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龙泉日记
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中国16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今天迎来第25个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走入佛门,得到以法为引导的师长,那更是引向我们究竟解脱的善知识。龙泉寺的法会经过逐步的完善,在法会组织架构中专门增加了一个“请师组”,每次的法事活动前,都有专门的义工去迎请法师,义工身披“尊师重教”、“感谢教我解脱的人”的红色绸带,让大众都能因此种下尊师重教的因。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很容易想到寺里的讲师们。讲师张晓东居士最近通过带动晨起缘念,很有感触。虽然她以前也是教师,但离开讲台已近两年。晨起缘念是由寺里的讲师轮流承担,虽然每天早上只是短短的二十分钟,但也不敢掉以轻心,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争取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开始。
张居士在分享中谈到:“教学相长——孔老夫子的话真是没有错,我在备课讲课过程中,自己收获特别大,一次次温习着师父的种种功德,在讲到《唯一的推辞》一文中,我被师父的悲心愿力所感动,师父对于所有的职务并未争取,缘来了就承担,不需要的时候就走,师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佛法、为了僧俗弟子、为了济世利民。我突然有个灵感:一轮金色的太阳,散发着无数光辉,那是师父的功德。于是,晚斋后,我便开始设计第二天晨起缘念的板书:先画一轮圆圆的太阳,涂上红色写上四个字‘师父功德’,太阳外围是一位法师借用夫子话来概括师父的品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四个词写在太阳四周代表着光辉的线上。等到上课的时候,就让同修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太阳的勾画,同修们非常踊跃,写出师父二三十条功德,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同修举手要说要写,但这小小的黑板已经不能盛下了……是呀,在弟子们的眼中,善知识的功德如和煦的阳光一般说不尽道不完,让我们记住那些还没有说出来的功德。

变幻莫测的云彩
昨天,我在讲《浅浅接触,深深感触》一文中,知道师父在06年初的时候,就曾经发愿要给僧俗二众开示一百座佛法,师父说:‘……但能否完成,要看大家的福气。’我看了后,就去DVD组找负责的同修询问了解相关情况,对师父开示做了一个统计:师父从06年元旦开始,‘感悟人生’10讲,‘苦乐人生’12讲,‘认识人生’10讲,‘心的世界’13讲,‘人民大会堂’1讲,‘北大、人大’4讲,总共50讲。也就是说,四年时间,师父的愿望才实现了一半,可见我们众生的福气还不够啊!我们在晨起缘念的时候大家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的同修说是我们对法的希求心不够,对法不够恭敬;有的说,大家的资粮没有集够,人与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法;一位师兄回忆法师曾经说过的一点:“你要想感得师父讲法,就得把师父讲的法一条条做到。’师父开讲百法时,打算讲一百座,现在讲到第十三讲就停止了,看来,我们之所以不能感得师父继续开讲,是因为我们共业的福气还不够,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对于师父讲的法还没有很好去实践,比如:平时的研讨、学习广论、承事三宝、上早晚课、吃饭洒扫等等,想到这些,我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持,是否去好好实践师父所讲的佛法了?
在博客《缘随愿来》一文中讲了师父开办博客的目的,师父说:‘如果我的博客与其他博客、网站有些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因为我尤其注意佛法的生活化、大众化,但又要具足佛法的精神内涵。现代人关心生活,在生活中体会佛法,这样大多数人才能接受。’师父早在06年就已经规划出未来弘法的蓝图,以现代化网络手段来弘法,凝聚共业,让更多人与佛法结缘、种善根。而且师父特别强调信心和发心是办成一件事的关键,发心正确,坚持做下去,外缘一定会随着我们的心业力转变的。
我读着这篇博文,思考着怎么来带动大家分享,师父弘法事业一步步走来,四年时间,师父的愿心一点点在实现,现代化网络弘法平台的建设一个个出炉:博客及博文书、中英文网站、中英文推客、论坛等,体现了师父善巧利用现代化工具来为佛教之所用。
我做了一个简单统计:
博客及博文书:06年2月博文开通到今天,共出博文2781篇,网上点击量为三百九十多万次,马上突破四百万次。配套出的博文书共21本,第一套7本,留言7本已经出版。第二套7本马上上版印刷。师父的很多弟子都是博客接引来的,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龙泉之声网站:08年8月8号开通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读者点击浏览。分中英文网站,每日更新数篇文章,宣传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把接引的众生又扩大了一个群体。具不完全统计,主力专兼职义工编辑七八十人,参与过网站的有500多人。凝聚了国内外各种人才。
推客:09年4月1日开通。这种方式传播信息速度快,介绍师父最新行程及佛法典籍等优秀文章,现在已有固定‘粉丝’八百多人。
仁爱慈善基金会网站:配合基金会捐衣、孤儿助学、社区奉粥、突发性灾难救助、倾听热线等做宣传报道工作。
龙泉论坛: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提供网友修学佛法,交流工作、生活、社会等问题。
这样一统计才发现,师父的眼光深远,弘法格局早已在心中制定。师父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台湾分会期间,在法鼓山惠敏法师那里第一次看到推客弘法手段,立刻决定返京后也开办,师父说:‘每件事要做好,要花很大心力,我们要做点对佛教有益的事,现在时代重视文化,佛教界也应重视。文化要有表现形式,要有作品、产品,要有这时代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形式。’师父还特别强调:也不是所有人轻易能做,没有足够的因缘条件也不行。佛法、组织、技术还有长远心。佛教事业最后靠坚定不移的信心才能做下去。”

