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十一黄金周精进共修法会
10月6日龙泉日记

今天是精进共修的第六天了,很多学员义工最初的不适应也荡然无存了,越来越进入状态。几百人的学修环境,在止语的氛围下,一片祥和宁静。
上午7:00诵广论,今天诵到上士道了,明天最后一天就诵完一部圆满了。8:30,在见行堂的佛堂,师父开示百法第18讲。
13:30集体拜三十五佛忏。拜忏后是诵广论,然后出坡。
晚上有分组研讨交流。学员和义工分别由五位法师引导带动。同时,僧团的乙丙丁三个班也都研讨师父百法开示。乙班是贤龙法师带动,丙班是贤俊法师带动,丁班是贤地法师带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大家听完师父的讲法,都有同样的感慨,就是:“师父就在说我呀”。师父当下指出我们的现行,但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再经过研讨交流的分享,彼此就更能和合共进,就如师父说,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就把一些业障都消除了。

今日听法心得:守护好自己的根门
我们透过眼睛看,透过耳朵听,透过鼻子闻,透过舌头感知味道,透过皮肤感知冷暖,透过思想分析辨别,这些五官七窍都是我们接收外界信息的窗口,而我们的心就是这些信息的接收器、录音笔,通过这些管道接收进来的信息再通过意识的作用就全盘装到我们的八识田中,就像刻录成型的光盘一样。
这几天师父讲法中,就是从五蕴讲起,先讲了眼识,再讲了耳识,以及眼识、耳识与心是什么样的关系,对于修行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消化这两个问题,今天上午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王国,那心就是我们这个王国的国王,而五脏六腑就是心王统领下的文武百官,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心王的通讯员、传令兵。国王与他的文武百官互为主仆,主靠仆来辅佐,仆靠主来统率,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此即心王心所。
眼耳鼻舌身意本是心王的驭使,可是如果心王软弱无力,昏溃涣散,就无法掌控他座下的将官,座下的将官就会各自为政,放任自流,纵情于五色五音五欲之中,于是乎,就造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的狂乱状态。所以要想当好自己的王,必须防护眼耳鼻舌身这些根门,不让五欲乘虚而入,喧宾夺主,此即为修行。

师父在讲法中也这样讲到:我们看到的种种,听到的种种,我们都会判断、分别,这些判断和分别就是录入到我们的八识田中,储存到我们思想的库房里,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所以透过眼睛和耳朵吸纳进来的信息就会干扰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看到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听了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的心念就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平时因为散乱,并不发觉,而在清静下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的跑出来。
平时我们的眼睛、耳朵接收了太多的杂染的东西,时间久了,这些眼尘耳尘就变成了尘垢,严重的就变成了坚强的泥巴,使我们的内心晦暗不明,这就是无明。要想使尘垢去除,重现原有的光明,就要除尘除垢,一般的水是不管用的,只有用佛法的大悲水才能化开坚固的硬块,污垢严重的难以化开,只好到地狱里,通过地狱之火来融化了,这也是一种除垢的方法,也就是消业。

虽然五境都属于色法,但离开色法,想修行是不可能的,我们听经闻法,都是靠眼睛看,靠耳朵听。如何善加利用色法,从色法到心法。
所以五蕴也是修行的法门,观世音菩萨千处有求千处应,就是修耳根圆通的结果,一门通门门通,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善假于物,就是因为执着,正像师父讲的:我们遇到一个境界,就会把其他的境界忘掉,把其他的功能、把心忘掉,而有智慧的人六根都能起作用。所以我们要善假于物,使其成为助道之缘,而不能成为障道之门。
慈幼组: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法会中有一支特别的小队伍,住在居士楼二楼,由十几名小朋友和三名大朋友组成,这就是慈幼组。经常出入居士楼的同修一定对他们有很深的印象,他们的房间总是充满了欢笑。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信佛学佛,并且家里都有很好的学佛环境。此次法会负责照顾他们的两名女义工和一名男义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还都是孩子。
到他们的房间去,总会觉得很温馨,充满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这些孩子里面年纪最大也只有12岁,最小的6岁半。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可能是被义工们照顾的很好,他们发心也会相互照顾以及照顾别人,有人进到他们房间做客的时候,他们会拿水和他们的零食给你。可能是在这个殊胜道场的缘故,孩子们都很懂事,在午睡的时间里,有的人不睡觉,说话声音略微高了一些,其他小朋友就会“嘘”的一声来提醒他。

平时孩子们都做些什么呢?他们在这里一边受到很好的熏习——学习《弟子规》,另一方面做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特有的游戏。在安排学习《弟子规》后,他们还要写作业、跟伙伴之间做游戏,还有一个大投影供他们看动画片。另外寺院还专门给他们配了一台笔记本,他们之间有时候也学习用笔记本电脑做事情,年纪稍大的小朋友会带着其他小朋友用新学的软件做一些小东西,相互分享。

照顾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的韩雪松师兄是这里的老义工了,大家都说他很有孩子缘,其实他跟孩子们相处很有一套。孩子们在山上的生活基本分为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导孩子们学习习惯两方面。而一个男义工要做到细致入微实属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照顾更是事无巨细,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们的小要求。房间里有很多零食,有的是寺院送来的,而有的则是他自己掏钱买回来的,而且都是些坚果一类非常健康的食品,桌子上也有蜂蜜和冰糖,这些都是为了这次圆满完成工作特地为孩子带上山的。秋天比较干燥,早晚又很凉,蜂蜜冰糖水可以润肺去火适合给孩子们喝。不过在这5天以来接连有孩子生病,他很着急很心疼,他说这样的感觉就像自己家的弟弟妹妹生病了一样,看着他那么耐心地给安慰孩子,给孩子吃药、照顾他们,作为家长,我们都惭愧得很,在家里我们都没有这样的耐性对我们的孩子,雪松说,因为小时候母亲就是这样照顾我的,所以长大了,我也学会了这样照顾别人,这是一颗充满了童真的心灵。

在教导方面,他主张带领孩子理解《弟子规》,而不是硬生生的背诵,让孩子活学活用,而且他的经验是把写作业和做游戏一定要分开,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好的性格习惯,用自己的行为感化正是顽皮时期的孩子们。“孩子们调皮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玩儿,而并没有什么恶意,我也曾经年幼过,我也曾经顽皮过,是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更好的为他们着想,照顾好他们,这样他们来参加法会的父母也会很安心的精进修行。”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直率、很善解人义的人。
他想借个相机,中午午休之后他想带孩子们去晒太阳照照相,让我们祝他们几个大孩子小孩子每天都能过得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