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龙泉日记

标签:
开示等流法师道场得儿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13日龙泉日记
http://www.longquanzs.org/b/wp-content/uploads/2009/12/nEO_IMG_IMG_9496_thumb.jpg
僧团故事:法师的开示无处不在
贤地法师说,跟贤立法师一起出坡,总是有体会。
下午不是搬石头,是把清理景区里的一堆垃圾,这堆垃圾里有建筑工人的生活垃圾,有建筑垃圾,还有很多废弃木块、草绳等,正好可以当柴。垃圾都已冻上,需要先用镐刨开,然后分拣出来,长的木条打捆,短的装在带去的纸箱和袋子里。草绳打成捆。
乍一看,挺大一堆垃圾,沟里面还有很多,一翻,发现更多,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多,什么时候干的完啊。最让人难堪的是,垃圾堆不是石头堆,人都是这样,宁可出汗受点累,也不愿意受脏。那些生活垃圾里什么都有,剩饭菜、臭袜子什么的,很恶心。
第二个念头就是随众,大家都干,就跟着干,干着干着就不恶心了,干忘了。与搬石头比,要轻松多了,也没出汗,搬着搬着,一抬头,那么大一堆垃圾都已经清理完了,就剩沟里的了,净人钱绍俊正清理现场,刘栋拿着个木板子刮路上散落的垃圾。原来堆放垃圾的地方已然成为一个干净的景区场地。想法跟刚开始的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会觉得,不可能,太多垃圾,但经不住大家一起动手,埋头干。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手套都弄脏了,居士刚供养给大家一批新手套,又保暖、又结实,而且还很漂亮。很多人都没舍得出坡戴,当保暖用,有的净人手有伤,就戴了,弄脏了,悔之不迭,好在还能洗。
干完活,大家想起来找贤立法师,还等着他给讲法,他答应搬石头给讲法,搬垃圾就更应该讲啦。可是,人早找不到了。有事忙别的去了。
贤地法师安慰大家,没关系啦,法师很忙,只要大家好好干,以后有的是机会跟大家讲,我们当初发心就是干脏活苦活,现在正是实践自己的发心。
不过,大家也没那么笨,把人带到垃圾堆干活,行持,就是讲了法了。行起解绝吗。讲法不见得一定要在课堂上,也不一定就在石头堆里,也不一定要在垃圾堆里。
听法也很有意思,听出情趣来,实在妙不可言。克服心理障碍,搬完这堆垃圾,就是听得一法。
平时贤健法师带僧团晨起缘念,也有一法。他说,合掌。于是大家合掌,然后一起三称本师。然后他说,同学们,早上好。大家答,阿弥陀佛。他说,各位法师、同学有没有什么事,没事出坡。
见无人应声,他马上转身,领众礼佛,然后走人。
这个功夫可了不得,过去在世间,总是废话一堆,说起来就刹不住,有事没事就说个没完,也不管别人怎么听,自己先说高兴了再说,少说话,多做事,干净利索,就是一法,正好对治掉自己的毛病。
没事出坡,也是一法,以往自己都是没事说话、没事发呆、没事睡觉,没事人就要出毛病。贤超师、贤威师陪师父去福建,回来跟大家分享说,路上见师父有空,就问,师父啊,您没事的时候都想什么呀?师父答,怎么能没事。
贤威师犯怵了,不敢再问。师父接着给开示,怎么能没事,想早斋开示讲什么,想很多问题和事情。
不让自己的生命空过,很多法师都讲过很怀念净人阶段,法师有法师的境界,净人有净人的境界,都是人生的经历,过好每一个当下,都很幸福。万佛城的美国方丈恒实法师讲法时,提到他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给小孩子讲故事,讲一个悬念,然后告诉小孩子结局,看着小孩子恍然明白的样子。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刻。他比喻就好比给小孩子拽亮一盏灯。得儿地一下。就那一个时刻。最幸福,最快乐。
