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协一日游

(2009-12-12 07:09:45)
标签:

师父

僧团

圣严法师

沙弥

法鼓山

分类: 僧众弟子

佛协一日游

 

     今天早上用过早斋之后,有法师半开玩笑的对我说“凯旋归来了吧!”

  “是啊,昨天给师父录了音,拍了照,今天又可以写报导,收获累累,可以说是凯旋而归啊!”我如是回答。

  有同学问我,这一天去哪里了,我变戏称地告诉他,我出去旅游了,不过不是故宫长城而是“佛协一日游”。但是这一日之游却比游览名胜更有收获,也比游览古迹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佛法的一日游,这短短的一日让我体会到师父的慈悲、精进、惜福和他那种从内到外所散发出的那种自在。更体会到师徒之间的默契,以及由此展现出的僧团之美。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9/nEO_IMG_DSC09583.jpg

  世事总是很无常,有时我们决定好要做的事情往往在一瞬间就可能发生改变,而很多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又会因为因缘的和合而不期而至。而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做事,如何去用心,如何去体会,都包含着甚深的佛法。

 

  前几天就听一位沙弥师说要陪贤甲法师回家探望父母,我当时很随喜他随侍的功德,结果过了两天,突然班导法师找我说是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陪法师回家。因为沙弥陪护多有不便,僧团最后决定派凈人出行,于是才有了在这次陪同法师回家的机会。

  因为是晚殿之后才得到通知,而贤甲法师第二天一早就要搭乘师父去佛协上班的车子过去,所以只有晚上和早上缘念后的时间做准备。晚上按照班导法师的安排,将学习委员的职务和僧团洗衣服的事情交代给班内的其他同学代理。然后匆匆洗澡,准备了一些路上的食品,从沙弥师那里接过他已经准备好的药品,佛像,功课本和录音、拍照设备,就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第二天一早,又准备了要带的衣物,师父的博客和开示录,到客堂拿了一些结缘品,写了假条,便到了八点十分,到了该走的时间。

  虽然师父的车是八点三十分开始出发,但师父向来时间观念非常强,做任何事情都是至少提前五分钟到。所以我们必须在师父提前的基础上再提前十分钟等师父,弟子这样做既是向师父学习,也是在修依师的法门,依师也是体现在生活的时时处处的。

  八点二十分,师父准时出来。这时在门口、在楼下、在车旁已经自发聚集了很多送师父上班和贤甲法师回家的法师、净人和居士。我们随师父依次上车,师父将他的香包交给坐在后面的我拿好,我想这也是师父给弟子承事师长的机会吧。记得看到以前师父的博客上写着:师父和随行的法师要出门开会,有法师特意送了一把伞给师父,随行法师说会议主办方会准备伞,不用自己带。但是师父还是接过来带着,后来师父告诉随行的法师说,我们可能不需要这把,但是送伞的法师需要这把伞,因为送这把伞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师父和同行善友的关心的表达,我们要成全他这份心。我想现在师父也是在让我有机会表达对师父关心和承事的机会吧!我将师父的包放好,就拿出录音笔准备记录师父和法师的精彩对话。可是法师却十分体谅师父的辛苦,只是在开始时将回家的一些打算汇报给师父后,便一直没有再打搅师父。到了佛协,我本来想提前下车给师父开门,没想到师父比我下的还快,接过我递给的包便非常自在的走进佛协的院子里去了。师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样的自在,把握缘起的能力总是那样的任运无间。当大家都想送师父,接师父的时候,师父总会成全大家,给大家承事师长的机会。而当弟子们有事情要做,或者忙着的时候,师父又总是不打搅大家,会很自在、很自然的一个人将所有的事情做好,而不会刻意的要求大家去做什么。

  到了佛协之后,师父便在他的办公室里处理一些佛协的日常工作,我和贤甲法师便到了平日在佛协随侍师父的贤乙法师的房间,贤甲法师先去请教寺里贤丙法师关于回家探亲的经验。我就在贤乙法师的房间坐着,法师说让我自己随意看些书,我却想趁这个机会向法师请教如何整理课堂笔记的经验等事情。后来法师说他要整理一份文件,急着要。我才发现自己把握缘起的能力这么差,原来法师让我自己看书就已经说明,法师有事情要忙,而且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打字,我却没有用心观察,看来一直以来随自意乐的习气太重了,总是不能观察到别人在做什么。《弟子规》上说“人不闲、勿事搅”,我平时背得挺熟的,可是一到面对境界就用不上了,看来自己对境练心的能力太差了。

  过了一会贤甲法师过来告诉我说,暂时先不回家了,过几天再回去。因为法师出家,他父亲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法师回家探亲便没有事先跟家里人说,想直接回去。但是贤丙法师建议他可以先给母亲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后来打过电话得知父亲最近不在家,所以暂时不能回家,于是我们便打算打道回府回寺里。

  师父了解情况后就叫我们吃过午饭回去,因为如果当时回去,回到庙里就赶不上吃午饭了。这时法师分享说:“师父对我们真是太好了,吃饭的事情都为我们考虑好了。令我最为感动的事,我们的事情师父总是记在心上。前两天师父去武夷山开会,那么忙还记得我的身体,因为我的肾有些不好,师父专门发来一封邮件,包括如何治疗,如何按摩,足底以及手掌反射区域等都有详细的说明。记得以前师父曾经说过,‘你们每个同学出家都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啊!’”