有承担就有成长,还需要发长远心。接待部是离大殿最近的,担起了接待每一位来寺的善男信女的重任。接待部分为客堂,流通处,经书结缘、香灯等组别。最近流通处进了一批秋天的居士鞋,大小号俱全。香灯处每天带动大家做广大供养。一段时间就需要做一次酥油灯,洗灯具也就成为一项工作。这次看到两位老菩萨和韩旭的妈妈在洗灯具,一种环保的洗法,老菩萨把废弃的锯末捡来,用来擦灯具,既去油又亮,还省水。香灯处义工赵玉蓉夸他们开智慧了。经常供灯发愿,也是增长智慧的方便。赵居士在做香灯期间,也是处处用心,她分享说:“一次因地上掉了灯芯,黑黑的很脏,王波二话不说,蹲在地上就开干。他真是名符其实的庄严佛净土。中午,修大殿的工人们过来,说想把工具放在殿门口,就是想让我们值班的人帮忙看着,考虑放在门口不行,刚开口说不行。闫叔叔就说:你们放在里面吧,我看着。”赵居士感慨:真正的时候看出来谁是菩萨了!支持就是随喜。赵居士很开心地说,他找到了不能观功念恩的原因了:“这两天一直在想,缘起是徐敏说的一句话,每个来到大殿的人都能闻到酥油的清香味,刚开始,我也闻到的,现在却闻不到了,但香味却依然存在。我问法师为什么?法师说:‘很简单,久了,麻木了。如果把你扔在厕所里,久了也不会觉得臭!’当时笑了笑,没多想,但通过酥油的香味,使我想起同行身上的优点。优点一直在,我却看不到,只因久了,不觉得,多可惜呀!从今天开始要重新认识同行。”

供灯

用锯末洗灯具
后勤组一向也是默默无闻地为常住付出。清洗、修补床单被罩这是住宿组的基本日常工作。负责此事的两位老菩萨做事认真、细致。单就修补被罩一事,洗干净的被罩在收回来的时候,她们就将干净、整齐的和破损的被罩分开,这样方便使用。在平时的整理中,就将一些破损不能用的枕套放在一边,逢到阴雨天就将这些枕套撕成细条,用缝纫机扎成细布条。有些被罩的拉链不能用了,她们就将坏的拉链拆下来,用这些细布条代替拉链。这些活琐碎,看着很是麻烦,但她们也做得有滋有味,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晚上七点,是寺里甲、乙两班的学习,每个班分别有两位讲师带动。在这个特别日子里,更让人体会到善知识的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