晚上,贤健法师在洗脚,水可能太烫了,不能马上就下脚,正拿脚在水盆里划拉。平时他太忙,风一样地找不到他,这下正好,赶紧问,法师一一作答,一个净人问完了,接着又来一个净人,接着问。法师接着答。问完了,也答完了,水温估计也合适了,正好。什么都没耽误。大家都很欢喜。他讲的是用道心对治习气的问题,听着也有小小地“得儿”一下。
看法师的行持,也算是听法吧。行持不光是搭衣在法堂上的样子,生活中看,也很有意思。当下听来,也有小小地“得儿”一下。我们问题多,是因为心眼绕的太多,顾忌太多,所执太多。
当然,以上的有些听法基本都是学习中的琢磨,不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最后还是跟大家分享一段贤立法师在石头堆里的一段精彩开示。
开示的题为“成佛的加减乘除法”。
加法,就是看似成佛的道路漫长而遥远,只要我们用加法,积功累德,福慧资粮努力去累加,最终就能成功,就好比盖见行堂,看着很庞大的工程,但就是这么一砖一石地也就盖起来了。
减法,每在三宝地做一点事情,就是清除我们的业障,就是减法,天长日久,业障越来越少,智慧就越来越多,是为减法。
乘法,通过广大发心,让我们的福德资粮增长广大,就是乘法,这样的成佛路就走的飞快啦。
除法,你在工地干活,别人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千万不要起后悔心,不要有埋怨心,否则就是除法了,就把自己的功德除啊除的除没了,要随喜,要有成就他人的心。要把功德回向给成就无上菩提。
法师的意思是,总之,生活中,无处不是法。
净人李玉冰把法师的原话都给记了下来,晚上回教室,大家传看,好几个人看了,都啧啧赞叹,多多少少地都“得儿”了一下。
龙泉文化之旅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龙泉寺德尘居佛堂,隐在一片柏树后,从柏油路穿过弯曲的小径,即至佛堂门口,早晨七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医药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民族大学、中央美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八十多位学子,坐在祥和的佛堂里,跟随寺里的法师学习坐禅。贤益法师先讲了什么是坐禅,念头、动作要协调。原来坐禅也不是双腿一盘,想着“我是谁?”就可以的事,如果自己看了几本书就去练,练不好会出问题,这个也要懂得、修过的人指点才可以。坐禅就是坐禅,不能求什么神通,一求就走相了,关键是当下的感觉,人一般都不能安住当下,而是喜欢想过去、未来,想昨天,不能改变,使自己不能放松,对未来的幻想,可是明天又变了,就又想怎么会这样。虽然说不要想,但是规划还是要有的,只是不要去执着。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599.jpg
法师教坐禅
开始坐禅,手表、眼镜先摘下来,减少束缚,要先把右腿盘上来,再盘左腿,两手相叠放在腿上,贤益法师刚讲完,学生们就开始行动起来,有把腿搬上来却放不平的,有虽然搬上来,感觉不行又放下的,有试试不行,干脆就曲着腿的,也有轻松打起双盘的。法师说先不要急,关键是要坐的舒服,身体坐直,然后放松,眼睛半睁百分之二十,看着前面斜下方,视而不见的感觉。动作摆好了,盖上毯子,整体看上去还不错。坐的时候只观注自己的呼吸就好,体会气息从鼻间通过的感觉,不要管它的去来,只要知道它进来出去就好,外面的一切都
不要去管它。
法师说,这还是初级的禅,是让体会一下坐禅的感觉。坐禅时真的能放下,那种快乐会让你欢喜的想笑,很轻松很轻安,但是这种快乐的感觉还要放下来。到了身心统一无对立时,再和环境统一,这也还不是开悟。过去有一个人身、心、境统一,看到冰裂开,自己说见到缘起。坐禅再向上,要发大悲心,我们现在最低限度要能有关怀、帮助别人的心,以后如果想知道大悲心、菩提心的内涵,要去亲近善知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591.jpg
