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DSC06611.jpg
上午僧团乙班学习广论。学习到慢心会影响菩提心的发起时,贤春法师说:“由于每个人都有慢心,所以我们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比如用斋,有一顿不满意,我们就会抱怨大寮怎么做的。但我们却看不到他们为大众服劳的发心和辛辛苦苦的付出。就有可能变成不做事还好,没人提意见,越是发心做事多,越是有很多人挑刺。这样发心受打击,干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因为慢心障碍我们执取别人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反省不到自己的过失。”
见行堂与东配楼之间搭上了十三米长的预制板,这样两栋楼就连在一起了,从见行堂到东配楼就可以从这个空中的桥通过了,将来两栋楼会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僧众修学区,慢慢从空间上体现出师父讲的僧俗有序;工程师王殿生说这是跨度很大的搭建。九点多,移动预制板的吊车就来了,但是因为路窄又有很多弯,司机不想上来了,王居士请司机试试,有树和障碍的地方,他们负责清理,结果很顺利的开上来了。贤日师、王居士跟着吊车公司的人一起测量距离角度,车位固定后,又安固定车的底座,路有些窄,南边的一堆冻土也碍事,常住居士动作快,拿了一根杠子就跟单纪明居士往上撬,还是王居士旁观者清,赶紧把两人叫住,这样撬弄不好人就被闪到下面的大沟里了。两个人回头看了看,转过身把冻土推开,又一个底盘固定好,贤立法师也出来围着车看了一圈,又到上面去看。常住居士把拌好的灰铺在两楼要搭预制板的地方,大吊车拉起十二米长一米多宽的大预板像一个长胳膊长手的大人抱着一个小娃娃。两块预制板放好后,贤日师走到预制板上面去找编号,说好像有一块不对,原来要铺的几块板还不是一样的规格,中间的薄,两边的要厚些上面要砌墙,建筑工程的事,容不得一点马虎。贤日师的眼力真是够专业的,挨在一起铺好的两块预制板,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可是经过确认,还真有一块位置铺得不对。铺第三块的时候,贤月法师也过来帮忙放预制板,前两天还病得挺严重的贤因法师也出来,和贤立法师、贤日师、贤白师一起到预制板上商量怎么吊剩下的几块。一共十二块预制板,今天全部安全到位。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DSC06599.jpg
王居士说:其实这个吊板挺有难度的,预制板长,而咱们空间有限,两楼之间的通道十二米,预制板是十三米,路上又有好多的弯,两栋楼已经建好,吊板的过程中要避开;原计划可能要两天完成,最少也要一天时间,结果没想到今天下午一点钟就完成了。前几天天气都不好,今天不仅天气好,还没风,在吊板的过程中出奇的顺利,不是一定要怎么说,是真的感觉到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持不可思议。
今天基金会组内缘念中,义工开始实施每个项目组乃至每位组员的个人规划制度,刚开始做计划,大家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不过林老师让大家坚持做,同时借助缘念互相督促,坚持三个月就会有成效的。
衣物组今天有一个非常好的缘起,国家建行北京通州支行想携手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共同参与组织扶贫救灾。今天下午14点
的时候捐赠衣物,衣物组邓羽准备热情的接待工作。他们表示非常想参与慈善活动,后来听居士的介绍,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还希望以后多多合作,而且他们的企业员工春节晚会也想与慈善活动合作,这样可以说是皆大欢喜。林老师就为他们介绍了一下基金会的各个项目,而且这种不仅仅是捐赠东西的关怀活动,所有参与者都表示会从活动中收获很多,在处理工作家庭的关系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他们非常开心,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项目可以参与,以后更要多多交流合作了,让我们也感受学习慈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IMG_0135.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IMG_0154.jpg
相比老年组关怀活动的暖流正在无声无息的流淌,前些日子仁爱最小的义工小武回家看望发生意外的母亲,不幸妈妈离开他走了,对于正值青春活力不成熟的小男生一下子备受打击与伤害,于是他们组正在做关怀策划,希望可以重新点燃小武对生活的热情。
助学组正在筹划保定家访活动,对于这次保定受助学生已达到一千多名孤儿,基金会的受助团体增大,任务和策划方式也在尝试着改变,现在准备招募45位志愿者。
大寮义工们备好菜后,坐在斋堂里学习。听一段录音后开始复述,虽然每人记的只是一部分,但是人一多也就全了,这也是共修的好处。师父早上开示刚好说了共修与个人修的区别好处,大家听了后就更加珍惜现在小组共修的因缘,复述完又接着讨论分享,把广论录音讲的法理,和自己的实际体会结合起来,学得有理有据。今天是第一次开始组内自学共修,昨天大家一起讲座以后每周一、三、五学习广论,时间是一个小时,由组长带动。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DSC06589.jpg
