就是觉知,只有在觉知的状态下,人才能达到平衡点,太极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不是对立法,而是统一法。我们要觉知自己的状态,喝水要有喝出水味,做人也要有味道,就是人味。

  理论毕竟是理论,怎么去实现这种统一呢?曹居士擦黑板,坐在前排的义工,赶紧上去帮讲师擦,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擦完,回到座位,用手轻轻地掸落在衣服上的粉笔灰。曹居士问大家,他擦黑板时有没有觉察自己的状态,一直跟随的听课的义工,立即答“没有”,擦黑板的是第一次来听课的义工,曹居士拿起黑板擦,给大家示范什么叫觉知,心要跟随着板擦,而不是去控制它;再请一位义工上来,这位动作柔和许多,没有粉灰落下来。曹居士点评说,他在擦黑板时,心会有间断,这样做事时,事里也会空洞。

  当问到谁有纠结时,义工们把衣物组的孙凤梅居士推了出去,曹居士问他的纠结是什么状态,孙居士说:就是提不起力量做事情。曹居士问义工们,谁知道孙居士的纠结是什么时,各种说法都有,曹居士一一归类找理由、认定、分析、答案。都说完了,曹居士问孙居士心中的纠结解决了吗?孙居士回答没有,曹居士告诉大家我们一贯就是这样,其实刚才大家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在说自己想说的,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和对方的问题也没有关系,反而会在对方的纠结上再加上一层,让对方更纠结。分析完,曹居士说,当你把它放下,都扔掉时,是快乐的。

  训练执行力和参与,每个人每天活着有五种真实状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评论员,观众;参与度导致五种行动力;积极、消极、有效、无效、不作为;无知、有知、无所不知就是觉悟。

  佛法真正发现自己的状态,佛陀证悟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一切众生皆具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同心、同在、同德、同知,当下是人与人相通,没有隔阂;心入则灵,灵则通,通则知,知则变。

  当你确切知道你能给别人什么时,你是无畏的。去帮助与我们有关,与团队有关的人,团队中不能统一同心、同在、同德、同知的人,将是团体中的空洞。

  把自己认定的习惯和理由先去掉,你只要功利少一分,自私少一分,就伤害别人少一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337.jpg

 

 

  贤启法师第一次听到“纠结”这个词,对于曹居士讲的内容,法师用佛法诠释,比如“纠结”法师说他理解是“烦恼”,体会扔掉的过程就是爱取舍,法师自己体会过,心会清凉很多。不过法师说他在听曹居士讲的时候,状态是属于裁判员,不像义工们那样积极参与,问曹居士是什么原因。

  曹居士很谦虚,说请法师过来听,安立的是想向法师汇报,只要法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效果怎么样就行了,没有想让法师作为一个参与的被培训人员,所以这个训练的规则没有给法师讲,对法师也没有要求。下次课,法师如果能来,会请法师参与。

 

 

分享拍摄

  下午两点文化部制作中心义工,为了明天上午的讲座,到见行堂佛堂试机位,调音频视频;这次演练,贤启法师鼓励排版组和翻译组的部分同学一去学习摄像,也相当于一堂摄像培训课。

  明天拍摄会有四个机位,一台主机位,在演讲者的正面,两边各有一台机器,还有一台拍全景和听众的移动机位。史居士说,这次拍摄除了明天的讲座,也是为春节法会做准备。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309.jpg

 

  第一次参加学习的同学都有很多收获和体会。董师兄说:“从三角架的设置,到录像机,录音机、电视机的连接;音频、视频的测试等等,以前是吴居士一个人完成的。这些细致、复杂的工作,在十几分钟内就准备就绪,真是太了不起了!吴静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做事有次第,复杂的线路连接,一经他整理,各种设备线路立刻变得井然有序。江涛年纪虽小,可学习的热情高,随学随问,随时动手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各类器材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同学们个个都是我的善知识啊。”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666.jpg

 

  黄师兄说:“红恩师兄很细心、耐心、用心地指导我,以极强的包容心来接纳我。相比之下,在很多的时候,我都会误解他人,或者表现出极强的自我意识。究其原因:只活在个人的世界里,对外在的缘起不了解。通过这次学习,使自己的心胸又扩大了一些,获得的经验是: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产生分歧时,首先是自我反省,是否真正了解了对方、理解了对方?彼此的合作的基础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江涛师兄说:以前觉得拍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扛着摄像机来回走就好,今天一看就郁闷了,需要好多线布来布去的,不过很值得。真希望我们今天的前行准备工作能使明天的现场拍摄顺利、把最好的画面展示给大众!”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5/nEO_IMG_IMG_2289.jpg

 

  居东明师兄说:“学习拍摄很练习目标感、专注力,还可以培养在很多人的环境中,心理不受影响,破除自我,可以看到同学们在承担中的进步,我希求在境界中得到锻炼,茁壮成长. ”

  李会师兄说:“第一次参加拍摄前行准备,感觉很有意思,想到明天能实地参与拍摄很激动,以前是被他人拍,现在终于能拍别人了。”

 

你有吃过别人剩饭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别人剩饭的经验?要把好多陌生人的剩饭,混合在一起拿来吃,估计都会头痛。可是今天,文化部几位承担行堂的居士就经历了这么一场考验。

  负责宣导的贾晓园师兄分享到:“午斋的时候,来了二十多位年轻的客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都很有修养,礼貌周全,让人看了就很喜欢。

  等客人们吃完饭起身走的时候,大家可都发呆了。因为宣导的疏忽,他们不知道在寺院里不能剩饭的事,行堂义工看着他们碗里剩下大量的饭和汤,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暂且倒在一个盆里。于是我就去问大寮怎么办,大寮的同学说,饭菜拿出大寮了!这下我就着急了,对大寮的同学有些观过。怎么可以这么推卸责任?这可怎么办,一点还可以吃,这么多怎么吃啊?正好看到了贤启法师,于是去求救。贤启法师回答得很干脆:‘行堂的同学吃,这顿吃不了,下一顿让大寮热了再吃。’

  我就像撒了气的皮球一样,耷拉着脑袋回来了。但是眼前看到的是:

  李会师兄已经把几碗合的乱七八糟的剩饭菜倒在自己的碗里,正在盛汤。

  我觉得很惭愧,于是号召大家一起把剩下的汤喝掉,大家都很欢喜地配合,不一会儿,汤盆就见了底。

  由于自己不想吃剩饭,和大寮还有法师说话时,口气也免不了夸张一点。现在看着空了的汤盆,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事。

  希望我们能通过这次吃剩饭,和这些年轻人结个善缘,把我们学佛人的爱心传递出去。”

  说道吃剩饭的事,李会师兄分享到:“什么也没想,有剩饭就吃呗,三宝的饭来之不易,十方供养,今天,客人们的剩饭由我们行堂人员消耗完毕了。”她长出了一口气,又补充说:“幸好剩的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