  因缘真是不可思议,正在我们快要吃午饭的时候,师父这时发信息过来,说下午两点有法鼓山的记者过来采访,正好我和法师可以帮着做记录,录音和拍照,之后写博文。

  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师父仍然是吃他那面条加青菜豆腐的万年菜,和我们吃的毫无差别。别人供养给师父好的、有营养的东西,师父一律不吃,总是叫法师们带回寺庙,送给大寮,分给大家吃。今天的一箱曲奇饼干和一箱橙子也不例外。

  午饭过后,几位法师聚在一起讨论师父的理念。而且法师们也允许我参加。我就抱着学习的态度,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法师们的探讨令我大开眼界,我感觉眼前的不仅仅是几位修行严谨的出家法师,更像是学术涵养极高的大学教授,只不过在探讨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法师们振兴佛教,弘法利生的使命感,担当感和责任感,以及对师父的思想极为深刻的把握程度。

  中午一点法师们探讨完毕,贤乙法师回楼下处理办公室网线的问题,贤甲法师和贤丙法师要休息一下,因为里屋只有两张床,贤丙法师便拿着一个厚的毛毯要出来睡,让我到里屋。我想我怎么可以让法师在外面沙发上睡呢,于是执意让法师睡到里面去,自己拿着毯子准备在沙发上。这是与贤丙法师一起在佛协的贤丁法师,不知道贤丙法师要休息,也让我到贤丙法师的床上去休息,我执意不肯。法师怕我在外面感冒,特意说我在沙发上坐着会影响他工作,让我到里面去睡,其实法师并不是怕影响工作而是关心我。后来贤丙法师去里屋休息了,贤丁法师知道了以后,我在外面就自然不会影响他工作了。虽然我只是一个准备出家的净人,在僧团的“级别”是最低的,法师们都是出家好几年,经常随侍师父的上位法师,但是法师们都是非常的慈悲,非常的平易近人。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小师弟一样,中午吃饭时帮着买饭,讨论时让我一起参与,休息时也让我睡里屋,让我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我感受到的时时处处都是僧团的温暖,都是师父慈悲的身影。记得以前贤丙法师在博客里写道,因为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冬天比较冷却盖的很单,师父看到后就特意拿了一个厚毛毯给法师盖,我想今天所盖的毛毯那样的温暖,该不会就是师父送给法师的那一条吧!

  中午一点四十五分,师父便穿好黄海青等待法鼓山记者的来访。将近两点的时候,佛协的曙正法师带记者过来采访师父。为了满足他们对良好光线和充足空间的需要,在温度只有五六度的地冻天寒的冬日下午,师父竟然来到院子里坐在椅子上接受他们的采访,而且一坐就是将近半个小时。以至在下午师父在回寺的车上打喷嚏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师父是因为下午采访时着凉,有些感冒了。当时师父穿的不是很厚,本来应该是在室内拍的,可是师父总是恒顺众生,顺应他人之意,即使是自己可能会感冒着凉都无所谓。

  采访的时候师父也是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先问清他们的采访时间,以便使自己的回答不会超过他们的时间范围,耽误他们的行程。而且师父的回答非常的全面,以至讲他们想问的几个问题都在一次回答中都详细的解答了出来,令他们非常的满意。而最令他们震惊,也令我们震惊的是师父在回答与圣严法师结缘的过程时,将20多年来与圣严法师交往的每一个事件,包括时间的年月日,具体地点,陪同的人员,说话主要内容都非常详细而精确的回忆了出来,令在场的人都十分佩服和震惊。

  采访结束后,师父又和法鼓山的记者一起来到会客厅,观看了圣严法师生前的一些大陆行程记录片,边看边回忆起与长老交往的点点滴滴。在看碟片之时,师父的神情有时欢喜,有时凝重,但看得非常专注,话语间流露出对圣严法师的无限崇敬和深深怀念,同时也让我们在场的人感受到,大德之间的那种共同的宏愿和心灵深处的默契。

  最后师父送给他们采访的每一位记者一人一本博客书,并应他们的请求,一一签字留念。走的时候采访的记者张光斗对师父说“法师总是这样的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师父回答是那样的幽默:“没有架子,才不会担心有人拆架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9/nEO_IMG_DSC09630.jpg

  三点半是师父启程回寺的时间,我们三点十分便准备好东西出发,带上师父送给大家的饼干和橙子,来到佛协外院,上车的时候我怕时间来不及,便背着一个大包上车,师父看到了便说“把那个背包放在后备箱里”,师父总是替人着想,怕弟子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背着包累,不舒服,便主动的让我将包放在后面。

  一路轻车熟路,不到四点半便到了寺里,到门口时,我正准备下车给师父开门,递包,没想到师父提前就把包拿了过去,又是很快地下了车,一个人走到了寺里去了。等我们下来,将东西搬下来的时候,已经不见师父的踪影,后来在我们搬好东西到楼上之时,看到师父和许多刚刚收坡的沙弥一起回来,不用说,师父一回来就去工地了。

  今天一早用斋便吃到了昨天师父带回来的饼干。刚才大家坐在下面一起听师父的开示,现在又和师父一起用斋,僧团之美就体现在这生活的时时处处之中,体现在这语默动静的一切有相和无相之中。一边思维着师父开示的法义,一边品尝着师父送给大家的甜甜的饼干,那种法喜充满的感觉让人在冬日体会到如阳光般的温暖的慈悲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丝丝清凉入心的解脱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