在里面的操作间,沙弥净人在备饭菜,馒头一屉屉抬下来后,不像义工往笸箩里捡,而是两个人拎着屉,一个站在对面,撑着笸箩里的沙布挡着,直接倒,一屉馒头,两下就倒干净了。贤炳师今天没过大寮来,因为要负责采购,免不了经常出去,最近的天气不稳定,给冻感冒了,虽然自己不舒服,但昨天出去采购时,为了给大众身体增加热量,特意在市场上选购了干果,准备行堂。谁没来工作,就会问组长,是不是累了病了,请组长去看一看多关心关心,义工请假下山的,只要谁还没回来,就让组长打电话问情况,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他都尽力去给予解决,虽然今天病了,也请净人组的组长提醒义工们一定要按时出坡,不要累着。还请净人带了个问题请大家思惟:“我们护持三宝的意义?”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7/nEO_IMG_IMG_0036.jpg
虽说现在每顿饭只有一个菜,不像以前在云水堂那边,居士们每顿饭会有两个菜,有时可能还会有三个菜,考虑大众承担累,营养也会搭配着。可是下午贤启法师却说:现在斋饭挺好的,觉得从你们过来后,我们的生活都改善了。原来僧团以前的斋饭比现在还简单,实在想像不出来了。
下了几场雪,大寮要经常出去买菜,寺里的菜地只有一点没收的油菜用草帘子盖着,剩下的草帘子义工田志荣、范小娥、王淑云搬到云水堂。虽然冬天菜不长了,但是准备工作也很忙,过了春节就要种明年的地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DSC06549.jpg
客堂里的变化很大,贤生法师回来后,立即投入推行师父的“四个有序”,召开各寮寮长开会后,又让负责后勤的组长毛萍做有关方面的计划方案,对客堂各组当前的情况深入了解后,为了对客房和居士宿舍管理的更好、规范、有序,又请住宿组的王丽华做出相关规划;还说要评优秀奖,给做得好的鼓励,法师给发奖品。还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小记事本,各个小组把做事时的经验、好的方法体会记录下来,然后互相传递和同行分享,这个办法有点资源共享的意思。承担佛事的郑玉琴居士坐在桌子后面用电脑在录入善款数据,郑居士在客堂里是年龄比较大的义工,以前工作也没用过电脑,现在法师要义工们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要懂,郑居士也开始敲起
了键盘,她说有时来的人多,也没时间敲,就先记到本子上,收据是一本用完就要送到僧团,本子上的数和收据相对应,这个是经过核算的,数目不会错,录入电脑的表格中后,以后这些数据就可以在电脑上查找、归类、合计,反正用处挺大的,慢慢来。郑居士的电脑前还新放了一大摞打印好的纸,标题是某月日常行持记录
表,上面是几行小字祈求诸佛菩萨加持,弟子某某发愿每日持诵佛号/咒语、礼佛、诵经、善行,下边是按日期列的一个记数表格。郑居士说:法师让义工们自己要订出修行课程表,要按照去做,坚持下来就会看到自己的变化,内心有了规则,才有力量一点一点去体会,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分享中自利利他。问郑居士是不是这持佛号、礼佛、诵经、善行,每样都要做?郑居士说不是,可是选几项,
也可以是一项,法师就是想用这个表来提醒帮助大家坚持,表格是居士发心打印了几千份,有想要的也对外结缘。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18/nEO_IMG_DSC06565.jpg
贤生法师在办公室里,看到有义工进来,关心的问了义工的情况,说已经让客堂的义工都要把每天的工作事相记录下来,提供给龙泉日记。原来法师在台湾学习的这段时间,每天都看龙泉日记,通过博客了解寺里的情况,一天不看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回来后自然是特别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法师看到义工穿着厚厚的大衣问:大寮给你们发姜红糖了吗?义工说:没有。本来低头收拾东西的法师,有些疑惑的抬起头:“我昨天告诉大寮,早晨、中午每顿要给每人发一袋姜红糖啊?山上寒气重,给大家祛寒。”原来是大寮出去采购时,没有买到这种分小袋包装的姜红糖。
编辑室组内缘念时,行政董居士当众忏悔新考勤表未及时更新,影响整体。编辑刘居士听了董居士的忏悔感觉很惭愧,其实董居士已经把这件事委托给自己了,并且提醒了好几次,是自己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给拖延了,就像早上师父开示中提到的共业、别业,是自己念知力太差,影响小组学修,这样的行为也容易造违缘,弄不好既影响团体修学,又耽误自己的学修。所谓“微小异熟亦障道”,修行路上无小事。
下午僧团出坡的时候,贤轲师找丙班的同学们,把德尘居丈室客厅的桌椅搬到见行堂的客厅,这也是师父昨天指示的。
晚上僧团继续听法鼓山参学报告。
居士在德尘居佛堂,讲师带动学习《孝经》。之后每周三晚上都有学习《孝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