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月24日龙泉日记

(2009-11-27 08:25:51)
标签:

居士

法师

干柴

佛堂

德尘居

大寮

北京龙泉寺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1月24日龙泉日记

 

    上午09:00,贤生法师和贤扬法师一同去北京会议中心参加北京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专题会议,参会的有全国五大宗教代表人士、十八个区县民宗委领导,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北京宗教局局长申建军等参会。整个会议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促进了各宗教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国家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P1200475.jpg

 

  栗子园的积雪,在日晒风吹里融化的只剩下沟沟坎坎里的一些点缀了,潮湿的落叶贴在黄黄的沙土上,树枝一根根伸向空中,仿佛要抓住空中飘过云,粗粗细细的枝权上坐着发心来剪枝的居士。自从下雪后,栗子园就开始沉寂了,义工偶而上来一次也是搬东西,山上风大义工们每次也是拿了东西就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725.jpg

 

  今天是雪后最热闹的一天,这些居士是从昌平兴寿上庄来的,每年寺里的栗子树都是他们来剪枝,带队的刘旺居士说,这些人家里都是种栗子的,管理栗子园很经验,他们自己家里的栗子树还都没剪枝呢,为了寺里的这片栗子园把家里的活先放下了。农场义工看到这些居士干活,直赞叹,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原来大家看着树枝繁叶茂觉得很好,等这些专业栗农来了才知道,那些看起来长的很好的枝权是需要剪掉的,不然会影响结栗子,还有四周的一些杂树,也会吸土地里的营养,最好能砍掉。而且这些树需要一个懂的人来指导,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这样树才能长的好,结的果实也才能饱满,做事也是修行,也要讲次第,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那也就违反了次序,事物就没办法正常的运转,随顺这个规律就是在保证有序,管理树也要顺着树的习性。虽然在栗子园呆了快一年了,董立强、王文才还是很虚心的拿上剪枝工具,跟着刘居士他们学着爬到树上去剪枝,任老爷做的梯子,发挥上作用了,搬运方便,用的时候,想要多高就可以调整到适合的高度。从梯子上到树上,居士们或站或蹲倚在树上削剪杂枝,如同在平地上一样。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701.jpg 

 

 贤立法师到栗子园的时候,正看见董立强低着头在砍一颗槐树,法师叫了一声:砍树的年轻人。董立强抬起头后,法师问:砍之前有跟树说吗?那么大一颗树,都有树神的,要和它讲,请他往生善趣去,不能直接就去砍,最好是提前洒个净。听法师讲这些,忽然想起小说“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孙悟空请观世间菩萨帮忙去降伏一个妖怪,到了地方菩萨要用水淹法,孙行者急着催促菩萨快动手,却见菩萨不慌不忙的念起咒来,请山里的生灵暂时离开,当然这咒是不会被要降伏的妖怪听到破解的,让孙行者自愧没有菩萨那样的慈悲心;法师们常告诫义工居士们不要执着事相,关键是心灵的提升,听着简单做到却不太容易,就像今天的砍树,义工居士们想得是砍了多余的树,可以多结些栗子,怎么管理更好,法师的角度则是不要伤害生灵,怎么不与众生结违缘。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720.jpg  

慈悲的贤立法师

 

