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14日龙泉日记

(2009-09-15 05:31:05)
标签:

居士

法会

栗子树

张厚生

龙泉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9月14日龙泉日记

 

9月14日龙泉日记

 

    上午10:30,贤龙法师和张厚生居士在山门前正在卸车,车里是刚运回来的四袋豆角、四箱瓜,这是贤龙法师的妈妈供养的。法师的家在吉林松原,每次供养都是托运长途车,然后寺里车去接货,司机张厚生说,这样的供养,他已经接了五次,对于如此虔诚的做供养,是赞叹不已。贤龙法师负责僧团的采购,同时库房管理也是法师在承担。张厚生居士承担采买工作已经有将近3年,最初也是一直负责寺里居士这边大寮和库房的采买。他说与贤龙法师一起出车采买,已经有将近一年了,法师总是照顾他开车辛苦,经常让他在车里休息,自己一个人去采买。现在,居士这边大寮的采买由大寮组长李富明负责,现在一般都是送货上门。库房的日常用品采买是库管于清华居士负责,一般也会请上山的居士,方便的时候带上来。而僧团这边的采买,目前就由贤龙法师负责,因为僧团会开车的几位法师,都身兼数职,一般很难有时间开车,于是贤龙法师也有一段是自己坐车外出采买,后来渐渐才有居士这边张厚生出车出去一起采买。相对以前来说,张居士需要出车采购的事情,已经减轻了很多。同时,张居士也是寺里的讲师。有着生活中的不断历练,讲起课来就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切身例子。

 

9月14日龙泉日记

刚运回来的菜

 

    今天周一,下午放香。大寮的同修用难得的半天休息的时间,集体到栗子园去打栗子。树影里是一张张阳光的笑脸,捡好的栗子剥出来晒干,等到法会的时候结缘。栗子树上挂着咧开口的沉甸甸的栗子,站在栗子树下,不经意间就会被掉下来的栗子砸到脑袋,虽然没有被认证为开悟,但贤明法师说,砸一下,也是消业。贤明法师一脸灿烂地坐在栗子树下,正在筹备如何做一个有关栗子的宣传海报。面对今年的栗子丰收,法师正在满脑考虑的是栗子事情。

 

9月14日龙泉日记

咧开嘴的栗子

 

    今天是锄草圆满的一天,下午两点,进行了锄草工作的结行,任老爷子说:前天早晨缘念和大家分享锄草工作,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不应该我一个人得,功德是大家的,所有来参加的人都有份,就算来刨半天的人,功德也是一样的,接下来还要把没有树地方的草刨掉,打栗子,天冷后还要剪枝。开完结行会,任老爷子又带着组员继续编筐。

 

9月14日龙泉日记

学习编筐的乐趣

 

9月14日龙泉日记

捡栗子

 

9月14日龙泉日记

郝居士也带着一群人来捡栗子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够承办的,需要一群人共同协作来完成,一个团体也许就是这样形成的,因为一件事把一群原本毫不相干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又在做事的过程中拉近彼此的缘分,然后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会时时出现,提策拉拨自己,无限生命历程也因为这样目标渐趋一致的一群人,而发生改变,清净和合的师友环境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

 

9月14日龙泉日记

满树是金灿灿的银杏果

 

    栗子园里挂满了成熟的丰收,同样,在千年银杏树上,也是挂满了银杏果,熟透了银杏果在一阵风扫过,满树的果子就往下砸,把树下的铁皮屋砸得咚咚响,下午本是放香的时间,寺里也显得很宁静,但流通处的几位义工,不得不集体出来捡银杏果,掉下来的银杏果,很多都是把里面的银杏直接砸出来了,于是地上就是黄色的浆,还有异味。把银杏捡出来,把地面清理干净,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持续做的。

 

9月14日龙泉日记

流通处

 

9月14日龙泉日记

清理掉落下来的银杏果

 

    天气渐凉,住宿组的王居士和范居士今天开始撤蚊帐,并且洗干净叠好,以备明年再用;床单、被罩也进行了清洗,以备十·一法会用,两个洗衣机不停的转着,因为寺里有些房间住宿的人流动性大,为了大众的健康,两位老居士很认真的进行清洗,楼上楼下忙的很欢喜;贾居士和李居士拿着本子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作备品登记,哪些灯坏了,需要更换维修,水管是不是完好……这次法会,很多后勤工作都由山上的常住义工来承担,十·一期间,会有很多居士,赶来参加法会,来一次不容易,即便是北京市内的,平时要工作,也难得有这样一次静修的机会,填表时常住义工们很多都主动填了义工表,发心来做护持工作,因为大多都是在原岗位承担,对工作熟悉,一边进行日常工作,一边也开始都在做十·一法会的前行准备工作。

 

9月14日龙泉日记

话筒架

 

    云水堂下搭起了几个长长的细杆,下面挂了一排形状看起来像启瓶器,样子又很怪的东西,不晓得是做什么用,看着这些东西正在琢磨,后勤组的杨秀华居士刚好过来,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是话筒架,买的是黑色,因为见行堂的主色调是白色,为了整体协调,所以用漆喷成白色挂在这里晒干;杨居士现在负责居士后勤的工作,在寺里各处都能看到她急匆匆的身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