不管得没得禅味,至少同学们都觉得心宁静了。接下来是与师父座谈,师父能抽一个小时与同学们交流,很是殊胜,让义工们大为羡慕这些学生的福报。座谈正式开始,师父没有直接开示,而是先询问同学的情况,根据各同学的介绍和疑问,有的放矢开示。听完开示,学生们又纷纷举手提问,原定一个小时的交流,结果一个半小时才结束。最后,每一个同学都收到了一本博客书,接着去见行堂一起与师父合影。
随后,分批用斋。过堂是寺院对吃饭的称呼,师父以前在开示中讲过,过堂有不执着的意思。在寺院里只要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今天这些大学生们也体验了一下丛林规矩。人坐好后,由行堂人员行堂,整个过程,是没有人说话的,容纳近三百人的斋堂里,只是偶尔有几声器具相碰的轻微声响。不说话怎么添加饭菜呢?用手势示意,用斋前由行堂宣导人员,为大家讲解用斋手势,拇指按住小指表示要一点,用手掌在胸前划一下,或者用拇指按住中指表示要一半,汤粥类的,用筷子在碗的所需要量的位置轻点一下,如果没有表示,就是默认行堂的量,是可以吃完。想要稀一点的,用筷子在碗底轻划一下,样子有些像水流过的感觉,需要稠一些的,就把筷子立在碗中。寺里居士现在行堂是两遍,第二遍行堂是在用斋过程中,如果还需要添加,就像没用斋前一样,把碗移到桌边,行堂人员走过时,就会停下来添加,如果碗不放出来,就表示不需要添加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625.jpg
平时寺里中午都是一个菜,今天大寮特意做了两个菜,用斋人数也增加了一倍多,除了这些学生,还有周末学员和一个诵经班。大寮的义工却是不仅没人感到累,还很欢喜。用过斋碗和器具要清洗,一些周末学员留下来和义工们一起洗,贤健法师用过斋,也到一楼的洗碗的地方,进来后,法师没有说话,挽起长褂,试了试水温,拿起抹布就开始涮,法师的动作很顺畅很轻,蒸米饭的托盘,在大盆里上下前后翻转涮完,没有碰出一点声响。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630.jpg
高校的同学用过斋,立即进入下一个活动——登山览胜,从龙泉寺西跨院的台阶向上,即是凤凰岭中线,中线山势平缓,景点集中,对于体力过的去的人来说,走一趟中线,就像饭后散步,这条线上有魏老爷洞,三佛洞、水帘洞、雄狮峰、继升塔。其实龙泉寺内的千年单孔石桥、古银杏树、辽代大殿遗址,也都是难得的古迹。特别是千年古银杏树,人靠近时,会感到树强大的吸力,在树下呆一会儿,疲乏也会减轻。学生登山不仅感受山的秀美,古老的山洞石刻文化,心的宁静,也让同学们感受,从高处向下望的,那种观顾整体的感觉,从而对自身有了另一种新认识。
从山上下来,是寺院巡礼参观,基金会、网站、编辑、翻译、制作中心,让同学们惊奇的是,寺院里会有这样一个严谨有序的事业系统,而这一切,竟然都是由义工来完成的,这种大爱真是不可思议,通过这些感觉自己要走的路还很多很长,在寺里每次吃饭的那个供养,要对许多人心怀感恩,在登山过程中,从山上看到的影像和山下是不一样,只有走到高处,才能看清走过的路是怎样;早晨起来看到星星,在市里看到的都是成串的路灯,这样明亮的星星,只有远离城市喧嚣,在这里才能看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634.jpg
最后一个项目是在五观堂体会禅茶文化,清彻的泉水注入茶中,一条水线不急不徐,在空中画出一道漂亮的圆弧,候海燕给学生们讲解禅茶的内涵,一杯茶,不同的水,不同的人,泡出来的味道是不同,不同地点,不同的时空因缘,来品这杯茶,感觉也是不同的,茶在佛教内,不只解渴,还可以提神助修行。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13/nEO_IMG_DSC00671.jpg
今天还有七十二位国贸诵经班的成员,也到龙泉寺来体验学修,中午师父和他们合影后,也赠送每人一本博客书,贤满法师带着诵经班成员诵了一部《地藏经》,一起拜佛,大众都很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