  贤立法师在工地上也是一样的细致慈悲,曾经有一位学古典建筑的居士说:贤立法师对古典建筑方面,比他这个专业人士懂的还多。可是法师在工地上遇到工程上事,总是很尊重的征求工程师们的意见,连接见行堂区域和东配楼的平台已经建起来了,围墙已经部分完工,依旧是灰色的砖,法师带着义工单纪明和常亮居士,一边巡视一边商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因为这个平台实际是由几部分连起来的,高低会不一样,这些地方要怎么衔接,平台对着金龙桥的拐角,做成什么形状更好看。商量完还嘱咐唐亮居士,一定要征求一下施工队赵经理的意见。义工们都知道大家很恭敬贤立法师,这恭敬原来都是从对别人的尊重中得来的。
  寺院里有人搞建筑,也有人做行政,寺院的行政在推行管理制度时,是如何让义工接纳,又保证彼此的尊重呢,这是文化部、弘宣部行政人员要考虑的问题,这两个部的工作形式,类似于公司运作,贤启法师也就按照公司的做法,在每个办公室指定了一个行政,周行政会议上法师开示道:师父教诫我们管理的核心内涵是服务。因此管理不在“管”而在“理”——不是把大家管住,而是为大众提供最优的服务。翻译组行政贾晓媛向法师求教,如果出现不被接受,反应强烈时,如何做才能如理如法,法师的办法是暂时避开,并且说:我们学佛之人就是要以德化人、以德服人,这样新上山的同行也会赞叹。贾居士听罢直说“绝招”!
  编辑室里的小黑板静静的立在那,上面列着两个表格,上表针对7本博客留言书,下表有关8本龙泉日记,表上清晰地注明各册图书的负责人和进度。编辑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翻阅文稿的声音,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埋头伏案。 
    12月1日要完成7本留言书的文字稿,交给制作中心进行排版,日子屈指可数。这批留言书涵盖07年10月到08年年底师父博客上的留言和师父的回复,每两个月构成一册书。学佛网友们的问题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包,编辑们最初从“海量”的留言中细心挑选,之后进行内容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排章节,然后进行文字编辑。这些工作原本已经完成,但后来需要补充每册书的文字量并且重新编写章节标题。所以,现在要把之前的所有 流程再走一遍,包括增补内容、细分章节、起标题名称、文字编辑,之后进行反复校对。
  时间紧,任务重,而编辑室组建也只有两个月,有几位新加入的同学都是第一次参与编辑和校对工作,“老编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份重任的分量。倪居士和董居士早都把自己的午休取消了,全力改稿子。这时每个人需要的不仅是充沛的体力,更要保持昂扬的心力。面对芸芸众生生活中的忧悲困苦,师父精湛的留言无一不充 满了深广的慈悲与智慧。博客法门,文字般若,能够参与博客书的编辑,何其殊胜,而在承担的过程中,更要让自己有所成长,有所突破。
  虽然工作紧张忙碌,却挡不住这里特有的艺术气息。上午的出坡,依然延续昨天的搬运石子。收坡后,博客书展台的布置又悄然发生了变化,董居士用黑色的石子摆成了一个圆圈围绕着弥勒佛,而正对着弥勒佛的是一粒心型的白色石子——以清净之心,一心向佛,一心求道。在弥勒佛的后面,是一片象征着菩提叶的绿叶,上面有一粒白色的银杏果和两粒黑色的果实,代表着黑白业果,用以提策大家时时观心,念念缘法。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809.jpg

 

  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是每个部组在忙各个项目的事情,随着生活学修的精进有序,学修的课在增加。仁爱基金会随着各个项目组的发展壮大,义工们也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昨天曹老师培训的关于有序工作和学修基础,今天义工们就开始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充满着信心与期待,希望可以把学习的佛法慢慢深入到自己的身语意中,真正的改变大家的生命。同时工作上可以提高效率,学修和工作和谐统一。
  林居士下午给老年关怀来念佛的老居士们引导时,也从实修处启发,问居士们现在有谁是没有不喜欢的人?就是你现在见谁都欢喜。让居士们想想再说,结果都说还有不喜欢的人。接着林居士又问:如果看到不喜欢的人,会不会心里不舒服?会不会起嗔心?居士们都答会。这时林居士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今天就要往生,你最不喜欢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怎么办?这会儿你已经不能动了、躺在那儿,可是你不喜欢的人在你的身边折腾来折腾去,拿你的东西,你怎么办?有的老居士说只管专注念佛,有的老居士说一直回向临终无障碍。等大家发完言,林居士总结了大家的心里:我们大家都有一种侥幸心理,就是认为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其实不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也和大家一样,会有侥幸心里,对我们不喜欢的人,出现在面前时,我们现在就应该想办法,心要不受影响。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788.jpg

 

  林居士曾说过,老年人在这个阶段是个人时间最多,经验最多,人生体验最多。所以应该可以说是最有精神战斗力的队伍。老年人是生命真正的开始,老菩萨现在也很精进,上午念佛、绕佛,下午学习。年轻人看到老菩萨们用功,就更努力了,助学组最近一直在“保定家访活动”的筹备中,王昕居士和陆鑫居士一直在做准备策划工作,今天又和方文昭商量,下午要开一个协调会,进行交流,看到王昕紧锁的眉头,发现一个活动的背后是不容易的,它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这就是共业力量。更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重要。衣物组最近总是有个人或者团体来参与 慈善,这个组是完全没有门槛的,没有时间或者金钱同样可以做慈善,每个人总会有几件不穿的衣服。同样每一个善行的背后,都是有不能忽视的某种力量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2568.jpg

 

  早晨贤健法师给大众授八关斋戒时,开示了安住当下,晚上法师就从当下到大寮去积资粮,法师挽着长衫站在备菜间和义工们切明天早斋要用的菜。昨天晚上法师也到大寮来出坡了,到大寮时义工们正在刷盆子,就和义工一起刷,义工们一边刷盆一边向法师请教起了刷盆法门,法师很谦虚,只是赞叹别人,义工们知道法师身上都是法,做事自然不例外,于是接着请益,法师的刷盆法门果然不一般:刷盆也是有次第的,先刷里面再刷外面,包括提手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刷到、刷干净,还要有适合的工具,说着拿起正在用的抹布说,太小了,面积小也不好刷,刷盆还要有次第,几个刷盆的人要配合好,有有序,第一遍刷完,刷第二个盆的人要跟着刷出来,否则盆子积累到盆里会更慢,不好刷,做事情一定要用到佛法。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4/nEO_IMG_DSC07821.jpg

 

  当看到整个场地有些乱摆放不合理时,又教义工:这样的环境会带给人心里的不舒适,容易生烦恼,一个人的烦恼会带给其他人,其他人的烦恼又会传播,如果摆放的整洁有序,则相反,会带给人快乐,也同样会传播,还具体指点了碗应当放在门口是在待人着想,包括板凳放的时候,应该凳子面对面放才不会脏,整理这些物品也会训练自己的心越来越有序有次第,义工问,要是我前面整理好,后面有人又弄乱了时,就会生烦恼不想做了;法师说:要是再乱了,你再整理,又练习一次,又积一份资粮,佛法就是这样不断的练习。
  僧团上午乙班继续学习师父文章《行出家之道,成人天师表》,当学到恭敬三宝这一段时,禅兴法师讲:“恭敬心稍不注意就容易退失。比如我曾遇到一个境界。有一次我发现自己遇到师父只是合掌,而看到沙弥净人同学和居士们都是鞠躬。我反省自己内心,是觉得自己和师父熟了,可以不用这么客气了。其实这是恭敬心不够了,从那以后我就注意看到师父要鞠躬。我们初发心的时候,恭敬心容易提得起来,但不注意的话慢慢就疲掉了。”中间法师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接待室给客人坐的比较好的椅子,没事不能坐,做的时候反省自己是什么心态,很容易增长慢心,慢心起来了,恭敬心就没有了。只要有佛像的地方,我们的行动就要恭敬,儒家 讲祭神如神在。对法宝的不恭敬是很常见的。比如不洗手就摸经书,或者在经书上用笔做记号,还有大家要注意,用经文或者佛像做装饰的文具等,其实是不适合用的,这都是三宝的形象,不能当物品用。对僧宝的恭敬,我们很容易忽略。我们的同行都是僧宝,稍不注意就失去了恭敬心。对同行观过、乱开玩笑、轻忽放逸,这样内心哪里有恭敬呢?福报无形中就损掉了。我们的听闻规理,自己说话总是希望别人听完,而听别人说话就急着插嘴,这都是没有恭敬心的表现。佛法从恭敬中求。我们平时要关照自己内心,保持一颗恭敬心,从身边的人做起,慢慢扩展到所有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